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人力资本与
经济发展2023/2/5引言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经济二战后两国一片废墟,物质资本遭到极大破坏,但短短几十年两国又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劳动者的技能、经验、所受教育和培训、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纪律性和献身工作的热情等等并未遭到太大的破坏。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被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长期忽略的原因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直强调劳动者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例如:生产率的概念)人力资本的贡献难以清晰的界定一个人有多少人力资本?你给我算算。经济增长中人口德质量贡献多少?也难以计量。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个人消费支出。2023/2/57.1人力资本的含义和作用7.1.1人力资本的含义(humancapital)西奥多·W·舒尔茨(ThodoreW.Schults)人力资本和农业经济理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我们也就懂得许多穷人的经济学。
——197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2023/2/51.定义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和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人力资本构成了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哈比森: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1964)物质资本:资本;自然资源:土地
消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经济学家
生产资料:马克思“人能够积累资本并利用自然资源去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从而使一个国家得到发展”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最光荣2023/2/52.人力资本包含的要素(1)自然要素:体力
抵御自然的能力、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精力——卫生条件、医疗状况、营养水平(2)社会要素:脑力
个人的生产力和技能——a:“干中学”(工作经验)主动b:教育和培训
被动2023/2/57.1.2人力资本的作用“设想一个国家拥有和美国一样的土地和包括生产技术在内的物质资本,但却受到如下条件的限制:没有人受过在职培训,没有人受过学校教育,没有人能对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有任何了解,而且人民的平均寿命为40岁。毫无疑问生产将严重滑坡,产出低下,经济组织极其僵化,直至人力资本得到显著提高为止。……假设由于某种奇迹,印度或类似于印度的低收入国家一夜之间拥有了和美国一样的人均资源、设备和包括生产技术在内的经济结构,根据其现有的技术和知识水平,结果会怎么样呢?人力和非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巨大差别将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舒尔茨2023/2/5索罗残值: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中非资本和劳动的贡献2023/2/57.1.3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1.健康设施和服务;2.企业在职培训(学徒教育);3.正规教育;4.成人在职教育(农村推广项目);5.移民。2023/2/57.2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7.2.1世界人口的变动趋势(P92)人口的增长是加速度:每增加10亿人时间减少;近百年来人口增长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2023/2/57.2.2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过渡理论)汤普逊于1929年提出的人口转变理论,试图解释19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人口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第二阶段:死亡率迅速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很高,结果导致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第三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并逐步趋近死亡率,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2023/2/5人口转变的阶段2023/2/5评述1.以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为数据;2.两阶段基本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3.第三阶段在发展中国家未实现原因: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工业革命、第二阶段)促进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生产率提高不大;医疗和保健事业的发展(外援),经济发展水平不高。4.人口与经济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2023/2/57.2.3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1.乐观阶段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和重农学派人口是国力和财富的象征主张人口增长2023/2/52.悲观阶段(1)背景:产业革命导致机器大工业代替传统手工业,战争和革命。代表人物:马尔萨斯(2)马尔萨斯人口论(KEY)A:两个公理食物:人类生存所必须繁殖:两性情欲是天性,几乎会保持现状B:两个级数人口增长: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算术级数增长——土地肥力递减规律2023/2/5C:三个命题限制原理:人口增长必然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增殖原理: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然增长;均衡原理:占优势的人口增长,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致使现实的人口必须与生活资料相平衡。————人口原理D:两种抑制妨碍抑制:贫困、战争、瘟疫、灾害;预防抑制:禁欲、晚婚、不生育——道德抑制2023/2/5(3)马尔萨斯人口陷阱A:主要内容
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人均收入增加——人口增加——人均收入退回原水平;投资规模足够大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收入的增加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增长率:人口陷阱解决方式:大规模投资——大推进理论2023/2/5B:图示2023/2/5C:缺陷忽视技术进步(P97);人均收入并非影响人口增长的唯一因素;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水平并非一定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收入分配格局。发达国家的生活资料无疑是充裕的,而人口增长率却较低;许多发展中国家生活资料最困难,却是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2023/2/53.理性阶段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1)人口与人均收入不利于人均收入的提高,三个途径影响:人口与土地比例失调;家庭人口增加,支出增加,不利于资本积累;消费品生产的成本上升(原材料、资本)。(2)人口与生活水平生活成本提高:发展中国家恶性贫困循环(3)人口与农业发展土地比例;农村隐形失业人口,降低人均收入;食物短缺2023/2/5(4)人口与就业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机会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中国保7”(5)人口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供应紧张——政府加大投资——减少其他部门投资;不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发展瓶颈。(6)人口与资本形成人口增长会消费掉更多的新增的产品不利于储蓄;国际收支恶化:减少出口2023/2/54.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生育理论(1)主要内容孩子被视为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投资);生育成为一种经济的、理智的选择影响因素DC=f(C,Y,Px,T)DC表示对孩子的需求量,C表示养育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Y表示家庭的收入水平,Px表示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T表示相对于孩子、家庭对其他商品的偏好程度(2)主要结论A: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是指养育孩子的预期成本减去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包括:①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②孩子的养育费用。预期收益包括:①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为家里劳动带来的收入。②孩子将来对父母的赡养费。B:家庭收入越高,对孩子的需求越大但现实中不同了,是一个与现实不符的假设孩子的价格上升,没能力养育更多的孩子。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育观会变化。以孩子的质量代替孩子的数量的趋势7.2.4发展中国家人口政策1.人口政策观点(1)人口增长不构成问题A: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市经济发展缓慢、资源消耗严重和人口分布不合理;消除之人口问题得到解决;B:阴谋论:边境安全并继续成为附庸;C:人口增长刺激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人口增长带来规模效益;提供足够的劳动力:D:生育是人的自由和权利。2023/2/5(2)人口增长构成严重问题A:失控的人口增长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危机;贫困、失业、生活水平低下、疾病、环境恶化的原因B:本国人民愿意节育,只是缺乏器具和知识;C:新增人口构成政府的负担有限投资消耗(3)温和这种观点(和谐)A:非根本原因;B:人口问题更涉及人口质量和物质财富状态;C:高速人口增长加剧经济落后;D:与人口有关的许多问题非人口规模大引起,而是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尤其是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中造成。2023/2/52.发展中国家人口现状
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年龄结构轻;人口城市化速度快;素质不高。一些发展中国家拒绝控制人口挑战传统;只要土地充足,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多会带来工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人种歧视;边境居民多令邻国羡慕。3.对策措施(1)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扩大妇女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2)提高各级正规学校教育的个人学习费用,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私人费用;(3)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险制度;(4)经济手段:建立一套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5)改善公共卫生医疗条件和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婴儿存活率。7.3营养与健康投资与人力资本的形成人力资本形成:体力投资和教育投资1.可以减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2.减少劳动力很大一部分因为体质虚弱导致产出减少的问题;3.延长工作时限;4.提高消费水平和未来的生产能力;5.家庭妇女。7.4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7.4.1教育的形式和作用及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现状1.教育的形式(KEY)狭义:正规教育(formaleducation)在学校机构里进行。参加者通常是还没有开始工作生涯的青年人。本课程研究是狭义的教育广义: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不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nonformaleducation)可以看成是在校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参加者常常是成年人。其课程安排通常比正规教育要短些,并且更专门些。非正规教育可能教授一些职业技术,或者象识字、家庭生活以及公民权利和义务之类的内容。不正规教育(informaleducation)是在任何组织机构之外进行的或者无组织、无计划的学习。人们一般在家里,在工作中,在社会上学到许多重要的东西.2023/2/52.教育的作用(1)基础教育能显著提高农业的人均收入
受过4年学校教育的耕作者比未受教育者多产出13%————————————世界银行(2)教育的回报率偏高,而且私人回报率总是高于社会回报率教育是稀缺商品(3)非经济因素
政治经济参与度、历史文化的意识、团结奉献协作2023/2/5(4)妇女接受教育甚至对社会的贡献更大首先,受过教育的妇女增加了他们生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和推迟结婚年龄,从而可以减少妇女的生育率,有助于人口增长率的降低;其次,妇女教育程度的提高可以为全体家庭成员提供更好的营养和保健条件以及文化氛围,特别是有理由促进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下一代人的文化修养和品德;再次,受过教育的妇女能够提高妇女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促进社会的文明;最后,受过教育的妇女增加了社会生产力,因为受教育的妇女参加报酬的工作机会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妇女高得多。2023/2/53.发展中国家教育现状教育普及率较低教育与生产严重脱节LDC的中、小学教育应该与农村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但是,中小学教育很少向学生传授农村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思想。它们的目的和任务是要为学生升学做准备。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完全脱节。2023/2/57.4.2教育决策1.个人教育决策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V收益的贴现值C成本的贴现值r固定的贴现率i>r2023/2/52.社会的教育决策成本:公共部门支出收益:外部性3.各国的投资教育收益的一般特点(1)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而且其教育收益率还高过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2)不同教育程度的收益是不同的;(3)从收益率上来看,个人的教育收益率要高于社会的收益率。2023/2/57.4.3教育深化、知识失业和智力外流1.教育深化:个人追求较高的教育程度提高收益;政府因教育具有正的外部性扩大供给知识失业——智力外流2.知识失业(KEY)2023/2/5(1)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特点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局限于城市,农村基本上不存在失业问题;但发展中国家不仅城市失业问题严重,而且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是公开性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既有公开的,也有非公开的,而且非公开失业比公开失业更为严重;发达国家的失业类型比较单一,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则呈现出多样性。2023/2/5(2)LDC的失业A:公开的失业(openunemployment)非自愿失业,它通常被定义为在一定时间里(如一个月)积极的寻找工作但却找不到工作的劳动者。B:就业不充分(underemployment)指那些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他们能够并愿意工作的时间劳动者。他们虽然在统计上不算失业,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时间是不充分的。例如,一个劳动者一天能够并愿意工作8小时,但由于工作机会的缺乏,实际上只工作4小时,这种工作常被称为半日制(part-timejob)。C:伪装的失业(disguisedunemployment)。这类企业完全被掩盖起来了,劳动者表面上在就业,实际上与失业无异。也就是说,这种劳动者从现象上看的确是在工作,而不是闲置者,或在工厂做工,或在政府部门上班,或在农场参加田间劳动,但是,他们的工作只要更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或者说只要更少的人就可以完成。譬如说,一个工厂只要100个工人就可以完成的生产任务,现在却雇佣了300个工人,其中200个工人就可以说是伪装的失业,他们实际上什么也不生产,把他们解雇掉,也不影响工厂的生产。2023/2/5D:隐蔽的失业(hiddenunemployment)有些人因无工作可做而选择非就业的活动。有些人受过一定教育后本来想参加工作,但因就业机会缺乏而被迫继续上学。有些妇女本来愿意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但因传统风俗习惯和道德因素,他们找不到工作机会而不得不围着灶台转。结果,教育和家务就成了“最后的雇主”(employersoflastresort)。E:提前退休(prematurelyretired)这种现象在政府部门十分明显,并有上升的趋势。在不少国家,尽管寿命在延长但退休年龄逐渐下降,这主要是为更多的年轻人创造就业和提升的机会。这种变相的失业形式在我国非常严重。现在,中国许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甚至政府部门,男职工在50岁,女职工在45岁就被要求退休。如果按照美国65岁退休标准,那么,这些被要求提前退休人员实际上还可以工作15-20年。这么多年等于处于失业状态,但不被统计为失业。2023/2/5F:健康受损(theimpaired)
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本来可以作全日工作的劳动者,但营养不良和卫生保健差而四肢乏力,以致不能作全日工作。G:无生产性(theunproductive)本来是有生产性的劳动者,但因补充型的物质资源不充分,生产率极低,生产出来的成果甚至还不能补偿他们的生活必需品。(3)知识失业(EducatedUnemployment)概念(KEY)一部分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或屈身做原来较低文化程度的人所从事的工作,知识失业的主体是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知识劳动者。知识失业,一般又叫做知识性劳动力失业,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但知识失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2023/2/53.智力外流(braindrain)LDC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一名活动。7.4.4LDC教育投资战略选择2023/2/57.5中国的人口资源开发与就业一、中国的人口资源状况(1)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2)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3)城市人口比重偏低。二、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1.医疗保健事业2.教育事业三、中国的就业首先,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有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明显下降。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艰巨。最后,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劳动力就业模式将由数量型向效率型转变,伴随这种转变,还将出现更多的过剩劳动力。7.6劳动力迁移理论与二元经济结构引言美国:非农业部门产值占GDP的99.1%,非农劳动者占总劳动力的99.4%。(2007年)墨西哥:3.9%;18%(后者为劳动者比例)埃及:13.8%;32%中国:57%;88.2%(2006年)初步结论:美国两部门(农业与非农)生产效率相仿——人均产值的创造能力;LDC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于非农部门。2023/2/57.6.1二元经济结构1.含义LDC的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低于非农业部门,更高效率的现代产业部门与落后的农业部门的并立,是LDC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就是二元经济结构。2.特点(1)空间特征:地理分布,先进城市与广大滞后农村;(2)文化特征:现代西方工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文化;(3)生产组织:社会化大生产与小农经济组织;3.理论渊源(1)伯克:社会二元结构(1953)。P147印尼:经济和社会——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资本主义部门2023/2/5农村:工业革命以前的传统社会——土地和劳动力;城市:西方工业化的现代社会(殖民主义影响)——资本、技术、机器和劳动力二元社会:资源配置,个人行为准则,个人效用函数(2)希金斯:技术二元主义——生产函数4.问题引入LDC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力2023/2/57.6.2刘易斯模型《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1954)1.基本内容(1)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国家或LDC,存在着两种经济或两个部门;乡村农业部门:传统方式进行生产,生产效率低,劳动报酬率低;城市工业部门: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生产效率高,工资率高。(2)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剩余是相对于土地等资源而言,一些劳动力虽然出工出力,但并不能增加产量,其边际产量很低,低至零甚至为负数。报酬(产品分配)是某种几个形式下的分享方式,报酬较低,仅能维持生计。工业劳动者按照劳动报酬(边际劳动产品)分配原则取得收入,收入水平大大高于农业部门。2023/2/5(3)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只要剩余劳动力存在而且无人为的障碍(人口流动限制),收入的差距必然使其向工业部门转移。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现行固定工资水平上能得到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劳动力供给完全弹性——无限劳动力供给。(4)转移过程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下,积累的利润被转化为资本,从而吸收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再扩大生产,再取得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更多的利润,进一步扩大资本,如此循环,直至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不再是无限为止。(5)结果循环的过程中,伴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提高,农业劳动报酬的水平将于工业工资水平相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部门逐步进步从而传统农业得以改造,二元经济结构消失。2023/2/52.图示2023/2/5纵坐标(OD)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品,纵坐标(OA)表示传统农业部门的生存收入(农业工资),OW表示工业部门的现行工资水平(保持不变);横坐标OL表示劳动力数量;WS表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供给曲线,D₁(k₁)、D₂(k₂)和D₃(k₃)曲线表示不同资本水平下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劳动需求曲线)。当资本固定为k₁,逐步增加劳动的投入,根据报酬递减规律,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劳动需求曲线、劳动边际产品、工资)D₁为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原则,边际劳动产品工资与实际工资相交,即劳动供给曲线与劳动需求曲线相交F点为均衡点。资本家将雇佣OL₁数量的劳动。这一状态下,资本家和工人分享工业部门的总产值OL₁FD₁扇形面积
,其中付出的工资总量为OL₁FW₁矩形面积,而WFD₁则成为资本家所获的利润。现假设资本家将全部利润都用于投资,则资本总量上升为K₂,此事的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曲线为D₂,资本家雇佣工人的总量上升为OL₂,此时OL₂>OL₁,这意味着资本积累已开始发挥了转移劳动力的作用。这一过程,从理论上讲一直进行,直至把农业中的全部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那时,劳动供给曲线将不再是水平状态,而是向右上方倾斜(劳动成为稀缺要素)。2023/2/5按照刘易斯的观点,当剩余劳动消失时,农业的边际生产率就会提高,从而,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这时,工业部门要想得到更多的劳动力,就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以与农业部门相竞争。在图中,假设一个国家的剩余劳动总量为OLn,超过OLn劳动供给曲线开始上升,如虚线SS'所示。刘易斯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无限的劳动供给阶段,如图中的劳动供给曲线的水平部分所示。在这个阶段中,资本是稀缺的,劳动是丰富的,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剩余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当资本赶上劳动供给时,经济就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如图中上升的劳动供给曲线所示),古典经济学就不再适用了,我们就处在新古典经济学的世界里,在这里,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即是说,他们的供给是无弹性的。当资本积累进行时,工资不再不变,技术变革的利益不会完全归于利润,利润额不一定总是增加”。刘易斯认为,当今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第一阶段。2023/2/53.刘易斯模型的意义和缺陷(1)意义刘易斯模型对经济发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后产生的许多发展理论和模型都在该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与该模型有密切关系A:二元经济结构符合二战后LDC的现实。B:LDC为了发展经济,要改造二元结构为一元结构,必须鼓励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C:结构主义。这个模型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过程以及人口流动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分析,为发展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即结构主义思路。D:刘易斯模型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结合在一起。该模型所说的农业部门也就是农村部门,所说的工业部门也就是城市部门,即把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与人口的地域迁移看作是同一个过程,或者说是同步进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进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把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在一起分析就可以避免城市化滞后和过度城市化问题。2023/2/5E:刘易斯模型把工业化、资本积累与人口流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典型的反映了第一个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特点,因而引起了发展经济学家广泛的兴趣和重视。早期发展经济学著作与教科书无一不把刘易斯模型作为发展经济学中心理论之一。(2)缺陷A:资本劳动投入比例不变。刘易斯模型暗含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劳动(capital-laborratio)比例始终是不变的,即资本投资增加10%,对劳动的需求也增加10%。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情况是,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工业部门的扩大,资本家越来越倾向于资本密集型技术的采用,结果,一定量的资本增加创造的就业机会将会越来越少。比如,资本投资增加10%,而对劳动的需求可能只增加5%,甚至这个比例还会逐渐下降。这样一来,农业剩余劳动就不会像刘易斯模型所设想的那样随着资本积累而顺利的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用图形表示,即图中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变得越来越陡了.P1532023/2/5B:劳动力供给无限。假定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无限的劳动供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无限的劳动供给意味着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等于零或接近于零,即什么都不生产。实际上,传统农业部门虽然生产率低,但资源配置还是有效率的,不可能存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剩余劳动问题.C:农业停滞。刘易斯模型只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在刘易斯模型中,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的扩张所做的唯一贡献就是输送无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就是说,只要存在着现行农业劳动者收入低于工业工资水平,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就可以持续下去,而不管农业是否得到发展。对这个缺陷的批评是最激烈的。批评者认为,如果农业处于停滞状态,工业扩张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D:城市无失业。刘易斯模型假定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中不存在失业。这一假定与发展中国家实际情况也是不相符的。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农村虽然有一些季节性的、地区性的失业现象,但城市失业问题更严重。E: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不变。刘易斯把城市工业部门的不变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其理由是,由于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只要城市净工资水平上升,就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寻找工作,迫使城市工资水平下降,但实际上,在城市存在大量失业的情况下,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上升,刘易斯模型并没有解释这种似乎矛盾的现象。2023/2/5(3)刘易斯对刘易斯模型的修改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指出的刘易斯模型5方面的缺陷并不都是刘易斯本人的观点。刘易斯本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忽视农业问题。他在1954年的论文中也谈到过农业在工业化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资本主义部门不生产粮食,则它的扩大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并提高了用资本主义产品来表示的粮食价格,因此减少了利润。这就是工业化取决于农业改进的含义之一;除非农业生产同时得到增加,否则生产日益增多的工业品是无利可图的。这也是工业和农业革命总是同时进行的原因,使农业停滞的经济中看不出工业发展的原因。”刘易斯后来写了不少有关二元经济的论文,对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假定,对于城市失业问题以及城市工资水平上升的问题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有些说明是对发展经济学家对它的模型的误解的答复,有些是他对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进一步解释、修正和发展。2023/2/57.6.3拉尼斯-费景汉模型1.对刘易斯模型的批评忽视农业的作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是农业剩余人口转入现代工业部门的先决条件。农业不仅提供剩余劳动力,同时也提供农产品——农业剩余。加入农业部门的人口流动模型。2、主要观点(1)两个假定:认为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农业部门实行制度工资。在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前,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被假定不变,并且始终等于平均产品。拉尼斯-费景汉把不变的平均收入水平叫做不变制度工资,因为在由农业剩余劳动存在时,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是由制度决定的,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在这些假定下,拉尼斯和费景汉把经济发展过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划化分三个阶段来分析。2023/2/5(2)三个阶段A:第一个阶段为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阶段。拉尼斯和费景汉把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农业劳动力称为多余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不会引起农产品总产量的减少和粮食的短缺,因为这一阶段的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农业剩余可以满足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劳动力的需求。农产品总量不减少,工业部门工资水平就不提高,从而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这个阶段与刘易斯模型是一致的。B:在第二个阶段中,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并小于农业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水平,或用拉尼斯和费景汉的话说,小于不变制度工资。当这部分劳动生产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时,农业总产出就会下降。此时,农产品和粮食短缺就发生了。粮食短缺必然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也必然相应提高。所以,第二阶段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曲线是上升的。第一、第二阶段的农业劳动力都为剩余劳动力。当这些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时,劳动力转移就入了第三阶段C:在第三个阶段,剩余劳动力消失了,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再也不是有制度决定,而是由市场原则决定,或由劳动边际生产率决定。劳动边际生产率高于不变制度工资,因此,这一阶段农业部门的工资高于不变制度工资。由于农业的工资水平上升了,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必须上升的更高,否则,农业劳动力就不会转移到工业部门。因此,第三个阶段的劳动供给曲线上升得更陡。2023/2/53.图示2023/2/54.意义与缺陷(1)农业不仅为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部门扩张对农产品的日益扩大的需求,劳动力转移就会受阻,工业扩张就会放慢,甚至停滞下来。这一点被认为是拉尼斯-费模型对刘易斯模型最重要发展.(2)加入人口增长。刘易斯模型没有考虑人口增长与工业扩张以及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而拉尼斯-费模型则详细地考察了人口增长对工业部门扩张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影响。把人口增长包括在模型中更接近现实,同时也表明发展中国家在人口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实现工业化的艰巨性和控制人口增张的必要性。(3)缺陷。拉尼斯-费模型也存在不少缺陷,有些与刘易斯模型相同。首先,拉尼斯-费模型只假定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而工业部门不存在失业。这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拉尼斯-费模型假定农业收入不会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未考虑农业技术进步,这也是一个不合理的假定。在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增长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将肯定相应增加。2023/2/5
7.6.4托达罗模型1.托达罗模型的基本观点城市失业。前两个模型认为劳动者从农村迁入城市的决定被认为唯一地取决于城市实际收入差异。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高于乡村农业部门一般工资水平,农民就愿意离开土地迁移到城市中去谋求新的职业。这个观点实际上包含了这样一个假定:城市不存在失业,任何以愿意迁移到城市去的劳动者都可以在城市现代工业部门立即找到一个工作。因此,迁移不必担心因失业而遭到损失。当然,短期失业是可能存在的,但这会降低工资,从而减慢人口流入城市的规模与速度,使得城市劳动供给下降到与劳动需求相适应,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但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问题越来越来严重,而与此同时,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的速度并没放慢,反而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这一事实使得建立在充分就业假定上的人口流动模型显然丧失了它的有效性。托达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它的人口流动模型的。托达罗认为,一个农业劳动者决定他是否迁入城市的决策不仅决定于城乡实际收入差异,而且还决定于城市失业状况。这正是托达罗模型不同于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的差别所在。托达罗指出,当城市失业率很高时,即使城乡实际收入差异很大,一个农民也不会简单地做出迁移到城市去的决定,他还必须考虑城市就业状况。2023/2/5假设在未来某一个时期,一个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可获得的实际收入400元,而如果他迁入城市在现代工业部门工作就可获得800元。按照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的假定,这个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将会选择迁入城市。但是,在托达罗看来,在失业存在的情况下,潜在的迁移决不只是考虑两种工作的实际收入差异,还必须考虑在一定时期里在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找到高报酬工作的就业机会或就业概率的大小。因此,在他做出迁移决策时,这个劳动者必须在一定时期内遭受失业风险和获得高收入之间进行权衡。如果这一时期城市失业率很高,他获得高收入工作的机会或概率很低,假若只有40%,那么,虽然这时城乡实际收入相差400元,但这个农民做出迁移到城市的决策就是不明智的,或如托达罗所说是无理性的。因为他只能获得320元(80040%)的城市预期收入,而他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可达400元。但是,如果这一时期的城市失业率较低,他获得的工作概率达到80%,那么,城市与其收入就是640元(80080%),比农业收入400元高240元,于是,这个农民迁移到城市去碰碰运气就是合理的。
2023/2/5在任一时期,迁移者在城市现代部门找到工作的概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现代部门新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城市失业人数。就业概率与前一个因素成正比,与后一个因素成反比。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决定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越多。这种关系可以表示如下:M=f(d),f‵>0其中,M=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数目,d=表示城市预期收入差异,
f‵=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异的增函数。2023/2/52.公式2023/2/53.托达罗模型意义与缺陷(1)随着工业部门的扩张,劳动就业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依靠工业扩张是不能解决当今发展中国家城市严重失业问题的。托达罗认为,资本积累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必然低于工业产出的增长,因为在托达罗模型中,工作创造率等于工业产出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差。(2)即使城市工业部门扩张与劳动需求扩张保持同步,通过扩张城市现代部门来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就业概率与现代部门的就业创造率成正比关系。现代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就业概率就越大,从而将引诱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而且流入的人口数目远大于工业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数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缸套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海域使用权按揭协议模板
- 2024教师专业成长评价方案
- 成本加酬金合同
- 研发流程再造:基于IPD的研发与质量管理实践
- 虚拟社区借贷协议
- 2024至2030年中国智能蓄电池活化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异径内外接补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多功能电子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合成石过锡炉载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运动障碍疾病护理查房
- 分红合同附加协议
- 矿通风系统检测报告2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培训课件
- 护理员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程标准
- CNAS-SC180:202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方案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新课标高中物理模型与方法专题14“等效重力场”模型(解析版)
- 2023年表彰大会运动员发言稿
-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项目申请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