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六七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第1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1课,有三个子目的学习内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和辛亥革命的意义。三个子目主要以时间为线索,以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及其产生的影响。2.辅助设计教材在主体内容之外,设置了一些辅助栏目,帮助学习者更加全面、生动地了解本课学习内容,同时引发进一步思考。学习聚焦:高度概括每一个子目的内容,帮助学生把握核心认识。历史纵横:补充“清末新政”、“保路运动”等重要背景知识。史料阅读:摘录林觉民的《与妻书》,体现革命者的家国情怀。学思之窗:引导学生思考三民主义意义和局限。图片:8幅,呈现历史文本、人物、场景,促进学生在历史情境中理解历史。地图:《辛亥革命形势图》,帮助学生形成革命形势发展的空间概念。思考点:启发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探究与拓展:理解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法制史的里程碑。2.核心概念基本观点: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核心概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知识概念:清末新政、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意义。二、教学立意1.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2.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依照时间顺序了解武昌起义发生前后的相关史事,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内在联系。(史事确认)(2)依据教材,分析武昌起义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分析其积极意义和局限;对比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认识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历史理解)(3)运用唯物史观,综合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认识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历史解释)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难点:对辛亥革命发生背景的综合分析,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三、教学流程设计了两种导入方式供大家参考:第一种,从本课引言涉及的革命书刊《革命军》出发,适当补充《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书刊,引导学生思考革命思潮传播的历史背景,从而导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子目。第二种,以历史叙述的方式结合“首义三烈士”遗像和《辛亥革命形势图》创设情境,进而提出问题“武昌起义是偶然发生的吗?为什么它会如一颗火星,点燃了大半个中国的革命烈火?”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历史是由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金冲及:革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多年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依据时间线索,从清政府、资产阶级两个角度综合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指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多个因素、多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实行新政,进行自救。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长。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团体建立。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革命派积极开展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同时,立宪派也在寻求变革制度的途径。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一度让立宪派积极推进立宪运动,但“皇族内阁”的出现,使立宪派认清形势转而支持革命,充实了革命力量。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依据时间线索,从革命者、清政府、受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等三个角度学习了解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南北议和,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威胁革命势力与施压清政府,清帝退位,清朝覆亡,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错综复杂的历史过程。注意分析和理解: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可以联系20世纪初出现的“东南互保”,理解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的削弱。)梳理并分析、理解:革命者、清政府、袁世凯三方博弈的过程和结果。对比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理解、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否定封建君主专制,体现了民主精神。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促使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政治方面:推翻清朝,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经济方面: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文化方面: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社会风俗方面的变化将在下一课具体阐述。但是,辛亥革命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缺乏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知识梳理在学习完本课内容之后,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搭建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的思维导图,进一步达成对本课所涉及的史事逻辑联系的理解。探究与拓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对你的家乡是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身边的历史。(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史事,从微观视角进一步体会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基础学习效果评价:学习者是否清晰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发展、影响的逻辑脉络?2.
历史理解达成评价:学习者是否能够理解辛亥革命是多种历史因素影响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否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3.
历史认识达成评价:学习者是否能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否能够认识辛亥革命存在历史局限的原因?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二课时。本课内容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第二子目是“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第三子目是“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第四子目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这四个子目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后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一些表现。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已涉及政治上的中华民国的建立、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经济上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化上的新文化运动等知识。本教学设计的授课对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他们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掌握相对较好,对这一时期的一些史实有着一定了解。但是,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缺乏宏观的认识,透过纷繁史实探求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尚有困难。三、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时间轴,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政治势力的主要政治活动,并对其政治活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2.能够提取不同类型史料的信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3.能够将多则史料进行整理、对比、辨析,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对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问题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并深化对教材史论的理解。4.能够从近代化的视角归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认识这一时期矛盾交织、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感悟中国人民在不断觉醒中不屈不挠、顺时而动地向近代社会转型。四、重难点分析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本校学生学情,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表现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五、设计思路本设计以“旧邦新造”为教学线索,从“‘旧邦新造’的时代背景”、“‘旧邦新造’的具体表现”和“‘旧邦’该如何‘新造’”三个环节重点讲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外交、风俗、经济、文化五个方面的表现并理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六、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里我通过“旧邦新造”一词为主题进行讲述。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旧邦新造”的时代背景材料: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五族共和歌》(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设问:“旧邦新造”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总结过渡:这是一个由清政府统治到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权更迭的时期,这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走向共和的代;这是一个充满新旧矛盾的剧变时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做时间概念上的解读。并从学生一般认知出发,对这一时代特征进行直观上的描述,由浅入深,展开后续教学。二、“旧邦新造”的具体表现(一)政治上的“旧”与“新”——封建专制与民主共和设问1:阅读P113—115,分别指出北洋政府与革命党人的主要政治活动。设问2:北洋政府与革命党人之间斗争的焦点是什么?总结过渡:在这一时期,以袁世凯、段祺瑞、张勋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在政治上争权夺利,造成军阀混战割据,政治分崩离析,这与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似乎并无区别。另一方面,革命党人为捍卫民主共和与北洋军阀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体现了这一时期政治上“旧”与“新”的矛盾——封建专制与民主共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按时间逻辑分别指出北洋政府与革命党人的主要政治活动。并归纳两者之间斗争的焦点问题。用时间轴梳理教材纷繁的史实,掌握其间脉络,形成合理的历史解释。(二)外交上的“旧”与“新”——被迫接受与主动抗争师:北洋政府的统治就真的如此黑暗腐朽吗?其实,这里的“军阀”本身就带着一丝近代化的特征,下面我们通过其他几个方面来了解当时北洋政府的统治措施。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此时的重大外交活动。设问1:北洋政府派遣劳工参战的目的是什么?设问2:从“中日民四条约”的签订到派遣劳工参战,这体现了北洋政府在外交上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总结过渡:虽然在外交上,帝国主义国家仍不公待我之中国,但从北洋政府派遣劳工参战,到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坚决维护山东主权,再到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体现了这一时期外交上的“旧”中有“新”——被迫接受与主动抗争。学生调动所学,比对袁世凯被迫接受“中日民四条约”和中国派遣劳工参战的目的,分析外交上的“旧”与“新”。打破学生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固有认知,从不同视角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也能够让学生在其中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提升历史的立体感。(三)风俗上的“旧”与“新”——陈规陋习与文明开化材料:(陕西)政府剪发之令连篇累犊,而一般顽固者流犹徘个观望,非用强迫手段不可。军政府有鉴于此,故昨日于各街衢要口皆派人持剪把守,凡来往人民之有发辫者均攫其尾而剪之。——《申报》(1912年5月1日)总结过渡:从材料可知,当时北洋政府在推行移风易俗的过程中并不是很顺利,其背后体现的是这一时期风俗上“旧”与“新”的矛盾——陈规陋习与文明开化。但在政府的推动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中国的社会风俗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理解感悟(四)经济上的“旧”与“新”——内外限阻与工业发展材料:荣氏兄弟“兵船”牌面粉包装设问:提取图片信息,概括民族工业在1914—1920年迅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张謇(1926年)设问:为什么张謇会在1926年发出如此感慨?总结过渡:虽然北洋军阀在外交、风俗、经济上施行了一些有利于国家的措施,但此时的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任务依然艰巨。宋教仁的立宪救国、孙中山的革命救国和张謇的实业救国并没有使共和制度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那么,此时的中国又该何去何从?1.提取图片中有关英文和中文(中国自制顶上面粉,商部批准概免税厘)的信息,结合所学,展开合理想象,分析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2.从材料“不幸而生今之时代。”中得出民族工业萧条的史实,从“不幸而生中国”中得出民族工业萧条的原因。对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解读,培育学生史料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并与之前北洋军阀统治的措施进行呼应,得出北洋军阀并不能救中国这一史论。(五)文化上的“旧”与“新”——专制愚昧与民主科学材料一:孔教之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材料二: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鲁迅论语文改革》设问1:结合所学,概括两则材料的主张。设问2:结合所学,评价上述材料的主张。对此,我们该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激进的反传统思想?师:要对新文化运动激进的反传统思想进行客观评价,我们需要回到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空。设问3:根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政治背景。设问4:比较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中学的态度。总结过渡:从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和近代以来救亡图存运动对待中学的态度,我们可以得知,新文化运动的主张之所以如此激进,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固而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乃至晚清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它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分别概括两则的主张并根据提示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分解问题,层层递进,便于学生思考与理解。三、“旧邦”该如何“新造”展示板书:设问:“旧邦”该怎样进行“新造”?总结过渡:本课的课题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的理性化和科学化,而这就是近代化的概念。结课: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北洋军阀统治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有着各种旧的、新的因素,充满着各种矛盾,这是一个新旧杂糅的时代。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任务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但在当时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是一个充满失望的时代。但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工人数量急剧增加,终于在五四运动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孙中山经历一次又一次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后,认识到必须团结先进的革命势力,于是1924年国共合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而这一切都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孕育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存旧立新的时代,一个失望中孕育着希望的时代。结合板书,从本课课题出发,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归纳。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悟历史发展脉络,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从近代化的角度概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七、教学板书2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课的课标要求是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学习本课在内容上要把握以下两点:第一,认识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内在联系,知道五四运动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知道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因果关系;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推动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史实及伟大意义;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从中吸取的重要教训。重点: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难点: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导入新课】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也是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又是如何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设计意图: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热点导入,引起学生对建党历史的兴趣和关注,让学生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课前预习效果检测】教师设问: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课内容进行了预习,请梳理以下历史事件关键词,自主绘制时间轴。请闫高泽、左海峰同学来黑板上绘制,时间3分钟,并对学生梳理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展示关键词:《新青年》创刊、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一战、中共一大、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破裂、签订“二十一条”、国民党一大;参考答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时期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习新课】教师讲述:1918年11月11日,一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展示材料:“公理战胜强权”“民族自决”等名词,呼喊得很响亮,激动了每一个青年的心弦,以为中国就这样便宜的翻身了。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到一九一九年四月,这一期间学生们真是兴奋得要疯狂了。——许德珩《纪念:“五四”话北大——我与北大》教师设问:学生们为什么“兴奋得要疯狂”?(参考答案: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从此可以摆脱被侵略的命运)教师讲述: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解决战后问题的“十四点原则”,鼓吹“公平外交”,“公理战胜强权”等,在中国引起强烈共鸣。事件的发展是否如国人所料?展示材料:大家眼巴巴地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那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许德珩《纪念:“五四”话北大——我与北大》教师设问:为什么说巴黎和会令国人失望?(参考答案: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合理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五四运动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把握五四运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联系,明了五四运动发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展示材料:“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陈独秀《随感录》1919年5月4日教师设问:巴黎和会的结果对国人的认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国人不再相信公理,对西方国家产生极大失望)展示材料: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教师设问:最终青年学生们选择了什么方式捍卫国家公理?(参考答案:游行示威,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集会的背景、学生的诉求,以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教师讲述:1919年5月4日,伟大的五四运动发生了,北京学生的斗争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斗争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展示材料:在战争结束后来到上海的新时代中,苦力崛起而为这个新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欧内斯特.霍赛《出卖的上海滩》教师设问:为什么说此时的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参考答案: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合作探究一】从不同角度看五四运动的影响教师明确要求:1、自主阅读一遍材料,思考角度;(1分钟)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小组长做好记录;(2分钟)3、小组展示;(2分钟)展示材料:材料一:五四运动为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原先坚持资产阶级思想立场和个人主义观点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高潮时退出了斗争,能够起领导作用的、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坚决的左翼知识分子转向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开始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准备。---安美慧《五四运动:近代中国上升的历史拐点》材料二:“五四运动”最根本的启蒙在于促使人民走出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思想的盲目相信和对帝国主义的乐观幻想,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政治思想上彻底醒悟。--杜利娜《“五四运动”:历史评价与时代价值》材料三“五四”游行的指挥者傅斯年明确说道:“若说这五四运动单是爱国运动,我便不赞一词了;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他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运动时代”的来临:“五四”与中国政治现代性的生成》学生探究展示参考答案:角度一: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角度二:思想启蒙:对英美列强的态度转变,从盲目相信、乐观幻想,到反思醒悟;角度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公民逐渐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们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深刻认识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教师过渡:五四运动启迪了国人思想,使国人走出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的盲目相信,这时,俄国人进入了国人的视线。展示材料: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教师设问:中国人和全人类为什么对俄国人另眼相看了?(参考答案: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思想上“崭新的时期”指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教师展示图片讲述: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商讨在中国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1921年7月23日,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发生了。播放视频:《筑梦路上》之中共一大的召开。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共一大召开的情况,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定的领导力量,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中共一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一年后的中共二大上,中共又修改了奋斗目标。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对中共一大和二大党的革命目标的变化作出历史解释。【当堂训练】学思之窗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历史纵横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设问:阅读材料,对中共一大和二大党的革命目标的变化作出历史解释。参考答案:变化:前者以资产阶级为革命对象,后者以军阀和帝国主义为革命对象;解释:新生的中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渐清晰,迈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步。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研读,提高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对比两个革命目标,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根据中国实情不断进步的党;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教师讲述:中共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1922年至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展示材料:这次失败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教训就是孤军奋斗。因此第三次大会无论客观上与主观上都有加入国民党找得政治上的同盟者的条件。——蔡和森《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教师设问:二七惨案给中共留下怎样的教训?中共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参考答案:孤军奋斗;要想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教师过渡: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与之前的革命相比,国民大革命有什么特点,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合作探究二】国民大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师明确要求:1、自主阅读一遍材料,思考角度;(1分钟)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小组长做好记录;(2分钟)3、小组展示;(2分钟)展示材料:材料一“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努力从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材料二全国性的农民运动在17个省区展开......1925年五卅运动中,上海人民不惧怕帝国主义的武力镇压,相继有20余万工人罢工,5万多学生罢课,公共租界的商人全体罢市...---王奇山《中共早期是如何动员农民参加革命的》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队伍小,力量有限,影响不大。而国共合作的实现为党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公开合法的组织工农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浅析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影响和启示》材料四参考答案:合作方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群众基础:广泛,形成多个革命阶层的联合(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开展北伐战争,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共产党扩大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教师讲述: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烈。最终,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展示材料:1927年7、8月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一支军队、一块地盘和一个政权;换言之,必须创造一个“国中之国”。—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教师设问:国民大革命失败给中共留下怎样的教训?(参考答案:①中共必须独立掌握革命的领导权;②中共必须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教师总结: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中共找到自己的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课堂学习效果检测】教师设问:请同学们依据时间轴,简要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时期相关史实的来龙去脉。学生上黑板展示。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学设计设计教案和学案时,始终坚持以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立德树人,如学习长征的基本事实概况,感悟长征精神,培养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并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去。在结构设计上,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全面性。补充国民政府1927——1937年在经济、外交等方面的部分原始史料,培养学生全面公正客观的认识、评价历史。讲述历史过程时注意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分析国共两党关系演变时,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自身艰难前行的道路上始终把民族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照,从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贯彻“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教材中相关历史问题的史料,利用课件、学案、习题提供辅助的历史材料(包括图片),引导学生研习并运用搜集的历史材料,认识史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逐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进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教科书内容分析本课是必修中外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的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讲述1927——1937年的历史。这十年是国共关系从合作破裂到武装对抗再到停战合作的过程,这十年也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也是中共完成蜕变走向成熟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阶段,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阶段,也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两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中共最终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十年的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我把本次课历史核心素养目标定在“时空观念”和“国家情怀”。让学生明白历史发展是多线条的,我设计了同一时段的三条时间轴同时推进,国民党一党统治、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日本侵华引起的国共关系变化,强化“时空概念”。同时,也通过三条时间轴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在自身艰难前行的道路上始终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并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照,从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学生已经对此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新教材的叙述增加了国民政府的统治,经过高一一段时间的深化学习,已经具备了对基本史实的了解和基本结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的授课应多与高考对接,以所学知识为基础,适当补充史料,帮助学生研习如何在新的复杂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段历史的基本结论十分确定,学生受传统的史学观点影响,对部分历史存在单一、简单化、公式化评价的的倾向。因此,有必要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着手,帮助学生从人之常情和事之常理去理解历史为何是这样发生的,并且通过这一研习的过程,以“事之常理”理解中国革命道路形成的艰难与可贵,以“人之常情”感受创业者的执著与高尚。补充部分史料,尽量从多个角度让学生理解在力量相差悬殊的环境下,国共会出现长达十年的武装对抗。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新课程标准内容(2017版)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在课堂过程中“渗透”素养发展,通过地图、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供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解释历史的能力,逐步形成唯物史观;关注共产党人的“执著”,理解并培养家国情怀。(三)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教学难点:理解“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认识遵义会议的重要性;认识和感知长征的意义、精神教学设计思路准确把握“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内容(2017版)要求: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据此我设计了同一时段的三条时间轴同时推进,将本课知识与前后的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新道路、日本侵华引起的国共关系变化。重点放在共产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上。学生在初中时对基础史实有一定的了解,在梳理清基础史实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开发多元智能,促进课堂有效参与。教学就是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备课始终应以“备学生”为中心。深入研究学情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才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一连串相关且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真正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例如对国民政府的认识和评价,补充国民政府在这一阶段在经济、外交方面的史料,对各派军阀的分析,结合教材中中共在根据地内的土地革命的内容及影响,让学生全面认识在国共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何以能与国民党对抗十年之久,自然而然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重视调整生成,凸显教案的弹性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中学生还会因为一些思维定势而影响对本课的全面掌握。所以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当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支持学习材料时,创设条件为学生增加一些学习体验;还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如何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及时修正偏差或重新将课堂引向正确的方向上来。因此在教案学案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拓展资料,依托课件但又不拘泥于课件,适时微调授课的内容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观看视频,回想1927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导入新课:
用“血雨腥风”和“拨云见日”两个词最能说明1927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一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1927年,国民党右派制造“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惨遭失败。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全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大革命失败后,处于白色恐怖包围之下的共产党痛定思痛,逆境奋起,用武装起义回击反对派的暴政,探索革命新出路,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南京国民政府的一党统治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这两个政府都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阶级利益一致,一方面为最高权力明争暗斗,是各个派系间的暂时联合,一方面又很快在反共的基础上合流。1928年通过《训政纲领》,阅读课本143页标题下文字,想一想为何说国民政府是一党专制统治的政府?《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那国民政府有哪些权利呢?
拥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权,所以说是一党专政独裁统治。2、继续北伐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史称“二次北伐”。那此次北伐与国共合作时的北伐有何区别?(引导学生从目标上考虑)国共合作时的北伐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而此次北伐是蒋介石为统一全国,巩固其在国民党内的统治地位而发动,各派军阀为扩充自己的实力暂时联合一致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日本为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阻挠统一,制造了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张学良身负国恨家仇,通电改旗易帜,北伐结束。阅读以下材料,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材料一:”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蒋中正急于要达成全国统一而与这些军阀谈判,最终达成协议,授予确认军阀地方性半独立地位的委任状,换取他们承认南京政权为中国的中央政权。材料三:蒋介石经常公开警告全国提防中共之威胁,但是他希望先胜过军阀,再对付中共游击队基地。
——陶涵《蒋介石与当代中国》对。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各派军阀仍然割据混战,列强在华仍然占据租借地、租界。共产党也即将开辟革命根据地。3、发展资本主义
阅读课本143页最后一段和以下材料,概括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材料:1928年7月——12月,在南京国民政府与列强签订的各种新条约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且与中国在条约中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
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1935年进行币制改革、1936年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努力,民族资产阶级创办实业的热情,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热情,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民族工业受到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摧残,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与国民政府建立全国统治的同时,中共面临两大抉择:一是要不要革命二是如何坚持革命。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道路
在国民政府制造的白色恐怖形势下,共产党人面临第一次生死危急关头,要生存,唯一的出路是继续斗争,吸取大革命的教训。因此中共决定用武装起义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1、独立领导武装斗争1927年南昌起义。引导学生回答意义
打响______,标志______,创建______和______的开始。汉口会议(八七会议)要求学生记忆内容:总结______,纠正______,确定______。会上毛泽东提出了“______”思想。从此中共有自己的新式军队,用新的方式对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2、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按照八七会议的决议,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转入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自此之后,中国革命有了新方向,探索了一条新道路。在井冈山根据地内,共产党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毛泽东总结经验,写出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创了革命新道路,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中国人民在探索中选择,从走西方的路到模仿苏俄,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1931年,在江西瑞金召开了______,成立了______
,选举______,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个政权的成立有何意义?引导学生国共政权建立、国共关系方面思考。阅读课本146页第一、二自然段,对比根据地和国统区人民生活状况、对政府的态度,说明什么问题?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对内专制镇压革命,对外依靠帝国主义,中共代表人民利益。合作探究一:井冈山根据地新在哪?中共一大:马列主义指引下,在城市发动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国民大革命:新三民主义指引下,国共合作,依靠国民革命军,攻打城市
南昌起义:马列主义指引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攻打城市
土地革命:________指引下,由_______领导,依靠_______,建立_________开展_________,走_____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的发展形势,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大患。阅读材料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基于这种想法,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连续对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并辅以经济封锁。前四次中共的反围剿斗争按毛泽东灵活的游击战术,在根据地军民的紧密配合下均告成功,第五次共产国际脱离实际的指导,中共犯了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红军长征。长征初期再次犯左倾错误,红军面临危机,在党和红军第二次生死危急关头,1935年一月,中共召开遵义会议,阅读教材146页最后一段合作探究二: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工作整体总结
- 消防设施维护合同三篇
- 网络营销劳动合同三篇
- 高速公路货物运输合同三篇
- 汽车行业发展咨询观察
- 营销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 2001年河南高考化学真题及答案(图片版)
- DB32∕T 3512-2019 公路协同巡查管理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 2024年美术教案范例
- 农田水利工程招标合同(2篇)
- 监察法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PPT小讲课
- 百香果的栽培条件
- 2024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商法》历年期末考试总题库
-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 小程序商场方案
- 班组年终总结
- 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 内蒙古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nfc果汁加工工艺
- 慢性胃炎的康复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