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1说明类:1、明确说明对象和对象特征。2、分析说明思路。3、理解说明意图。2
活板文章详细介绍了毕升发明的活板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3活板每字为一印密布字印二板更互替之
每字皆有数印奇字旋刻印完后“火令药熔”字印“殊不沾污”字是活的排板是活的印刷方法是活的
字印数目是活的
做法是活的
可继续使用也体现活
说明对象:特征:4程序制版印刷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活5设铁板冒药物排字模就火炀平模面活字原料活字刻法活字特点活字成型
一板单印二板更互替之印刷排板制板
刻字活板印刷的工作流程说明顺序:时间顺序6
核舟记事物说明文7核舟说明对象:注意到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注意细节体积小容量大,所刻东西多说明对象特征:奇巧8核舟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雕栏相对;对联;字的颜色如何具体说明奇巧: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衣褶;念珠舟子的神情和姿态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长、高体积:船舱:船头:船尾:船背:9抒怀类:《桃花源记》理想乌托邦的构建《小石谭记》
欲说还休的深深哀伤《醉翁亭记》乐观、有为、超脱的人生写照《岳阳楼记》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记承天寺夜游》
寂寞中随缘自适的旷达《陋室铭》
昂扬向上的气概《三峡》迥异隽永的四季美景10抒怀类:1、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2、把握文章各段所写景物特征。3、理解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情怀。11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12
“重修岳阳楼”(记叙)(作记缘由)——“巴陵胜状”(描写)(总写)——
“览物之情”(描写、抒情)
(霪雨霏霏—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古仁人之心”(议论)
(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写作思路
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而生发议论,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综合运用对比、对偶、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琅琅上口。对比13作记缘由岳阳楼记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记叙巴陵胜状览物情异洞庭湖全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迁客骚人览物之情阴——悲晴——喜描写抒情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忧,后……乐议论14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醉翁亭记》写作思路15云归而岩穴暝(暮——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6比较:对联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
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醉翁亭里欧阳修即景抒怀洞庭湖壮阔浩淼//岳阳楼壮美雄奇欧阳修与吏民同乐共饮(同游,同醉)17面对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的洞庭湖水,唐代诗人杜甫吟诵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慨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范仲淹身在河南,仅凭一幅《洞庭晚秋图》,结合故乡太湖的风光,就写出了与之气势相近的文句:
,由此也可见诗人的旷达胸襟。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东流,从而为国为民,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处陋室,喊出的却是“
,
”;就像范仲淹,被贬邓州,胸怀的却是“
,
”之心;就像龚自珍,辞官归隐,虽载“浩荡离愁”,吟诵的却是“
,
”。拓展迁移:默写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8
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迁客骚人”?你能举例谈谈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吗?柳宗元
被贬永州《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凄苦)苏轼被贬黄州《记承天寺夜游》“闲人”(忘情自然的恬适旷达和贬谪的苦闷)滕子京被贬岳州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励精图治)拓展迁移19古人早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说,“兼济天下”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人民疾苦,爱国爱民;“独善其身”者,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或安贫乐道、随缘自适,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请结合已学过的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拓展迁移提示: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刘禹锡《陋室铭》——“独善其身”周敦颐《爱莲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龚自珍《己亥杂诗》——“兼济天下”(古仁人之心)20先忧后乐精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写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民同乐精神,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写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拓展迁移21
小石潭记22小石潭记景清全景潭中景潭上景神凄感受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
潭水:清澄侧面描写
游鱼:不动远逝动静结合溪身:曲折婉蜒
岸势:参差不齐幽静孤凄悲凉
抒发在寂寞处境中
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形象比喻23内容理解:1、作者“乃记之而去”的根本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原因:不堪忍受悲凉、凄怆之情的困扰和折磨。目的:避免再勾起痛苦的回忆,尽快摆脱悲凉、凄怆之情的困扰和折磨。2、作者开头写“心乐之”,后来写“悄怆幽邃”这样写是否矛盾?不矛盾。因为作者被贬后,心中感到凄苦悲凉,于是寄情山水,排遣心中的抑郁之情。“心乐之”便是这种心态的流露;但欢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动,悲凉孤寂之情又会涌现出来。3、作者的感情变化与《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的情感变化具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作者是先乐后悲,迁客骚人是先悲后喜。相同之处:都是因为外物的好坏而喜悲24
桃花源记25进入桃花源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民风淳朴)所见所闻所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环境良好)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二、三段26离开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无问津者似有而无的理想社会27
桃花源记发现和平安宁进入怡然自得离开安居乐业再寻民风淳朴
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桃花源28内容理解:1、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①为表现桃花源的美景和那里的美好生活作了铺垫。②交待了桃花源人过着与世隔绝生活的原因。③为后来没有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2、第2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图景?①优美的自然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安定和平的社会生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③人们自由快乐的生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第2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中人?①活动、(往来种作,)②衣着、(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③心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9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请你说说渔人跟太守所讲的话都涉及了哪些内容?①向太守报告发现了一个“桃花源”。②讲了发现的经过,讲了那里的自然环境、社会风尚、桃花源人的生活状况;③讲了自己与桃花源人的交往;④讲了自己在归途作了标记,要求派人去寻找桃花源。305、渔人偶遇桃花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①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②暗示了桃花源并不存在,是作者心中理想的社会。③渔人“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暗示了美好的理想无法实现。6.郡太守遣人寻向所志,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用意是什么?说明他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各个阶层的人都非常向往。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之境有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31成语:豁然开朗:形容有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朗。也形容由迷惑糊涂一下子变得通晓明白。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清幽、生活安逸的地方。无人问津:原指没有问通往桃花源路的人了。现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怡然自乐:安适愉快,自得其乐。完成下列对联:上: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下: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32
记承天寺夜游33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通达乐观,随缘自适,自我派遣闲34内容理解: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于庭中散步.欣赏月下美景.1、作者清闲之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闲352.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豁达的心境;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短话所描绘的情景,并简要分析作者运用比喻的好处。如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的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量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情?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寄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宽慰。3637(《指导》62页)《记承天寺夜游》五、文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37
陋室铭38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喻喻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清幽(景)生活恬适(趣)古贤自喻反诘点题交往高雅(友)陪衬比喻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伟岸39
内容理解:1.课文写了陋室的“雅”,请摘出相关语句:
⑴景色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⑶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文中引古贤之名室证实陋室不陋,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突出了自己情趣高雅。3.文章结尾引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①画龙点睛,突出陋室不陋。②与开篇的4.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借陋室表达了什么?①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②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405.用原文语句填空(1)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拿"陋室"与古代贤人"名人"相类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6)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曰:何陋之有?(7)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1
三峡42地貌特征(山)两岸连山
群峰对峙课文内容第一段:山高江窄43第二、三、四段:(水)四季景致
夏:
水大流急春冬:回清倒影悬泉瀑布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猿啸哀转摇曳多姿
44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有特点。最后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内容理解45(2010年海淀二模)作者说三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三峡“峻”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分)绝巘(0.5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0.5分)(共3分)46议论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师表》《读<孟尝君传>》1.论点的提炼与理解2.论据作用的分析3.论证方法的分析4.论证结构分析5.论点的现实意义4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8课文分析: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死于安乐事实正面论人反面论国家天将大任(思想)(生活)(行为)例举舜、傅说等六人事例道理人恒过
改作喻困于心,衡于虑
征于色,发于声49
内容理解:1、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共同点是经历磨难,终成大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人如果要获得成功,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502、孟子的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子形式灵活多样,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结合选文第②段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1)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排比,增强语气,加强语势。(2)句式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的长句搭配,富于变化,读起来有节奏感,富于音乐美。3、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作者是怎样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的?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句子是哪句?(1)正面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了人在困境中接受磨炼,才能激发斗志,发愤进取的道理。(2)从个人引申到国家,论述了一个国家出于安乐之中,往往会导致灭亡。人恒过……而后喻514、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磨难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不要贪图享受。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52
鱼我所欲也论述观点:舍生取义53舍生取义鱼熊掌生义
设喻舍取舍取54舍生取义所欲有甚于生
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故患有所不避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者而有不为也正面正面如使……则……使……则……反面对比论证为什么要“舍生取义”:有的东西比生更可贵,有的东西比死更可恶。55义存于心举例论证见利忘义(正)(反)对比论证嗟来之食1、行道之人2、乞人万钟之禄1、宫室之美2、妻妾之奉3、所识穷乏者得我排比论证56鱼我所欲也舍生取义义重于生人皆有之义存于心见利忘义(失其本心)论点道理结论举例(补充)57内容理解:1、作者提“鱼和熊掌”和“一箪食,一豆羹”的用意分别是什么?(1)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论点——舍义取生(2)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要舍生取义”的观点。(3)以“一箪食,一豆羹”作为正反对比中的正面事例论证要“舍义取生”的观点。582、写出第2、3段论证方法的作用。
第2、3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正面列举乞人身死而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反面列举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的事例,赞扬舍生取义,斥责见利忘义,突出了作者的观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59举例从正面说明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第二部分(第2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鱼我所欲也》比较第三部分(第3段)再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
第一部分(第1段)比较60论证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要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从而锻炼意志,增加才干。
第二部分(第2段)第三部分(第3段)从正反两面归结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从正面说明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第一部分(第1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61共同之处
(一)层层推理,构思缜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事例由个别到一般据事论理引申推论,得出结论。
《鱼我所欲也》通过设喻论证中心论点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
62(二)正反对比,鲜明突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提出造就人才所具备的客观环境的艰苦磨练,第三段论述了造就人才所具备的主观因素,这些都是从正面进行论证的;接着由上文论述的个人推广到一个国家,从反面进行论证,告诫国君要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经受内外方面的艰苦的磨练。
《鱼我所欲也》一文第二段通过举例从正面进行论证,接着再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从而深刻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63
(三)善用排比,增强气势
两篇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形式多样,极富表现力。尤其是排比手法的运用,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列举历史人物,用的是主谓句并列排比;“人恒过……而后喻”用的则是句式排比,可看出孟子说理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即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其他还有对偶、顶针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文章增色。
《鱼我所欲也》中连用“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为之”等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式,这一排比句有力地论述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64(一)题材各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强调艰苦奋斗的生活对人的磨砺作用,以及国家没有忧患就容易遭灭亡的道理。《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主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做到“舍生取义”。
不同之处65
(二)结构各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开篇就列举了一系列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为事实论据,然后分析论证,兼之正反对比,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其结构方法为先分后总,论证方法为归纳推理法。《鱼我所欲也》在开篇通过设喻引发出论点,然后运用分析论证和层进论证法,第二部分运用举例论证进行正面论述,最后再举例从反面进行论述,其结构方法可概括为先总后分。
66
出师表67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68理清思路,把握结构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1开张圣听2赏罚公平3、4、5亲贤远佞一6叙述经历:三顾草庐7效忠心愿:托孤之事二8、9归结责任,结束全篇三寓情于议寓情于叙抒发感情思路:以“出师”为中心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69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内不懈外忘身欲报殊遇诚宜不宜……(正反)第一条建议开张圣听7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宜付有司不宜偏私以昭平明之理第二条建议严明赏罚71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荐贤臣先汉兴隆亲贤臣后汉倾颓亲小人亲贤远佞第三条建议72
读孟尝君传反驳的论点: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73结构分析:(一)自“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至“以脱于虎豹之秦”记叙世人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起)(二)自“嗟乎!”至“岂足以言得士”说明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子罢了。(承)(三)自“不然”至“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说明孟尝君如能得士,便不需鸡鸣狗盗之力。(转)(四)自“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至“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的理由(在鸡鸣狗盗出其门)。(合)
74
内容理解:1.对于孟尝君,世人有什么传统观念?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2.作者把孟尝君门下的“士人”称作什么?
鸡鸣狗盗之人(具有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之人)3.作者心目中的“士”应是怎样的?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4.“士之所以不至”的原因是什么?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755.王安石驳斥世人观念的根据是什么?王安石认为鸡鸣狗盗不能算作士。依靠齐国的强大,得到一个真正的士,可以制服秦国。6.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说说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说法?不同意。王安石对战国时士的概念理解不正确。《史记》中负贩、屠狗、引车、卖浆者皆起过士作用。侯嬴、毛遂、毛公、薛公都出身微贱也都是士。得一士可“南面而制秦”无根据,齐国得士也未必能制服秦国。76驳斥过程:
本文驳斥“孟尝君能得士”这一传统说法,首先摆出这一论点,接着写出这一论点的两个依据。一个是“士以故归之”,这是概括地说;一个是“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这是从具体事例说。然后笔锋一转,用“嗟呼”慨叹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雄”,不是真正得士。这一论点提出,主要是把“鸡鸣狗盗”排除在“士”之外,再从得一士可以“南面而制秦”(只是设想)否定“鸡鸣狗盗之力”。最后以推理方式更进一层说明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7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7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小城郭环而攻之而不胜论点论证结论事实论据守方失利城高池深兵利粮足不守战争需要人和域民……固国……威天下……道理论证治国需要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施行仁政才能人和→顺→畔顺攻畔战必胜79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进攻——天时不如地利防御——地利不如人和→↓类推{}战争需要“人和”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推总总分结构图解80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天好似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西亚斯学院《网球教学与训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煤炭运输合作意向书
- 合伙协议合同合作方控制
- 投标资金承诺函
- 铁路工程承包合同文本
- 施工总包合同范本
- 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协议
- 建筑施工场地土方挖填
- 存量住房买卖合同样本
- 耐盐碱抗病虫害树木选购
- 2024年建筑施工延期协议
- 怀感恩与爱同行 主题班会课件
- 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牛津译林版英语2024七年级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清单(默写版)
- 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世界地理-英文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
- 防火门安装施工方案
-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修订版)及其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