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_第1页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_第2页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_第3页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_第4页
创诚信校园,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诚实守信,是我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光大华夏,充盈中华。她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美至纯的时期。而诚信是最不应该又最容易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有必要把诚信高高举起,让人人都能看见,并被她的温暖光芒吸引。

在可望更可及的未来,诚信将回归到市场,回归到社会,回归到你我身上。她像一股活水,逐渐浸润,深入人心;她又像一缕清风,吹过田野,吹开人们心扉。在那里,到那时,诚信取代了伪饰,有序取代了无序,简单取代了复杂,温情取代了冷漠、人们沐浴在诚信的晨晖中,全都受益不浅。

诚信

徐国良在《诚行天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讲了一些传统道德中通俗小故事:“立木为信”的故事广为人知,商鞅藉此推行变法大获成功。若商鞅失信,那下场比戏弄诸侯的周幽王就好不到哪儿去。“曾子杀猪”的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

新型道德并不是凭空建构出来的,除了传统遗产和外国借鉴之外,当代社会中也还是有深厚的现实基础的。篮球明星姚明曾因伤未能参加与一所学校的同学见面会,他承诺一定找机会弥补。一年后他参加世锦赛后不顾劳顿赶到了学校,兑现了诺言。小事往往见真情。农村妇女武秀君经历三年艰辛,偿还了因车祸遇难的丈夫所欠的270万债务中的大部分,并计划再用五年彻底还清。这可是一位山里的普通妇女哟!

不能只看到现实中的虚伪、寡信及蒙骗、欺诈等现象,也要看到现实中存在着更多真诚、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这也正是正直的人们给世界带来的亮光和希望。这样的事例更令人感动。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还远远不够。我期望对中国传统美德能进一步结合当代现实,以全球化的眼光,深入探讨“义”(大义、正义、侠义等)、“礼”(礼法、礼仪、礼节等)、“仁”(仁慈、仁爱、仁厚等)这样的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若被改造了的、剔除了历史局限性的、又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的“仁义礼智信”大行天下,和谐世界定能逐步成为现实。

诚信天下诚信天下

诚信天下:古人云:“诚者,天下之道也。”“信”即信用,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可见“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维系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德行,是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诺言、信用乃至时时事事去践行,必会赢得友谊与尊重。诚乃立身之本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商鞅徙木立信

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经营人心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学以论道,诚信为本”,这是不争的古训。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合作日益广泛,诚信也因而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一个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在诚信与学风方面,理所应当作好表率。特别是我们师范学生——将来教书育人的工作者,如果我们自身不作好表率,则会直接影响下一代,这样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就会代代相传,并向社会纵深发展。然而现在,高校考风学风每况愈下,各种不诚信的现象充斥着我们的校园生活,因此如何遏制这种校园不正之风,重振“象牙塔”的圣洁,还校园最后一片圣土,就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现实问题。

1、某大一学生借阅图书馆资料迟迟不归还,在归还时管理员发现她撕走了几页书,并在撕走处堂而皇之写上“此篇文章已抄,请移视线”。

2、某大四学生平时不重视英语学习,考N(N>4)次英语四级不过,担心不能毕业,竟然请抢手代考,在考试结束时被发现,责令退学。

3、每年,在毕业生忙着写毕业论文的日子里,学校的一些角落总会有几张这样的广告粘贴:“代写毕业论文,价格面议”。有些甚至按字数标价,实在猖獗。

4、某高校毕业生在简历里写满了曾获奖项: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证书、发表的文章等,可这些证书在学校转到单位的档案里却无影无踪。

5、一位考研学生,专门从外地来找导师,因担心自己不被录取,想送钱给导师,被导师拒绝了。

上述现象是高校学风不正的典型,是一种教育腐败,它与一般性的腐败一样,都源于人性中对荣誉的贪婪攫取和私欲的极度膨胀。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其腐败与整个社会的风气、人们侥幸的心理和社会历史传统的封闭性思想相关。

传统社会的诚信是在封闭型生产关系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是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靠“熟人”之间的舆论、“面子”维系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诚信关系的维系打破了过往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局限,取而代之的是法律和信用制度,但这种新的维系手段尚未健全,而且当今社会普遍提倡一种效率、竞争的精神,人与人之间难免充满了浮躁、攀比情绪,部分人急功近利,想通过走捷径获得成功,于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形形色色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的现象,这些现象正程度不同地渗透到社会教育领域。只要能获得名利,他们不管采取何种形式,更不管会带来何种后果。可以说,是名利遮盖了他们的眼睛,是名利冲昏了他们的头脑,也是名利混淆了他们的视听。有人铤而走险请枪手代考,有人多次抄袭论文……其实,说到底是一种赌的心理在作怪,蒙混过关了,则获名获利,所谓“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我们的学风监督机制存有不足之处,不够完善。

人一般都较容易有从众和侥幸的心理,假如有人不劳而获、走捷径获得成功而没被发现,则有些思想觉悟不够高的人,就很容易跟着这种歪风走,于是,变成大家都投机,不诚信,那么这种诚信缺失现象就会越演越烈,形成一种“潮流”,一种逆社会发展的意识潮流:人们都在寻求捷径谋得好处,而不是通过艰辛的努力获得成功。

遏制这种不良的学习风气、净化校园学习氛围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这种诚信危机是在社会大变革激荡起伏的背景下发生,因此学风建设是一个逐渐完善、由纷乱无序走向成熟规范的过程。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多管齐下,治标与治本并重。首先,必须健全法规,加大惩处力度,例如对抄袭剽窃行为和考试作弊行为要界定明确,处罚得力,采取公开批评甚至撤除学籍、职务的惩罚;其次,必须拓宽监察渠道,使之公开化、透明化,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术评价制度;最后,更应该加强教育系统和科研系统的道德建设,重新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大家把“严谨治学、科学创新和勤奋学习”作为自我需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重新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的熏陶下,大家才会自觉产生对知识的渴求,才在学的过程中将问题转化为内心的体悟。

古话说:“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只要每个人都能真正意识到抄袭论文、考试作弊等不良学习风气的危害性,从我做起,不跟风、不侥幸、不观望、不抱怨,而是真正地从日常生活做起,诚实守信,踏实做学问,则真正的优良学风就有望形成,并能持久延续。何郯曾上书说:“古人说:‘君使臣以礼,臣待君以忠。’能够用诚信对待别人,别人才会报以诚心。诚心与信任是治乱的根本。不能因为某一个臣子狡诈,就怀疑所有的大臣心怀不忠。更不能因为一个读书人伪善,就怀疑所有的读书人虚伪。在想的职责就是主管职官,现在任用一个官员就怀疑他谋私,那么事无巨细都得自己处理,这怎么行得通呢?将帅的职责就是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