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3.了解土地改革运动。【考点清单】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的P221.(2021·百色中考)“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A)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大大提高中国综合实力C.化解了中美之间的矛盾D.雪洗了中国的百年耻辱2.(2019·百色中考)理清发展线索,提炼关键词,是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与以下“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年代标尺”方框③对应的关键词是(B)A.井冈烽火B.当家做主C.开天辟地D.社会主义【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史实。解题点是图示中③对应的时间“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①对应的是开天辟地,②对应的是井冈烽火,④对应的是社会主义。故选B。3.(2021·梧州中考)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章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事——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C)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A)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说:“这些一看就知道是身份不同的人物,能够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建国大事,对我来说真是平生第一次遇到。”这次会议是(B)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A)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故A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为国内建设提供了和平的环境;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4.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汇。如“人民解放军”“人民币”“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出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C)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49年,“人民”一词的频繁出现与新中国的成立有关。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C符合题意。完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是1952年完成的土地改革,排除A;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排除D。故选C。5.邮票是微缩的百科全书。下列对“西藏和平解放”纪念邮票相关史实解读正确的是(C)A.背景——青藏公路通车B.时间——1949年C.人物——阿沛·阿旺晋美D.意义——祖国实现统一6.(2021·重庆中考A卷)“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一位英雄的绝笔诗,其应写于(D)A.北伐战争时期B.十年内战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抗美援朝时期7.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此次率军入朝作战的总司令是(B)A.毛泽东B.彭德怀C.刘少奇D.叶剑英8.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C)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B.土地改革,保障民生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D.“一五”计划,工业起步【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同朝鲜军民一道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C符合题意。渡江战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A排除;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与题意无关,B排除;“一五”计划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题意无关,D排除。故选C。9.“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参与“此战”的中国军队是(D)A.中国工农红军B.新四军和八路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10.(2021·广安中考)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B)A.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B.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D.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美方同意与中方和谈以解决朝鲜问题,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符合题意。决定性作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中未涉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提出的,排除D。故选B。11.(2021·岳阳中考)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C)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B.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五四精神C.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上甘岭精神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12.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全国土地改革前,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全国50%以上的耕地;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却只占有14%的耕地,处于无地少地的状态,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A.土地改革的背景B.土地改革的内容C.土地改革的性质D.土地改革的影响13.(2021·岳阳中考)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得益于(A)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4.某同学在学习完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归纳了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列归纳最恰当的是(B)eq\a\vs4\al(图一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群众欢迎)eq\a\vs4\al(图二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eq\a\vs4\al(图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A.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二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中国曙光》材料三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我们的工作”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哪一项政治制度?答:“我们的工作”:筹建新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答: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也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答: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英雄是民族的脊梁。eq\o(\s\up7(),\s\do5(图一))eq\o(\s\up7(),\s\do5(图二))材料三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专题评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决定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答: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和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中的英雄人物是谁。我们应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答:英雄人物:图一:黄继光;图二:邱少云。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为国献身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言之有理亦可)(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答:标志: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理解: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材料二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材料二反映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答:土地制度: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变化:从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出自哪部法律文件?答:措施:土地改革。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根据材料二,简述此项措施完成的重要意义。答: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的“第三次革命”(D)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A.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人民成为主人【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政治由封建君主专制开始向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社会转变,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渡,A符合题意;BCD三项内容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影响不符合。故选A。3.(2021·南京中考)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其伟大意义主要在于(A)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打败了美国侵略者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提升战略威慑力量4.1950年6月,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到1.63亿吨,人均粮食由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说明(C)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B.集体所有制有利于农业发展C.土地改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D.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化发展【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本质上说明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C符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A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土地私有制,不是集体所有制,B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农业政策的调整,不是工业化建设,D不符合题意。故选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考点清单】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的P231.(2021·百色中考)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4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B)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对应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B符合题意。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的性质,A排除;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片面追求农村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C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排除。故选B。2.(2020·百色中考)1953—1957年,中国工业增长率为18%,其中钢产量增长率为31.7%。这期间,中国工业及钢产量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B)A.抗美援朝的胜利B.“一五”计划的实施C.三大改造的完成D.人民公社的成立【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1957年我国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选B。3.(2019·百色中考)尊崇劳动、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社会风貌。这一时期,工人阶级模范人物的代表是(D)A.邓稼先B.焦裕禄C.雷锋D.王进喜1.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A)A.重工业B.轻工业C.纺织业D.畜牧业2.(2021·梧州中考)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B)A.实行三大改造B.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C.调整国民经济D.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新中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一五”计划大力借鉴苏联的工业化经验,学习苏联的科学技术,B符合题意。三大改造与学习苏联的工业化经验并没有直接关系,A排除;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造成的三年经济困难,新中国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与题意无关,C排除;1952年时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D排除。故选B。3.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的是(B)A.大庆油田建成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C.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D.青藏、新藏等铁路建成4.(2021·重庆中考B卷)下图所示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党史新中国史系列漫画”中的一幅,画中我国某厂工人为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A.反映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B.表明三大改造顺利完成C.说明汽车工业水平领先世界D.体现改革开放成就突出【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相继投产,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A符合题意。三大改造与图片内容不符,B排除;材料中是中国第一辆汽车下装配线,C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5.(2021·鄂州中考)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与该会议相关的史实是(A)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制定了“一五”计划C.会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通过了土地改革决议6.(2021·甘孜州中考)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国务会议上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一讲话聚焦的是(B)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C.工业化建设D.抗美援朝【解析】依据材料“1956年”“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可知,毛泽东这一讲话聚焦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B。7.(2021·吉林中考)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D)A.西藏和平解放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8.下表中我国农业产量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635.2A.抗美援朝对中国经济的影响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9.“大跃进”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C)A.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C.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D.必须重视国计民生问题【解析】根据题干“严重失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的严重失误是因为我们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没能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因此得到的教训是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故选C。10.(2021·南京中考)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时代楷模。其中,被誉为“铁人”的是(C)A.邱少云B.雷锋C.王进喜D.邓稼先11.无论是革命岁月,还是建设年代,亦或是改革开放时期,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在建设年代,努力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的党的好干部是C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邱少云1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开幕词请回答:(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年的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答: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答: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答: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与经济建设相适应。13.(原创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材料二1953—1957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材料三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4.3变为7.8∶2.2。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答: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根据材料二,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答: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材料三中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答:问题:国民经济发展中比例严重失衡。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综上所述,从工业化建设的得失中,你得到什么认识?答: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搞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关注民生,制定合理的政策。(言之有理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和最近几个月以来城市中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25日)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成分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社会主义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答:历史事件:三大改造。方式: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变化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答:变化:由私有经济占主体变为公有经济占主体。历史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在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从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答: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启示: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搞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民生,制定合理的政策。(言之有理即可)1.“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应对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由此可见,“一五”计划(B)A.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B.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解析】根据题干“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等信息可知,当时我国的发展和建设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百废待兴”“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是当时面临的国内实际情况,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一五”计划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故选B。2.(2021·湘潭中考)如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C)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国民经济调整到位3.1954年,在完成全国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A.具有决策科学性B.强调制度稳定性C.体现了权力至上D.具有广泛代表性【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数据构成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党员和党外人士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选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3.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4.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考点清单】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的P251.(2021·百色中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8年12月18日……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答: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2.(2021·梧州中考)下图是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A.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实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解析】依据题干数据图可知,1993—20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从而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D符合题意。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排除;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农村实行,B排除;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排除。故选D。3.(2020·百色中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请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经济特区,并概述经济特区的作用。答:特区:深圳。作用: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1.(2021·齐齐哈尔中考)“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开启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征程的是(B)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场讨论(C)A.结束了“左”的错误思想路线B.确立了“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D.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021·天水中考)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D)A.土地改革B.第一个五年计划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从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故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A排除;“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是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进行的,B排除;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排除。故选D。4.(2021·遂宁中考)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同一年,时任遂宁市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坡村与几名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做法(C)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B.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5.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A)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国家开放沿海城市D.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1984年”“电冰箱厂”“张瑞敏”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将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增强企业的活力。故选A。6.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B)A.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C.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7.(2021·南京中考)如图所示局面的形成,开始于(B)A.首个自治区成立B.经济特区的建立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D.“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8.在我国改革开放道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名声大振,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新活力。这两座城市是(A)A.深圳、上海B.厦门、北京C.广州、深圳D.天津、武汉【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4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在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旧窗口”是指上海的两次开放。故选A。9.(2021·重庆中考B卷)为履行2001年加入某国际组织的承诺,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低关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降至9.9%,降幅高达35%,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个国际组织是(C)A.亚太经合组织B.二十国集团C.世界贸易组织D.金砖国家10.(2021·扬州中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邓小平表示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并说:这样大会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这里的“大会”是指(B)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八大11.(2021·苏州中考)下表是某同学的历史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较为合理的是(D)提纲1.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2.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4.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改革后中国的社会变化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C.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党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都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故选D。12.(2021·连云港中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A)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决策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解析】本题考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A符合题意。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C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为1978年,D排除。故选A。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D)A.创新发展B.协调发展C.共享发展D.绿色发展14.(2021·昆明中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C)A.四项基本原则B.科学发展观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D.新发展理念15.(2021·潍坊中考)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D)A.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B.九二共识促交往,两岸关系谱新篇C.两次回归洗国耻,一国两制载史册D.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社论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变革”成为经济主旋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承包给农民,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变革”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材料三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篇社论发表在哪一次重大会议之后。这次会议如何调整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答: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中心: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起我国农村改革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该措施实行的意义。答: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答:变化:由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4)综上所述,中国的改革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答:改革要正确处理与发展、开放、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符合国情,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邓小平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发展。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用40多年时间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一步,到2035年,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再奋斗1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摘编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梦”这个热词,激荡了中华儿女的心灵,拂煦了欣欣向荣的神州大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又一次对中国梦作了系统的阐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强国富民的道路”指的是什么。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评价: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指出我国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初心和使命。答:内容: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答:会议:中共十九大。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回顾所学知识,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D)A.计划经济的道路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可见当时农村和城市改革的相同点是(B)A.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C.大力发展私有制经济D.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3.(2021·自贡中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C)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D.坚持阶级斗争为纲【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都适应了新的时代需要和中国国情的变化,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点。故选C。4.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A)A.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D.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因此该题干反映了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故选A。民族、外交、科技与社会生活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1.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2.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3.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考点清单】见《必考知识背记手册》的P271.(2021·百色中考)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称为“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D)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B.两岸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C.反对台独,武力统一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2020·百色中考)今年6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部法律的颁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香港的稳定,确保香港现行体制行稳致远。香港现行体制是(A)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构想。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据此可知,香港现行体制是“一国两制”。故选A。3.(2021·柳州中考)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后来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基本原则是(B)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的方针D.全方位外交的方针1.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支持力度。少数民族的发展基于我国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D)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社会主义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021·海南中考)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B)A.经济建设B.文化传承C.科技发展D.文旅开发3.(2021·营口中考)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上致辞表示: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始终与祖国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C)A.毛泽东B.孙中山C.邓小平D.朱德4.(2021·贺州中考)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5.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联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C)A.体制改革B.钢铁长城C.国家统一D.民族团结【解析】本题考查国家统一。香港、澳门、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上述史实说明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国家统一。故选C。6.(2021·长沙中考)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D)A.“一国两制”的提出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C.人民的殷切期盼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可知,胡家芝老太太认为国家强盛是香港回归及百姓幸福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香港回归的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D。7.“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C)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共赢共享的理念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对外开放政策8.(2021·天水中考)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讲道:“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应该是(C)A.雅尔塔会议B.波茨坦会议C.万隆会议D.日内瓦会议9.(2021·福州中考)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升起,这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这体现当时中国(C)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动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改善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才能够在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C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3年提出,A排除;亚非会议于1955年在万隆召开,B排除;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D排除。故选C。1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科学防控,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同时,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已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D)A.坚持“一带一路”建设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体现了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D。11.(2021·柳州中考)中国农民说:“我们能够吃饱饭,靠的是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农民之所以称颂袁隆平,是因为他(B)A.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B.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C.发现了能抵制疟疾的青蒿素D.为研究“两弹一星”作出重大贡献12.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执行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从此,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开始了逐梦空间站时代。历史上我国航天领域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是(C)A.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3.关于掌握时间,我国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6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移动电话机)。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A)A.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B.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C.我国科技发展迅速D.我国人民作息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故选A。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二材料三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具有怎样的意义?答: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澳门回归得益于哪一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具有怎样的意义?答:构想:“一国两制”。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当前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因素:“台独”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国外反华势力的干涉。(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认识。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56个民族的共享共荣;各民族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言之有理即可)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资产抵押担保合同6篇
- 2024版企业借款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科综合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版反担保合同编制与合同履行规范3篇
- 2024年适用各类借款协议标准格式三例版
-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嵌入式系统与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电梯施工安全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产业股票质押管理合同3篇
- 2024版环保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合作协议
-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专项训练(解析版)
- 医生三级查房参考幻灯片
- 煤焦化焦油加工工程设计规范
-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22年版价格测算表
-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 中国子宫内膜增生管理指南(2022)解读
- 应征公民政治考核表(含各种附表)
- 2024年第九届“鹏程杯”五年级语文邀请赛试卷
- 名师成长论名师成长的模式、机制和规律研究
- FSSC22000V6.0变化点和文件修改建议
- 2024年高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语言文字运用Ⅰ刷题练习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