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_第1页
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_第2页
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_第3页
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_第4页
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考点概述课本知识整理与针对训练真题讲解模拟练兵01020304目录难点一:句子翻译1.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2.牢记翻译基本方法“留、换、调、增、删”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词语;“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删”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译。重难点突破难点二:文意理解1.文意理解(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重难点突破难点三:拓展延伸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如有一年第12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

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重难点突破难点四:启示感悟型

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

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

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

③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重难点突破一、《鱼我所欲也》一、原文背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课本知识整理二、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两者不能同时都得到,(我)会放弃生命而选取道义。(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就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坏的事,所以有祸患(我)就不躲避了。(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活下来的方法)就可以活着,却有人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避患的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却有人不去做。课本知识整理课本知识整理(4)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即义),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东西(即非义)。(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坚守这种思想不至于丧失罢了。(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无礼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遭轻视而不屑接受。(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丰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8)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天性。课本知识整理课本知识整理三、思维导图1.(教材思考探究)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本文两段文字的结尾,都以归纳总结的方式说到“本心”:①第1段称“是心”,第2段称“本心”。“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②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③“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四、重点问题整理2.(教材积累拓展)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示例:文天祥,拒绝元人的高官厚禄,宁死不降;李大钊,始终坚定探寻中华民族的出路。即使面对三绞之刑,也毫无惧色,最终英勇就义。在今天,“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也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只有平时肯为公义放弃个人利益,才会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只有让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地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课本知识整理3.孟子散文的语言风格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①选取了“鱼”与“熊掌”,“生”与“义”,“生”与“死”,“所欲”与“所恶”等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层层剥笋,逐步深化。②大量使用排比句和对偶句,节奏感强,富有气势。③善用比喻和类比,开头用“鱼”和“熊掌”类比“生”和“义”,生动形象,含义丰富,具有文学趣味。课本知识整理二、《唐雎不辱使命》一、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课本知识整理二、重点句子翻译(1)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现在我用比安陵大十倍的土地,请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看不起我吗?(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继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4)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天子发怒(的时候),倒下的尸体有近百万,鲜血流淌数千里。课本知识整理(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百姓发怒(的时候),也不过就是脱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6)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才能的士人发怒。(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加上我将是四个人了(我将成为第四个这样的人)。课本知识整理三、《送东阳马生序》一、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课本知识整理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课本知识整理二、重点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因为)家里穷,无法买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天气特别冷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后,赶紧快步跑去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读遍各类书籍。课本知识整理(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士交往,曾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手拿着经书向有德行和学问的前辈求教。(6)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不稍微把言辞说得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倾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课本知识整理(8)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严冬季节,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不知道。(9)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仆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浸泡,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10)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住在旅店里,店主每天只给我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1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之意,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课本知识整理(1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13)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列入君子的行列中,受到天子的恩宠,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课本知识整理三、思维导图课本知识整理1.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①求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的困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生活之苦。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多。①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目前。②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③如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颇为传神。四、重点问题整理2.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①反比:“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②正比:如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足肤皲裂”的对比。这样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意前呼后应,相得益彰。课本知识整理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①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宋濂从小就“嗜学”,成年以后,“益慕圣贤之道”,他学习刻苦和坚持不懈的原因就在于此。古人言:“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志向、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成功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濂“以中有足乐者”,故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们要乐中学,学中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②不能完全认同宋濂的尊师方式。尊重老师固然重要,但也没必要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以复”。我们同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识的交流上,也应秉持平等、大胆的学习态度。课本知识整理4.从本文看,作者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①勤奋好学,不怕艰苦。②虚心求教,学业有成。③粗食敝衣,乐在其中。④谦虚谨慎,不骄不躁。⑤关心后学,谆谆教诲。⑥自我反省,坦诚率真。课本知识整理四、《曹刿论战》一、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选自《左转·庄公十年》。《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此篇需背诵。课本知识整理二、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当权者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打算。(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用以养生的物品,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他人。(4)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会顺从您的。(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牛羊玉帛,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必定对上天说实话。课本知识整理(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的诚信不能使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官司,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办理)。(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让我跟去。(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说完就下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课本知识整理(10)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衰竭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课本知识整理课本知识整理三、思维导图1.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③知己知彼,运筹帷幄。取胜之后,曹刿并不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四、重点问题整理2.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①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两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②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课本知识整理3.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①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②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4.如何看待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①鲁庄公作为一名君王,资质平庸无奇,但他并非昏君。②他最初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祈求神灵保佑上,这反映了他政治见识的鄙陋。③在战场上,他急于求成,未曾谨慎考虑就出击追敌,暴露了他在军事上的轻率。④鲁庄公能够接见并非“肉食者”的曹刿,耐心回答他的“三问”,说明鲁庄公能够礼贤下士、广开言路。⑤后来在作战中他又听取了曹刿的意见,这反映了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战后又询问曹刿取胜原因,说明他虚怀若谷、谦虚好学。课本知识整理五、《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课本知识整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惧怕您,全国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课本知识整理(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而不用武力)。课本知识整理课本知识整理三、思维导图1.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①邹忌并未直接讽谏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并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自己去领悟“王之蔽甚矣”和应该采取的措施。直谏,有可能触犯君王龙颜,不容易让齐王接受;委婉劝谏,若没有恰当的切入口,又容易流于琐细或者旨意不明。②邹忌坦然直陈自己的“比美”经历和“闺房小语”,取譬类比,以切身体验切入讽喻正题,自然亲切,入情入理,又委婉含蓄,易于为齐王所接受。课本知识整理2.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①与邹忌善于思考、分析的个性和他的担当、责任意识相关。邹忌关心国家大事,一心想寻找恰当时机劝谏齐王。他在生活中经历了“比美”经历,能够深入思考、分析,体察各人的情状心理,并敏锐地由个人体验联系到国家大事,想到齐王所受之蔽,于是果断地进行劝谏。②也离不开齐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齐王听了邹忌的劝谏,马上“下令”,并且分上、中、下三种不同层面的赏赐,立刻实施,表现出一位封建贤明君王的特点。课本知识整理3.“三叠”式结构在这篇文章中运用得恰到好处,请找出来体会其别致精美。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①“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②“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③“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以及“战胜于朝廷”的辉煌。④文章“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课本知识整理六、《出师表》一、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课本知识整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课本知识整理【思维导图】课本知识整理重点句子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课后题)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皇宫和丞相府中,本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课本知识整理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如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加以惩罚或奖赏。这都是些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而先帝才选拔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8.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9.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西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痛心、遗憾的。10.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1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亲自耕种,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这些都是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的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1.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①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建议刘禅广泛听取忠臣的意见,发扬先帝遗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之人的精神。②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同样的标准。③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④其中“亲贤远佞”是最重要的建议。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昭陛下平明之理”,不致忠奸不分、赏罚不明。文章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课本知识整理2.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①作者先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臣本布衣”起笔,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并临危受命,由布衣跃为重臣,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②在叙述二十一年的遭际之后,追言先帝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根源,以及思想基础、物质准备,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后半部分追述这几件事情的用意:①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②将岀师与谏言沟通起来。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把国内“斟酌损益,进尽忠言”的责任交给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劝勉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希望刘禅亲贤远佞,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课本知识整理3.先帝深知诸葛亮“谨慎”,请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谨慎”体现在哪些方面?①接受托孤以来,经常忧愁叹息,担心先帝刘备托付给自己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损伤先帝刘备的英明。②出师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为当时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先决条件。③北伐之前明确各方面的责任,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课本知识整理真题讲解(2022吉林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真题讲解【乙】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节选自曾国藩《曾国潘家书》)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书序。B.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C.古代一般称“有才德的人”为“君子”,“犹幸预君子之列”中的“君子”则指有官位的人。D.“缀公卿之后”“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中“缀”和“谬称”皆为谦辞。真题讲解2.下而句中词语解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B.援疑质理

质:询问C.媵人持汤沃灌

汤:菜汤 D.右备容臭

臭:香气3.用“/”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求

矣。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5.请从描写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任选其一作答)(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2)四支僵劲不能动。6.【甲】【乙】两文作者均意在“劝学”,他们“劝学”的方式有何不同?7.在读书求学方面,【甲】【乙】两文带给你哪些启示?真题讲解1.A2.C3.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4.我多次挖井却没有水可以喝,是没有(做到)专一的过错(啊)。或“我挖井多次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一的过错。”5.(1)“大寒”“冰坚”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天气酷寒,突出抄书之苦。”或“写出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