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63张PPT)_第1页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63张PPT)_第2页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63张PPT)_第3页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63张PPT)_第4页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63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学习目标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2.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重点)3.分析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难点)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原因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等彭德怀等贺龙等徐向前等方志敏等邓小平等刘志丹等星火燎原时间

敌我领导人战略战术结果第一至四次1930年

至1933年10万4万20万3万30万3万50万7万

毛泽东(前三次)胜利博古、李德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失利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1933年10月至1934年红军的五次反“围剿”周恩来、朱德(第四次)50万第五次8万军队人数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客观:主观:敌强我弱“左”倾错误指挥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最根本原因王明博古(秦邦宪)李德李德是奥托·布劳恩在中共党内的名字(“姓李的德国人”),他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德国共产党人.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左的错误,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战略转移原因:时间:出发地点:人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34.10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八万人2、长征开始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渡过湘江后,红军由出发前的8万多人,减少至3万多人.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红军仅留下6000人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

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红军强渡乌江(油画)乌江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意义分别是什么?3、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间地点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贵州遵义

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旧“三人团”)。新“三人团”4、遵义会议的意义(1)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遵义会议旧址遵义会议旧址内部项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不同点背景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党人的关键时刻,为挽救革命而召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长征途中的关键时刻召开。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异同点。项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不同点内容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影响纠正了右倾错误,但又滋长了“左”倾错误,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标志着党由幼年走向成熟,从此党独立自主地处理中国革命问题,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项目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相同点(1)都是在革命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2)都是党史上的转折性会议,都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3)都纠正了党内重大路线错误.二.过雪山草地红军四渡赤水水河赤遵义四渡赤水一渡赤水摆脱追敌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皎手渡(意义: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红一方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雪山忠魂红军过草地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红军过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①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陕北吴起镇1.会师陕甘到达陕北吴起镇的红1方面军部分将士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强渡大渡河渡过湘江强渡乌江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会宁会师楼②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易错误区【错误观点】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误区警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吴起镇会师仅仅是中央红军完成战略转移的标志,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江长西瑞金江西湖南福建贵州广西西康四川陕甘肃三军会师会宁1936.10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河腊子口1934.10.1935.10.1935.1.中央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_______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______。渡过乌江夺取贵州重镇______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翻____、过____。

强渡______,飞夺______。____,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巧渡______,跳出包围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_____胜利会师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2.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探究: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你是如何理解长征精神的?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1、敌人的围追堵截3、缺少粮食给养。4、内部矛盾斗争。困难和问题:(1)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长征的胜利过程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1935.1)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10)渡过湘江放弃去湘西改道贵州

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过草地

飞夺泸定桥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10)三大主力会师

(1936.10)突破天险腊子口会宁红军不怕远征难原因:由于_____、____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在_______________中失败.党中央被迫战略转移.

开始:_______年____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______根据地向_______前进.初期军事斗争:连破敌人______封锁线,渡过______但人员已___________.之后渡过________,夺取贵州北部重镇___________遵义会议时间:_______年______月内容:解决了______、______等人在军事、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_的正确主张,确定了军事上由________、______负责指挥.确立了以__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____、挽救了_____、挽救了______,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________.军事斗争四渡_______,打乱了_________________;巧渡________,跳出了_____________;强渡_________,飞夺_________;爬_______,过_______会师______年____月,红一方面军在陕北的__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______年____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__会师,长征结束.意义粉碎了_________________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________,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博古李德第五次反围剿193410中央湘西

湘江19351博古李德毛泽东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党红军转折点赤水河敌人的追剿计划金沙江敌人的包围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193510吴起镇193610甘肃会宁国民党反动派基干力量革命四道乌江遵义损失过半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D、北上抗日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A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DC5.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D7、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迹。他们应该选择的正确路线是()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C、遵义—瑞金—泸定桥—赤水河—会宁D、会宁—遵义—赤水河—瑞金—泸定桥B考点一红军长征

例1(山东青岛)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过:“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中央红军长征始于()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B

例2(湖南张家界)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下列所述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

A.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考点二遵义会议

例3(湖北咸宁)在中共历史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关键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一次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1.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时间,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A.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2.“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A.南昌起义前夕B.秋收起义后C.第五次反“围剿”中D.遵义会议后3.“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中共“一大”的召开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中共“七大”的召开ABC请把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1、强渡乌江:2、渡过湘江;3、抢渡大渡河4、四渡赤水;5、巧渡金沙江;A:12345B:21435C:21453D:25143C本课知识点检测:1、红军被迫实行长征的原因是_________的失败。第5次反围剿4、长征途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是在_____会议后。遵义3、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会师。甘肃会宁2、_____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__________开始长征。1934中央革命根据地5、请把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1)、强渡乌江;(2)、渡过湘江;(3)、遵义会议;(4)、过雪山草地;(5)、四渡赤水;(6)、巧渡金沙江;(7)、飞夺泸定桥;(8)、会宁会师;(9)、吴起镇会师。(2)(1)(3)(5)(6)(7)(4)(9)(8)6、连线(红军长征中在下列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情):湘江解放遵义,召开会议乌江打乱敌人追剿计划赤水河飞夺泸定桥金沙江与敌人恶战,损失惨重大渡河跳出敌人包围圈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材料二: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在起义总指挥部下达了起义命令,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占领南昌。材料三: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之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请回答:(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2)请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3)材料二和今天的哪一节日有关?材料三中的“事件”后建立了哪支队伍?(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由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