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_第1页
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_第2页
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_第3页
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_第4页
第二章 糖代谢紊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史]张某,男性,58岁,患者近2月来自觉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夜尿5-6次,体重由原来的70kg下降到60kg。[既往史]

无其他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90次/分,呼吸23次/分,神志清,自主体位,皮肤、巩膜、浅表淋巴结无异常;其他均正常。[辅助检查]空腹血糖1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8.7%,尿常规:尿糖++++,尿酮体(-)第三章糖代谢紊乱

糖的生理作用1.氧化供能,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2.构成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第一节血糖及血糖浓度的调节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3.89~6.11mmol/L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参考范围上限为5.6mmol/L(100mg/dl)

食物糖类肝糖原分解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

有氧氧化糖原(肌肉、肝脏)非糖物质其他糖及衍生物一.血糖的来源及去路:血糖来源血糖去路

血糖3.89-6.11mmol/L70-110mg/dl>8.9-10mmol/L尿糖二、血糖浓度的调节

肝脏、神经、激素、酶

高糖血症(hyperglycemia)

>7.3mmol/L(130mg/dl)

低糖血症(hypoglycemia)

<2.8mmol/L(50mg/dl)

1.肝的调节作用:

肝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

高血糖:血糖葡糖激酶G-6-P肝糖原

低血糖:肝糖原G-6-PGlu

肝还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G-6-P酶2.神经系统的调节:

主要是下丘脑和植物神经系统起作用

(1)调节血糖升高

下丘脑

腹内侧核内脏神经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

胰岛-细胞胰高血糖素

肝G-6-P酶

肝糖原分解

血糖

糖异生(2)调节血糖降低

下丘脑

外侧核迷走神经胰岛-细胞胰岛素

肝糖原合成酶

肝糖原合成

糖氧化和转化血糖

糖异生

3.激素的调节:

大部分激素是升血糖激素

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激素

1.胰岛素(insulin)

※来源:胰岛-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51个氨基酸

※合成:

胰岛-细胞粗面内质网100氨基酸前胰岛素原86氨基酸胰岛素原细胞膜

51氨基酸胰岛素(链为21氨基酸、链为

30氨基酸)

31氨基酸C肽(C-peptide)

(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C肽无胰岛素生物活性

※胰岛素分泌调节:受血糖调节

释放与降解刺激分泌:高血糖氨基酸胰腺和胃肠的激素药物(磺酰脲类等)降解:主要在肝脏抑制释放:低血糖生长抑素(胰腺δ细胞)药物(苯妥因等)

受体胰岛素细胞膜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机制(1)促进葡萄糖转运进入肝外细胞(2)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3)加快糖的有氧氧化(4)抑制肝内糖异生(5)减少脂肪动员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s,IGF)

是一类结构上类似胰岛素的多肽激素,也具有类似于胰岛素的代谢作用和促生长作用(二)升高血糖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glucagon):

来源:胰岛-细胞29肽

升糖机制:

腺苷酸ATP

胰高血糖素

环化酶cAMP

肝糖原分解

糖异生血糖升高

肝糖原合成-

theregulationofbloodsugarlevelsbyinsulinandglycogen2.肾上腺素:

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

低血糖糖原分解

儿茶酚胺类激素

交感神经兴奋糖异生

血糖

3.生长激素:

由脑垂体嗜酸性细胞所分泌的蛋白质激素

通过抑制周围组织摄取Glu

升高血糖

抑制糖脂质

4.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

糖异生

应激时类固醇激素

抑制外周组织的

血Glu摄取

血糖第二节糖尿病

空腹血浆Glu>7.0mmol/L(高血糖症)

一、糖尿病的定义

(DiabetesMellitus,DM)

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并伴不同程度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生理效应的抵抗而致机体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血糖、血脂升高、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群。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①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②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引起胰腺功能受损根据病因分为四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二、糖尿病的分类分型及特点

1、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

胰岛细胞特异性自然免疫性疾病

由胰岛细胞在遗传易感背景下,受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因素等作用下,产生由细胞和体液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细胞坏死,使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如。

“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2、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血胰岛素量不低于正常

多发于肥胖型成年人

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胰岛素抵

抗症候群

饮食控制或服降糖药可治疗

有遗传易感性

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胰岛素受体数目及结合力的改变葡萄糖受体异常胰岛素受体抗体(竞争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胰岛素受体后缺陷神经因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环境因素(活动量下降,饮食结构,肥胖)

1型2型发病年龄通常<20岁>40岁起病方式急缓慢临床症状明显不明显体形消瘦大多肥胖空腹血糖>11-17mmol/L<11mmol/L占DM的百分比<10%>90%血胰岛素很低正常或增高遗传因素与HLA有关遗传易感性(家族史)发病机理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缺陷3、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这类糖尿病往往继发于其他疾病,病因众多,但患者较少。4、妊娠期糖尿病(GDM)定义:指在妊娠期间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发作,不论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或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分娩6周后,均应按复查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重新确定为:①糖尿病②空腹高血糖(IFG)③糖耐量减退(IGT)④正常血糖三、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主要代谢紊乱

①糖代谢紊乱--高血糖和糖尿

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可经肾脏排出,引起糖尿,并产生渗透性利尿。

②脂类代谢紊乱--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由于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的产生增多,消耗血液缓冲系统而导致酸中毒。

③体重减轻和生长缓慢

蛋白质、脂肪合成下降,分解加速

胰岛素不足糖利用障碍组织蛋白分解增加脂肪酸分解增加糖分解氧化下降ATP减少疲乏无力多食高血糖糖尿高渗性利尿多尿体重减轻脱水口渴多饮脂肪酸分解酮体酮血症酮尿酸中毒昏迷脑中风动脉硬化心肌梗死感染膀胱炎、肺炎、尿路感染肾病脂肪肝坏疽、神经损害视网膜症、白内障糖尿病的并发症(1)血管病变高血糖粘多糖合成↑沉积于主动脉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远侧小血管硬化阻塞导致缺血坏疽,发黑发紫截肢脑心脏足部动脉硬化脑中风心肌梗塞足部病变间歇跛行足部冰冷足部易感染伤口愈合慢葡萄糖山梨醇果糖不能再逸出晶状体晶状体内晶体渗透压↑水进入晶状体的纤维中纤维积水、液化而断裂晶状体肿胀混浊空泡白内障复视失明(2)眼睛的病变:

水晶体的病变:白内障视网膜的病变:使血管破裂或视网膜剥落

玻璃体的出血:使血液跑到玻璃体液里,而引起视

力的障碍。(3)神经病变

神经根病变:

由此神经根所支配的部位有刺痛的感觉,较少见的神经并发症。

单神经病变:

脑神经:发生运动或知觉的障碍

坐骨神经:自发性的疼痛多发性神经病变:酸麻、刺痛、灼热的感觉,通常在夜间症状会较严重。糖尿病性肌肉萎缩自律神经病变:

交感神经受影响。常见胃部蠕动障碍而产生的腹胀、胆囊机能失调、膀胱无力、腹泻、姿态性低血压、姿态性心跳过快

(4)肾脏病变

膀胱炎、肾盂炎:

糖尿病人对细菌侵犯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膀胱炎。若细菌由膀胱延伸上去,可造成肾盂炎。膀胱无力:

由于局部神经的障碍,使得控制膀胱收缩的肌肉作用失灵。使得尿液无法排除干净,而产生尿液贮留,细菌则容易在贮留于膀胱的尿液中繁殖,以致造成膀胱炎。

肾小球硬化症:

若患者的肾小球发生硬化现象,排泄障碍,导致“尿毒症”。

四、糖尿病的诊断(WHO2001年)1、出现糖尿病症状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随机是指一天内任何时间,不管上次用餐时间。典型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2、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

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含热量食物的摄取。3、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成人口服75克葡萄糖,儿童每公斤体重用1.75克、总量不超过75克注:任何一种方法出现阳性,必须用另外一种方法进行复查才能正式确诊。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空腹血糖(FPG)是指至少8h内不摄入含热量食物后测定的血浆葡萄糖。糖尿病最常用检测项目。空腹血糖损伤和糖耐量减退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损伤(impairedfastingglucose,IFG)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在6.1~7.0mmol/L(110~126mg/dl)内时,即可诊断。糖耐量减退(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1.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0mmol/L(126mg/dl)。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2h-PG)在7.8~11.1mmol/L(140~200mg/dl)。检测结果同时满足以上两项时,即可诊断。五、糖尿病的生物化学检测:

(一)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测定血糖的方法很多,按其测定原理可分为三类:

无机化学法

有机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主要是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

(GlucoseOxidase,GOD)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葡萄糖酸+过氧化氢

H2O2+4-氨基安替比林+酚O2+有色化合物

其颜色深浅同血糖浓度呈正比。

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法特点:

操作简便,特异性较高

推荐方法

溶血(胆色素>0.34mol/L)

VitC5mg/L以上

左旋多巴(0.5mol/L)

谷胱苷肽100mg/L

本法第一步是特异反应,第二步特异性差,误差往往发生在反应的第二步。负偏差

葡萄糖+ATPG6P+ADP

G6P+NADP6-磷酸葡萄糖酸+NADPH

NADPH的生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波长340nm监测吸光度升高速率,计算血清中葡萄糖浓度。

己糖激酶G6PD己糖激酶法

〖原理〗

己糖激酶法的特点

参考方法

试剂盒贵

轻度溶血

脂血、黄疸、VitC

NaF、肝素、EDTA、草酸盐

但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的有机磷酸酯和一些酶能消耗NADP,有干扰。

葡萄糖脱氢酶法

无干扰(二)测定尿中葡萄糖

临床初判断作为过筛

正常人24小时尿糖<0.5g

尿糖试验(—)

1.班氏试剂:CuSO4

GluCu+砖红色

2.尿10A:干酶试剂、折光仪比色(三)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

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作用。

空腹血糖浓度6~7mmol/L,+OGTT

OGTT试验前准备:

a试验前3天,每日食物中糖150g

b影响试验药物停用3d

c试验前病人10~16h未进食

d坐位取血5min后饮250ml含75g无水葡

萄糖水,以后每隔30min取血一次,共

四次,历时2h。

1.正常糖耐量

(1)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6mmol/L

(2)口服葡萄糖后30~60min达高峰,峰

值不超过10mmol/L

(3)2小时回复到空腹水平。

2.糖尿病性糖耐量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和绝对缺乏,对糖负荷的耐受能力降低。

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7.8mmol/L

峰值超过10mmol/L并出现糖尿

延迟(2小时后)回复到空腹水平

判断指标是服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值增高。

3.糖耐量受损

轻度耐量能力下降

(1)空腹血浆葡萄糖<7.8mmol/L

(2)口服葡萄糖后30、60、90min的血浆

葡萄糖≤11mmol/L

(3)2h值在8~11mmol/L

称为亚临床或无症状的糖尿病

1/3恢复正常

1/3仍为糖耐量受损

1/3明确糖尿病

4、影响糖耐量试验的因素

年龄

饮食

劳动

应激

药物

胃肠道功能

标本采集

葡萄糖测定的方法

但糖耐量试验可反映近期体内糖代谢的情况。

(三)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的适应症与OGTT相同。对某些不宜作OGTT的患者,排除影响葡萄糖吸收的因素,应按WHO的方法进行IGTT。(四)糖化蛋白的测定

HbA90%

HbA2

HbF

HbA1和HbA0连接己糖的HbA

1、糖化血红蛋白GHb(GlycosylatedHb,GHb):HbA1和HbA0

作为6~8周前血糖水平定量指标,是DM长期控制指标。Hb2、果糖胺(fructosamine)主要测定糖化清蛋白,反映近2-3周血糖的情况。3、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ion,AGE)(五)胰岛素、C肽测定

C肽:mol胰岛素=molC肽

反映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能力

胰岛素经循环一次,被正常肝处理

一半,C肽很少被肝代谢C肽、胰

岛素测定,可估计肝摄取胰岛素能力。

(六)其他检测项目

尿中酮体:未控制的糖尿病病人和饥

饿病人,尿中可检出酮体。

血脂测定:

甘油三脂

胆固醇

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中间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糖尿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