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5124.1-2008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总碳量的测定 重量法》相较于《GB/T 5124.1-1985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法测定总碳量》,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标准名称上有所调整,虽然主要内容都是关于硬质合金中总碳量的测定,但新版本将“化学分析方法”置于更显眼的位置,强调了其作为特定化学分析技术的应用背景。

其次,在适用范围描述上,《GB/T 5124.1-2008》更加明确地指出了该方法适用于各类硬质合金材料,并对样品制备、称样量等具体要求做了详细规定,增加了操作的规范性和可重复性。

再者,对于实验条件的要求,《GB/T 5124.1-2008》细化了加热温度、时间以及冷却方式等内容,确保了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同时,还新增了对空白试验的要求,以减少系统误差的影响。

此外,《GB/T 5124.1-2008》在计算公式和数据处理部分也进行了优化,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数据处理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测试精度。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8-03-31 颁布
  • 2008-09-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5124.1-2008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总碳量的测定重量法_第1页
GB/T 5124.1-2008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总碳量的测定重量法_第2页
GB/T 5124.1-2008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总碳量的测定重量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77.120.99

犎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犜5124.1—2008/犐犛犗3907:1985

代替GB/T5124.1—1985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总碳量的测定

重量法

犕犲狋犺狅犱狊犳狅狉犮犺犲犿犻犮犪犾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犺犪狉犱犿犲狋犪犾狊—

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狋狅狋犪犾犮犪狉犫狅狀犮狅狀狋犲狀狋—

犌狉犪狏犻犿犲狋狉犻犮犿犲狋犺狅犱

(ISO3907:1985,Hardmetals—Determinationoftotalcarboncontent—

Gravimetricmethod,IDT)

20080331发布2008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犜5124.1—2008/犐犛犗3907:1985

前言

GB/T5124《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分为四个部分:

———GB/T5124.1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总碳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5124.2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不溶(游离)碳量的测定重量法

———GB/T5124.3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电位滴定法测定钴量

———GB/T5124.4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过氧化物光度法测定钛量

本部分为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3907:1985《硬质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本部分”代替“本国际标准”;

———用小数点“.”代替在国际标准中作为小数点的“,”;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封面、前言。

本部分代替GB/T5124.1—1985《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测定总碳量》。

本部分与GB/T5124.1—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等规范性一般要素。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鹏、张杰、谭洪勇、李萍、蒋亚芳、张江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124.1—1985。

犌犅/犜5124.1—2008/犐犛犗3907:1985

硬质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总碳量的测定

重量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碳化物和硬质合金中总碳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铬、铪、钼、铌、钽、钛、钒、钨和锆的碳化物,这些碳化物与粘结金属的混合料(无润滑

剂)以及由这些碳化物生产的所有牌号的预烧结或烧结过的硬质合金中总碳量的测定。测定范围:总碳

含量大于4%。

2方法原理

在高温、纯氧气流中,将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如有必要添加助熔剂。

生成的二氧化碳由氧气载带到已恒量的吸收瓶中被烧碱石棉吸收,测定烧碱石棉的增量,其值即为

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C+O2→CO2

2NaOH+CO2→Na2CO3+H2O

3试剂

在分析过程中一律使用分析纯试剂,水用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3.1氧气:每立方米的氧中含碳杂质的极限量≤0.6mL。

3.2高氯酸镁:无水。

注:为防止发生爆炸,应避免该试剂与有机物接触,尤其是在丢弃它时更应特别注意。

3.3助熔剂:如金属锡、金属铜或氧化铜、金属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