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_第1页
第2章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_第2页
第2章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_第3页
第2章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_第4页
第2章居住区规划相关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居住区规划的相关概念主讲:刘淑娟第1节:居住区的组织构成1.1居住区的基本组成要素自然: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1、物质要素人工: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等。人的因素: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居民行为、居民心理等。2、精神要素社会因素:社会制度、政策法规、经济技术、历史文化、邻里关系。按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按建设条件不同划分新建住区旧住区1.2居住区的类型1.2居住区的类型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各种层数混合住区居住区的规模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表述,其中以人口规模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级。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按不同的人口规模可分为三级,即“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1.3居住区的规模分级构成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人口30000~50000人7000~15000人1000~3000人户数10000~15000户2000~4000户300~700户用地50~100公顷10~35公顷4~6公顷影响居住区规模因素: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m,在地形起伏地区还应适当减少。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城市干道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m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ha左右。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街道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般以5万人为宜,少则3万人左右。

此外,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的规模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公共设施的经济性:

·人口≤3.5万时,设施如要成套配置,则不经济。

·人口为4.5万时,设施项目配置可全,但要合并。

·一般人口为6万人左右才合理公共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

住区公建使用时,步行15分钟为宜则服务半径R=800-1000M1.4居住区用地项目构成1、居住区的基本构成——用地、设施、道路、景观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其它用地;

居住区用地:(p539)

1)住宅用地

2)公共建筑用地

3)道路用地

4)公共绿地

其他用地为规划用地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1.住宅用地(R01)45~6055~6560~752.公建用地(R02)20~3218~276~183.道路用地(R03)8~157~135~124.公共绿地(R04)7.5~155~123~8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居住区用地+其他用地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居住区﹑小区﹑组团分别控制人均用地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m2/人)层数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多层16~2116~2216~25多层﹑中高层14~1815~2015~20多﹑中高﹑高层12.5~1713~1713~17多层﹑高层12.5~1613~1613~16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下去建立居住区各功能同步运转的正常秩序,谋求居住区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居住生活环境满足如下要求:第2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任务要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温饱、睡眠、性等

安全:自身的安全感等

交往:爱情、友谊、交流等

尊重:自尊及受人尊重等审美:现实美与艺术欣赏等求成:掌握技能、创造等自我实现:社会认可等人的需求层级马斯洛(A.Maslow)“需求层级”理论住区的规划结构住区的功能要求居民的生活需要2.1目标与要求适居性的要求卫生、安全、便利和舒适2)识别与归属的要求场所、特征3)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居住区中的应用4)共享的要求共享设施、服务、景观及公众参与5)经济要求住宅标准、公共建筑的规模、经济状况2.2基本原则1、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2、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3、综合考虑城市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特点及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

3、适应居民的生活行为习惯,满足居住区规范设计要求。

4、符合无障碍设计。

5、社会、环境、经济三要素和谐,可持续。2.3内容与成果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及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2)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或根据必建地区的用地大小来决定人口的数量)。

3)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

4)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建筑和用地)、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6)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2、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成果1)分析图a.基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人工地物,植被,毗邻关系,区位条件等)b.基地地形分析图;(地面高程,坡度,坡向,排水等分析)c.规划设计分析图;(规划结构与布局,道路系统,公建系统,绿化系统,空间环境等分析)2)规划设计方案图a.居住区规划总平面图;(各项用地界线确定及布置,住宅建筑群体空间布置,公建设施及社区中心布置,道路结构走向,停车设施以及绿化布置)b.建筑选型设计方案图;(包括住宅各类平、立面图,主要公建平、立面图)3)工程规划设计图

a.竖向规划设计图

b.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设计图4)形态意向规划设计图或模型

a.全区鸟瞰或轴测图

b.主要街景立面

c.社区中心,重要地段以及主要空间节点平、立、透视图5)规划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

a.规划设计说明

b.技术经济指标2.4居住区规划设计基础资料1、国家政策、法律、规范性资料项目

a.城市规划法规;

b.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c.其他工程相关规范;

d.城市总体规划;

e.区域规划;上位规划

f.控制性详细规划;

g.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2、自然及人文地理资料项目1)地形图:a.区域位置地形图;比例尺:1:5000或1:10000b.建设基地地形图;比例尺:1:500或1:10002)气象:a.风象;(年、季节风向、风速、风玫瑰图)b.气温;(绝对最高、最低和最热日、最冷日的平均气温)c.降水;d.云雾及日照;e.空气湿度、气压、雷击、空气污染度,地区小气候等;3)工程地质

a.地质构造,土的特征及允许承载力;

b.地层的稳定性;(如滑坡,断层,岩溶等)

c.地震情况及烈度等级;4)水源

a.地面水b.地下水c.城市给水管网供水5)排水

a.排入河湖;b.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c.排入污水清洁度要求;6)防洪a.历史最高洪水位;(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洪水位)b.所在地区对防洪的要求和采取的措施;7)道路交通a.邻接车行道等级,路面宽度和结构形式;b.接线点坐标,标高和到达接线点的距离;c.公交车站位置,距离;8)供电a.电源位置,引入供电线的方向和距离;b.线路敷设方式,有无高压线经过;9)人文资料a.基地环境特点;(建筑形式,环境景观,近邻关系等)b.人文环境;(文物古迹,历史传闻,地方习俗,民族文化等)c.居民、政府、开发、建设等各方要求,以及各类建筑工程造价,群众经济承受能力等;第3节:基地条件分析一、不良地质现象鉴别冲沟、崩塌、断层、岩溶、地震二、现状、区位分析1、内容与方法1)人工设施2)自然环境3)基地与周边环境2、分析与运用3、现状、地形分析1)现状分析2)高程分析3)坡度分析4)坡向分析5)排水分析(1)城市居住区(2)居住小区(3)居住组团(4)居住区用地(5)住宅用地(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7)道路用地(8)居住区(级)道路(9)小区(级)道路(10)组团(级)道路(11)宅间小路(12)公共绿地(13)配建设施(14)其他用地(15)公共活动中心(16)道路红线(17)建筑线(18)日照间距系数居住区相关术语(19)建筑小品(20)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地面积的比值(层)(21)高层住宅(≥10层)比例

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22)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23)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24)人口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25)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26)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ha)(27)住宅面积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m2/ha)(28)住宅面积净密度—也称住宅容积率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m2/ha)

或住宅建筑总面积与居住用地的比值(29)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面积(m2/ha)

或总建筑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值(30)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的比率(%)(31)建筑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