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专题 法律与国家治理_第1页
第五专题 法律与国家治理_第2页
第五专题 法律与国家治理_第3页
第五专题 法律与国家治理_第4页
第五专题 法律与国家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专题

法律与国家治理

【专题导语】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然而,治大国与烹小鲜不可同日而语。治理大国都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古到今,无数有智慧的头脑对国家治理问题进行过思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国主张。自近代以来,法治作为治国基本方略获得人类的青睐;在当今时代,法治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处于全球一体化之中的每一个国家都必须重视法治方略。中国于1996年代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方略的切实施行有利于实现国家善治。在本专题中,我们法律与国家治理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专题内容】一、国家治理及其基本方略二、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局限三、法治方略在中国的确立与施行

一、国家治理及其基本方略

(一)国家及其治理

1.国家及其职能

●国家是指一定地域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民众是国家的主体。●国家职能:国家担负的任务以及应发挥的作用,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为了履行职能,国家需要设置国家机关、培养统治和管理人才。

2.国家治理及其基本目标

★国家治理的涵义:

掌权者在其治国理念指导下运用国家权力通过一定方式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控制和引导以实现国家职能的过程,其内容有确立政治权威、规范政治权力、处理政治事务、管理公共资源、维护公共秩序等.

★国家治理的基本目标:

(1)建立和完善国家机关体系、巩固政权(2)组织生产、发展经济(3)维护社会秩序(二)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1.神治

掌权者借助超自然力量树立权威并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治国方略,它为古代国家所普遍采用。

2.人治

掌权者个人的意志高于法律,国家一切大事的处理由少数人或个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决定的治国方略,为古代国家的掌权者所青睐,在现代一些国家依然有较深的痕迹。

3.法治

法治是一种掌权者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通过法律组织和运行国家权力以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保持稳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自近代以来为越来越多的执政者所遵循。二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局限

(一)国家善治及其对法治的诉求1.从善政到善治:国家治理的目标转换

第一,国家善政◆涵义:良好的政治统治→清明的政令;良好的政绩。◆基本内容: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员、很高的行政效率、良好的行政服务。◆根本目的:古代国家:确保国家政权长治久安近现代国家:实现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幸福的权利

【典型例证】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力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当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时,人民便有权利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这些新的政府必须建立在这样原则的基础上……就人民看来那是最能够促进他们的安全和幸福的……——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第二,国家善治

●什么是国家善治?以民主政治为基石、以法治为根本保障、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终极目的、以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的良性互动为表征的新型治理模式。●国家善治的要素: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有效。2.国家善治对法治的诉求

▲国家善治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而民主有赖于法律保障。▲国家善治以公民社会为社会条件,而公民社会有赖于法治保障。▲国家善治以国家善政为关键,而现实国家的善政与法治相连。

(二)法治及其对国家善治的功能

1.法治的精义

♠法治是“良法之治”♠法治是“法律统治”

2.法治在实现国家善治中的功能♦法治的规范功能:通过对人的行为进行指引、评价、预测、激励和制裁而将其纳入国家善治所需要的范围内。♦法治的政治功能:通过国家政权、调整政治关系、规范政治行为等维护、巩固和发展掌权者利益集团的政治统治。♦法治的社会功能:法治对经济、科技、卫生、体育、交通等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调控,法治的使命则在于给社会诊断和治疗疾病。【名家名言】如果法律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和维护社会机体的健康,从而使人民过上有价值的和活跃的生活,那么就必须把法律工作者视为“社会医生”,其服务工作应当有助益于法律最终目标的实现。……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疑难问题的存在,还必须被看作是社会健康的一个问题,因为不必要的毁坏性的敌意和摩擦的长期存在并不有益于社会中和睦和活跃的生活。可以说,法官与律师一一通过共同努力而使争议得到公平合理的裁决——确实是在执行社会医生的任务。如果一个纠纷未得到根本解决,那么社会机体上就可能产生溃烂的伤口;如果纠纷是以不适当的和不公正的方式解决的,那么社会机体上就会留下一个创伤,而且这种创伤的增多,又有可能严重危及对令人满意的社会秩序的维护。

——博登海默

(三)法治在实现国家善治中的优越和局限

1.法治优于神治和人治♣法治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法治具有明确性、普遍性、稳定性♣法治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有机整体♣法治是基于保障公民权利而对国家权力的约束♣法治是对法律至上地位的确认2.法治的局限及其补偿

▼法治的局限:(1)法律并不能囊括一切(2)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和社会生活的具体性、灵活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3)法律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条件(4)法治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

▲对法治局限的补偿

一是法治与民主相结合二是实行综合治理三是以政策补偿法律的局限

三法治基本方略在中国的确立与施行

(一)法治基本方略在中国的确立

1.从旧中国人治到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

古代中国法适应政治控制和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的需要,通过礼、家法族规和刑法建立了“人治”与“礼治”的社会有序化模式,这种模式在近代中国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中国法制的新纪元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的,但新中国成立意味着社会主义法制即将开始,但社会主义法制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2.从社会主义法制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依法治国的内涵

◎广大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

◎宪法和法律是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据。

◎依法治权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依法治国的实质。第三,法治国家的标志(1)主权在民(2)人权保障(3)政党守法(4)法制完备(5)法律至上(6)法律平等(7)权力制约(8)依法行政(9)司法独立(10)程序正当(二)法治基本方略在中国的施行1.中国共产党坚持和推进依法执政

◆党依法将自己的主张转变为国家法律◆党依法进入国家政权组织◆党依法推荐国家政权机关领导干部◆党依法支持和监督“一府两院”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支持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议政2.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

○在法律理念上由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在法律价值取向上,从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消除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矛盾,实现法制统一3.全面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