《教育学》复习提要(2011下)_第1页
《教育学》复习提要(2011下)_第2页
《教育学》复习提要(2011下)_第3页
《教育学》复习提要(2011下)_第4页
《教育学》复习提要(2011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复习提要(2011下)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学校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教育者所希望的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论2.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xx·能3.心理起源论:xx: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4.劳动起源论xx奴隶社会中,xx重视军事体育xx:“xx教育”之源,注重音乐、哲学教育1/23◆文艺复兴后的xx教育特征:①以人为本的教学主张;②教育内容的古典主义;③教育导向上的世俗性;④教育对象和目的贵族性。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论语》汇集孔子的关于哲学、政治、愉快教育方面的言论。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原则)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③“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⑤“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xx哲学家xx《理想图》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如:“道而弗牵,强而不抑”、“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等,揭示教育规律。◆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历史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632年),西方教育思想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开始。xx:2/23《教育漫话》;xx:xx与xx》;xx:xx》;xx:《人的教育》◆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开设。◆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xx、xx◆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新传统教育学:xx,强调读书是教育过程的核心。◆人本主义教育代表人物:xx◆结构主义教育流派:提倡发现学习◆赞可夫:发展教学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xx根·舍因:倡导“范例教学”,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与独立工作的能力。3/23◆保罗·xx格xx:《终身教育论》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①理论意义: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 ②实践意义: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③另外,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①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③制约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④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①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着受教育权;③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制定;④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⑤决定着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政治、经济制度上建立起来的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教育模式,它是国家管理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P.28)中央集权式:xx、xx地方分权式:4/23xx、xx中央、地方合作:xx◆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文化传统对教育诸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③文化的传递、传播和变迁对教育发展的影响;④文化内容对教育内容的影响。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①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②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③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教育的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①教育为政治培养人才,维系和巩固原有的政治制度; ②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③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思想,形成舆论,促进受教育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文化功能:①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③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④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第三节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5/23①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③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④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是指人在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变化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均衡性、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规律:①教育要适应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年龄特征;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生物特点。(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二)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6/23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具有高度的组织性;④教育可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⑤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遗传优势,弥补其缺陷。(或回答P.47三个要点)。第三节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个性发展:指人的自主性、独特性在社会实践中自由充分发展。◆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①唤起人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展;②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人的独特性的形成;③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教育如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①发现和培养个体的强项和优势;②鼓励个体参加集体活动;③转变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④彰显个体的心理内化。◆心理内化形式:知识内化、xx内化和智力内化第四章教育方针及目的第一节教育方针概述◆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工作确定的总方向和行动指针。◆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或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联系:7/23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制定教育方针的依据: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状况、人的发展理论第二节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时期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①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②教育为人民服务;③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④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第三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基础◆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1.主张: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应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教育最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得到发展。2.代表人物:xx、xxxx、xx培尔8/233.评价:强调人的个性解放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目的。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思想禁锢、反封建制有进步意义,而不将个人发展同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1.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依据社会的要求确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2.代表人物:xx、xx3.评价:充分注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它对教育目的是人的头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的统一关系,没有认识和解决。◆教育无目的论:xx第四节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参考 P.66)9/23◆素质教育三大基本任务: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形成社会素质◆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依据其性质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置的实施机构的总称。◆教育制度的制约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第二节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原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参考P.75)◆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现代学制改革发展趋势:①重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②普及教育向两端延长;③普通教育职业化与职业教育普通化;④高等教育加强与实践的联系,实现教育、科学、生产一体化。第三节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10/231902壬“寅学制”,抄袭日本未实行,第一个现代学制。1904癸“卯学制”,第一个颁并推行的学制。1922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仿效美国)“新学制”,较成熟的现代学制。1958年学制改革后,发展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农)半读学校、业余学校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一)经验主义课程论1.代表人物:xx、xx2.主要内容:1)经验论;2)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3)主动作业论;4)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分支及代表人物:1.结构主义课程论:11/23xx2.要素主义课程论:xx3.永恒主义课程论:xx(三)后现代主义课程论1.分支及代表人物:(1)解构性后现代课程论:车里xxxx2)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论:多尔3)批判性后现代课程论:xx2.主要观点:1)课程目标的灵活性2)课程是xx进行解构和构建的文本3)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课程类型及其结构(一)课程类型1.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优点和缺陷(1)分科课程:12/23中国古代学校的“六艺”“五经”“四书”是分科课程。◆学科课程: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2.综合课程、核心课程1)综合课程提出者:哈尔尼斯2)核心课程起源:“中心统合法”、xx“xx计划”◆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各个组成成分或组成要素及其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总和。第二节课程设计◆课程目标模式:重视目标的分析与设定,强调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叙述呈现目标,依据所拟定的行为目标来编制课程。◆课程目标模式优缺点:优点:在于条理清晰,具体的行为目标非常便于操作和评价。缺点:①限制了师生的创造意识与自主性活动;②导致了教育加工中的人性扭曲现象;③漠视非预设的学习成果;④造成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机械主义;⑤使课程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改造及重建缺乏责任意识与使命感。13/23◆xx模式的基本内容:①确定教育目标;②选择教育经验;③组织教育经验④评价教育计划。◆过程模式创立者:豪斯◆过程模式强调教育的过程、方法和原则,认为知识不是需要学生接受的现成的东西,而是学生思考的对象,它不能作为必须达到的目标来束缚人,教育是要通过促使人思考知识来解放人,使人变得更自由。◆过程模式原理:①课程开发的任务——选择课程内容,并提供实施“过程原则”;②选择课程内容的标准;③形成性评价和“教师即研究者”。◆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各门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其结构的指导性文件。◆教材:课本、辅导资料、教师指南、补充资料和课程包等。◆教材设计的原则:动机——效果原则、能力——适切原则、练习——应用原则、引导——持续原则第三节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当代主要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特点:①课程实施取向上强调互相调适与创生;②重视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教育;③重视信息素养的养成。14/23◆新课改具体目标: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⑥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第七章教学理论第一节教学概述◆现代教学概念:①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③教学将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来逐步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道德品质和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简言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的任务:①引导学生掌握各门学科课程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②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体力;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教学理论流派◆行为主义的教学流派1.程序教学理论代表人物:15/23xx2.基本观点:1)教学目标:提供特定的刺激,引起学生反应,并不断强化反应2)教学过程:3)教学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4)程序教学方法:①直线式程序;②分支式程序。◆认知教学理论1.认知教学理论代表人物:xx、xxxx2.主要观点:1)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智力2)教学过程:①创设有助于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开放式环境; ②提供与认知发展水平相符的、有利于能力形成的有组织的学科 “基本结构”的课程内容;③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发现教学法1.提出者:16/23xx2.发现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构的一种方法。◆人本主义教学理论1.代表人物:xx2.主要观点: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3)良好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非指导性教学:是指教学目的、内容、进程和方法等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学生有绝对的选择自由,个人可以无拘无束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发现、自行组织。特征:学生“自发学习”步骤:①创设情境;②探索问题;③形成见识;④计划和抉择;⑤整合第二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7/23是师生通过交往活动在确定目标的指引下,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引发的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教学过程的特点:①对称性与周期性;②认知性与体验性;③实践性与社会性。◆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特点——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现代学习的基本特征——体验性学习:①强调身体性参与;②重视直接经验。◆教学过程的规律(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生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累积的偏向(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防止重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错误观点2.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给学生进行智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智慧的材料,启发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三)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18/23(四)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是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的3.防止两种极端的观点◆接受式教学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阶段◆探究式教学的基本阶段:设置问题情境;探索发现问题;讨论、辨析;归纳、交流、内化;巩固强化、运用结论解决新问题。第三节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或基本要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含义: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2)贯彻要求:19/23①要理论联系实际地讲授书本知识。②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在教学中两者要结合起来。④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补充乡土教材。◆直观性原则直观的具体手段: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语言直观。贯彻要求:①要恰当选择直观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④要注意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4.启发性原则(1)含义:是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要求:①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运用启发式教学。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③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⑤掌握好启发时机。◆系统性原则含义:指教学活动中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按照◆因材施教原则20/23(1)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