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目的刚度要求稳定性要求1.房屋墙柱高厚比验算①高厚比的定义:墙柱的计算高度与墙后(或柱边长)的比值。作为受压构件的墙、柱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还须满足高厚比的要求。高厚比验算是保证房屋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稳定性与刚度的重要构造措施。㈢、砌体房屋的构造要求2.允许高厚比[β]及影响高厚比的因素3.墙、柱的高厚比验算⑴矩形截面墙、柱高厚比验算⑵带壁柱墙的高厚比验算①整片墙的高厚比验算——按T形考虑
②壁柱间墙的高厚比验算——按矩形考虑4、允许高厚比[β]及影响高厚比的因素砂浆等级:砂浆等级高→E大→刚度大→[β]大些;砌体种类:墙大柱小;毛石低、组合砖砌体大;受力状况:非承重墙可适当提高;横墙间距:支承条件:洞口开设:有门窗洞口墙应降低。5、矩形截面墙、柱高厚比验算①β=≤μ1μ2[β]
μ1—自承重墙的[β]修正系数h=240mm,μ1=1.2;h=90mm,μ1=1.5;
90mm<h<240mm:内插若上端为自由端:再提高30%μ2—有洞口墙的[β]修正系数,
μ2=1-0.4bs/S≥0.7H0----墙柱的计算高度。②整片墙的高厚比验算—按T形考虑
β=≤μ1μ2[β]确定H0时,S取相邻横墙间距。③壁柱间墙的高厚比验算—按矩形考虑同前式确定H0时,S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并按刚性方案查表。
墙柱高厚比过大,虽然强度满足要求,但可能在施工阶段因过度的偏差倾斜以及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偶然撞击、振动等因素而导致丧失稳定;同时,过大的高厚比,还可能使墙体发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故应满足
:砂浆强度等级墙柱M2.52215M5.02416≥M7.52617砌体规范中墙、柱允许高厚比[β]的确定:根据我国长期的工程实践经验,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得到,同时也进行了理论校核。砌体墙柱的允许高厚表
6、措施:为了保证砌体房屋的耐久性和整体性,砌体结构和结构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通常按50年考虑)和正常维护下,必须满足砌体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一般可由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
&.砌体材料强度等级与房屋耐久性有关。五层和五层以上房屋的墙,及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砖采用Mu10;砌块采用Mu7.5;石材采用Mu30;砂浆采用M5。①、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的墙,应符合规范要求。
墙、柱的截面尺寸过小,不仅稳定性差而且局部缺陷影响承载力。对于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370mm。毛石墙的厚度不宜小于350mm;毛料石柱较小边长不宜小于400mm振动荷载时,墙、柱不宜采用毛石砌体。②墙、柱的最小截面尺寸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80mm;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240mm。
&.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砖砌体为4.8m;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毛石砌体为3.9m,应在支承处设置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240m厚砖墙为6m;180mm厚砖墙为4.8m;砌块、料石墙为4.8m,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③房屋整体性的构造要求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80mm;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40mm,但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b20。&.支承在墙、柱上的吊车梁、屋架及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的预制梁:砖砌体为9m、砌块和料石砌体为7.2m,其端部应采用锚固件与墙、柱上的垫块锚固。&.填充墙、隔墙应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如在钢筋混凝土骨架中预埋拉结钢筋,砌砖时将拉结筋嵌入墙体的水平缝内。&.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屋面构件应与山墙有可靠拉结。
&.五层及五层以下房屋的墙,以及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砖MU10;砌体MU7.5;石材MU30;砂浆M5。&.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的墙,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的要求。
④砌块砌体的构造要求
&.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对砖砌体为4.8m,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对毛石砌体为3.9m,支承面下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
#.支承在墙、柱上的吊车梁、屋架及跨度l≥9m(支承在砖砌体),或l≥7.2m(支承在砌块和料石砌体上)的预制梁的端部,应采用锚固件与墙、柱上的垫块锚固。#.骨架房屋的填充墙及维护墙,宜用钢筋与骨架连接。一般是在钢筋混凝土骨架中预埋拉结筋,砌砖时嵌入墙体的水平灰缝内。#.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风压较大的地区,檩条与山墙锚固,屋盖不宜挑出山墙。#.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得小于90mm。当搭砌长度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的焊接钢筋网片,网片每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缝,其长度不得小于300mm。#.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的焊接钢筋网片。#.混凝土砌块房屋,宜在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300mm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Cb20的混凝土灌实,灌实高度应为墙身全高。#.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下列部位,如未设圈梁或混凝土垫块,应采用不低于Cb20的混凝土将孔洞灌实:(1)搁栅、檩条和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支承面下,高度不应小于200mm的砌体;(2)屋架、梁等构件的支承面下,高度不应小于600mm,长度不应小于600mm
的砌体;(3)挑梁支承面下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300mm,高度不应小于600mm的砌体。屋架、吊车梁与墙连接
墙与骨架拉结山墙与檩条连接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钢筋网片
过梁:砌体结构门窗洞口上常用构件,用以承受门窗洞口以上砌体自重及其上梁板传来的荷载。形式: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砖过梁、砖砌平拱过梁和砖砌弧拱过梁.⑤过梁的分类及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过梁
钢筋砖过梁
砖砌平拱
砖砌弧拱由于砖砌过梁延性较差,跨度不宜过大,因此对有较大振动荷载或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房屋,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端部支承长度不宜小于240mm。砖砌平拱过梁跨度不应超过1.2m,其厚度等于墙厚。竖砖砌筑部分高度不应小于240mm。钢筋砖过梁:跨度不应超过1.5m,过梁底面砂浆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砂浆层内配置不少于Φ5@120的纵向受力钢筋,钢筋锚固于支座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40mm。砂浆不宜低于M5。挑梁:在砌体结构房屋中,为了支承挑廊、阳台、雨篷等,常设有埋入砌体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⑥圈梁:水平封闭构件。为了增强砌体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应根据地基情况、房屋的类型、层数以及所受的振动荷载等情况设置圈梁。
1.车间、仓库、食堂等空旷的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1)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宜适当增设。(2)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宜适当增设。(3)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厂房,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宜在吊车梁标高处或其他适当位置增设。2.多层砌体工业厂房,宜每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3.住宅、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民用房屋,层数为3~4层时,在檐口标高处设圈梁。当层数超过四层时,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圈梁。4.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其他楼盖处宜在所有纵横墙上每层设置圈梁5.采用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层数超过5层时,除在檐口标高处设置一道圈梁外,可隔层设置圈梁,并与楼(屋)面板一起现浇。未设置圈梁的楼面板嵌入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120mm,沿墙长设置的纵向钢筋不应小于2φ10。6.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房屋,除应按以上有关规定设置圈梁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7-2011)的有关规定圈梁的构造要求
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和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时,其宽度不宜小于。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⑦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1.为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置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伸缩缝的间距应符合规范的要求。2.为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采取下列措施:(1)屋面应设置有效的保温、隔热层。(2)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应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3)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4)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5)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增设水平筋。(6)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顶层挑梁末端钢筋网片或钢筋示意(7)顶层墙体的门窗洞口处,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内不少于600mm。(8)顶层墙体及女儿墙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5。(9)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增设构造柱。女儿墙应设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3.为防止或减轻房屋底层墙体的裂缝,可采取下列措施:
(1)房屋的长高比不宜过大。(2)在房屋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宜设置沉降缝。(3)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是增强房屋整体刚度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基础圈梁和屋顶檐口部位的圈梁对抵抗不均匀沉降作用最为有效。必要时应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4)在房屋底层的窗台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并应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少于600mm。(5)采用钢筋混凝土窗台板,窗台板嵌入窗间墙内不少于600mm。
4.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宜沿竖向每隔400~500mm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φ6钢筋或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每边不小于600mm
5.当房屋刚度较大时,可在窗台下或窗台角处墙体内设置竖向控制缝。在墙体高度或厚度突然变化处也宜设置竖向控制缝或采取其他可靠防裂措施。竖向控制缝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墙体平面外传力和防护的要求。
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和构件间的连接处。
墙身的破坏
这类墙体往往因为主拉应力强度不足而引起斜裂缝破坏。由于水平地震的反复作用,两个方向的斜裂缝组成交叉的X形裂缝,这种裂缝在多层砌体房屋中的一般规律是下重上轻,这是因为多层房屋墙体下部地震剪力大的缘故。㈣砌体结构抗震构造知识墙角转角处的破坏
由于墙角位于房屋尽端,房屋对它的约束作用减弱,故该处抗震能力相对低,特别是当房屋在地震中发生扭转时,墙角处位移反应最大。
楼梯间墙体的破坏内外墙连接处的破坏楼盖预制板的破坏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等附属结构的破坏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层数和高度限值历次地震表明,在一般场地情况下,砌体房屋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它的破坏率也就越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m)和层数的限值砌体类别最小墙厚(mm)烈度6度7度8度9度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普通砖240248217186124多孔砖240217217186124多孔砖190217186155不宜采用小砌块190217217186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的最大高宽比限值:
(2)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21-1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3)横墙较少的多层砖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上表的规定采用。烈度6度7度8度9度最大高宽比2.52.52.01.5为了防止多层砖房的整体弯曲破坏,保证砌体房屋整体弯曲承载力,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加以限制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
多层砌体房屋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主要是由横墙来承受,横墙除应具有足够的抗震承载力外,其间距还应满足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的刚度要求。而横墙间距则必须根据楼盖的水平刚度给予一定的限制。当横墙间距过大,纵向砖墙会因过大的层间变形而产生出平面的弯曲破坏,这样楼盖就失去传递水平地震作用到横墙的能力,结果是地震力还未传到横墙,纵墙就已先破坏,所以对横墙间距应加以限制。抗震规范中关于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的规定,如下表中所列。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房屋类别6烈度6789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818151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515117木楼、屋盖111174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制在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在薄弱部位破坏,这些薄弱部位一般是窗间墙、近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等。为了保证在地震时,不因局部墙段的首先破坏而造成整片墙体连续破坏,导致整体结构倒塌,因此,必须对窗间墙、近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的尺寸加以限制。抗震规范中关于抗震横墙最大间距的规定,如下表所列。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部位6度7度8度9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01.01.21.5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21.5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01.0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52.0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最大高度0.50.50.50.0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宜符合以下要求: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3)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100mm: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布置宜符合以下要求:
(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6)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下表要求:房屋层数设置部位6度7度8度9度四、五三、四二、三外墙四角,错层部位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7、8度时,楼、电梯的四角每隔15m左右的横墙与内纵墙交接处,或单元横墙与外墙交接处六、七五四二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7~9度时,楼、电梯的四角八六、七五、六三、四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7~9度时,楼、电梯的四角,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2)构造柱的截面尺寸、配筋和连接的要求
①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六层、8度时超过五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以考虑角柱可能受到双向荷载的共同作用及扭转影响。②设置构造住处应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以加强构造柱与砖墙之间的整体性,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③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④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⑤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表8.16的限制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横墙内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的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少;b、外墙的构造柱间距应每开间设置一柱;当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1)设置部位及构造要求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墙类烈度6、789外墙及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屋盖处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各层所有横墙圈梁的抗震构造要求:①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或木楼盖、屋盖的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表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②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与墙体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③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楼盖处的圈梁设置
④圈梁在规范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图梁上板缝配筋圈梁截面尺寸及配筋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当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为加强基础整体性而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4φ12。砖房圈梁配筋要求
配筋烈度6度、7度8度9度最小纵筋4φ84φ104φ12最大箍筋间距250mm200mm150mm墙体间的拉结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及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墙体的拉结钢筋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0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楼板的搁置长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应小于120mm;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下图)。预制板在梁、墙上的搁置构造楼板与圈梁、墙体的拉结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图)。对于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以及圈梁设在板底的情况,其中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屋架(梁)与墙柱的锚拉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的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拉结。(7)楼梯间历次地震震害表明,楼梯间由于比较空旷常常破坏严重,在9度及9度以上地区曾多处发生楼梯间的局部倒塌,当楼梯间设在房屋尽端时破坏尤为严重。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应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8度和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纵向钢筋不应少于2φ10。
2)8度和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横墙较少砖房的有关规定与加强措施对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砖、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的规定限值,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
1)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
2)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3)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且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内外纵墙与横墙的整体连接;
4)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3φ10,箍筋不小于φ6,间距不大于300mm。5)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增设满足下列要求的构造柱: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4.2m,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配筋宜符合下表的要求。增设构造柱的纵筋和箍筋设置要求
位置纵向钢筋箍筋最大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最小值经(mm)加密区范围(mm)加密区间距(mm)最小值经(mm)角柱1.80.814全高1006边柱14上端700下端500中柱1.40.612多层砌块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1)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
1)芯柱的设置部位及数量
为了增加混凝土中、小型砌块房屋的整体性和延性,提高其抗倒塌能力,可结合空心砌块的特点,在墙体的规定部位将砌块竖孔浇筑混凝土而形成钢筋混凝土芯柱。混凝土小型砌块房屋,应按下表的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再按下表的要求设置芯柱。混凝土小型砌块房屋,应按下表的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再按下表的要求设置芯柱。小砌块房屋芯柱设置要求房屋层数设置部位设置数量6度7度
8度四、五三、四二、三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隔15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外墙转角,灌实3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六五四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七六五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各内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8、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和洞口两侧外墙转角,灌实5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内墙交接处,灌实4~5个孔;洞口两侧各灌实1个孔七六同上;横墙内芯柱间距不宜大于2m外墙转角,灌实7个孔;内外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