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理论流派_第1页
第二章 理论流派_第2页
第二章 理论流派_第3页
第二章 理论流派_第4页
第二章 理论流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生物学取向社会学习取向心理动力取向生态学取向第一节生物学取向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霍尔的复演说格塞尔的成熟论一、StanleyHall(复演说)美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开拓者是青少年心理学之父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1904年《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学》)

基本观点人类个体的发展完全重复着人类种族进化的过程,是种系发展的各主要阶段的再现:动物-类人猿-半开化-开化发展由生物遗传因素决定,遗传决定的因素引起心理反应。个体发展按照一个不变的、普遍适用的进化模式进行,环境的作用微不足道。青春期是人类的一个动荡的过渡阶段,是“大动荡”的阶段,是疾风怒涛的时期。1、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婴幼儿期(0-4岁):复演动物的阶段,智力与动物一样原始,主要是感知觉及感知-动作技能的发展;儿童期(4-8岁):复演古代人类的阶段,从事捕鱼、打猎的活动;少年期(8-12岁):复演农业时代人类的阶段,处于半开化的过渡状态,渴望学习语言、数学、绘画、音乐、写作等活动;青年期(12-25岁):复演两千年前人类的阶段,处于激进与进取并存、充满内部和外部冲突的状态。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动荡起伏、矛盾冲突一段时间热衷于精力旺盛的活动,然后走向反面,变得软弱无力、无精打采、呆缓迟钝、漠不关心、疲倦、嗜睡等;时而快乐,时而痛苦;自我肯定与自我怀疑并存;自私与利他并存;正义与邪恶并存;孤独与乐群并存;敏感与冷静并存;求知与冷漠并存评价积极意义:将个体发展与人类种系发展联系起来,个体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重复着动物和人类心理发展的历史;不足之处:把个体发展与种系发展完全等同起来,从而引向生物决定论,将发展看作是由生物遗传因素决定的,环境的作用微不足道。儿童的精神发展不过是我们动物祖先,至少是比较近的动物祖先的智力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已——恩格斯二、ArnoldGesell(成熟论)美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儿童生活的最初五年》《儿童从五岁到十岁》《儿童发展研究》《青少年:从十岁到十六岁》儿童心理发展受生物基因固有程序的制约:成熟

【实验】双生子爬楼梯训练T:T48周时,训练其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运用词汇,连续6周,每天10mins;训练C:C53周时,开始进行同样的训练,到第55周时,T与C的能力相同。1.基本观点成熟是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学习和成熟,其中成熟更加重要。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学习本身不能够促进发展。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方向原则个体成熟原则: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自我调节原则

发展不是直线型的,它是波浪起伏的,有自身发展的节奏,总体上呈现旋流式上升的趋势;儿童对自身发展的节奏具有调节功能

个体成熟原则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学习需要一定的成熟作为基础,某机能的生理结构未达成熟之前,学习训练是难以进行的,只有在达到足以使某一行为模式出现的发育状态(“成熟状态”)时,训练才能奏效。年龄是生物变化的精确指标准备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11-16岁)年龄生理成熟心理特征行为特征11岁开始出现生理变化喜怒无常、冲动、易怒、热情、违拗、逆反与父母争吵和对抗12岁生理发生变化理智、容忍、积极、社交、热心、好活动、独立关心外表,关注异性13岁动作协调,生理趋于成熟内省、沉思、自我意识增强、敏感、批判性喜欢发表意见,表情丰富14岁生理趋于成熟精力充沛、自信心增强,关心自己和别人的个性,以英雄为榜样趋向成熟、有理智自我调节原则整个青少年期是一个不停地更新、整合、均衡的发展过程,逐渐使个体的心理成熟起来。发展是螺旋式渐进的过程,因此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是起伏变化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能会出现循环,也可能会出现突然的明显的变化。3.评价格赛尔并不完全否认学习、环境的作用;“评价成长的特点时,我们不应忽视环境影响——文化背景、同胞、父母、营养、疾病、教育等等,但上述这些必须把它们与最初的素质构成因素联系起来考虑,因为素质构成因素最终决定所谓‘环境’的反应程度乃至反应方式。机体始终参与着对它所处环境的创造活动,而儿童的成长特征实际上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后产物的表现……”——Gesell生理成熟只是为心理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要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取决于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第二节社会学习取向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华生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戴维斯的社会文化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勒温的生活空间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一、华生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基本假设有关人类发展的结论应该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为基础,而不是以不可观察的无意识动机或认知过程的内省为基础。习得的外部刺激和可观察的反应之间的良好联结是人类发展的基石,也就是说,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观察到的行为。主要思想: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因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一切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也就是S-R的映射过程,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又可以推测刺激。婴儿就像一张白纸,要由经验来书写,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在这块白板上学习建立起S-R联结的过程。儿童没有天生的倾向性,他们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养育环境和父母或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人对待他们的方式,发展是行为模式好习惯逐渐建立和复杂化的量变的过程。所以,儿童的发展没有阶段性,而是由个体独特的环境所塑造的行为改变的连续过程。评价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客观与实证,把重点从对意识的过多关注转向行为研究,注重刺激与反应间的可预测关系,有助于促进我们对儿童行为发展进程的了解。但由于华生排斥对中间心理过程的研究,因此早期行为主义发展观难以解释个体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机制;过分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虽然在行为矫治方面有独到的实际意义,但否定了儿童自身在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否定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

2.斯金纳(Skinner)的操

作性行为主义观点斯金纳传承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信条。与华生不同的是,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他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就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由刺激引发的反应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有机体发出的反应被强化刺激所控制。在一个操作性行为出现之后,如果有一个作为强化物的事件紧随其后发生(即“强化依随”),那么该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操作性条件反射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了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它动作。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有指导意义:最常用的途径就是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予以“忽视”,即不予强化。评价斯金纳的行为发展观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人对儿童有意义行为的及时强化、对不良行为的淡化处置、程序教学过程中的小步子信息呈现、及时反馈与主动参与等,至今仍是强化与控制个体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斯金纳的努力使人们对行为的认识更接近现实;同时,操作性条件作用观点仍然具有明显的机械主义色彩。 二、戴维斯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文化因素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认为社会行为准则、文化期望、社会或文化仪式、群体压力、技术等因素是理解青少年行为的关键。代沟存在的原因:成长环境、代际竞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1、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

2.替代强化班杜拉认为并非所有的学习都依赖于直接强化,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者输入的信息是S和与其相对应的榜样的R,S-R的结合作为信息被学习者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榜样所受到的强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替代强化”,在替代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儿童既不需要直接做出反应,又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就可以完成学习,故这种学习也可称为“无尝试学习”。

四、勒温(KurtLewin)的生活空间理论勒温个人爱好民主的信念,喜欢与大家共同讨论决定问题的作风,曾深受法西斯迫害,重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改革的学术风格,促使他提出了场论、团体动力学等重要概念。1.场论场论的基本概念是生活空间,它包括人与环境。但人既是个体的存在,也是团体的存在;而环境既是物理的、心理的,也是社会的。个体不是孤立的个别属性的机械相加,它是在一定的生活空间里组织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团体决不是各个互不相干的个体的集合,而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作为团体它不是由各个个体的特征所决定的,而取决于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那种内在的关系。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看构成团体的成员本身,但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个团体有着很强的纽带使个体成员的动机与团体目标几乎混为一体,难以区分。2.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青少年表现出害羞、敏感的特点,同时由于青少年个人生活空间的失衡和不确定性,也可能会产生攻击性行为;青少年是边缘人,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但又不属于任何一个群体,经历着各种态度、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各种价值观、态度、意识形态的冲突导致青少年的情绪紧张,很容易采取极端的立场和行为。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实现社会化,建立新的心理场。五、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介于个体现实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现实发展水平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儿童发展周期的结果和由它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是指儿童在别人的帮助下可能达到的水平。学习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在教育过程中,处在成熟阶段但还未成熟到教学时机的过程称为学习的最佳年龄期。一切高级心理机能最初都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然后经过多次重复、多次变化,才内化为内部的智力动作。内化的桥梁是活动。第三节心理动力取向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1岁以后,儿童进入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再次唤醒了性的冲动,这时在潜伏期被压抑的恋父、恋母情结又重新活动,不过多数儿童已经不再依恋异性父母,而是将这种情绪转向异性伙伴;儿童与父母情感的纽带开始松弛,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束缚,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如果青少年不能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将有可能发展为性变态者。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父母都要注重与孩子和谐相处,对孩子性需要的满足过多或过少,都对孩子的发展不利。孩子可能会产生固着,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这一行为的某些方面。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乱。自我同一性是个人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前后一致的比较完善的意识,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自己将会怎样生活的感觉,在说明被预期的事物时出现的一种内在的自信。自我同一性这个词含义非常广泛,包括社会与个人的统合,个人的主体方面与客体方面的统合,自己的历史任务的认识与个人愿望的统合等。也就是过去自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合,内在自我与外在自我、他人自我的统合。具有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会有三方面的体验。首先,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个体,虽然与别人一起活动、共同承担任务,但他可以与别人分离;其次,自我本身是统一的,他的需要、动机、反应模式是整合一致的,自我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再次,自我所设想的我与自己觉察到的他人对自我的看法是一致的,并且深信自我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用的手段是为社会所认可的。如果青年不能建立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淆和消极的同一性。角色混淆是不能选择生活角色,或只在口头上承担一定的角色,但很快就改变角色。消极的同一性是获得为一定的社会文化所不认可的、令人厌恶的角色。四种同一性状态同一性混淆:处于这种状态的青少年还没有解决同一性危机,同时也没有从同一性危机中取得经验,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彷徨迷惑,不知所措,没有确定的目的、价值或打算,是一种最不成熟的同一性状态;同一性强闭:这类青少年没有从同一性危机中取得任何经验,但对特定的目标、价值观和信仰及社会角色过早地接纳许诺,如父母向青少年提出一种职业角色,而他还没有真正加以评价便接受了这种要求;合法延缓期:处于这种状态的青少年正经历着同一性危机,并积极探索着自己的价值定向,努力发现能够增强自身竞争力的稳定的同一性;同一性达成:处于这种状态的青少年已经解决了同一性危机,对职业、性别定向和自己的政治、宗教观点已经有明确的定向。消极的同一性或反向认同就是获得为一定的社会文化所不予认可的、令人厌恶的角色。青少年的痛苦可能来源于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做的决定来得太多太快,为了避免同一性的提前完结,避免过早地接纳四分五裂的社会角色,有时就会进入心理社会的合法延缓期,有些青少年会在做决定之前暂时离开学校去经历不同的生活和工作,这是青少年在寻求同一性的过程。20%的18岁男性、40%的大学生、50%的24岁成年人处于同一性达成的状态;25%的18岁男性尚处于合法延缓期;还有研究者发现在职业选择、性别角色态度、宗教信仰和政治观念方面处于同一性达成状态需要很长时间,通常会贯穿整个青少年乃至青年时期。影响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因素认知发展因素教养方式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影响1.认知发展因素认知发展对自己认同感的获得有重要的影响。思维达到稳定的形式运算水平的青少年,由于能对假设环境做逻辑推理,对于将来的认同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设计。比起思维水平不够成熟的同龄人,他们就更容易产生认同问题,也更容易解决这类问题。2.教养方式因素处于混乱水平的青少年比其他水平更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忽略和拒绝,也更容易与父母疏远。要是无法认同和尊重父母并从中汲取某种优良品质,建立自己的认同感是很困难的。对于认同感提前结束的青少年,则处于另一个极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