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俐骢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管理概论第3章
城市化与我国城市化道路主要内容第一节城市化第二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第三节新时期我国城市化道路探索第四节我国城市化道路的路径选择第一节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定义和特征城市化水平一般以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作为衡量标准。广义的城市化包括:基础设施的城市化土地的城市化人口的城市化就业方式的城市化产业结构的城市化城市化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都市型转变1、各等级城市数量增加;2、城市总数增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概念区分:农村城市化:主要侧重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转移的过程。农村城镇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向农村区域内的小城镇转化和集聚的过程。二、城市化的一般进程(1)城市膨胀阶段(2)市区蔓生阶段(3)城市体系形成阶段(4)城市带形成阶段三、城市化的一般趋势发达国家: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乡村城市化过度城市化城市郊区化:是指人口、就业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城市外围小城镇甚至乡村地区分散的一种过程。逆城市化现象乡村城市化:特指乡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受城市生活的影响,工业向乡村扩散,农村人口就地非农化,乡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型的过程。过度城市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超前城市化,即城市化速度大大超过了工业化速度,造成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另一种过度城市化的表现是城市首位度畸高。所谓首位度是指一国或地区最大城市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之比值。四、城市化的动力和制约因素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在城市化的初期主要来自工业化在中后期主要来自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与新兴产业的创新。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工业化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人口向城市集中
聚集效应城市服务系统获得规模效益产生拥挤成本生产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服务业的发展与新兴产业的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制约城市化的因素1、城市化主体的决策2、城市化模式的选择3、要素市场的集中程度城市化的过程是资源和要素在产业间和城乡地域间重新配置和组合的过程。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800年全球人口城市化率仅为3%1850年为6.4%1900年为13.6%1950年为30%2000年上升到47.4%2010年为50.5%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全球城市化率将达55%1800年为10亿,1930年为20亿,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为50亿,1999年为60亿,2011年世界人口将突破70亿。分类:初级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25%~30%大于25%~30%,低于70%高于70%第二节我国的城市化进程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城市化率为13.26%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城市化率为18.30%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城市化率为20.60%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城市化率为26.2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率为36.09%。。。。2006年城市化率为43.9%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城市化率为49.68%我国的城市化率变化1949—1957年的城市化正常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始恢复和重建饱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这期间,作为沿海老工业基地的辽宁和上海,城市经济和人口增长较快。随着工业布局的调整,内地已有的工业城市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一些新兴工业城市。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958—1965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1)1958—1960年的城市化过度发展阶段1958年,国家开始实施“大跃进”计划,提出“以钢为纲”、全民大办工业的总路线,城市发展也表现出急躁冒进问题。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严重脱离了城市实际承受能力。(2)1961—1965年的城市化调整和滑坡阶段“大跃进”导致城市建设过度膨胀,三年自然灾害更使农村经济雪上加霜。为缓解城市粮食严重短缺问题,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压缩城镇人口规模,动员大批职工及其家属返乡务农,城市化呈现出大幅回落的颓势局面。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966—1978年的城市化严重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城市知青“上山下乡”规模进一步扩大,并且演变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政治运动。在工业建设方面,由于片面地强调国防战备,许多沿海工厂迁往京广线以西地区,工业生产采取“靠山、分散、隐蔽”甚至进洞的政策,国家大规模投资于“三线”建设,严重损害了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这一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徘徊在17.5%左右,个别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978—2000年的城市化加速支持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年均提高约0.5个百分点。2000年至今,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道路。截至2007年末,全国共有建制市656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含副省级城市)283个,县级市369个。此外,全国有建制镇1.9万个。全国共有城镇人口5.94亿,城市化率为44.9%。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二、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中国城市化双向运动,即城市的扩展辐射与农村自身城镇化的双向运动。因此,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举。由此也产生了我国城市化的特点:二、我国城市化的特点(1)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变迁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模式,80年代以后是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模式。(2)二元经济是我国城市化的起点。(3)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平衡。(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快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城市化道路并不比印度贫民窟方式优越
——周天勇中央党校教授印度目前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0%,而城市人口中约35%居住在贫民窟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一条给未来积累巨大社会风险的城市化道路。(1)人口的户籍没有放开,采取了转移人口临时居住证的制度,进入城市的农民工无法正常享受到城市教育、卫生、社保、低保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而且在正式单位就业、购置车辆等方面,受到层层限制;(2)贫民窟不允许存在,而城镇合法房的价格奇高,农民农村中的宅地不能从资产意义上退出变现,城市中劳动力供大于需又使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结果使转移人口进得来而留不下;(3)在城乡间形成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在城市内形成大规模工作不固定和居无定所的漂移(蚁族)人群,城中村、蜗居、集装箱、鸽笼、胶囊间等低成本居住方式也会大量出现,特别是从农村进城的80后、90后,以及未来的21世纪后,想让他们从城市中回到农村的一亩三分地上去,可能性越来越小,将会在城市中形成大规模的低收入而生活艰难、有一定文化而无信仰、心理极不平衡的、可导致社会动荡的危险人群;(4)由于农村青年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转移,老年人不能随同转移,并且一部分农民工中老年后又返回农村,使得农村的老龄化实际上要快于城市,特别是未来20年到30年中,大部分村庄将会成为老年人为主的萧条衰败的地方。
从比较的角度看,中国过去30年这样的一种城市化道路,并不比拉美和印度贫民窟方式为主的城市化道路优越。而且,目前的这条中国城市道路如果不进行调整,坚持走下去,结果无疑将会造成诸多社会动荡。第三节新时期我国城市化道路探索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变化过程:1953年,认为“城市太大了不好”、要多搞“小城镇”;1956年提出“城市发展规模不宜过大。今后新建城市规模一般控制在几万至几十万人口的范围内”;1980年,“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1989年12月颁布的《城市规划法》提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000年10月,《“十五”计划纲要》提出“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一是对大中城市发展更加积极,二是更强调因地制宜。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变化过程:2002年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潜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一、探索我国城市化道路的必要性(1)加快推动城市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2)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3)城市化也是扩大内需和解决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的迫切要求。(4)由于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使得城市化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思考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外延增长)二、多元城市化之路(1)集中型城市化(日本)实质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增加。注重大城市的发展但会引起城市病、会使农村和城市的矛盾加剧二、多元城市化之路(2)分散型城市化(美国)以发展中小城市为主的城市化模式分为外延型和飞地型二、多元城市化之路(3)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临时进城务工人员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二、多元城市化之路(4)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发挥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城市以及其他城市和小城镇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不具备城市发展条件的区域也要同步注重城镇发展二、多元城市化之路(5)积极推进全方位网络式城市化战略建设以特大城市、大城市为中心的辐射型都市圈“点”建设中等城市粗网建设小城镇密网建设农村集镇村落和农村社区居民实现城市生活方式第四节我国城市化道路的路径选择一、大城市在我国城市化中的作用1、我国大城市对城市化的作用我国大城市对城市化的作用,经历了从对大量农村人口的吸纳到提高内涵城市化和扩大辐射作用的过程。首先,从内涵城市化水平来看,地级以上城市以不到全国面积的6.4%的土地聚集了全国28%的人口。其次,从集聚效应来看,在整体上,大城市的内在素质高于中小城市,具有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能最有效地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整体素质。最后,从辐射作用来看,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更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2、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产业机构不合理(2)存量调整不够(3)体制机制需要完善(4)缺乏长远目标一、大城市在我国城市化中的作用3、促进大城市发展的对策(1)增大大城市的经济存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扩大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2)在加快大城市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近期应优先搞活城市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3)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要以大城市为核心进行规划。(4)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带或都市圈,推动我国城市化在整体上均衡发展。一、大城市在我国城市化中的作用二、小城镇发展的客观必然性1、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1)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民收入,需要加强小城镇建设。(2)实现农村工业化需要加强小城镇建设。(3)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提高城市化水平,也需要加强小城镇建设。二、小城镇发展的客观必然性2、小城镇发展的可能性:(1)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进一步稳定了民心,农村中将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继续进入城镇,务工经营。(2)政府对农民进城采取了越来越宽松的政策。(3)城市的发展和扩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4)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主要依靠发展小城镇。三、城市群拉动城市化均衡发展1、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地铁和城际快速交通城市群的诞生市场规则一体化:一刀切的全国市场统一重要民生安排:教育、医疗和安居保障三、城市群拉动城市化均衡发展2、城市群经济空间是指城市群区域的产业通过功能联系和空间联系所形成的具有密切经济联系的经济空间。三、城市群拉动城市化均衡发展3、城市群推动我国城市化4、城市群发展面临的挑战(1)中国城市群人口密度过大(2)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3)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偏低(4)中国首位城市的作用与贡献偏低(5)中国三大城市群对国家财富积累的贡献率明显低于世界经济大国四、中国城市化的宏观预期1、最终城镇化目标和最终城镇人口总量问题城市化率不会达到100%发达国家城市化程度基本稳定在85%左右,最高90%。我国不会达到欧美国家的极限水平:(1)国土人口密度不同(2)农业自然条件不同(3)物质生活方式不同以此估计我国的城市化率可能会达到80%左右。按人口峰值大约15亿计算,城镇人口是12亿。即与目前相比增加城镇人口6亿人,减少农村人口4亿人。中国的城市化率绝对不能超过60%
?为利益集团服务的“御用砖家”鼓吹中国的城市化率要向发达国家看齐,达到70-80%,把农民赶进城市,制造几亿廉价劳动力,农民工为了在城市里糊口,不得不为了微薄的报酬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没有医保、劳保,而利益集团从他们身上榨取财富自肥,富人跑到农民空出来的青山绿水间建休闲别墅。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景象:11亿人住在城市里,而农村只有2-3亿人,且不说城市为了大量的人口,需要多么庞大的保障体系:自来水、街道、汽车、食物、等等……,一旦发生战争,敌国正好可以使用精确打击武器对城市实行定点打击,大量杀伤人口,如果我国人口低到一定数量,将有亡国灭种的危险,除了军事战争,还有经济战,一旦爆发经济危机,将制造数以亿计的城市贫民,这会动摇现有政权的根基,后果非常可怕,想到这一点,任何一个尚有一点良知的人都会不寒而栗。
而城市化(70-80%)获益最大的只有利益集团,他们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惜陷中华民族于生死存亡之险境。中国的城市化率绝对不能超过60%
?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应该在50-60%之间,不能超过60%,这样即使发生军事战争或者经济危机,可以有足够的回旋的余地,经济好的时候,工业反哺农业,经济危机的时候,农村养活城市,都不会是太大的负担,如果农村和城市比例悬殊,一旦发生经济危机,数量极少的农村人口如何养活数量庞大的城市贫民?
限制城市化率在合理的范围,不是说就不发展农村了,就不让农民致富了,而是要让农民就地致富,消除城乡差距,大量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利用网络优势,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给农民医保、劳保,让他们在农村就可以过上和市民一样有质量的生活。这并不是不可能,有很多富裕的农村就是很好的例子,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想做的问题。到底谁是专家or砖家???四、中国城市化的宏观预期2、实现最终城镇化目标的时间跨度问题每年城市化增长率控制在1%的话,大约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最终完成城市化过程。3、城市人口密度和城市建设用地问题4、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问题5、城市布局的空间选择问题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2010年8月16日发表文章称,未来20年世界将经历规模和速度均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扩张。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会参与这一进程;正在崛起的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两国将在新的城市化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人口20年后,亚洲城市人口占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将由1950年时的三分之一增至55%,印度和中国将拥有全球30%的城市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上海市技术合同认定的解读
- 2024店铺租赁的合同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结合力网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铝制沙发脚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分级护理护理实施
- 2023年工业炉窑的新型燃烧装置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耐磨铸钢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球形细孔硅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水平螺翼干式冷水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扫路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568-6(宋丽博)教案 第5课 儿童权利与保护(一)
- 听力短对话20张
- 四年级除法竖式计算题500道
- 2023北航飞行器空气动力学试卷
- 国家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模板
- 500强餐厅食品第二保质期标准对照表
- 股权投资基金知识-课件
- 项目进度跟进汇总表模板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课件
- 2022-2023学年广州市南沙区小升初全真模拟数学检测卷含答案
- 第六讲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