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第四至六单元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第四至六单元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第四至六单元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第四至六单元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册总复习总复习 第四至六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b孙中山的优秀品质及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c考点一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b)一、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创办兴中会(1)时间、地点:1894年,檀香山。(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3)影响: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标志着孙中山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2.策划武装起义(1)策划: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建立了兴中会总机关,积极策划广州起义。(2)结果:由于有人告密,起义没有正式发动就失败了。从此孙中山开始了长期的海外流亡生活。3.成立中国同盟会(1)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2)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发展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3)意义: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图文说史三民主义的作用之一二、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准备工作(1)思想上:与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派展开论战。(2)军事上:策划、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2.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3.建立民国(1)成立: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临时政府。(2)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4.宣统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5.颁布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3)基本精神: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一个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6.意义(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方法技巧结合漫画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共和体制三、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名称时间起因结果二次革命1913宋教仁遇刺及“善后借款”失败护国运动1916袁世凯复辟帝制,对日卖国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失败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1922为了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失败四、促成国共合作1.合作背景(1)捍卫共和斗争的屡屡失败。(2)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3)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2.合作实现(1)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基础:会议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3.伟人逝世:1924年抱病北上,谋求国家和平统一,宣传召集国民议会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特别提醒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1.从“医人”到“医国”。2.从“改良”到“革命”。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要点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理解思考(1)这体现了《临时约法》的什么思想?(2)它的进步意义是什么?提示(1)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君主至上的专制思想。(2)“人民一律平等”否定了封建贵族的政治特权。要点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史料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解思考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史料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提示主张:平均地权。变化:增加“节制资本”。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指()A.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奋斗目标B.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开始形成C.开始以武力反抗清王朝的统治D.主张建立共和国解析同盟会成立以后,形成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都集合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明确了资产阶级的奋斗目标。答案A2.下图所示会议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A.通过了宣言B.通过了三大政策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提出节制资本解析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在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的基础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是其最大成果。B项错误,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三大政策,并未在国民党“一大”上通过。A、D两项易排除。答案C考点二孙中山的优秀品质及其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c)1.历史功绩(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2.革命精神(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3)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要点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史料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阅读下列三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思考(1)结合图一,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什么?(2)结合图二,你认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3)结合图三,指出孙中山晚年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中国革命发展作出的贡献。提示(1)提出了“三民主义”。(2)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3)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大革命的到来。1.“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彻底摧毁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A项;从所给材料来看,并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仅仅提到“皇帝倒了”,排除B、C两项;这一材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答案D2.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①推翻清王朝没有错,但是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答案B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1.你怎样看待孙中山对职业选择的认识?(教材第58页)提示孙中山弃医从政,说明个人职业选择应以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为重,只有国家独立、富强,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2.你认为上述表现是不是社会的进步?(教材第61页)提示是。因为变革了旧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和社会丑恶现象。3.在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下,孙中山的这个计划有没有实施的可能?为什么?(教材第63页)提示没有实施的可能。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势力横行,封建势力强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如故。不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无法实现中国的富强,中国的社会经济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获得大发展。【资料回放】(教材第60页)在这段话中,可看出孙中山的理想是什么?你有何感想?提示追求民族独立和富强。感想:作为青年学生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64页)一、本课测评1.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作出了哪些贡献?提示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2.如何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提示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孙中山系统地提出和发展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之后又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进了首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二、学习延伸1.查找资料,看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在衣、食、住、行及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示可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辛亥革命的具体特征分析历史影响。2.在以上材料中,孙中山认为中国之大患各是什么?将材料二与材料一对比,可以看出孙中山在思想认识上有哪些进步?提示材料一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军阀割据混战;材料二认为中国之大患是军阀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奴役。其思想认识上的进步:由最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要使中国独立富强,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共和是普天之下民众的选择,是世界的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相信,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啊,它一定会实现共和的,我坚信这一点!”这里的“我”是()解析从题干“共和”等关键信息可知是孙中山,故选C项。答案C2.下图是20世纪初某革命组织制发的党员执照,该组织()①成立于日本东京②最早提出“驱除鞑虏”的口号③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④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从图中的党员的宗旨可以判断这是同盟会的党员执照。最早的革命团体和提出“驱除鞑虏”口号的是兴中会。答案C3.孙中山把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C.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D.提出了彻底的土地纲领解析本题用排除法,三民主义表达的只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A项错,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思想,B项错,三民主义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D项错,故选C项。答案C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改造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最能体现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当时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措施是()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宣布国内各民族平等 D.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国民解析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A年3月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主要体现在约法()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C.赋予国民以自由权利D.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解析A、B、D三项都是叙述的国家的政体形式和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有关系,但都不如C项和人民的民主要求更贴近,所以此题答案为C。答案C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次革命,有很多封建王朝被推翻,所以A、B两项不符合“有史以来所未有”“破天荒之创举”;《临时约法》的颁布不是“变局”;中华民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创了共和政体,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C7.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最终都未能取得成功解析护国运动不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答案A8.“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一人称帝”,由此可以看出是指袁世凯复辟帝制,为此孙中山发动了护国运动。答案C9.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A.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C.传播民族、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解析辛亥革命之后,为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先后领导或参加了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所谓护国运动,就是指维护民主共和的政体。所谓护法运动,就是指维护《临时约法》。答案D年,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确立了“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内容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联商、联俄、联共C.俄共联合、工农联合、农俄联合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解析1924年1月,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答案A11.毛泽东曾说过:“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A.首先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首先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C.首先发动了反清的武装起义D.首先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析革命的任务决定革命的性质。所给选项中只有D项任务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答案D1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求开辟独立发展道路,孙中山顺应中国社会发展要求,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20世纪初期,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潮流,孙中山顺应这一趋势,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所以选D。答案D二、非选择题13.某校高二年级文科班承担了学校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人物篇·孙中山”活动的宣传展板制作任务。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活动。展板一:革命轨迹(1)请将以上同学搜集到的历史图片,按其所属历史阶段,填入下表。历史阶段图片序号领导辛亥革命维护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展板二:名言解读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遗嘱(2)孙中山遗嘱提及的“国民革命”指的是什么?分析让孙中山深感“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的原因。展板三:社会变化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不过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3)展板三的内容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出了什么果实。引起中国社会的哪些变化?展板四:永久纪念(4)2023年是辛亥革命105周年,各种纪念活动也随之展开。请你以《永久纪念》为题,谈谈纪念孙中山活动的现实意义。解析本题通过四个展板全景展示了孙中山革命的一生,重点考查了孙中山革命生涯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孙中山领导革命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存在的局限结合教材知识解答即可,最后考查了他伟大的爱国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历史阶段图片序号图3,图2图1图4,图5(2)国民革命:武装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原因: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受挫;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的影响。(3)果实: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变化:经济角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角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生活:社会习俗走向近代文明。(4)现实意义:孙中山的爱国热情、百折不挠的革命品质、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创新精神对当今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窃尝深闻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若人心日醒,发奋为雄,大举革命,一起而倒此残腐将死之满清政府,则列国钦我敬我之不暇,尚何有窥伺瓜分之事哉?——孙中山《驳保皇书》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于辛亥革命前在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解析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关键在于明白“本”是全面的变法。第(2)问,重点考查孙中山组织政党的活动和三民主义的提出。第(3)问,重点考查孙中山思想上的转变即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及影响其转变的因素。答案(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原因有: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第2课时圣雄甘地【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b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c考点一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b)1.背景(1)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实行殖民统治,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2)甘地培养一批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的高压政策。②直接原因: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的发生。(2)内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3)结果: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原因①主观原因: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②客观原因: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2)概况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②反英斗争的形式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有的地方或者发生武装起义,或者宣布独立。(3)结果①殖民当局释放甘地,撤销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②甘地停止了不合作运动。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发展(二战期间)(1)原因: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争取印度支持,派使节同甘地商谈战后自治问题。(2)内容: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3)评价: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5.甘地的其他活动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直至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杀。要点甘地非暴力思想的表现史料甘地认为,“以牙还牙”的报复原则,只能导致人类丧失理智。人们不能砍掉别人的脑袋强迫他改变信仰,不能用枪弹穿透别人的心脏来强行灌输仁爱之心。暴力只能孕育暴力,应当以仁慈来改造人类。理解思考(1)史料中“以牙还牙”指的是什么?据史料可知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表现。提示(1)以暴力对抗暴力。主张非暴力,灌输仁爱,以仁慈来改造人类。(2)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职位。1.下图反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次影响巨大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一运动涉及的范围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场景①政治②教育③经济④宗教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范围包括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和抵制英货,而不包含宗教。答案D2.“如果和平不能在我们周围,在整个印度和巴基斯坦得到恢复,那么我将了此一生。”由此可见甘地最后一次绝食的主要目的在于()A.抑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群众暴力行为B.要求英国人彻底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C.反对印度跟随英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D.希望平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的冲突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和平”“印度和巴基斯坦”,可知该事件是指甘地为了平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答案D考点二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c)1.甘地一生反对殖民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了以真理与非暴力学说为核心的甘地主义。2.领导了印度历史上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加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了印度反英斗争的发展。总之,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甘地品德高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自由独立运动,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要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作用史料甘地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他思考过“不杀生、不报复”的宗教观念与民族独立斗争之间的关系,精彩的思考变成了胜利的行动;他也思考过现代工业文明与土俗古老文明之间的关系,忧郁的思考变成了倒逆的行动。胜负成败综合在一起,胜利占了上风,但又立即为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余秋雨《甘地遗言》理解思考(1)说说甘地强调的宗教观念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结合所学内容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中的“倒逆的行动”。(3)甘地一生的斗争体现了怎样的高尚人格?提示(1)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以非暴力为前提,在斗争中,甘地数次因为群众的暴力斗争而停止运动,束缚了群众的斗争积极性,延长了斗争时间。(2)甘地提倡“回到纺车去”,主张固守印度落后的自然经济以维护印度的经济自主。这一主张带有一定的空想色彩,也违背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法实现的。(3)仁爱、宽容、爱国、坚持不懈、勇于牺牲。1.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印度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A.有利于非暴力思想的宣传B.为谴责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C.有利于发动群众进行斗争D.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解析甘地提出非暴力思想时,印度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但印度五花八门的宗教与迷信不利于印度各族、各阶层人民的团结,甘地的这种思想有利于将印度人民团结在“真理”这一统一的“神”之下。答案C2.甘地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由此开展家庭纺织运动。这种经济运动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甘地在纺车旁读书A.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经济 B.实现了印度的棉布自给C.促进了印度种棉业的发展 D.培养了印度国民平和的心态解析以手工纺织抵制西方文明,这一思想对于号召、组织群众起来争取民族自治和独立起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答案A教材问题解答【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69页)一、本课测评1.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主要来源于何处?提示印度的宗教思想、基督教的思想、南非斗争实践的总结及对当时印度的形势和印度的传统等实际情况的认识。2.“非暴力不合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提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在斗争中采取非暴力的形式。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用和平合法的手段来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和经济侵略,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但非暴力的形式束缚了印度人民的手脚,带有局限性。二、学习延伸1.请对甘地的以上言论进行评论。提示开放性题目。可从主张素食主义,同情弱者,倡导和平仁爱角度思考,也可以从环境保护、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等角度思考问题。2.你如何理解其中“认识了印度的力量”这句话?提示结合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回答问题。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B.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C.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解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含斗争手段(以非暴力的手段)和斗争目的(争取印度自治)两个方面.故选D项。答案D2.“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的这套非暴力理论最早形成于()A.英国读书期间 B.南非工作期间C.一战结束后 D.二战期间解析甘地在南非工作期间,萌发了从事政治活动的念头,并且受到托尔斯泰等人著作的影响,开始形成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故选B。答案B3.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B.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C.抵制英货恢复手工纺织D.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解析立法机构是地区最高权力机构,要想自治必须有自己的立法机构,故选择B项。答案B年,促使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倡议的导火线是()A.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B.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C.国大党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计划”D.殖民当局通过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解析英国人的暴行让甘地认识到侵略者的残暴与反动,B、C两项从时间上就可以排除,D项导致甘地发动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答案A5.甘地倡导“非暴力不合作”,两次把印度民族独立运动推向高潮,标志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的事件是()A.“手摇纺车”运动 B.阿姆利则惨案C.食盐进军 D.“文明不服从”运动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最著名的“手摇纺车”运动,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甘地才提出不和英国政府合作,使不合作范围扩大。“文明不服从”运动超出了非暴力抵抗的界限,但还没有到达高潮。只有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了高潮。答案C6.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A.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B.以手工业生产抵制西方经济侵略C.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D.大力发展民族经济解析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是为了使印度脱离英国的统治。当时英国把印度当做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他倡导“回到纺车去”,是为了以手工业生产抵制英国经济侵略。答案B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A.没有把斗争同群众的运动相结合B.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C.没有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之内D.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解析甘地主张采取非暴力的斗争手段,反对武装斗争。答案C8.甘地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基于这种认识,甘地()A.组织了“食盐进军” B.提出“回到纺车去”C.提出印度自治的目标 D.号召民众进行绝食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甘地反对西方的工业生活,希望社会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基于这种认识的主张甘地提出“回到纺车去”,开展家庭纺织运动。B项与题意相符。答案B9.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仁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D.印度出现盐荒解析1930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引起人民不满,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自制食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答案A10.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民永远牢记着他。”诗人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①多次组织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②领导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③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④创立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1950年印度取得了独立,而当时甘地已经去世,故③不符合题意。①②④均为其活动。答案D11.在印度国父圣雄甘地逝世62周年之际,由甘地家族一位友人保留了数十年的甘地部分骨灰,由其孙女埃拉·甘地在南非德班附近海域撒入大海。人民缅怀甘地是因为()A.他是国大党领袖B.他为印度独立而牺牲C.他品德高尚,为实现印度的独立、自由奉献了一生D.与英国保持了良好关系解析甘地从1915年开始一直为印度独立、自由而奋斗,他的思想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人民,故印度人民称他为“圣雄”“国父”。故选C项。答案C1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解析D项为错误项,所以排除D项。B项不是主要影响,主要影响应该是对印度本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作用。A项只是一个序幕,并不是最终的影响,所以排除A项。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马克思认为:“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甘地的经济思想复杂而独特,又充满矛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甘地《印度自治》材料二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它旋转。——止默《甘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2)据材料二,甘地认为印度自治的中心是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观点。答案(1)根源:英国殖民者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对策:恢复传统手工织布劳动。斗争形式:非暴力抵抗。(2)中心:手纺车(纺纱车)。(3)甘地主张用手工劳动抵制机器大生产,具有反工业化倾向;甘地倡导“土布运动”(或手纺车运动),运用非暴力抵抗以振兴民族经济,培养民族自尊、自信和合作奉献精神,在争取印度民族自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林承节《印度史》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海默·劳《甘地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据材料二、三回答,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有人评价甘地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你认为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是什么?解析第(1)问,结合“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可以得出。第(2)问,结合材料中的“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对英国纺织业依赖”来概括归纳。第(3)问,造成不同观点的原因主要是史观不同,而评价人物的关键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评价。答案(1)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根本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2)西方文明有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3)关键: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单元概览(四)【认读要领】一个主题:亚洲觉醒的先驱两个人物:孙中山和甘地一、亚洲觉醒的先驱的比较人物孙中山甘地革命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民主革命英属殖民地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贡献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维护革命果实提出甘地主义;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印度独立;晚年调解教派矛盾局限前期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对封建势力妥协非暴力原则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对英国抱有幻想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亚洲觉醒时期的主要斗争类型、特点及重要意义1.类型(1)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人民的起义。如中国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朝鲜义兵运动。(2)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如中国戊戌变法、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3)资产阶级革命。如中国的辛亥革命以及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2.特点(1)从性质上看,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的鲜明性质。在这一时期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旧式的农民起义尽管仍然存在,但已不是主要内容。领导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斗争纲领,举起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两面全新的旗帜。(2)从形式上看,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下层群众的革命斗争汇合,形成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洪流。在斗争中,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党或革命团体,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纲领或口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3)从结果上看,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但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各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斗争中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和妥协性,致使运动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它为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3.重要意义(1)亚洲的觉醒是近代亚洲人民反殖、反帝和反封建斗争发展的新阶段。①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②它传播了民主思想,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③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了近代政党统治的道路,这些政党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体现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总趋势。(2)亚洲的觉醒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标志着亚洲各国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变成反帝的重要阵地。【典例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②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④标志着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不是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排除①;从这句话来看,体现不出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排除④。答案B方法技巧组合类选择题的解法(1)题型特点这种题型在题干下提供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观点,再将这些观点进行四种不同形式的组合作为四个选项,其具有选项多、考查的知识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综合等能力。(2)解答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筛选法、辨异法。最常用的是筛选法,又称排除法,以题干条件为“筛子”将备选项逐一过筛,排除那些与题干无关显然错误的选项,逐步缩小包围圈,最后留下正确答案。组合式选择题常出现题干提供的某一观点错误,那么凡含该内容的选项均错,称为“定一排三”法。【变式训练】1.孙中山的思想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强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开始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排除④即可。答案B2.甘地在南非领导反种族歧视斗争中创立了“坚持真理”的学说。下列对“坚持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弱者的武器②是强者的武器③强调可以使用暴力手段④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甘地政治斗争的有关内容。①③是“消极抵抗”的内容。②④是“坚持真理”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单元检测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解析题干中“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显然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而中华民国是在孙中山领导下建立的。答案A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解析从题干信息尤其是“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可知建立统一政党的必要性。答案B年3月28日,国民党中央发出370号公函,称:“本党总理孙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在案。”该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有()①成立同盟会②创立中华民国③结束专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④以民主共和政体取代帝制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提到孙中山的活动有“首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②④在选择之列。①是孙中山的活动,但材料中未涉及,③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影响,所以①③不符合设问要求,排除。正确答案为B。答案B4.“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都是讨伐袁世凯,但结果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 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D.革命是否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解析护国运动与“二次革命”相比,最大不同点是群众基础广泛,有革命党、立宪派、军阀势力等,而“二次革命”是革命党人孤军奋战。答案C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C.给予了人们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解析B、C、D三项的叙述都是错误的。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给予了人民一定的权利和自由,但并不充分;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但并未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答案A6.下列各项是对右侧漫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准确解读的是()年开始变法维新年武昌起义成功年颁布临时约法年袁世凯暴毙解析根据图中的“辛亥革命”可以排除A项;漫画反映了辛亥革命对“帝制”的冲击,B项不合题意;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护国运动的打击下失败的,D项不对;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故选C。答案C7.著名史学家康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全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解析“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已成为众矢之的。答案A8.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请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解析《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故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故C项表述不正确。答案C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帝退位。孙中山说这句话是在1912年2月13日,是在清帝下诏宣布退位的第二天,孙中山认为反对君主专制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并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由材料中文字“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可以判断是清帝退位,由此可知答案是C。答案C10.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A.民族主义 B.政治民主化 C.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解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民主性质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他顺应的潮流是政治民主化的潮流。答案B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当时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和平统一就必须()A.召开国民会议 B.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C.与共产党合作 D.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解析孙中山在北上途中发表北上宣言,指出阻碍国家统一的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故选D项。答案D12.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A.同意改组国民党B.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与中共合作C.召开国民党一大D.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解析1924年1月,孙中山对三民主义重新解释,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答案D13.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 B.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 D.新三民主义解析最能体现“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是指“联俄”,体现“唤起民众”的是“联共”“扶助农工”。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内容,故选C。A项主张反满革命;B项主张创立民国;D项主张反封反军阀,进行北伐战争。A、B、D三项并未体现出孙中山的联共唤起民众的内容。答案C14.“中山不死,国共求同”是北大学生欢迎连战时打出的标语。孙中山为国共“求同”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A.领导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召开国民党一大,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C.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D.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迫使袁世凯下台解析可根据所学知识把各选项中错误说法予以排除。A项错误,北伐战争始于1926年,但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已去世;B项“把共产党改造成了国民党”说法错误,两党合作不是合并,是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共同革命;D项袁世凯于1916年在全国人民唾弃声中离世,下台的背景是护国运动,与本题无关。据此A、B、D三项错误。孙中山促成国共合作的突出贡献是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项正确。答案C15.毛泽东说:“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毛泽东强调的是新三民主义()A.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B.符合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特点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D.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析“联俄”表明孙中山抛弃了对帝国主义的幻想,“联共”和“扶助农工”表明孙中山开始联合工人和农民开展革命。新三民主义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也不可能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C16.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上述议论最可能出自()A.华盛顿 B.拿破仑C.甘地 D.爱因斯坦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真理和爱”的作用,否认了强权和暴力。这正符合甘地“坚持真理”的思想,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故C正确。答案C17.“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如果爱回到敌人的心灵,哪怕仅存有一丝,敌人顷刻软化、变敌为友,暴力就会这样被战胜。”甘地“非暴力”这种特殊的力量,实际上就是()A.政治的力量 B.军事的力量C.外交的力量 D.道德的力量解析甘地“非暴力抵抗”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以“仁爱”精神为主旨,其强大的特殊的力量实际上是道德的力量。答案D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其根本目的是()A.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B.反对英国殖民统治C.取得印度自治 D.提高民族自尊心解析印度国大党的斗争目标经历了由争取“自治”到争取“独立”的变化过程,一战爆发前,国大党中的激进派曾提出过争取自治的主张,一战后,随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国大党将争取“印度自治”作为斗争目标,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别是二战后,才将争取独立作为斗争目标。答案C19.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失败后,甘地在狱中完成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一书。他所谓的“真理”是指()A.坚持非暴力抵抗以实现印度的独立B.放弃非暴力走向革命的道路C.放弃对英国殖民者的幻想,加强斗争D.鼓励更多的群众超越非暴力解析甘地严格奉行非暴力的原则,当群众斗争超出非暴力范围时,他往往会宣布中止运动,而不会像B、C、D三项所宣称的那样“走向革命、加强斗争和超越非暴力”,故答案为A项。答案A20.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国大党使用的党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国大党是以纺织工人为主体的政党②国大党提出实现经济自主促进印度独立③甘地“回到纺车去”的口号为国大党接受④表明甘地第一次以非暴力思想为指导进行政治斗争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①说法错误,国大党主要由民族资产阶级组成;④说法错误,甘地第一次以非暴力思想为指导进行政治斗争是在南非工作期间,由此排除含①④的选项。国大党以纺车图案作为党旗标志,突出说明甘地的经济主张为国大党所接受。故选B项。答案B年代初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和停止充分体现了()A.时代的要求 B.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解析本题注意题干中的两层含义:一是“开展”体现了什么;二是“停止”体现了什么。选项中兼顾两个方面的只有A和B项,而A项为错误项,故答案为B项。答案B22.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③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④“非暴力”的局限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考查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正确认识,①②③④都是对运动的正确评价。答案D23.甘地在《武力政策》一文中说过:“我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对“印度的力量”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B.英国殖民势力强大,印度实力弱C.印度宗教文化积淀极深而新的经济因素脆弱D.印度无产阶级力量不大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所认为的“印度的力量”是指印度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反抗性较强,本题选A项。其他各项说法与“印度的力量”无关。答案A24.甘地领导的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A.发展成为下层人民的政党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C.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D.取得反英斗争的胜利解析印度国民大会党是代表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动员印度人民参加反英斗争,赢得了人民的支持。答案C25.下列有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由于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运动停止B.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C.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其目的是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自治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反抗英国殖民的斗争运动,并没有因为镇压而停止。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6题21分,27题19分,28题10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0分)(3)为了实现材料三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5分)答案(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方式:从改良到革命。(2)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革命派急于求成;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27.高三同学在学习20世纪亚洲近代史的时候,发现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在20世纪初亚洲许多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国家具有相似的历史现象,即都诞生和涌现了“国父”级的伟大人物。材料一材料二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材料三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请根据上面图片和文字史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2)材料二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列举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解。(10分)(3)孙中山为国家作出的最大贡献分别是什么?(6分)解析第(1)问,从两个领导人面临的共同任务、职责和共同的成就方面寻找相同之处。成就既有实践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第(2)问,回顾所学关于甘地对印度民族独立作出贡献的史实来回答,注意史论结合。第(3)问,孙中山的贡献回顾所学回答措施及其意义。答案(1)共同原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袖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都具有丰功伟绩和高尚人格魅力。(2)甘地是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把毕生献给了印度的民族独立事业,成为“圣雄”,印度之魂。(3)①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②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发起护法运动。③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49年,英国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国务会议第一任主席。1653年他被拥戴为终身“护国公”。他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陆、海军总司令,他主管税收,统辖警察和司法,领导外交,在国务会议同意下宣战、媾和。在召开例行议会之前,他有权以自己的名义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乍看起来,议会、国务会议和护国公在权能上是彼此制约和互相限制的。实际上,唯独护国公才能制约一切和限制一切。——[苏联]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材料二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号,即旧历十一月十三日,携同顾问员,由沪专车赴宁。下午十时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材料三第四章1;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说明克伦威尔与孙中山在政治制度的除旧布新方面有何相同之处?(2分)(2)根据材料一、三,作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和作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他们的权力制约性有什么差异?(4分)(3)护国公的统治与《临时约法》的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2分)(4)依据上述材料,分别给克伦威尔和孙中山以一个恰当的称谓。(2分)答案(1)推翻专制统治(推翻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克伦威尔的权力实际不受任何制约(只有护国公才能制约一切和限制一切);孙中山的权力要受法律和参议院的制约。(3)克伦威尔死后不久,护国公的统治结束;袁世凯上台不久,《临时约法》最终被废弃。(4)克伦威尔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军事独裁者,孙中山是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

第1课时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学考报告】考试内容考核要求必考加试马克思的主要革命活动b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c马克思的优秀品质c考点一马克思的主要革命活动(b)1.政党建设(1)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2)1847年,一起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将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2.参加1848年革命(1)欧洲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出钱给法国等国家工人购买武器,为此他遭到比利时政府的驱逐。(2)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恩格斯回国创办了《新莱茵报》,这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3.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背景19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概况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马克思领导了工人协会的活动,亲自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等重要文件评价马克思始终是协会的领袖、灵魂。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政治活动的又一个高峰4.支持巴黎公社马克思写了《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要点马克思的两次思想转变史料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却债务缠身,大半生穷困潦倒;他一生清苦,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活着的时候受到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共和政府的驱逐。他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的折磨。尽管如此,马克思一生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理。——英国《焦点》月刊理解思考(1)马克思一生中始终不渝遵循的思想准则是什么?(2)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马克思经历了哪两次思想转变?提示(1)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致力于人类最大多数的幸福事业。(2)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1.马克思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是在()A.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期间B.法国巴黎主编《德法年鉴》期间年欧洲革命期间D.伦敦定居期间解析在波恩和柏林大学学习期间,马克思主要被黑格尔的哲学所吸引,在1841年获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中就成功地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对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在巴黎主编《德法年鉴》期间,发表一些文章,这时期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答案B2.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表现在()①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②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③工人运动逐渐走向国际联合④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题中①②出现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第一国际成立以前,故不符合题意。排除有①②的选项,答案为D。答案D考点二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c)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1844年,与恩格斯合作发表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著作——《神圣家族》。(2)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3)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受委托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纲领,并于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资本论》的问世(1)概况: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85年、1894年由恩格斯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2)内容:①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③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④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3)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方法指导图示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要点1《共产党宣言》史料“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理解思考“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吸收了哪些优秀理论成果?提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或马克思主义。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果: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要点2《资本论》史料马克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德国犹太人,24岁时就当上一家激进报纸的编辑。他在一些国家受到警察的不断迫害之后,终于在伦敦定居下来;在伦敦,他在大不列颠博物馆里工作30年,为其《资本论》收集资料。这部著作对后来历史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理解思考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及影响分别是什么?提示核心内容:《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影响:《资本论》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科学理论之上,进一步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马、恩合著,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并第一次系统阐明唯物史观的著作是()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C.《德法年鉴》 D.《共产党宣言》解析C项不是合著,首先排除;其他三项是合著,但从内容上判断,D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B项是批判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著作,排除此两项。A项为正确答案。答案A2.高二(1)班将举行有关剩余价值学说的专题报告会,请小明做主持人,他准备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你向他推荐以下哪部著作最适合供其参考()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C.《法兰西内战》 D.《德意志意识形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资本论》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即剩余价值学说。答案B考点三马克思的优秀品质(c)1.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2.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国际主义精神。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4.坚持真理和为人类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要点马克思的优秀品质史料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理解思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说明了马克思的什么科学精神?提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意志人。他们博学多才,关心人民的疾苦,立志为新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终生。他们有共同的认识和理想。1844年以后,两人开始了终生的合作,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1)材料一中指出了马克思、恩格斯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因素有哪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