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法律思想史_第1页
2023年中国法律思想史_第2页
2023年中国法律思想史_第3页
2023年中国法律思想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考核规定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毕后请保存为WORD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一.作业规定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毕,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雷同作业按照零分解决。二.作业内容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以德配天:是说周公【注1】的权力是“天”授予的,这是“天命”。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2.道法自然:是指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具有且是有。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3.性三品:是指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分为三等的理论。西汉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东汉王充也据禀气的多少把人性分为善、中、恶三种,唐韩愈明确提出“性情三品”说,把性与情分为上、中、下三品。4.律学:是研究律制构成与应用的科学。律学须对音乐所用的音律进行研究。音乐所用的音绝大多数是有拟定高度的,律制则是以某特定音程为基础,用数学方法规定的一系列乐音高度的体系。体系中的每个单位称为“律”;音阶是按照音程关系的一定规格从律制中选择若干律而构成的音列,其中的每个单位称为“音”。“音”与“律”合称“音律”时,除指律制外,兼指在高度上作精确规定的所有乐音。5.天人不相预:是人和老天互不相干。中国在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领袖是董仲舒他提出了天人感应说人要听从天的旨意皇帝就是天的儿子天子等

二、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45分)1、何谓“周公制礼”答:周公制礼: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典礼。简述荀子的礼法起源思想答:荀子强调礼的实质和作用在于“分”和“别”,即区别等级。“礼”是最大的“分”,“分”的关键是名分;“分”的规定是区分,确立等级;“分”的内容是依名分而拟定的权利义务,使人人各就其位、安守本分,以防上下相争,保证社会不乱。“礼”的等级分别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有经济关系上的“贫、富、轻、重”物质财产之分;政治法律上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权力地位之分等。总之,荀子以人性为出发点,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归宿,从天人关系出发论证了“分”的必然性和目的,同时荀子将

“礼”上升到规矩、度量的高度,赋予其“法”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强制力。

3、简述商鞅的“重刑”思想答:重刑思想实行法治的关键是信赏必罚。商鞅主张以赏补罚,“重刑少赏”,实行重刑政策,以便“以刑去刑”。重刑政策的内容涉及:①轻罪重罚。他指出:“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商君书·去强》)。②刑无等级。《商君书·赏刑》篇说:“壹刑者,刑无等级。”王公卿相至大夫庶人有犯法者,同样处置。③不能以功折罪。他说:“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商君书·赏刑》)。④执法犯法,罪死不赦,绝不宽恕。⑤“刑于将过”,防患于未然。他认为,“刑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则细过不失”(《商君书·算地》)。没有构成犯罪,只要有犯罪的苗头,便要用刑,实为滥刑苛法。简述黄宗羲的法律思想答:(一)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端就是专制君主。重要有以下三点。(1)“置相”和提高相权;(2)主张学校议政;(3)提倡地方分治;(二)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1)“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2)肯定“无法之法”,否认“非法之法”。(三)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何谓“礼法之争”答: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论理争执。双方争论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并在新律中解决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孔子以“仁”为中心的法律思想答:在中国思想的历史遗产中,孔子的思想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历代对孔子思想的评价,或将孔子思想经学化而当作“玄圣”“教主”,或将其虚无化而斥为与现代性思想锋利对立的封建“孔家店”,或坚持对儒道差异加以形而上学二元对立,这些绝对化的言述,值得学术界再检讨。应当说,孔子思想与老子思想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孔子在“仁”境界与抱负人格上的思想言说,对现代个体存在尺度和社会存在秩序有着新的阐释意义,并在新世纪的中国思想重建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启迪作用。“仁”在孔子的体系中究竟占什么地位?“仁”究竟是一个从属性的概念,还是一个原创性的概念?“仁”在孔子的道德抱负主义学说中,是比“礼”与“道”更为抽象的还是更具体的?在孔子那里,圣人、仁人、君子的关系如何?这些都是不可轻轻滑过的重要问题。陈荣捷在《仁的概念之开展与欧美之诠释》中认为:“仁为儒家哲学之中心,亦即中国哲学之中心。二千余年,步步发展,可分七分目言之。”即:孔子全德之仁,以爱言仁,博爱之谓仁,仁即性即理与理一分殊,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仁与生生,心之德爱之理。在《康有为论仁》一篇中进一步认为:“仁之观念为儒学之神髓,孔子所常谈,比论孝弟忠信为多,非如论语子罕篇所谓之‘罕言’。……其义由孔孟而经汉唐宋明诸儒步步开展,以达康有为谭嗣同之新仁学,相得益彰。”这种见解,无疑有其深刻之处,并对我们的探讨有所启发。2、试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学说答:1、五权宪法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对于宪法的创见,是孙中山的重要思想。孙中山在十九世纪就有这种酝酿,19202312月2日始正式见于文字。五权宪法乃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监督制衡。民国十年三月二十日(192023),孙中山发表演讲阐述五权宪法,说“五权宪法是兄弟所发明,古今中外各国历来没有的”。他认为传统西方宪法在政府机关采用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制度仍有流弊,因此认为应当再加入考试权与监察权。他说这是“破天荒的政体”。1947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大体采用了这种政治体制。五权制学说基础是孙中山的“权能区分”学说,即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政权归于人民,但中国国情不便全面行使直接民权,由国民大会代表人民行使政权。国民大会可以选举并罢免总统,对监察与考试两院院长行使批准权,另有修宪权。2、孙中山先生把国家的政治权力分为“政权”(或者“民权”)和“治权”两部分,他说:“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具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在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