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八下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一、(2022广西北部湾中考真题)时光里的陶渊明,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肴,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其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速,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潜传(节选)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①。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出自《晋书》)[注]①属文:作文章。1.下面对《饮酒》(其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以草庐开篇,叙免除喧扰的归田生活,起笔舒缓,“在”—“无”,转折有势。B.三四句巧用设问,转换叙事角度发问,颇富情趣,答语精炼,一语中的,超凡脱俗。C.以“采菊”“见山”造悠然之境,寄情山水,投身自然,物我分离,不工而工。D.全诗集叙事、议论、绘景于一体,自然理趣与个人志趣相映,言有尽而意无穷。2.下面对《桃花源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渔人“缘溪行”拉开故事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B.“皆叹惋”意蕴丰厚,从中感受到渔人所说的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C.渔人辞别桃花源后,得其船并循来时路而返,这与渔人入桃花源的情节形成照应。D.作者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3.用“/”给《陶潜传》(节选)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4.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殊世异,有些词语沿用至今,但词义已发生变化。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词语古义今义妻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绝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6.《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7.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以上诗文,探究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二、(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注】①树杪(miǎo):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②头不得顾()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乃记之而去()9.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父叔辈张灯龙山11.翻译下列句子。(1)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2.【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三、(2022山西省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选自《论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13.辨其音·走进文本: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好语似珠 B.好学不倦14.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悟其理·丰富思想:《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诗句:______________;批注:______________。16.取其精·学以致用:《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四、(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马说唐
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丙】问说(节选)清
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完正确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能:才能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破:破解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耻:耻辱19.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五、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甫①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②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③;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节选《乙亥北行日记》)【注】①甫:始,才。②洵(xún):确实,诚然。③浣衣:洗衣,洗涤衣物。21.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1)阡陌交通()
(2)不事生产者()(3)欲穷其林()
(4)自恨不如远甚也()2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以为此家之中 B.屋舍俨然/偶舍骑步行C.余顾而慕之/而妇人汲井且浣衣 D.盖江北之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24.【甲】【乙】两文段所描绘的生活场景相同吗,为什么?2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六、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哂: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26.解释加点的字(1)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_____________(3)或请重法以禁之_____________
(4)民之所以为盗者_____________27.用“/”为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2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路不拾遗,外户不闭。29.唐太宗认为百姓沦为盗贼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七、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柳宗元《小石潭记》)【乙】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②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③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不以物伤性 B.不可知其源/其势益张C.出淤泥而不染/隶而从者 D.心乐之/以天下之所顺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斗折蛇行(斗:北斗星) B.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名字)C.以其境过清(清:清澈) D.穷耳目之胜(胜:胜景、美景)32.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的文体都是“记”,都是由写景叙事入手,而后转入抒情议论,结构清晰严谨。B.【甲】【乙】两文段都写水,【甲】文侧面烘托潭水的清澈;【乙】文段正面描写江水的浩荡壮阔。C.【甲】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逢”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D.【乙】文第一段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再写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这样写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33.把【甲】【乙】两文段的画线句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34.柳宗元和苏辙都是被贬谪后而分别写出【甲】文和【乙】文,但两文所表达的情怀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更欣赏哪种情怀呢?请结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怀,谈谈你的看法。八、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东安:县名,在今湖南省境内。②作鼠一轴: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佛印绝类弥勒/猿则百叫无绝B.其两膝相比者/择其善者而从之C.作鼠一轴/衡于虑,而后作D.罔不因势象形/未若柳絮因风起36.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卷十,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著名散文家。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断句划分为“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C.【甲】文中“大苏”,即苏轼。【乙】选文中“邑令”即县令,官名。D.【甲】文“各隐卷底衣褶中”与【乙】文“作鼠一轴,献之邑令”都省略了主语。3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①段简要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及核舟的由来。B.【乙】选文通过猫的反应,从而表现了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C.【甲】【乙】两文都表现了艺人技艺的高超,不同的是: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而【乙】文中的画卷则以“活”取胜。D.【甲】文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写船头三人,层次分明。【乙】选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语言简洁而生动。3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佛印)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9.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怒而飞
怒:______(2)《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______(3)咸来问讯
咸:______(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______4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思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韩愈《马说》)C.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魏学津《核舟记》)D.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4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42.阅读【甲】文,你觉得庄子写这则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43.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何用意呢?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选自《颜氏家训》)注:①[专利]专注集中。4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便要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死者长已矣
(4)诎右臂支船4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至道
大道之行也B.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C.固须早教
子固非鱼也D.见渔人,乃大惊。
乃记之而去46.下列句式不是倒装句的的两项是(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影布石上C.马之千里者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47.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48.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对学习的认识。请结合两篇文章的观点,谈谈你在青少年时期应怎样学习。十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①。不学操缦②,不能安弦③;不学博依④,不能安《诗》;不学杂服⑤,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⑥焉修焉,息焉游⑦焉。夫然,故安其学而来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⑧而不反”。《兑命》曰:“敬孙⑨务⑩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选自《学记》)【注释】①居学:在家休息时的学习。②操缦(màn):学习弹奏杂乐。③安弦:懂得音乐。④博依:各种比喻。⑤杂服:各种服饰。⑥藏:怀抱。⑦游:闲暇。⑧辅:指朋友。⑨孙:同“逊”,谦虚。⑩务:必须来:到达。【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正义》)4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一处)不兴其艺不能乐学5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退息必有居学________
(2)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________(3)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
(4)教然后知困________5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不学博依,不能安《诗》。(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2.阅读语段【甲】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论证中心论点的。53.语段【甲】【乙】都引用了《兑命》的话,请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十二、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马说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②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③,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④其右足。武王薨⑤,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⑥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⑦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壁。【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相:鉴别。③:欺骗,迷惑。④刖(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⑤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⑥奚:何,为什么。⑦理:加工雕琢玉石。54.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2)使人问其故
故:5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王以和为诳B.其真不知马也
吾非悲刖也C.骈死于槽枥之间
奉而献之厉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5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5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主题有何相同之处?十三、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江宁之龙黍,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敬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①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敬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②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注释】①斫(zhuó):砍削。②鬻(yù):卖。(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5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 D.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5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江浙之梅皆病A.策之不以其道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马之千里者 D.其翼若垂天之云60.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B.【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隐”。C.【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6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6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他日,余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卵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选自清戴名世《鸟说》)【丙】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6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
(2)鸣乃已(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64.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余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卵无有。6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66.人类自古就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三篇不同时代的短文都寄托着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根据三篇短文,分别说说美好的社会应有的特征。参考答案1.C2.D3.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4.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意对即可)
不要说,更不必说5.(1)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2)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6.“晋太元中”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使故事真实可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点明来到桃花源的原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点明距今(晋太元中)时代久远,在这里的生活安静平和,引出后文渔人对外面世界的描述,将桃花源的美好生活与外面的世界形成对比。7.陶渊明知识渊博,向往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志向远大,胸怀宽广高洁。【解析】1.C.《饮酒(其五)》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物我合一(物我交融)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物我分离”的分析有误;故选C。2.D.根据《桃花源记》第四段“寻向所志。遂速,不复得路”,第五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可知,渔人按照先前做的标记寻找桃花源,刘子骥寻找桃花源未果,暗示桃花源不过是作者陶渊明构想的理想世界罢了,而非“真实存在的桃花源”;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义熙二年”为时间状语,在其后应断一处;“乃”为连词,引出后文的事,应在“乃”前断一处;故断为: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4.本题考查古今异义。(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句意: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古义:妻子儿女。(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句意: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3)“无论魏晋”句意: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怡然:安适自在的样子。(2)少:指年少时;博学:学识渊博;善:善于、擅长;属:撰写、做。6.本题考查时间的作用。“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意思是: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交代渔人的职业,作为故事的发端,引出后文渔人所见的奇异景色及在桃花源的经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意思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点明来到桃花源的时间及来桃花源的原因(躲避战乱),暗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与物产丰富,生活恬静的桃花源形成鲜明对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意思是: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桃花源人不知道如今的朝代,不知道从秦时进入桃花源过了多久,说明桃花源人在此地生活的时间长,与世隔绝,生活和美。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饮酒(其五)》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喜爱赞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反衬出当时那个社会的腐败,民不聊生,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表现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根据《陶潜传(节选)》第一段“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可知,陶渊明心怀高尚,知识渊博,洒脱大方不拘谨,有真性情;根据第二段“素简贵,不私事上官”“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可知,陶渊明为人节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洁志趣;据此表述陶渊明的性格特点及追求,来体现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即可。《饮酒(其五)》参考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桃花源记》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陶潜传(节选)》参考译文:陶潜,字元亮,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他)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8.
像
回头
参差不齐
离开9.B10.父叔辈/张灯/龙山11.(1)从城隍庙到蓬莱岗,到处都挂灯。(2)(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12.【甲】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乙】表达了对放灯的喜爱和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从山下往上看,漫山灯火就像天上的星河向人间倒灌。如:像;(2)句意为:头也回不得。顾:回头或回头看;(3)句意为: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差互:参差不齐;(4)句意为: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去:离开。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中“于”的意思是“在”。A.对,对于;B.在;C.到;D.比;故选B。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父叔辈张灯龙山”句意为:父叔辈在龙山放灯。“父叔辈”名词,做主语,应在“辈”后停顿;“张灯”动词,作谓语,应在“灯”后停顿;因此,断句为:父叔辈/张灯/龙山。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自:从。至:到。灯:用如动词,挂灯。(2)重点词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忽明忽暗。12.本题考查情感理解。【文言小贴士】中“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说明人生虚幻,但仍有所留恋。根据【甲】“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等可知,描绘了父叔辈张灯龙山的盛况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放灯的喜爱和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根据【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可知,前面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此处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结合作者被贬的经历,可知,表达了难以排遣的贬谪之忧。参考译文【甲】万历辛丑年(1601),父叔辈在龙山放灯。沿山道路上、山谷里、树枝上,没有地方不挂灯;从城隍庙到蓬莱岗,到处都挂灯。从山下往上看,漫山灯火就像天上的星河向人间倒灌,水势汹涌,山间到处有灯,灯下到处有席,席间到处有人,每个人都在唱歌打鼓欢庆。所有看灯的男男女女,一进入庙里面,头也回不得,脚也转不得,只能跟随人潮前行,也不知道要走去什么地方,只能随大流。父辈们坐在大松树下的台阶上,也是席地而坐,也在大声歌唱,每天晚上都是在丝竹管弦的声音中,不知不觉迎来天亮。【乙】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13.B14.
不也很快乐吗?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15.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16.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示例二:座右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激励自己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解析】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为: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读作hào,意为:爱好。A.意为: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好”读作hǎo,意为:美好;B.意为:爱好学习,不知疲倦。“好”读作hào,意为:爱好;故选B。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亦,也;乐,快乐;乎,吗;(2)是故,因此;困,困惑。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了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天地之间万物新陈代谢乃是常理,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16.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座右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出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它会激励着我随时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向身边的人学习,取长补短,得到进步与提升。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17.B18.D19.A20.(1)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2)不学就不会发现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解析】17.本题考查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为: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根据句意可直接断句为: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故选B。18.D.句意: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耻,以……为耻。故选D。19.A.“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有误,丙文并没有用到托物寓意的写法。“抒发高雅的情趣”有误,甲文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丙文论证了“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故选A。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重点字词:(1)益,更加;植,竖立;而,表转折;亵,亲近却不庄重。(2)非学,不学习;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致疑,提出疑难;广识,增长知识。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对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对于)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它。《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
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
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普通的人不一定也不了解;普通的人所能做的,圣人不一定能做。真理不专门存在于某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道德才能低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考虑道德学问方面的成就罢了。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21.
交错相通
从事
穷尽
遗憾22.D23.(1)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交杂。(2)男女老少都在田间耕作。24.示例1:我觉得是相同的。两位作者都描绘出了和谐安定的生活场景,而生活在其中的百姓也都是自得其乐的。示例2:我觉得是不同的。陶渊明是抓住桃花源中的景色、人物,描绘了整个桃花源的场景,而《乙亥北行日记》则主要抓住了其中一户人家自得其乐的生活场景来进行描绘;而且陶渊明所描绘的场景是虚构的,而《乙亥北行日记》所描绘的场景是作者亲眼所见的。25.陶渊明描绘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桃花源,郭沫若描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都表达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析】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2)句意为: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事:从事;(3)句意为: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穷尽;(4)句意为:我自己感到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恨:遗憾。22.本题考查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动词,作为/动词,认为;B.名词,房屋/动词,舍弃;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D.都是助词,的。故选D。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芳:指花。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2)重点词语:俱:都。耘:耕作。于:在。24.本题考查内容和理解。开放题,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如答相同,根据【甲】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和【乙】“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可知,都描绘出了和谐安定的生活场景(或劳作场景),而生活在其中的百姓也都是自得其乐的。如答不同,根据【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乙】“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可知,【甲】文描绘了整个桃花源的场景,而【乙】则主要抓住了其中一户人家自得其乐的生活场景来进行描绘;根据【甲】文“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乙】“余顾而慕之……”可知,【甲】文所描绘的场景是虚构的,而【乙】则是作者亲眼所见的。25.本题考查内容和理解。根据【甲】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陶渊明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描写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乙】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己感到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26.
同“邀”,邀请
妻子儿女
有人(有的人)
做27.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多划不得分)28.(1)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2)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百姓夜间睡觉)不关大门。29.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解析】2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要:同“邀”,邀请;(2)句意: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妻子:妻子儿女;(3)句意: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或:有人,有的人;(4)句意: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为:做。2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根据句意断为: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2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为:对、向;具:详细地;(2)遗:丢失的东西;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2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面对如何“止盗”的问题,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皇上对百姓成为盗贼的原因做了回答“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即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解决不了切身的问题,顾不得廉耻,所以就成为了盗贼。注意用原文回答。【甲】参考译文: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参考译文: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百姓夜间睡觉)不关大门,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30.B31.D32.A33.(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愉快吗?34.示例:【甲】文表达作者遭贬后的孤寂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作者不以贬谪为怀、随遇而安的坦荡乐观情怀。我更欣赏【乙】文作者的情怀,因为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我们应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3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作为/连词,因为;B.代词,它/代词,代指长江;C.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修饰;D.代词,代指竹林外的水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B。3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A.句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斗:像北斗星那样,名词活用为状语;B.句意: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名:取名,命名,名词活用为动词;C.句意: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清:冷清;故选D。3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甲文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并无议论之语。故选A。3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甲】处:势,形状;犬牙,像狗的牙齿;差互,交错不齐;源,源头。【乙】处:使,假如、如果;以,因为;性,性情、情绪;快,快乐、愉快。34.本题考查文章情感主旨及谈看法。【甲】文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乙】文这篇记叙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作文章,也是就建亭者的用意,来加以发挥的。前面重在写亭上所见景物及由此生发的历史联想,说透“快哉”的涵义;后面重在议论,以推理的笔法证明“快哉”的确切无误;或含苏辙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也隐含作者对其兄苏轼的慰勉之情。结合情感主旨来谈看法即可。示例:【甲】文借景抒怀,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乙】文表达苏辙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也隐含作者对其兄苏轼的慰勉之情。我更欣赏【乙】文作者的豁达情怀,人的一生总有挫折坎坷,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用整块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愣在那里)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窜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人相互逗乐。向水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时隐时现。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着,寂静空虚地没有其他人,(那幽深悲凉的氛围)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便离开了。
【乙】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35.B36.D37.D38.(1)(佛印)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2)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解析】3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绝:极∕消失;B.其:他们的;C.作:画/振作;D.因:根据∕凭借;故选B。36.D.有误。“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介词“于”,即“各隐(于)卷底衣褶中”。故选D。37.D.结合“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分析,通过猫逮画上的老鼠可知,侧面烘托出此人画鼠的技艺高超。据此分析“乙选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有误。故选D。38.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绝类,极像。矫首,抬头。昂视,仰望。属,类似。(2)重点字词:初,最初,开始;爱,爱惜。漫,随便。参考译文:(甲)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乙)东安地方有一个读书人喜欢作画。(一次,他)画了一卷关于鼠的画轴献给了县令。县令起初并不知道爱惜这画,随随便便地挂在墙上,(可是)早晨起来从画旁经过,画轴一定就会落到地上,多次挂起来,(它还是这样)多次坠落。县令很奇怪,黎明时画还是掉在地上,在画旁蹲着一只猫,去追画,踉踉跄跄追画,县令拿去试别的猫会不会这样子,其他的猫也跟着追画,于是县令才知道画逼真,是幅好画。39.
用力鼓动翅。
记载
都
妻子儿女40.C41.(1)北海有鱼,它的名字叫鲲。(2)桃花源的人就邀请渔人到家里做客,摆酒杀鸡做饭(来热情款待渔人)。42.万物都要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43.表现了陶渊明对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析】39.文言字词解释: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2)句意为:《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记载;(3)句意为:全都来打听消息。咸:都;(4)句意为: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妻子:妻子儿女。40.考查对一次多义的理解和辨析。“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意思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以:介词,用。A.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以:因为;B.句意为: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却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以:按照;C.句意为: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用;D.句意为:大鹏飞离时是凭着六月的大风。以:凭借;故选C。41.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北冥,北海;其名,它的名字。(2)句重点词语:便,于是,就;要,通“邀”,邀请。4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甲文中“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内容可知,作者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4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回弹玩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蚀刻机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路灯控制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酶标记制剂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耐磨型热电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树池箅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悬挂式支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复合铝箔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山东省潍坊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竞赛题((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T∕CHTS 20016-2021 公路桥梁各向异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 6.1圆周运动课件(共20张PPT)
-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完整版PPT课件
- 成品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完整版)
- 电极电热干蒸汽高压微雾二流体喷淋的比较101103
-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资料台账
- 1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3套100道题-可直接打印)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 汽车维修价格表格模板
-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