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吡喃型果糖(C2酮基C6羟基半缩醛反应)D、L和α、β型判断:DL型:由于其最远手性碳(C5*)未参与成环,根据Haworth书写原则:若5位羟基在下,根据左上右下,则对应与Fisher式的直链右侧,而右侧对应与D型甘油醛,所以5位羟基在环下为D型,反之,在环上为L型。α、β型:根据Fisher书写原则:半缩醛(酮)羟基(C2)与最远手性碳羟基(C5)在碳直链同侧为α型,异侧为β型。所以,看C5羟基与C2羟基(发生半缩酮反应的碳原子上的羟基)在Haworth式的朝向:同向α型,异向β型。D-果糖55己醛糖形成多少旋光异构体?开链式:手性碳4个,所以16个每种异构体的环式:吡喃型异头物,2个呋喃型异头物:2个所以是4*16=64个与P25矛盾吗?非也,书中的语言背景是链式结构。己酮糖形成多少旋光异构体?开链式:手性碳3个,所以8个每种异构体的环式:吡喃型异头物,2个呋喃型异头物:2个所以是4*8=32个变旋光现象:糖在溶液中可以由一种环状结构通过开链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环状结构,随之比旋光度也产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变旋光现象。在溶液中,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之是可以相互转变,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为变旋现象。
变旋现象是因为糖在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变化?非也,仅是糖分子结构发生α型、β型的转变
成苷反应糖苷(glycoside):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醇及酚的羟基反应失水而形成的衍生物,通称为糖苷,非糖部分为配基,糖苷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功能主要由配基决定。糖苷键:糖的半缩醛羟基与配基缩合后生成的化学键。糖苷键的构型由糖基(提供半缩醛(酮)羟基的构型p34)决定。在天然糖苷中,果糖和核糖都是呋喃糖,阿拉伯糖二者都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一般为吡喃糖。非还原性二糖蔗糖,均提供了半缩醛羟基,都是糖基和配基
1.水解:蔗糖葡萄糖+果糖2.结构:麦芽糖酶或苦杏仁酶或酸3.还原性:蔗糖无半缩醛(酮)羟基,为非还原性糖无变旋现象、无糖脎反应果糖β(2→1)-葡萄糖苷-2,1苷键-1,2苷键[葡萄糖-α(1→2)-果糖苷]25呋喃果糖命名方法同葡萄糖。顺时针,末端羟甲基朝上为D型,朝下为L型.(逆时针相反,如何判断?)α、β型:看羟甲基与C2羟基(发生半缩醛反应的碳原子上的羟基)的朝向:同向β,异向αα-D-吡喃型β-D呋喃型顺序的判断?与氧连的碳原子上必有半缩醛(酮)羟基α-D-甘露糖比旋度为+29.3°,β-D-甘露糖比旋度为-17.0°,在水溶液中产生变旋光现象,平衡混合物的比旋光度为+14.2°,计算平衡混合物中两种异头物所占的摩尔百分比。解:设α-D-异头物为X(mol百分数) β-D-异头物为Y(mol百分数)则29.3X+(-17.0)×(1-X)=+14.2X=0.674Y=0.326(b)带电性质:不同磷脂的极性头部所带电荷的种类是不同的,因此,这些磷脂在不同的pH条件下解离所带电荷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因而可以通过电泳把它们彼此分开.
以磷脂酰为例,pH7时,磷酸基带-1电荷、几种常见的甘油醇磷脂的净电荷如下: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PK’a=1-2PK’a=2.2PK’a=9.2PK’a>9PK’a>9苏氨酸(Thr)有四种异构体别别1、a氨基决定DL型2.在Fisher式中,氨基与β碳的羟基在异侧,按第一条确定DL,在同侧,则在DL后加“别”字(allo斜体)氨基酸等电点的计算同理对含三个可解离基团的氨基酸来说,只要写出它的电离式,然后取兼性离子两边的pK值的平均值,即得其pI值。对于侧链含有可解离基团的氨基酸,其pI值也决定于两性离子两边的pK值的算术平均值。酸性氨基酸:pI=(pK1+pKR-COO-
)/2碱性氨基酸:pI=(pK2+pKR-NH2)/2涉及电离次序对谷氨酸:A+AoA-A2-2.194.259.67pI=(2.19+4.25)/2=3.22对赖氨酸:A2+A+AoA-2.188.9510.53pI=(8.95+10.53)/2=9.74HHα羧基γ羧基α氨基ε氨基Hα羧基α氨基ε-+NH3先羧基后氨基,先α后其他例:Lysε-+NH3pK=10.5求ε-
+NH3
在pH9.5时的质子化%。解:ε-+NH3=
ε-NH2+H+根据公式:pH=pK+lg([质子受体]/[质子供体])9.5=10.5+lg([ε-NH2]/[ε-+NH3])lg([ε-NH2]/[ε-+NH3])=-1
[ε-NH2]/[ε-+NH3]=1/10质子化%=10/(10+1)=91%ε氨基解:ε-+NH3=
ε-NH2+H+根据公式:pH=pK+lg([质子受体]/[质子供体])12.5=10.5+lg([ε-NH2]/[ε-+NH3])lg([ε-NH2]/[ε-+NH3])=2
[ε-NH2]/[ε-+NH3]=1/100质子化%=100/(100+1)=99%
例:Lysε-+NH3pK=10.5求ε-+NH3在pH=12.5时的质子化%。肽单位是一个有极性的且呈平面的单位
一个多肽链的骨架是由通过肽键连接的重复单位N-C-C组成的(图a)。参与肽键形成的2个原子以及另外4个取代成员:羰基氧原子、酰胺氢原子、以及2个相邻的-碳原子构成了一个肽单位(图b)。肽键的部分双键特性足以防止肽健C-N的旋转,但蛋白质中的每一个N-C键和每一个C-C键都可以自由旋转;肽平面内的两个C是否可以处于顺式构型或反式构型?可以主链围绕中心轴呈有规律螺旋式上升,形成右手螺旋;旋转一周为3.6个(100度/Aa)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每圈升高),(0.15nm/Aa);每个aa残基(n)的羰基氧与其后第四个aa(n+4)的αNH基的氢形成氢键维持,氢键的取向几乎与轴平行;由氢键封闭的环是13元环,因此,α-螺旋也称3.613-螺旋。R基分布在螺旋的外侧,并且影响着螺旋的形成。(1)α-螺旋的特征二级结构的类型二面角:N-C键旋转角度Φ=-57°,C-C键旋转Ψ=-48°,是右手螺旋Ile、Phe、Thr、Trp、Tyr、Val即IF3TV如果我有3台电视,我把它们叠在一起看。发财之歌利于形成β-折叠的aa(3)β-转角的特征主链骨架本身以大约180°回折;
回折部分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构象依靠第一残基的-CO基氧与第四残基的-NH基氢之间形成氢键来维系。也有第一残基的-CO基氧与第三残基的-NH基氢之间形成氢键来维系。二级结构的类型利于形成β-转角aa:CysAsnGlyAspProSer即CNGDPS即CNGDPS中国的GDP总和发生了180度的转折酶与底物的结合“锁钥学说”(Fischer,1890):酶的活性中心结构与底物的结构互相吻合。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并假设酶与底物的结合处至少有三个点,而且只有一种情况是完全结合的形式。乳酸脱氢酶的底物和酶的三点附着理论。D(-)乳酸由于-OH、-COOH的位置正好相反,因此造成与酶的的三个基团不能完成结合,故而不能受酶的催化。缺点:可逆反应p142诱导嵌合学说(Koshland,1958):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有一定的灵活性,当底物(激活剂或抑制剂)与酶分子结合时,酶蛋白的构象发生了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使反应所需的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正确地排列和定向,转入有效的作用位置,这样才能使酶与底物完全吻合,结合成中间产物。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支持诱导契合学说的证据:p142与钥匙学说的差别腺苷脱氧尿苷91’11’核苷由戊糖(脱氧戊糖)和碱基缩合而成并以N-C糖苷键相连而成的化合物。核糖核苷和脱氧核苷两大类。嘌呤(N9-H)或嘧啶(N1-H)与糖(C1‘)上半缩醛羟基脱水缩合而成。是β型糖苷键一级结构的文字式缩写TGCAGGTTAAAGG它的互补链:ACGTCCAATTTCC(误)CCTTTAACCTGCA(正)3’-ACGTCCAATTTCC-5’(正)对于一个病毒DNA分析,发现碱基摩尔分数是A=0.32、G=0.16、T=0.4、C=0.12,由此判断DNA是单链DNA,因不符合配对原则。1μmDNA双螺旋核苷酸的平均对数为2941螺距为3.4nm,1*1000/3.4=294.1圈10bp/圈,所以有2941对核苷酸在RNA序列AACCGACGUACACGACUGAA和AACCGUCGAGCACUGCUCGC中形成局部双链的是?p191(一)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1.大多数真核mRNA的5´末端均在转录后加上一个7-甲基鸟苷,同时与之相连的第一个核苷酸(腺苷酸)的C´2也是甲基化,形成帽子结构:m7Gppp。2.大多数真核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称为多聚A尾。那么具体结构如何?纸电泳分离AMP、ADP、ATP缓冲液pH=4.8第一磷酸基pK0.8-0.9,碱式存在,解离腺嘌玲环1位质子化解离,不带电第二磷酸基pK6.0左右,酸式存在,不解离磷酸二酯键化得磷酸根中的磷酸基只有一个解离常数,pK值=1.5,碱式存在,解离HHH三、紫外吸收
最大吸收波长:260nm
四、变性、复性1、DNA变性(DNAdenaturation):DNA变性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中的氢键断裂,碱基堆积力遭到破坏,双螺旋结构解体,双链分开形成单链的过程。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其溶液OD260增高的现象。因变性后分子无规则卷曲,分子内部碱基全部暴露。2、DNA复性DNA复性(renaturation)的定义: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互补链可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这一现象称为复性。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annealing)
。减色效应(hypochromiceffect):DNA复性时,其溶液OD260降低。因为双螺旋结构使碱基对的π电子又发生重叠,减少了对紫外光的吸收。NADH它是由NAD+接受多种代谢产物脱氢得到的产物。NADH所携带的高能电子是线粒体呼吸链主要电子供体之一。NAD、NADP吡啶环上N为5价氮,可逆的接收电子后转变为3价。底物脱下2个氢原子,一个加到吡啶环N对位上,另一个氢原子裂解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与吡啶环5价氮结合,中和其正电荷而变为3价氮,质子留在介质中。可逆转换时?2个氢原子向下传递p290呼吸链的主要成分:递氢体和递电子体1、NAD和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NADH氧化呼吸链脱氢酶作用下,NADH+H+将2个氢原子传递给FMN生成FMNH2,再将氢原子传递给CoQ,生成CoQH2,此时,H2解离成2H+和2e,2H+游离于线粒体内膜外与外膜形成的间隙介质中,2e通过b(Fe-S)→c1→c→aa3→1/2O2传递给O,形成的O2-与2H+生成水NAD+→[FMN(Fe-S)]→CoQ→b(Fe-S)→c1→c→aa3→1/2O2-0.32-0.30+0.04
+0.07+0.22+0.25
+0.29+0.8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FADH2链)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生成延胡索酸,FAD接收脱掉的2H生成FADH2,氢传递给CoQ生成CoQH2,之后H2解离成2H+和2e,2H+游离于线粒体内膜外与外膜形成的间隙介质中,2e通过b(Fe-S)→c1→c→aa3→1/2O2传递给O,形成的O2-与2H+生成水合成1molATP时,需要提供的能量至少为ΔG0‘=-30.5kJ/mol,相当于氧化还原电位差ΔE0’=0.2V±。故在NADH氧化呼吸链中有三处可生成ATP,而在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中,只有两处可生成ATP。抗坏血酸氧化从细胞色素c进入呼吸链,产生1个ATP。FAD↓NAD+→[FMN(Fe-S)]→CoQ→b(Fe-S)→c1→c→aa3→1/2O2-0.32-0.30+0.04
+0.07+0.22+0.25
+0.29+0.82↓↓↓
ATPATPATP即ATP合成的三个部位:1.复合体1(NADHQ还原酶)将NADH的质子电子传递给CoQ的过程2.由复合体3(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将电子由CoQ传给细胞色素C3.由复合体4(细胞色素c氧化酶)将电子传给O2P3PPOOHOHCH2CH2OO12546P磷酸二羟丙酮123+P②异构6-磷酸果糖P5643-磷酸甘油醛(GAP)PP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PCOHCOHH2COOH3-磷酸甘油酸P2-磷酸甘油酸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PG葡萄糖①活化④裂解⑥脱氢⑤异构PP1,6-二磷酸果糖FBP③活化⑦产能⑨脱水⑧异构⑩产能HHOH醛缩酶正磷酸磷酸甘油酸激酶磷酸己糖异构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NADH生产烯醇化酶丙酮酸激酶Py羧基来自G的C3C4PyC3来自G的C1C6氧化还原反应123123456G的
(4)(7)(8)(10)CH3COCOOHNAD+NADH
+
H+CoASHCO2CH3CO~SCoAOCCOOHCH2COOHCH2COOHC(OH)COOHCH2COOHCH2COOHCHCOOHCH(OH)COOHNAD(P)NAD(P)H+HCH2COOHCHCOOHCOCOOHCH2COOHCH2COCOOHNADH+HNADNADH
+
H++CO~SCoACH2CH2COOHGDP+PiGTPCoASHH2OCH2COOHCH2COOHFADH2FADCHCOOHCHCOOHHOCCOOHCH2COOHH+NAD+CO2++CoASHH2OCoASHCO2丙酮酸乙酰CoA(2)(1)(7)(8)(9)(10)(5)(6)(3)(4)柠檬酸异柠檬酸草酰琥珀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L-苹果酸草酰乙酸HO2(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2)柠檬酸合成酶(3)顺乌头酸酶(4)(5)异柠檬酸脱氢酶(6)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7)琥珀酰CoA合成酶(8)琥珀酸脱氢酶(9)延胡索酸酶(10)L-苹果酸脱氢酶三羧酸循环产能步骤2NAD(P)H1FADH21GTP(1)(6)-产能脱碳2NADH+2CO2(5)-脱碳-1CO2TCA中3步不可逆反应②、④⑤、⑥第一个限速酶不可逆,逆反应由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琥珀酸CoA合成酶OAA的C3C4来自上一轮的OAAC2C3延胡索酸酶Py的C3是G的C1、6Py的C2是G的C2、C5第一个CO2分子的释放,C来自GC3C41234H来自仲碳H来自OAA的C1H来自脱羧基H和CoACO2来自OAA的C4OAAC1C2来自py的C2C3即G的C2C5或G的C6、C1磷酸甘油穿梭系统p299这个途径涉及两种3-磷酸甘油脱氢酶:一种是胞液型的,在线粒体外以NAD(H)作为辅酶;另一种是位于线粒体内膜外表面的﹑以FAD作为辅酶的黄素蛋白。还原型的FADH2直接将电子转移给内膜上的辅酶Q(CoQ),从而进入呼吸链继续传递,故来自胞液的NADH经该途径只产生2分子的ATP。磷酸二羟丙酮可扩散过线粒体内膜3-磷酸甘油可透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磷酸甘油脱氢酶磷酸甘油脱氢酶提问:葡萄糖的第二位碳用14C标记,在有氧情况下进行彻底降解,问经过几轮TCA循环,该同位素碳可作为CO2释放?答:葡萄糖的第二位碳用14C标记,产生CH3-*CO-CoA,经第一轮循环C*在草酰乙酸的C1,在第二轮循环中,C1的C*CO2释放。G1G2G3提问:OAA在有氧情况下进行彻底降解,问经过几轮TCA循环,OAA的4个碳原子可以全部以CO2形式释放?答:经第一轮循环C1、C4释放,在新草酰乙酸中原C2、C3存在于C3C4,在第二轮循环中,C4释放,C3在新草酰乙酸的C4,在第三轮循环中,C4在keto脱氢酶催化下生成CO2释放。需要3轮循环。G1G2G3在胞液中Lactate到Py,生成1molNADH,生成ATP为2(3)Py完全氧分生15molATP总为17(18)molATP,CO2=3mol1mol乳酸完全氧化分解产ATP?该旁路途径的起始物是G-6-P,返回的代谢产物是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其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是5-磷酸核糖和NADPH。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中进行。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全部代谢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氧化反应阶段:生成NADPH及CO2;非氧化反应阶段:一系列基团的转移。磷酸戊糖途径调节:6-P-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决定G-6-P进入此途径的流量,为限速酶。该酶受NADPH/NADP+的调节。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NADPH在体内可用于:⑴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一些氨基酸。⑵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2)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这是体内唯一的一条能生成5-磷酸核糖的代谢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是体内糖代谢与核苷酸及核酸代谢的交汇途径甘油激酶糖代谢氧化生成葡萄糖活化→脱氢→糖代谢彻底氧化或生成葡萄糖3-磷酸甘油--脱氢酶磷酸二羟丙酮甘油只能在肝脏中氧化2.1甘油的代谢1摩尔甘油彻底氧化,可净产生多少摩尔ATP?EMP(2ATP+1NADH)+TCA(15)-活化+NADH=22或20ATP脂肪的分解代谢B.转运脂肪酸的活化线粒体外膜肉毒碱:β羟γ三甲基氨基丁酸
CH3|CH3-N+-CH2-CH-CH2-COOH||CH3OH脱氢再脱氢水化硫解脂酰CoA脱氢酶水化酶硫解酶-氧化的反应过程脂酰CoA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氧化分解。每进行一次-氧化,需要经过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四步反应,同时释放出1分子乙酰CoA。反应产物是比原来的脂酰CoA减少了2个碳的新的脂酰CoA。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脂酰CoA全部变成乙酰CoA。1mol软脂酰甘油酯完全氧化分解,净生成ATP?多少CO2?
1mol软脂酰甘油酯水解成1mol甘油、3mol软脂酸1摩尔甘油彻底氧化,EMP(2ATP+1NADH)+TCA(15)-活化1+NADH=22或20ATP1mol软脂酸β氧化生成8AcCoA+7FADH2+7NADH-2活化=129所以3mol=129*3=387mol所以总=407或409molATP总生成1molPy,变为3molCO2;3mol软脂酸变成24molAcCoA,经TCA生成48molCO2所以总=51molCO23mol软脂酸和1mol甘油合成1mol软脂酰甘油酯,需要ATP?潜台词:甘油变成3-p-甘油,-1ATP软脂酸在胞液中活化为软脂酰CoA,-6ATP其它反应不耗能,所以总需要7molATP由G从头生物合成1mol软脂酰甘油酯需要净消耗ATP的mol?需要1mol3-磷酸甘油和3mol软脂酰CoAG到DHAP再到3-磷酸甘油:-1-1-2(3)=-4(-5)molATP1molG到2molAcCoA:+6(8)+3=9(11)molATP,24molAcCoA=9(11)*12=108(132)molATP1molAcCoA由线粒体内经柠檬酸转运到线粒体外-2molATP总需要24molAcCoA=-48molATP每合成1mol软脂酸:-7-14*2(3)=-35(49)molATP,3mol总:-35(49)*3=-105(147)molATP3mol软脂酸活化成软脂酰CoA:3*-2=-6molATP总ATP=-4(-5)+108(132)-48-105(147)-6=-60(78)mol氨的去路血液中1%的氨就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其机理是:高浓度的氨使TCA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转变成L-Glu,使大脑内α-酮戊二酸大量减少,甚至缺乏,而导致TCA无法运转,ATP生成受到严重的阻碍,引起脑功能受损。以上反应还使NADPH大量消耗,严重地影响需要还原力(NADPH+H+)反应的正常进行。因此动物体内游离氨形成后需立即进行代谢尿素循环示意图+(NH3)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精氨酸酶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联合脱氨产生NH3和CO2CO2和NH3的活化形式线粒体尿素生成部:胞液1mol谷氨酸彻底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和尿素净生成ATP?酮戊二酸+NADH+NH3===谷氨酸+NAD+H2OKeto到OAA:NADH+GTP+FADH2+NADH=9molATP再加上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生成的1NADH=12molATPNH3转变为尿素消耗3ATP(4高能键)OAA完全转化为CO2,我们在讨论一下:谷氨酸脱氢酶提问:OAA在有氧情况下进行彻底降解,问经过几轮TCA循环,OAA的4个碳原子可以全部以CO2形式释放?p358答:经第一轮循环C1、C4释放,在新草酰乙酸中原C2、C3存在于C3C4,在第二轮循环中,C4释放,C3在新草酰乙酸的C4,在第三轮循环中,C4在keto脱氢酶催化下生成CO2释放。需要3轮循环。G1G2G3既然是三轮TCA需要12*3=36molATP总需=12+36-3=45molATP若仅以来自Glu的C所产的ATP,第一轮异柠檬酸脱氢酶(C1)和酮戊二酸脱氢酶(C4)催化2NADH,C2C3变成新OAA的C3C4;第二轮酮戊二酸脱氢酶(C4)催化1NADH,位于C3的最后一个碳原子位于新生成的OAA的C4,在第三轮的酮戊二酸脱氢酶(C4)催化1NADH所以总为12-3+4*3=21molATP(二)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原料:磷酸核糖、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O2及一碳单位部位:胞液天冬氨酸CO2NH3NNCCCC654321H2N-CO-P氨甲酰磷酸转氨甲酰酶二氢乳清酸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焦磷酸化酶脱羧酶CTP合成酶核苷二磷酸激酶尿嘧啶核苷酸激酶尿嘧啶核苷单磷酸先转化为尿苷三磷酸,在转化为胞苷三磷酸,三磷酸水平转化OMP162核糖核苷酸还原酶NADP+NADPH+H+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硫氧还蛋白SHSH硫氧还蛋白SSOP-P-CH2NOHOH核糖核苷二磷酸OP-P-CH2NOHH+H2O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六)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二磷酸水平进行,但只包括dADP、dGDP、dCDP,那么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如何进行?(七)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二氢叶酸脱氧胸苷一磷酸合成甲基转移
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2,4-二氧-5-甲基嘧啶胸腺嘧啶一磷酸水平进行1234156(二)DNA复制的过程:以dNTP,即dATP、dGTP、dCTP、dTTP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在DNA的3`-OH端添加核苷酸,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培训课件: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运用
- 毛周角化病的临床护理
- 人体解剖学课件-全
- 员工培训与开发课件
- 孕期湿疹的健康宣教
-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课件-第4章
- 光的色散.不可见光课件
- 痛风危象的健康宣教
- 《解读临床医学认证》课件
- 研究分析仓库作业流程的优化计划
- 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课件 线与角、平行与相交
- Q1-起重机指挥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作业指导书
- 消化内科病人健康教育手册
- 高考物理历年真题-电磁学综合计算题(解析版)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升本)学士学位考试复习题
- 完整教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三版
- 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台账
- 跟班学习自我鉴定-跟班学习个人总结.doc
- 电子研发项目奖金分配奖励制度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