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什么是教育引子: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张晓风)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再见!”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我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问题:什么是教育?教育要给孩子些什么?教育能给孩子些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一、教育是什么(一)“教育”的日常用法我从这部影片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日常生活中“教育”还有哪些用法?(他是干教育的)日常生活中“教育”概念的内涵“教育”意味着向善的方向发展“教育”意味着精神转变过程“教育”意味着对象的主观接纳和认同(二)“教育”的词源1.中文“教育”的词源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实际上,在20世纪之前,很少把这两个字合成一个词来使用,大都使用的是“教”和“学”这两个词。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因此,“教”与“学”的词源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的词源。“教”(敎)在甲骨文中作为象形字,表示成人手拿着器械督促孩子的学习行为。“学”(學)表示孩子在一所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因此,从词源上看,“学”与“教”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从甲骨文以及古代思想家们的论述来看,我国古代“教”与“学”的基本含义是“学做人”,通过文化典籍的学习,辅以躬行践履和反身自省,不断地体认和追求人生的意义和境界。2.西文“教育”的词源在西方,“教育”一词,英文为education,德文为erziehung,其拉丁词源为educare,原意为“引出”,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使之趋于完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应用“洞穴中的囚徒”隐喻进一步将其阐释为“促使心灵的转向”,一种在人的精神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三)有关“教育”的若干命题关于“教育”的重要命题是指历史上思想家们或教育学家们对“教育”概念所进行的精炼表述,这些表述反映着他们各自的“教育观”。分析这些表述,也是对“教育”概念进行词源分析的继续和深化。1.国外有关“教育”的重要命题夸美纽斯:“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卢梭:“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于他的地位上。”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作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朽价值的那部分的过程。”斯普朗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凯兴斯坦纳:“教育是一种职业训练。2.中国有关“教育”的重要命题《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顺从和发扬本性称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和推广,叫做“教”。)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身体坏了,人便活不成或活得无趣,所以要给他种种体育。没有几样看家本事,就不能养活自己,所以要给他种种智育。其他一切教育事项虽然很复杂,目的总是归到学做人这一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命题所涉及到的关键要素第一、教育的“目的”:职业目标与人文目标的矛盾。(在卢梭和凯兴斯坦纳那里是“人”与“公民”的矛盾)第二、教育的“过程”:外在过程与内在过程的矛盾。这个矛盾又可以称为“外铄”与“内省”的矛盾,“灌输”与“启发”的矛盾。
第三、教育的“关系”:工具关系与本体关系的矛盾。这个矛盾又可以称为“适应论”与“本体论”、“适应论”与“批判论”、“适应论”与“创造论”的矛盾。(四)教育的界定1.教育的定义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即使用者自己为教育所下的定义,并一直在自己创制的定义下使用这一概念。描述性定义:即对实际中的教育是什么作出的回答,是对教育事实的描述。纲领性定义:即对教育应该是什么的表述,反映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判断和追求。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社会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实践活动。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这应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2.教育的构成对教育构成要素的认识是理解教育的前提。卢梭:自然的教育——学生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人的教育——教师教学生如何利用这种发展事物的教育——由各种事物中获得良好的经验迪尔凯姆:两个人的要素——一代成年人和一代年轻人一个事物的要素——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斯普兰格:教育主体——教育者的有目的的活动教育客体——教育对象陶冶材——作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联系中介的教育资料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指导、管理是教育者的基本属性。教育者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一是定向,即为教育活动的进行提供方向,为受教育者的努力提供方向;二是选择,即确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教育者的管理作用表现在:通过对教育活动特别是课堂和班级的管理,创造一种教育秩序,以使教育者的指导更富成效。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受教育者存在的前提是人具有可教性。人受教育的可能性:第一,人的生理机制的未特定化使人产生教育的需求;第二,人对于外部影响的开放性使人受教育成为可能。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等。教育影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3.教育的形态
正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形态家庭教育非正规教育社会教育正规教育(formaleducation):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是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非正规教育(informaleducation):指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统称,主要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二、教育的历史演变(一)教育的起源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教育存在。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1.教育神话起源说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2.教育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主要观点:(1)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2)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3)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他们的解释是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的,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3.教育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被认为是对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其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主要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表面上来看,这种观点不同于生物起源说,但是仔细考虑,却也离生物起源说不远。因为如果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的模仿”,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也就是说,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孟禄比勒图尔诺和能进步的地方。4.教育劳动起源说也称社会起源说,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苏联和我国。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形态也必须发生改变。5.教育的需要起源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提出来的(厉以贤、胡德海等)。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的各种需要,包括生产劳动的需要、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类有对教育的内在需要。6.教育的交往起源说20世纪90年代初叶澜提出。交往起源说并不否认劳动在教育产生中的重要作用,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直接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而且劳动是“人”与“物”的相互作用,教育是“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只有当人类本身不仅有教育的需求,而且具备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工具即“类经验”和“语言”时,才有了教育这一活动。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交往总是由双方组成,交往包含着内容,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媒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使是原始社会也已具备了教育所必须的基本要素。当然,交往还不是教育,但蕴含着产生教育的因素,当交往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一种以传递经验、影响人的身心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时,交往才转化为教育。教育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原始教育原始社会的特征第一,生产工具是旧石器与新石器,生产力水平低下;第二,知识基础是泛灵论和仪式性知识;第三,人们主要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第四,社会制度是原始共产主义。原始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只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进行的,教育内容非常贫乏,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成人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人仪式具有较多较丰富的制度化因素,可能是后来制度化教育的起源之一。2.古代教育古代社会的特征:第一,生产工具是手工的金属工具;第二,古代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道德伦理以及古代宗教等知识体系产生;第三,古代是农业社会;第四,私有制产生和发展,古代国家产生,阶级斗争的出现。古代教育的特征: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古代学校的出现需要三个条件:第一,部分社会成员能够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第二,语言和文字的出现;第三,固定的场所和空间。古代学校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诞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重大进步。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第四,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第五,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主。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西周: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孔子的私学。董中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的固定格式,直到1905年,才废科举开学堂。西方古代教育的发展欧洲古代教育的典型:雅典与斯巴达。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灵活。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樊迟问稼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迟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3.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1)资本主义教育特征第一,资本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第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与古代学校制度相比,现代学校制度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如学校脱离教会的控制,学校制度由国家制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有单轨制、双轨制、交叉制多种形式等等。第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第四、师生关系民主化。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政治民主”在改善社会关系的同时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扩大了学生的权利,建立了较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五、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发展。19世纪出现教育学流派,20世纪有更多其他学科的人员从事教育学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和社会义事业建设人才。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公民首先要有社会主义的觉悟、社会主义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其次要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才能。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简称为“教劳结合”。在社会主义的社会中二者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唯一方法;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的重要方法。第三、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目前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上出现了应该加以重视的两个问题:一是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而没有以其它学科为基础;二是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实际上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必要条件,又要看到这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3)现代教育的特征第一、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而不是面向少部分人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仅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第二、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越来越与生产领域发生密切的、多样化的关系;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第三、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教育的基本的内容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包括自然科学教育、社会科学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目标是科学知识的传递、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及科学信念的培养。其次是指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和个人的主观意志。第四、现代教育的未来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定位等会对未来社会和个体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指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要从当前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出发,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未雨绸缪。第五、现代教育的国际性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也就是要面向世界。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理解的能力、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第六、现代教育的终身性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第七,现代教育的民主性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三、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变革(一)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全球化:人类进入资本主义国家后的产物,从地理全球化观念的形成,到今日一超多级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扩张的需要,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请举出一些你所感受到的全球化的例子。1.教育将更加向外部世界开放,全球式的教育规范将会逐渐得到确立中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世界大学排名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有没有影响?请预测留学低龄化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2.教育会与全球化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与生态危机、环境污染、毒品滥用、民族宗教冲突等全球问题有关系吗?怎样发挥教育在解决全球问题中的作用?资料2-1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2004)主文件:《面向所有青年的优质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全球化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主要特征,即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居住和组织世界的方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现代化。市场和技术的全球化则是它的发展的一个自然结果,又反过来发挥作用,加快了现代化传播的速度,并使全世界人口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大会第47届会议公报和关于提高所有青年教育质量优先行动事项的建议》列出了当前具有全球性的教育问题:如何保障教育的公正与公平、落实作为人权的每个青少年的受教育权;教育如何面对迅速传播的世界文化;如何提高中等教育质量;如何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与融入社会的能力;如何提高教师质量等。3.由于经贸、文化、人才等出现世界性,教育上要求重新确立人才规格标准,教育目的有所变化《为和平、人权和民族的教育综合行动纲领》(1994)解读:尊重自由,应对挑战(承担责任),交流、分享与合作,明智选择。4.全球化会引起教育上的一系列冲突,使教育内外部的矛盾更加尖锐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间的矛盾教育内部发展不均衡带来的矛盾5.全球化对教育内部一些要素的影响(1)全球化对学生的影响价值失范:当前的道德滑坡与价值缺失是全球化引起的吗?认知缺失:网络对传统学习(读书)的冲击工具理性的强化:技术万能,人被技术所异化(2)全球化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千校一面、特色模糊是全球化引发的吗?教育制度权力的分散是有利于还是不利学校特色的形成?(3)全球化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外语与计算机课程的加强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的强调教学的不确定、模糊性增强(4)全球化对教师的影响身份认同上的危机权威地位松动职业自主性匮乏全球化对教师带来哪些积极影响?(二)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学校发展的影响1.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换
表2-1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比较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生产过程工业化、程序化、标准化个性化、灵活性、多元化生产形式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知识、信息、创造密集型组织形式相对封闭和系统化开放、发散和扁平化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对人才要求高度分化和专门化注重分化和综合统一重视人才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对教育要求标准化大批量,呈金字塔结构多样化和个性化信息的传播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互动性)(二)信息化的存在形态涉及三个层面:基础性的技术存在、结构性的社会存在和生命性的个体存在。信息化从技术层面开始。技术的改进和功能的扩展使其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社会结构性变革,呈现信息化特征。与此同时,它又直接且广泛地影响到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命个体:一方面使个体的生命实践呈现信息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使信息成为一种影响人的生命发展的重要力量。3.信息化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1)理解媒介如何理解媒介?媒介带来了不同的社会生存环境(2)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指师生对于大众媒介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借由教授媒体的内容,从学生日常经验出发,让学生了解媒介中所呈现的问题,正确利用媒体的教育。核心是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的培养。4.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对学校教育产生十分深刻的变革。表2-2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教育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教师即领导者教师即促进者、向导、顾问教师即知识源教师即合作学习者课程为本的学习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学习时间分隔的课表化的学习开放的灵活的即时的学习理论的抽象的原理与调查真实世界的具体的行动与反思操练与练习探究与设计规则与程序发现与创造竞争合作课堂为中心学习化社区为中心规定的结果无确定答案的结果遵循规范创造性、多样性计算机是学习的科目计算机是所有学习的工具静态的媒体描述动态的多媒体交互限于课堂的交流世界范围的无边界交流考试:通过规范来评估表现:专家、教师、同伴、自我评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特殊性何在?怎样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应用?在优质课评比中,都有必须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要求,你怎样看待这个标准?如果请你制定这方面的评比标准,你怎样制定?四、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转型性变革(一)当代社会转型性变革的主要趋势身处今日之中国,我们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时代。如何理解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1.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与相对稳定资料2-2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2002)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执政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至关重要,相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地方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这一阶层目前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2.1%。经理人员阶层:指国有、集体、私营和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所占比例约为1.5%。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这一阶层所占比例约为0.6%。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这一阶层所占比例约为5.1%。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这一阶层所占比例约为4.8%。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如小业主或个体工商户(有足够资本雇佣少数他人劳动但自己也直接参与劳动和生产经营的人),自我雇佣者或个体劳动者(有足够资本可以自己开业经营但不雇佣其他劳动者)以及小股民、小股东、出租少量房屋者等。这一阶层所占比例约为4.2%。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这一阶层所占比例约为12%.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这一阶层所占比例约为22.6%。农业劳动者阶层: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这一阶层约占44%。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这一阶层所占比例约为3.1%.资料2-2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1997、2011)第一章当代资产者阶层第二章当代“买办”者阶层第三章当代中产者阶层第四章当代知识分子第五章城市平民和贫民第六章农民第七章中国农民工第八章中国当代“黑社会”第九章中国“灰社会”
教育对人的社会阶层作用:教育是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是提升个人社会阶层的工具。教育是社会固化的重要机制,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复制机构。(布尔迪厄)我国社会转型中,教育作为社会阶层再生产的机制越来越突出。2.社会的多元与断裂并存“多元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概念,后来被广泛用于指称西方现代社会的特征。它主要有三种含义:第一,在社会结构分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承认每个群体的利益都是正当的。第二,在政治制度上形成了一种以自主而多元的政治力量为基础的政治框架,不同政治力量的组织形式即政党。其政治哲学基础是,一个政党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和要求。第三,多样性的社会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存在;也就是说,并不存在“唯一正确”或“唯一正当”的社会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资料2-3金字塔与马拉松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阿兰·图海纳在谈到法国近年来的社会结构变迁时用过一个比喻,即法国社会从过去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变为一场“马拉松”。他的意思是,在以往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中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社会地位,而现在这种“金字塔式”结构正在消失,今天法国的社会变迁就像一场“马拉松”一样,每“跑”一段都会有人“掉队”,即被甩到了社会结构之外,被甩出去的人甚至已经不再是位于社会结构中的底层,而是处在社会结构之外。他认为,现在法国还在继续“跑”下去的只有400至500万人,他们就是那些被吸纳进国际经济秩序中去的就业者,而其余的人都是“掉队者”。图海纳所说的这种现象实际上也正在今天的中国发生。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结构里,弱势群体或底层社会的存在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它意味着社会结构的断裂。所谓“断裂的社会”是指社会中不同社会群体分别与经济社会发展截然不同的阶段相对应,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首先,在社会等级与分层结构上,一部分人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而且在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其次,在地区之间,断裂社会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断裂。再次,社会的断裂会表现在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断裂社会的实质,是几个时代的成分并存,互相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从都市里的存在主义、尼采热、后现代,到普通城市百姓的消费主义、市民文化、港台电视剧,再到农村的地方性自娱自乐和“封建迷信”。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断裂的社会”也是一种“多元”的社会。其实,“断裂的社会”与“多元社会”有着根本的不同。在“多元社会”中,尽管社会结构出现分化、各种社会力量并存、不同的价值观念甚至互相对立,但社会结构的不同部份基本上是处于同一个时代,仍能在整体上相互结合。但在“断裂的社会”中,情况却截然不同,其社会结构的不同部份几乎是处于完全不同的时代,彼此之间也无法结合成一个整体性社会;换言之,整个社会是分裂的(不是在政治的意义上,而是在社会的意义上)。案例2-1认识当代社会的窗口
——夏俊峰案的争议沈阳商贩夏俊峰2013年8月26日被执行死刑,看微博反映。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啊,对生命,对法律。一个小贩与中国法治,此案将在中国法制史上留下一笔(李承鹏)请最高法院公布夏俊峰案件审理的全程记录,包括进行死刑复核的责任人名单和他们的核准依据(贺卫方)今儿,这个国家又杀人了,用法律的名义,杀了一个罪不至死的小贩儿(浦志强)刀下留人,期盼法律公正(@任志强)底层人民的希望,法治的希望,在今天,同时破灭……任何有良知的法官,都不会判夏死刑。这是一个反良知的司法体系(@秋风)今日,在微博上调笑的人,是可耻的……我现在只希望,请禁了网络,禁了微博,请禁止人们议论夏俊峰。让我们全部陷入沉默……这两天,我一直在检索从先秦到汉唐到大宋的礼法与刑事案。我敢说,由西周大陪审团裁决,由汉朝士大夫春秋决狱,由宋代名公以情理法断狱,夏先生都必不致死。而今天,他却被处死了……草木含悲夏时雪,尘土难埋峰下魂。俊丑颠倒。(@吴钩)今天一个人的被离去,内心从未有过如此大的悲伤和愤怒。真想拍啊,在电影里为他翻盘吧,象‘因父之名’……我为举不起手里的摄影机感到羞愧(@王小帅)今日收夏俊峰子夏建强为义子,成为孩子义母。与夏俊峰遗孀沈阳张晶结为姐妹。资助孩子学费、扶植孩子绘画天赋,让强强健康长大,也请朋友多帮助拍卖画作,让强强以自己能力站起来(伊能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虽然可能是虚幻的梦境,但也不能让人们觉得是活生生的笑话(@仝宗锦)@南都评论死刑复核历数年而现终局,司法对人命的罔断令人错愕。本案侦控审过程倾向性明显,辩方证人主动出庭却被拒绝,一系列程序违法众目睽睽,司法竟熟视无睹,悲夫!城管与小贩的战争,不可能也不应该以杀伐求解答,‘可杀可不杀的不杀’,死刑政策就此悄然篡改?呜呼哀哉,伏帷尚飨!死刑复核历时两年多,足见案情之复杂,然最终出来的结果却是再简单不过。城管与小贩冲突,最高法复核意见说双方都负有责任,却如何推导出‘不足以从轻处罚’的结果?休怪民众拿夏案与其他贪腐、杀戮案件结果做比较,罪责刑相适应否?司法应当也必须能够经得起这样的朴素正义衡量。死刑是现存最严厉、最残酷的刑罚方式,以剥夺他人生命作为惩戒。但法理与人情并不排斥对死刑犯最后愿望的满足,跟家人最后一次合影的请求被拒绝,且再无法挽回,何至于此?死刑剥夺他人生命,却无权处分他人遗体,家属只配领回骨灰,不由得让人不去追问,他们对尸体做了什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如许表述,为司法判决所常见,就这样论断人之生死,是否该全文公开复核文书?法律文书缺乏起码的说理,为中国司法的旧疾,夏俊峰案长达数年的争议,换来几句常见的模糊套话,不独为逝者悲,更为生者叹!
我不服!这是夏俊峰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控诉,更像是一个公民面对着冷酷权力时无助的哀号!当司法无法守住底线时,它在进一步撕裂着这个社会。当呼唤、控诉都无法留住这位小贩的生命,我们惟有呐喊:我们不服!主政者对城市秩序的洁癖想象,是城管与小贩悲剧的渊薮。我们期待主政者能从悲剧中鉴往知来,全面检讨城管政策。当然,必须明确,城管与小贩的街头战争,夹杂了城乡二元体制、社会自治政策等的纠缠。血,能警醒那因政绩、利益而导致的麻木不仁吗?
延宕几年,夏俊峰终被执行死刑。相信没有人会为此欢呼,就像当初很少有人会为城管之死感到鼓舞一样。生存压力下,死刑威慑力何如?三条生命可会有助于解开城管与小贩之间的死结?唯愿天堂里没有城管也没有小贩!
沈阳刺死2名城管的小贩夏俊峰被执行死刑,而他的妻子却在中国诡异的舆论中一跃成为女公知。回顾该案:公知们一方面呼吁处死杀人者药家鑫,一方面说杀人者夏俊峰是父亲,应免死。其逻辑诡异。冲动是魔鬼。公民应无条件配合执法,与执法对抗的结果只能是悲剧;合作才能双赢!(@染香)为夏俊峰儿子捏把汗。这么多人和媒体不负责任地美化杀人凶手,消费凶手家属,他这么小就饱受如此扭曲的是非观浸润熏陶,最终会长成什么样的人?担心。当强强长大后需要就业和婚姻时,对自己女儿负责任的家长、对自己公司负责任的领导看到这一切后,会接受这个从小就饱受如此扭曲是非观熏陶的人吗?(@梅新育)杨佳案让我和过去一半的朋友站在对立面,夏俊峰案让我和更多的朋友站在对立面。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张鹤慈)几乎无媒体关注的死者孙旭东也是父亲,也是家庭支柱。老婆、孩子、年迈父母、患病哥哥,挤在五六十平米的房里;死者申凯4代单传,申家从此绝后。其母哭着说,不原谅杀自己独子的人(@辟谣与真相)一个普通小贩,两个普通城管,本无过节,是什么让他们变成死敌,让父亲变成凶手,让三个家庭遭丧亲之痛?而在惨剧发生后的4年间,相似的故事,还在不断重演……症结,仍未根除(环球时报)蜡烛是为这场悲剧中失去生命的三个人点的。更是在祈祷,祈祷社会管理能从这场悲剧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财经网)两个公民凌辱另一个公民,一个夏俊峰杀死另外两个夏俊峰……两起死亡和一起死刑,看似对立的两方,如今站到悲情之河的同一岸(微信公号“滤镜菲林)夏俊峰可怜、城管可怜、他们的家人可怜,是什么让原本只是普通人的城管与小贩如此敌对?这里有赢家吗?一个都没有。夏俊峰与城管都没了命、他们的家人都失去了亲人,政府杀了人收获了不信任,百姓对法制失望,所有人全输了。这样全输的日子,我们还要过多久?(@五岳散人)站在城管的立场,对于夏俊峰被执行死刑,我并无快感。我历来认为,城管与小贩都是制度的受害者。任何执法都有风险,夏俊峰一案后,我思索最多的问题是:假如有一天我因执法被害,法院和公众媒体会不会给我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我问心无愧,但对此没有信心(@桥上人家)有人问,你为什么只关注夏俊峰及其家人,而不关注被他杀害的城管及其家人?答:一,个体不同于媒体,媒体必须全景,个体自有倾向;二,城管家人得到了政府关怀,夏家则无;三,大爱无疆是央视之流的专利,我的善意与悲悯有其界限,小贩在界内,城管在界外;四,你去做城管,就得承受舆论与民意的鄙弃(@羽戈)这是一个政治因素甚于法律的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