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概率疑难规律方法学案2-3_第1页
2017-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概率疑难规律方法学案2-3_第2页
2017-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概率疑难规律方法学案2-3_第3页
2017-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概率疑难规律方法学案2-3_第4页
2017-2018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概率疑难规律方法学案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32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第二章概率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求法对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考查是概率考查的主要形式,那么准确写出分布列显得至关重要.下面就谈一下如何准确求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一、弄清“随机变量的取值”弄清“随机变量的取值”是第一步.确定随机变量的取值时,要做到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随机变量能否取0的情形.另外,还需注意随机变量是从几开始取值,每种取值对应几种情况.例1从4张编号1,2,3,4的卡片中任意取出两张,若ξ表示这两张卡片之和,请写出ξ的可能取值及此时ξ表示的意义.分析从编号1,2,3,4的四张卡片中取两张,ξ表示和,则首先弄清共有几种情况,再分别求和.解ξ的可能取值为3,4,5,6,7,其中ξ=3表示取出分别标有1,2的两张卡片;ξ=4表示取出分别标有1,3的两张卡片;ξ=5表示取出分别标有1,4或2,3的两张卡片;ξ=6表示取出分别标有2,4的两张卡片;ξ=7表示取出分别标有3,4的两张卡片.二、弄清事件类型计算概率前要确定事件的类型,同时正确运用排列与组合知识求出相应事件的概率.例2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数.甲组乙组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数Y的分布列.分析由茎叶图可知两组同学的植树棵数,则可得分别从甲、乙两组同学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两同学的植树总棵数的所有可能取值,由古典概型可求概率.解由茎叶图可知,甲组同学的植树棵数是9,9,11,11;乙组同学的植树棵数是9,8,9,10。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共有4×4=16(种)可能的结果,这两名同学植树总棵数Y的可能取值为17,18,19,20,21。事件“Y=17"等价于“甲组选出的同学植树9棵,乙组选出的同学植树8棵”,所以该事件有2种可能的结果,因此P(Y=17)=eq\f(2,16)=eq\f(1,8).同理可得P(Y=18)=eq\f(1,4),P(Y=19)=eq\f(1,4),P(Y=20)=eq\f(1,4),P(Y=21)=eq\f(1,8)。所以随机变量Y的分布列为Y1718192021Peq\f(1,8)eq\f(1,4)eq\f(1,4)eq\f(1,4)eq\f(1,8)三、注意验证随机变量的概率之和是否为1通过验证概率之和是否为1,可以检验所求概率是否正确,还可以检验随机变量的取值是否出现重复或遗漏.例3盒中装有大小相同的10个小球,编号分别为0,1,2,…,9,从中任取1个小球,规定一个随机变量X,用“X=x1”表示小球的编号小于5;“X=x2”表示小球的编号等于5;“X=x3"表示小球的编号大于5,求X的分布列.解随机变量X的可能取值为x1,x2,x3,且P(X=x1)=eq\f(1,2),P(X=x2)=eq\f(1,10),P(X=x3)=eq\f(2,5)。故X的分布列为Xx1x2x3Peq\f(1,2)eq\f(1,10)eq\f(2,5)点评概率分布列是我们进一步解决随机变量有关问题的基础,因此准确写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是很重要的,为了保证它的准确性,我们可以利用eq\i\su(i=1,n,p)i=1进行检验.2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辨析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而导致错误.下面结合例题加以分析帮助同学们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一、把握互斥事件中的“有一个发生”求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即互斥事件中的每一个事件发生都会使所求事件发生,应用的是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P(A1∪A2∪…∪An)=P(A1)+P(A2)+…+P(An).例1李老师正在写文章的时候,身边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若电话响第1声时被接听的概率为0.1,响第2声时被接听的概率为0。15,响第3声时被接听的概率为0.5,响第4声时被接听的概率为0。22,那么在电话响前4声内被接听的概率是多少?分析在电话响前4声内李老师接电话的事件包括:打进的电话“响第1声时被接听”,“响第2声时被接听",“响第3声时被接听",“响第4声时被接听”这4个事件,而且只要有一个事件发生,其余的事件就不可能发生,从而求电话在响前4声内李老师接听的概率问题即为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问题.解李老师在电话响前4声内接听的概率P=0.1+0。15+0。5+0.22=0.97.二、把握相互独立事件中的“同时发生”相互独立事件即是否发生相互之间没有影响的事件.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应用的是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P(A1A2…An)=P(A1)P(A2)…P(An).例2甲、乙两名跳高运动员在一次2米跳高中试跳成功的概率分别为0.7、0。6,且每次试跳成功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求:(1)甲试跳三次,第三次才成功的概率;(2)甲、乙两人在第一次试跳中至少有一人成功的概率.解记“甲第i次试跳成功”为事件Ai,“乙第i次试跳成功"为事件Bi,i=1,2,3.依题意得P(Ai)=0.7,P(Bi)=0.6,且Ai与Bi相互独立.(1)“甲第三次试跳才成功”为事件eq\x\to(A1)eq\x\to(A2)A3,所以P(eq\x\to(A1)eq\x\to(A2)A3)=P(eq\x\to(A1))P(eq\x\to(A2))P(A3)=0。3×0。3×0.7=0。063.所以甲第三次试跳才成功的概率为0.063。(2)记“甲、乙两人在第一次试跳中至少有一人成功”为事件C.P(C)=1-P(eq\x\to(A1)eq\x\to(B1))=1-P(eq\x\to(A1))P(eq\x\to(B1))=1-0.3×0.4=0。88。所以甲、乙两人在第一次试跳中至少有一人成功的概率为0。88.点评本题考查事件的独立性,以及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等知识,关键在于理解事件的性质,然后正确运用相应的概率公式加以求解.归纳总结1.对于事件A、B,如果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则称这两个事件为相互独立事件.如甲袋中装有3个白球,2个黑球,乙袋中装有2个白球,2个黑球,从这两个袋中分别摸出一个球,把“从甲袋中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从乙袋中摸出1个球,得到白球”记为事件B,显然A与B互相独立.2.弄清事件间的“互斥”与“相互独立”的区别.两个事件互斥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3.理解并运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如果事件A与B相互独立,那么下列各对事件:A与eq\x\to(B),eq\x\to(A)与B,eq\x\to(A)与eq\x\to(B)也都相互独立.4.牢记公式的应用条件,准确、灵活地运用公式.5.认真审题,找准关键字句,提高解题能力.如“至少有一个发生”,“至多有一个发生”,“恰有一个发生”等.3概率易混点剖析概率内容的新概念较多,相近概念容易混淆,本文就学生易犯错误作如下总结:一、“非等可能”与“等可能”混同例1掷两枚骰子,求所得的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错解掷两枚骰子出现的点数之和2,3,4,…,12共11种基本事件,所以概率为P=eq\f(1,11).剖析以上11种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的,如点数和为2只有(1,1),而点数之和为6有(1,5)、(2,4)、(3,3)、(4,2)、(5,1)共5种.事实上,掷两枚骰子共有36种基本事件,且是等可能的,所以“所得点数之和为6”的概率为P=eq\f(5,36).正解掷两枚骰子共有36种基本事件,点数之和为6有(1,5)、(2,4)、(3,3)、(4,2)、(5,1)共5种,所以所求概率P=eq\f(5,36).二、“互斥"与“对立”混同例2把红、黑、白、蓝4张纸牌随机地分给甲、乙、丙、丁4个人,每个人分得1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是()A.对立事件B.不可能事件C.互斥但不对立事件D.以上均不对错解A剖析本题错误的原因在于把“互斥”与“对立”混同,要准确解答这类问题,必须搞清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联系与区别,这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两事件对立,必定互斥,但互斥未必对立;(2)互斥的概念适用于多个事件,但对立的概念只适用于两个事件;(3)两个事件互斥只表明这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即至多只能发生其中一个,但可以都不发生;而两事件对立则表明它们有且仅有一个发生.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乙分得红牌”是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这两个事件可能恰有一个发生,一个不发生,可能两个都不发生,所以应选C。正解C三、“互斥”与“独立"混同例3甲投篮命中率为0.8,乙投篮命中率为0。7,每人投3次,两人恰好都命中2次的概率是多少?错解设“甲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乙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B,则两人都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B,P(A+B)=P(A)+P(B)=Ceq\o\al(2,3)×0。82×0。2+Ceq\o\al(2,3)×0.72×0.3=0。825.剖析本题错误的原因是把相互独立同时发生的事件当成互斥事件来考虑,将“两人都恰好投中2次"理解为“甲恰好投中两次”与“乙恰好投中两次"的和.正解设“甲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乙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B,且A,B相互独立,则两人都恰好投中两次为事件AB,于是P(AB)=P(A)×P(B)=Ceq\o\al(2,3)×0。82×0。2×Ceq\o\al(2,3)×0.72×0.3≈0.169。点评上述例题错误的原因在于把两事件互斥与两事件相互独立混同.互斥事件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没有影响.它们虽然都描绘了两个事件间的关系,但所描绘的关系是根本不同的.四、“条件概率P(B|A)”与“积事件的概率P(AB)”混同例4袋中有6个黄色、4个白色的乒乓球,做不放回抽样,每次任取一球,取2次,求第二次才取到黄色球的概率.错解记“第一次取到白球”为事件A,“第二次取到黄球"为事件B,“第二次才取到黄球"为事件C,所以P(C)=P(B|A)=eq\f(6,9)=eq\f(2,3)。剖析本题错误在于P(AB)与P(B|A)的含义没有弄清,P(AB)表示在样本空间S中,A与B同时发生的概率;而P(B|A)表示在缩减的样本空间SA中,作为条件的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正解P(C)=P(AB)=P(A)·P(B|A)=eq\f(4,10)×eq\f(6,9)=eq\f(4,15).

4概率问题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由概率和其他知识整合的题目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各类考试中,这类题目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较多,对能力要求较高,我们要给予充分关注,并注意总结解题方法.一、概率与函数例1在多项飞碟运动中,允许运动员射击两次.运动员每一次射击命中碟靶的概率p与运动员离碟靶的距离s(米)成反比,且距离s(米)与碟靶飞行时间t(秒)满足s=15(t+1)(0≤t≤4).现有一碟靶抛出后,某运动员在碟靶飞出0.5秒时进行第一次射击命中的概率为0。8;如果他发现没有命中,则迅速调整,在第一次射击后再经过0.5秒进行第二次射击,求此运动员命中碟靶的概率.解设p=eq\f(k,s)(k为常数),则p=eq\f(k,15t+1)(0≤t≤4),依题意当t=0.5时,p1=0.8,则k=18,所以p=eq\f(6,5t+1),当t=1时,p2=0。6.故此人命中碟靶的概率为p=p1+(1-p1)p2=0。8+(1-0。8)×0.6=0。92.点评此题为条件概率问题(要注意第二次射击的前提),两次射击可以理解为(有条件的)互斥事件.二、概率与不等式例2某商店采用“购物摸球中奖”的促销活动,球袋中装有10个球,号码为n(1≤n≤10,n∈N+)的球的重量为f(n)=n2-9n+21,现有两种摸球方案:①摸球1个,若球的重量小于该球的号码数,则中奖;②一次摸出两个球,若两球的重量相等,则中奖.试比较两种摸奖方案的中奖概率的大小.解方案①,球的重量小于号码数,即n2-9n+21〈n,解得3〈n〈7(n∈N+),故n的取值为4,5,6,中奖概率为p1=0.3;方案②,若第n号球与第m号球重量相等(n〈m),则有n2-9n+21=m2-9m+21,即(n-m)(m+n-9)=0,故m+n=9(n可取值1,2,3,4),中奖概率为p2=eq\f(4,C\o\al(2,10))=eq\f(4,45)。显然p1〉p2,即方案①的中奖概率大.点评解决此问题需要先求不等式的整数解(实际问题的要求),再计算中奖概率.三、概率与递推数列例3A、B两人拿两个骰子做抛掷游戏,规定:若掷出的点数之和是3的倍数,则由原抛掷者继续掷;若掷出的点数之和不是3的倍数就由对方接着掷,第一次由A开始掷,设第n次由A掷的概率为pn,求pn的表达式.解第n次由A掷有两种情况:①第n-1次由A掷,第n次继续由A掷,此时概率为eq\f(12,36)pn-1;②第n-1次由B掷,第n次由A掷,此时概率为eq\b\lc\(\rc\)(\a\vs4\al\co1(1-\f(12,36)))(1-pn-1).故有pn=eq\f(12,36)pn-1+eq\b\lc\(\rc\)(\a\vs4\al\co1(1-\f(12,36)))(1-pn-1)(n≥2),即pn=-eq\f(1,3)pn-1+eq\f(2,3)(n≥2).令pn+x=-eq\f(1,3)(pn-1+x),整理可得x=-eq\f(1,2),故pn-eq\f(1,2)=-eq\f(1,3)eq\b\lc\(\rc\)(\a\vs4\al\co1(pn-1-\f(1,2)))(n≥2),又p1=1,所以数列eq\b\lc\{\rc\}(\a\vs4\al\co1(pn-\f(1,2)))是以eq\f(1,2)为首项,-eq\f(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于是pn-eq\f(1,2)=eq\f(1,2)eq\b\lc\(\rc\)(\a\vs4\al\co1(-\f(1,3)))n-1,即pn=eq\f(1,2)+eq\f(1,2)eq\b\lc\(\rc\)(\a\vs4\al\co1(-\f(1,3)))n-1。点评弄清pn与pn-1的关系并建立递推关系式是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5深析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关系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都是随机变量取非负整数值的离散分布,表面上看,两种分布的概率求取有截然不同的表达式,但看它们的概率分布表,会发现构造上的相似点.课本中对超几何分布的模型建立是这样的:若有N件产品,其中M件是次品,无返回地任意抽取n件,则其中恰有的次品件数X是服从超几何分布的.而对二项分布则使用比较容易理解的射击问题来建立模型.若将超几何分布的概率模型改成:若有N件产品,其中M件是次品,有返回地任意抽取n件,则其中恰有的次品件数X是服从二项分布的.在这里,两种分布的差别就在于“有"与“无”的差别,只要将概率模型中的“无”改为“有",或将“有”改为“无”,就可以实现两种分布之间的转化.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率模型,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利用这两个概率模型来求解.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并辨别这两个概率模型是至关重要的.下面通过几个例子说明一下两者的区别.例1从6名男生和4名女生中,随机选出3名学生参加一项竞技测试,试求选出的3名学生中女生人数ξ的分布.解由题意得ξ=0,1,2,3.ξ服从参数为N=10,M=4,n=3的超几何分布.P(ξ=0)=eq\f(C\o\al(3,6),C\o\al(3,10))=eq\f(20,120)=eq\f(1,6),P(ξ=1)=eq\f(C\o\al(1,4)·C\o\al(2,6),C\o\al(3,10))=eq\f(60,120)=eq\f(1,2),P(ξ=2)=eq\f(C\o\al(2,4)·C\o\al(1,6),C\o\al(3,10))=eq\f(36,120)=eq\f(3,10),P(ξ=3)=eq\f(C\o\al(3,4),C\o\al(3,10))=eq\f(4,120)=eq\f(1,30),故ξ的分布列为ξ0123Peq\f(1,6)eq\f(1,2)eq\f(3,10)eq\f(1,30)点评这是一道超几何分布的题目,学生在做的时候容易把它看成是二项分布问题,把事件发生的概率看作是0.4.例2甲乙两人玩秒表游戏,按开始键,然后随机按暂停键,观察秒表最后一位数,若出现0,1,2,3则甲赢,若最后一位出现6,7,8,9则乙赢,若最后一位出现4,5是平局.玩三次,记甲赢的次数为随机变量X,求X的分布列.解由题意得:X=0,1,2,3,P(X=0)=Ceq\o\al(0,3)×0。63=0.216,P(X=1)=Ceq\o\al(1,3)×0。62×0.4=0。432,P(X=2)=Ceq\o\al(2,3)×0.6×0。42=0。288,P(X=3)=Ceq\o\al(3,3)×0.43=0。064.故X的分布列为X0123P0.2160。4320。2880.064点评这是一道二项分布的题目,学生容易看成超几何分布,认为X服从N=10,M=4,n=3的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应满足独立重复试验:①每一次试验中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②任何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都一样.③每次试验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的.6三法求均值均值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一个重要的数字特征,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均值的求解策略也有多种,下面通过实例来阐述.方法一利用定义求均值根据定义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首先要求分布列,然后利用公式Eξ=x1p1+x2p2+…+xnpn求解.例1一接待中心有A,B,C,D四部热线电话.已知某一时刻电话A,B占线的概率为0。5,电话C、D占线的概率为0。4,各部电话是否占线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假设该时刻有ξ部电话占线,试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和它的均值.分析先判断ξ的所有可能取值,再根据相应知识求概率.解由题意知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4。P(ξ=0)=0。52×0。62=0。09,P(ξ=1)=Ceq\o\al(1,2)×0.52×0。62+Ceq\o\al(1,2)×0.4×0.6×0.52=0.3,P(ξ=2)=Ceq\o\al(2,2)×0.52×0。62+Ceq\o\al(1,2)×0。52×Ceq\o\al(1,2)×0.4×0。6+Ceq\o\al(2,2)×0.42×0。52=0.37,P(ξ=3)=Ceq\o\al(2,2)×0。52×Ceq\o\al(1,2)×0。4×0.6+Ceq\o\al(1,2)×0。52×Ceq\o\al(2,2)×0。42=0.2,P(ξ=4)=0。52×0。42=0。04。于是ξ的分布列为ξ01234P0.090.30.370.20.04所以Eξ=0×0.09+1×0。3+2×0。37+3×0。2+4×0。04=1。8.点评均值与分布列联系密切,正确地求出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是求均值的关键.解题时,确定随机变量ξ取哪些值及相应的概率,是利用定义求均值的重点.方法二利用公式求均值有些离散型随机变量如果归结为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等常见分布类型时就常使用公式法求均值:(1)若X服从二项分布,即X~B(n,p),则EX=np.(2)若X服从超几何分布,则EX=neq\f(M,N).例2一个袋子里装有大小相同的5个白球和5个黑球,从中任取4个,求其中所含白球个数的均值.解根据题目所含白球数X服从参数N=10,M=5,n=4的超几何分布,则EX=eq\f(nM,N)=eq\f(4×5,10)=2.所以从中任取4个球平均来说会含有2个白球.点评此题判断随机变量服从哪种分布是关键,再者要弄清公式中参数的含义.方法三利用性质求均值对于aX+b型的随机变量一般用性质E(aX+b)=aEX+b来求解.例3某种种子每粒发芽的概率都为0.9,现播种了1000粒,对于没有发芽的种子,每粒需再补种2粒,补种的种子数记为X,则X的均值为()A.100 B.200C.300 D.400解析记“不发芽的种子数为ξ",则ξ~B(1000,0。1),所以Eξ=1000×0.1=100,而X=2ξ,故EX=E(2ξ)=2Eξ=200.答案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变量与变量的内在联系,并正确套用性质.7正态分布的实际应用正态分布是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概率分布,因此,我们要熟练掌握这种概率模型,并能灵活地运用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分布密度曲线、几个特殊概率P(μ-σ〈X〈μ+σ)=0。683,P(μ-2σ<X〈μ+2σ)=0.954,P(μ-3σ<X〈μ+3σ)=0.997,P(x=c)=0(c为常数)应熟练掌握,他们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范畴.正态分布重点要掌握分布密度曲线的性质,会利用几个特殊概率解决简单的问题,特别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求概率中的运用.例1已知从某批材料中任取一件时,取得的这件材料的强度X服从N(200,182).(1)计算取得的这件材料的强度不低于182的概率;(2)如果所用的材料在以98%的概率保证强度大于164,问这批材料是否符合这个要求?分析根据正态分布和正态曲线的性质分析求解.解(1)X~N(μ,σ2),其中μ=200,σ=18,而182=200-18=μ-σ,218=200+18=μ+σ,∴P(182<X<218)=0.683.又1=P(X〈182)+P(182〈X<218)+P(X〉218),且由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X〈182)=P(X〉218),∴P(X〈182)=eq\f(1,2)(1-0.683)=0。159.∴P(X〉182)=1-P(X〈182)=1-0.159=0.841.故所求的概率为0.841.(2)由题意有P(X>164)=0.98.而164=μ-2σ,∴P(164〈X〈236)=0。954。又由正态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X〈164)=P(X>236),且P(X〈164)+P(164<X〈236)+(X>236)=1,∴P(X〉164)=1-P(X<164)=0.977<0。98.故这批材料不符合这个要求.例2已知某车间正常生产某种零件的尺寸满足正态分布N(27.45,0。052),质量检验员随机抽查了10个零件,测量得到它们的尺寸如下:27.3427。4927.5527。2327。4027.4627。3827.5827.5427.68请帮助质量检验员确定哪些应该判定为非正常状态下生产的.分析正态变量的取值几乎都在距x=μ三倍标准差之内,所以对落在区间(27。45-3×0。05,27。45+3×0。05)之外的零件尺寸做出拒绝接受零件是正常状态下生产的假说.解有两个零件不符合落在区间(27.45-3×0.05,27。45+3×0。05)内,尺寸为27.23和尺寸27。68的两个零件,它们就是在非正常状态下生产的.8用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讲“道理"概率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理说不清的情况,如果我们有时能准确合理的运用概率知识进行分析,通过严密的分析和详实准确的数据,往往不仅能把道理讲清,而且能把道理讲透,讲得让人“心服口服”.如果不信,我们下面就不妨用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来讲两个道理.道理1: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能用概率知识诠释孔子的这句名言吗?诠释: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妨把一个人的才能分成360个方面.因为孔子是大学问家,我们假设他在每一行的排名都处在前的可能性为99%,即任意一个人在任一方面的才能低于他的可能性为99%.另外两个人在任何一方面的才能不如孔子分别看作两个独立事件,则在任一行中,这两个人的才能均不超过孔子就成了概率中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模型,所以可能性是99%×99%=98.01%.而在360行中,另外两人的才能均不超过孔子的可能性即为独立事件重复发生的概率,所以为(98。01%)360≈0。07%。反过来说,另外两人中有人的才能在某一方面超过孔子的可能性为1-(98。01%)360≈99.93%.也就是说,两人中有人可以在某一方面做孔子的老师的可能性约为99。93%。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是孔子自谦的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道理2:小强和小明的家都在同一栋10层的小高层里,小强家在顶层,小强坚持认为由于小高层有底层到顶层的电梯,所以自己从电梯上楼到家的速度应该是相当快的.可是小明并不这样认为,但是又无法说服小强,只是一味地强调如果考虑每层都有人要上电梯,那么也要耽误很多时间,所以乘电梯也不一定很快.我们如何来帮助小明通过准确的数据来说服小强呢?我们不妨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十层电梯从底层到顶层停不少于3次的概率是多少?停几次概率最大?解依题意,从底层到顶层停不少于3次,应包括停3次,停4次,停5次,……,直到停9次.这些情况都是互斥关系,电梯每一层停的概率为eq\f(1,2),每种具体的情况实际上是独立事件重复发生的概率问题.∴从底层到顶层停不少于3次的概率P=Ceq\o\al(3,9)eq\b\lc\(\rc\)(\a\vs4\al\co1(\f(1,2)))3eq\b\lc\(\rc\)(\a\vs4\al\co1(\f(1,2)))6+Ceq\o\al(4,9)eq\b\lc\(\rc\)(\a\vs4\al\co1(\f(1,2)))4eq\b\lc\(\rc\)(\a\vs4\al\co1(\f(1,2)))5+Ceq\o\al(5,9)eq\b\lc\(\rc\)(\a\vs4\al\co1(\f(1,2)))5eq\b\lc\(\rc\)(\a\vs4\al\co1(\f(1,2)))4+…+Ceq\o\al(9,9)eq\b\lc\(\rc\)(\a\vs4\al\co1(\f(1,2)))9=(Ceq\o\al(3,9)+Ceq\o\al(4,9)+Ceq\o\al(5,9)+…+Ceq\o\al(9,9))eq\b\lc\(\rc\)(\a\vs4\al\co1(\f(1,2)))9=[29-(Ceq\o\al(0,9)+Ceq\o\al(1,9)+Ceq\o\al(2,9))]eq\b\lc\(\rc\)(\a\vs4\al\co1(\f(1,2)))9=(29-46)eq\b\lc\(\rc\)(\a\vs4\al\co1(\f(1,2)))9=eq\f(233,256).设从底层到顶层停k次,则其概率为Ceq\o\al(k,9)eq\b\lc\(\rc\)(\a\vs4\al\co1(\f(1,2)))keq\b\lc\(\rc\)(\a\vs4\al\co1(\f(1,2)))9-k=Ceq\o\al(k,9)eq\b\lc\(\rc\)(\a\vs4\al\co1(\f(1,2)))9,∴当k=4或k=5时,Ceq\o\al(k,9)最大,即Ceq\o\al(k,9)eq\b\lc\(\rc\)(\a\vs4\al\co1(\f(1,2)))9最大,∴从底层到顶层停不少于3次的概率为eq\f(233,256),停4次或5次概率最大.通过上面的详实分析和准确数据,我们发现由于电梯至少停三次的概率较大,而且停4次或5次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每次电梯停下来开门、关门等都要耽误一定的时间,累计起来耽误的时间却是不少,所以小明的观念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生活中像这样的现象很多,表明上看起来都与概率无关,但是对于“数学人”来说,生活中的概率无处不在,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将这些现象转化为概率模型,通过数学知识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9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在日益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即使一般的劳动者,也必须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分析工作、生活乃至从事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在存款、利息、投资、保险、成本、利润、彩票等,我们常遇见一些概率问题.下面就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概率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一、谁先谁后的问题单位有六台旧麻将机将处理给单位员工,定价300元一台.结果有12位希望买一台.于是单位领导就写了十二张小纸条,其中有六张写着“恭喜购买成功",另六张写着“谢谢你的配合,你购买不成功!”.再把纸条折好.然后叫十二位员工按先后顺序来抓.请问:这十二位员工拿中的概率是一样的吗?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公平吗?最后一位员工是不是最划不来?显然,对于第一个抓纸条的人来说,他从12张纸条中选一张,抽到“恭喜购买成功”的概率为eq\f(1,2).对于第二个抓纸条的人来说,可以分两种情况考虑:①第一个人抽中,他抽中的概率,②第一个人没有抽中,他抽中的概率,这两种情况是等概率事件,所以不管第一个人抽中还是没抽中,不影响第二个人抽中的概率.同样对于第三个人来说,他抽中的概率可以分成四种情况考虑:①一中,二中,他抽中的概率,②一中,二不中,他抽中的概率,③一不中,二中,他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