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公共政策学_第1页
重庆大学公共政策学_第2页
重庆大学公共政策学_第3页
重庆大学公共政策学_第4页
重庆大学公共政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学院第一章绪论1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干什么的?3为什么研究公共政策学?4如何研究公共政策?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1、国外定义

2、国内定义二、对公共政策的理解?

1、本质

2、特征

3、功能三、公共政策学的定义?国内学者定义张金马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孔繁斌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体现了他们在政治系统和特定环境下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表达了他们的行为和目的,反映了他们实际所做的事情和效果。陈振明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特定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和条例的总称。陈庆云

公共政策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国外学者定义伍德罗•威尔逊公共政策是由具有立法权的政治家制定,由公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戴维•伊斯顿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哈罗德•D•拉斯韦尔亚伯拉罕•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托马斯•R•戴伊公共政策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的事情。罗伯特•埃斯顿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的关系。詹姆斯•E•安德森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就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就是对一项行动的政治上的决议,目的在于解决或缓和那些政治日程上的问题,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二、对公共政策的理解---陈庆云

1、本质①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②本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③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基础:社会利益的增进过程: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利益分配/利益落实④目的是要增进社会利益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2、特征①阶级性②整体性③超前性④层次性⑤多样性⑥合法性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3、功能①导向功能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根据特定目标,通过

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发展加以引导。②调控功能

政府运用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

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③分配功能

将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最佳分配?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三、公共政策学的定义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一、主要研究内容?二、能回答哪些问题?三、地位和作用?公共政策学是干什么的2一、主要研究内容

1、公共政策2、政策系统3、政策过程

4、决策体制

5、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

6、政策规划

7、政策战略

8、重大工程项目的论证与评估

公共政策学是干什么的2二、能回答哪些问题?

1、问题是怎样被定义和构建的?问题是如何进入政府政策议程的?2、政府对此做了什么和没有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去做或为什么不这么去做?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些结果?3、怎样对政策进行评估和修正?

4、怎样对政策进行贯彻和执行?

5、如何改进决策质量?程序、信息、技术或方法?

6、政策主体的职能和任务如何分配?等等公共政策学是干什么的2古典经济理论

强调市场自我调节来化解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凯恩斯经济理论经济的不稳定是需求波动的结果,即有效需求不足。只有政府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扩大需求。思考:

根据两种不同的经济理论,在工人失业、消费者需求下降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和政府分别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公共政策学是干什么的2公共政策学是干什么的2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基本工具:

1、税收2、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3、政府消费性支出4、政府转移性支付货币政策: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基本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存款或贷款利率

3、公开市场业务:有价证劵公共政策学是干什么的2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公共政策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三、公共政策的地位和作用公共政策学中介、桥梁或转化机制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效益生产力社会问题解决公共政策学是干什么的2公共政策学在当代西方被誉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要转变为社会效益(或生产力),实现现实价值,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能否政策化以及政策化的程度。公共政策学是干什么的21、纯粹科学或学术上的理由公共政策本质、政策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政策过程的规律性。2、职业上的理由政策分析职业化3、政治及行政上的理由区别于政治学家,直接关注社会问题;提高行政管理(政策制定和执行)水平。为什么研究公共政策学3一、过程研究框架(也叫阶段启发法)二、因果关系研究框架三、信息转化框架四、政治学研究途径五、经济学研究途径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学者政策过程(阶段启发法)詹姆斯•E•安德森1.政策议程;2.政策形成;3.政策采纳;4.政策实施;5.政策评估托马斯•R•戴伊1.问题确认;2.议程设定;3.政策形成;4.政策合法化;5.政策执行;6.政策评估哈罗德•拉斯维尔1.收集信息;2.提出方案;3.制定政策;4.政策生效;5.政策执行;6.政策终止;7.政策评估威廉•N•邓恩1.议程建立;2.政策形成;3.政策采纳;4.政策执行;5.政策评价;6.政策调整;7.政策延续;8.政策终结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政策术语第一阶段政策议程第二阶段政策形成第三阶段政策采纳第四阶段政策实施第五阶段政策评估定义在众多问题中,这些问题得到了官员的高度关注。提出与解决公共问题有关的、可被接受的行动方案。对某一具体建议的支持,这样能使政策合法化和权威化。通过政府的行政机器将政策应用于实际。政府为确定政策是否有效和分析具体原因所进行的努力。常识使政府考虑解决问题的行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使政府接受一项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案。将政府的政策用于解决问题。政策起作用了吗?过程研究框架的功能:

1、将政策过程划分为一系列、具有先后顺序的若干阶段;

2、可以对每一个阶段进行独立的考察;

3、使公共政策变得更容易理解。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

政治体系制度、过程与行为

社会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

公共政策AEBFCD“描述-原因-结果”研究框架社会:财产和收入就业教育水平贫困环境质量公民健康宗教与民族构成种族歧视伦理道德政治体系:联邦制度权力分立监督与制衡政党利益集团权力机构选举行为国会/总统/法院公共政策:教育政策福利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税收政府支出政策刑事司法国防政策外交政策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因果关系研究框架的功能:

描述政策:政府正在做的事情,即了解公共政策的实际状况和相关信息。

调查原因:政府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即探究公共政策形成的原因和决定性因素。

探究结果:政府这么做所产生的结果,即追寻公共政策的结果或产生的影响。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思考:

1、公共政策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

2、在什么情况下是自(因)变量?

3、请举例说明?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

当研究公共政策形成的原因时,公共政策就成为因变量,而决定公共政策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则成为自变量。(B和C)

B:民主党或共和党控制总统职位,是否对税收和社会福利支出产生影响?

C:经济低迷对政府支出有什么影响?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人口政策和社会养老制度的影响?

当分析公共政策产生的结果时,公共政策就成为自变量,而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则成为因变量。(D和F)

D:增加教育支出能否提高学生素质?死刑有助于遏制犯罪?F:伊拉克战争对共和党在国会中的地位产生什么影响?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观察到的政策结果预期的政策结果政策问题政策绩效优先政策问题构建问题构建问题构建问题构建评估监测建议预测

信息转化框架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政策信息解释政策问题通过公共行动可以改善的、未实现的价值或机会。预期的政策结果用来解决问题的政策的可能后果。优先政策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观察到的政策结果正在执行的优先政策的过去和现在的结果。政策绩效观察到的政策结果对实现需要改善的价值或机会的贡献程度。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政策分析方法解释问题构建创建要解决的问题的信息。预测创建预期的政策结果的信息。建议创建优先政策的信息。监测创建观察到的政策结果的信息。评估创建观察到的政策结果与预期的政策结果的价值的信息。信息转化研究框架的功能:

1、政策相关信息;

2、政策分析方法;

3、政策信息的转化。

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如何研究公共政策?4

研究方法性质过程框架因果关系框架信息转化框架目的通过公共政策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功能阶段划分因果分析信息转化阶段划分独立考察易于理解描述政策调查原因研究结果政策相关信息政策分析方法政策信息转化逻辑关系顺序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第二章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122政治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政治学理论1政治学理论基础经济学理论基础

制度主义博弈论过程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理性主义福利经济学理论渐进主义团体理论精英理论

政治学理论—制度主义1制度主义:

政策是制度的输出注解:联邦主义制度的本质就是分权。联邦主义影响着资金与权力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分配,进而决定着公共政策的输出。联邦制度、帝国制度与权利制衡

1、古希腊的城邦制与西周的邦国制

2、美利坚的联邦制与西周的邦国制

3、帝国制度下的权利制衡政治学理论—制度主义11、古希腊的城邦制与西周的邦国制国际关系(独立平等)国内体制(民主制与君主制)国民身份(公民与臣民)

3、帝国制度下的权利制衡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制--中书省、枢密院元朝: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明朝:内阁制清朝:军机处政治学理论—制度主义1案例一:联邦主义与社会福利政策联邦主义制度(分权)影响和决定着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的输出。参考文献:《美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和转型的政治理念因素分析》政治学理论—制度主义1民主党---穷人的党多数是自由主义者,代表工人阶级、美国黑人和中产阶级,主张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利,实施有利于贫困者和底层人民的社会福利政策,反对将社会福利私营化。共和党---富人的党多数是保守主义者,更多地代表富人和大企业的利益。反对联邦政府行政干预,主张社会福利私营化。政治学理论—制度主义1党派/政治理念公共政策民主党:FranklinD.Roosevelt主张加强政府干预经济和社会事务。《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障法》。民主党:LyndonB.Johnson“伟大社会计划”,《经济机会法》,《食品券法》,《医疗照顾法》,《高等教育法》,自由主义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共和党:RichardM.Nixon福利依赖,道德缺陷,开支浩大,税负加重;自由主义是危险意识形态。主张社会福利私营化,但并未废止社会福利计划。共和党:RonaldW.Reagan福利依赖,道德缺陷,开支浩大,税负加重;大规模减税和减少福利支出,下放联邦政府权力。保守主义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民主党:WilliamJ.Clinton兼具自由和保守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共和党:GeorgeW.Bush社会福利一再削减,减少向富人征税。民主党:BarackObama守护社会保障制度,金融监管,反对社会福利私营化,自由主义开始回归。案例二:联邦主义与危机应对联邦主义制度(分权)影响和决定着美国政府的危机应对。政治学理论—制度主义1卡特里娜飓风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卡特里娜飓风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淹和数十万户家庭断电。

2005年9月1日,新奥尔良市进入无政府状态。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布兰科说:300名刚从伊拉克撤回的国民警卫队队员已抵达新奥尔良市维护治安。

2005年9月3日,布什总统下令7000名士兵在72小时内紧急赶赴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受灾地区。2005年9月8日,196名墨西哥官兵进入美国,协助灾区的救灾工作。政治学理论—制度主义11878年颁布的《民兵法》禁止派驻联邦军队在美国领土上进行执法行动。现行美国法律规定,如果国家遭受核袭击和恐怖袭击,联邦政府和军队责无旁贷,必须负全部责任,最先作出反应。除此之外,联邦政府军队无权派驻军队介入各州事务。

各州州长为了维护州政府的独立性;州长面临州权主义者的压力,执政能力受到考验;各州担心联邦政府会以救灾援助为条件而提出政治要求,从而将国民警卫队置于联邦政府调控之下。政治学理论—制度主义1公共政策的过程研究框架:1、传统的阶段启发法

①詹姆斯•E•安德森---五阶段论

②托马斯•R•戴伊---六阶段论

③哈罗德•拉斯维尔---七阶段论

④威廉•N•邓恩---八阶段论2、政策过程的新理论框架①多源流框架②辩护(支持)联盟框架③间断-平衡框架④政策扩散框架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学者政策过程(阶段启发法)詹姆斯•E•安德森1.政策议程;2.政策形成;3.政策采纳;4.政策实施;5.政策评估托马斯•R•戴伊1.问题确认;2.议程设定;3.政策形成;4.政策合法化;5.政策执行;6.政策评估哈罗德•拉斯维尔1.收集信息;2.提出方案;3.制定政策;4.政策生效;5.政策执行;6.政策终止;7.政策评估威廉•N•邓恩1.议程建立;2.政策形成;3.政策采纳;4.政策执行;5.政策评价;6.政策调整;7.政策延续;8.政策终结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思考:1、所有政策问题都是按照阶段顺序解决的吗?2、提出方案或政策形成阶段一定发生在议程建立(议程设定)之后吗?

3、为什么有些社会问题进入了政策议程,而有些社会问题迟迟不能进入政策议程?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多源流框架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多源流框架

信息流模型美国政治学家:约翰•W•金登(JohnW.Kingdon)

代表著作:《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1、问题源流(ProblemStream)---社会问题2、政策源流(PolicyStream)---政策建议3、政治源流(PoliticalStream)---政治影响4、政策窗口(PolicyWindow)---机会

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案例分析“孙志刚事件”2003.03.17晚:

广州市天河区公安分局黄村街派出所2003.03.18凌晨:

广州市天河区公安分局收容待遣所

2003.03.18上午:广州市民政局收容遣送中转站2003.03.18晚上:广州市卫生局收容人员救治站201仓2003.03.19凌晨:广州市卫生局收容人员救助站206仓2003.03.19白天:广州市卫生局收容人员救助站205仓2003.03.20上午:广州市卫生局收容人员救助站205仓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参考文献:《从强制收容到无偿救助—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政策分析》1、问题源流---我国户籍制度的强制收容孙志刚事件发生之前的一系列因为强制收容而导致的惨剧。2、政策源流学术界:从强制到自愿;从收容到救助;政府部门:废除暂住证制度,其他相关政策建议。3、政治源流---从效率优先到兼顾公平国民情绪;执政党执政理念的转变。4、政策窗口---三流汇合,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焦点事件:孙志刚事件;政策促进者:新闻媒体、3位法学博士、5位法学家。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思考:1、请用一句话总结多源流框架的原理。2、多源流框架与阶段启发法的差异?

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1、请用一句话总结多源流框架的原理。议程的建立是在政策窗口开启之时,之前独立运行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进行三流汇合所产生的结果。2、多源流框架与阶段启发法的差异?多源流框架所表示的政策过程与阶段启发法不一致。

多源流框架仅仅涉及政策过程中的议程建立和政策形成这两个阶段,其他阶段未涉及;多源流框架是一种因果关系。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内核政策核心次要方面信念体系政策产出支持联盟1支持联盟2政策学习外部影响外部影响支持联盟框架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策子系统联盟A

政策

联盟B经纪人a.政策信仰a.政策信仰b.资源b.资源策略A1策略B1重新指导手段重新指导手段政府当局的决策制度规则、资源分配以及任命政策产出政策影响相对稳定的变数:1.问题领域的基本特质2.自然资源的基本分布3.基本的社会文化价值

和社会结构4.基本的宪法结构外部(系统)事件:1.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2.公共舆论的变化3.统治联盟系统的变化4.来自其他子系统的政

策决定和影响主要政策变迁需要的一致性程度子系统行动者的约束和资源政策子系统:一群行动者与一个具体政策领域中的一些规则相互作用。支持联盟:由来自不同机构的、具有某种共同信念体系的政策行动者所构成的群体。

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支持联盟框架(倡导/辩护联盟框架)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信念体系:高度结构化的信念体系是从抽象的、规范的信念向着具体的、经验的方面渐次排列,并且具体的信念受到更为抽象的信念的约束。定义要素内核一套有关根本规范性和哲学本体论的公理信念体系.人类本性善恶的信念.基本价值的优先性.分配正义的基本标准.等政策核心为实现核心信念体系的基本策略和政策立场。基本价值的优先性取向.问题的重要性.权力的合理分配.不同政策手段的优先性.等次要方面为实现政策核心信念体系的工具性决定或必要的措施。某个问题具体方面的重要性.行政规则.预算分配.法规解释修改.个案处理.等政策僵局:不同支持联盟的信仰体系不同,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当各个支持联盟的信念体系影响力处于势均力敌之时,就会产生政策僵局。政策学习或政策取向学习:当政策僵局产生之后,各个支持联盟对自己的信念体系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从而吸收竞争对手信念体系中某些合理因素的过程。

并非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的结果。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外部影响:

1、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

2、统治联盟系统的变化

---选举、联盟人员的更换、死亡或退休,等

3、公众舆论的变化

4、来自其他政策子系统的影响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思考:1、哪些因素可以成为政策变迁的推动力量?2、政策取向的学习通常改变哪一层次的信念体系?子系统外的非认知性因素呢?3、请归纳利用支持联盟框架解释政策变迁的过程。4、支持联盟框架与阶段启发法的差异?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1、政策变迁的推动力量

认知性的活动:政策取向的学习

非认知性的活动:系统之外的影响因素2、信念体系的改变:政策取向的学习通常改变次要方面信念体系;子系统外非认知因素可以改变政策核心信念体系;内核信念体系无法被改变。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3、利用支持联盟框架解释政策变迁的过程

1、不同的政策核心信仰聚集起不同的支持联盟,各个支持联盟都力图左右公共政策的走向;

2、各个支持联盟为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而发生互动,从而导致政策取向学习和主导性联盟的变化;

3、政策子系统之外的变量,通过影响支持联盟的政策核心信念体系和次要方面信念体系,进而影响政策变迁。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4、支持联盟框架与阶段启发法的差异

1、阶段启发法暗含了“自上而下”视角的偏见,过多地聚焦于政府,忽视了“自下而上”的活动者。

2、由于阶段启发法不涉及政策学习,所以它只能描述政策循环或循序渐进,而无法解释政策创新。

3、阶段启发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宏观政治)政策间断期(子系统政治)政策平衡期新问题出现正负图景对抗正面图景不变(负面反馈作用)政策垄断渐进调适政策图景政策场域问题界定负面图景占主导政策场域变化(正面反馈作用)议程设置政策崩溃间断--平衡框架之一名词解释:1、宏观政治由总统和国会,以及与两者相关的政治制度构成。2、子系统政治不同利益主导的决策系统构成一个个子系统政治。3、政策图景公众和媒体对某个政策的认识和价值判断。正面政策图景:与子系统信仰一致的政策图景。负面政策图景:与子系统信仰不一致的政策图景。4、政策场域社会中有权力决定某一问题的机构或团体。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名词解释:5、政策垄断由最重要的行动者所组成的集中的、封闭的体系。由正面政策图景和政策场域共同形成政策垄断,从而使政策保持相对稳定或渐进变迁。6、政策崩溃政策问题被提上议程重新界定,建立在旧政策问题上的政策子系统被破坏。由负面政策图景和政策场域共同导致政策崩溃,从而使政策发生剧变或重大变迁。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1、重商主义---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发展对外贸易必须遵循多卖少买和多收少支原则;2、古典自由主义

强调市场自我调节来化解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3、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不稳定是需求波动的结果,即有效需求不足。只有政府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扩大需求。4、新古典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政府的功能是制定规则并按照规则进行裁决,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试图让市场的作用重新扩大。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间断--平衡框架之二政策图景变化注意力转移媒体报道变化科学新发现重大事件发生问题界定问题由子系统政治进入宏观政治政策制度结构(子系统、政策场域、铁三角等)的变化议题动员议程设置政策的间断-平衡变迁问题:

1、正面和负面政策图景的作用?

2、正面和负面政策图景如何实现转化?

3、正面和负面反馈的作用?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思考:

1、请总结间断--平衡模型的原理?

2、间断—平衡框架与阶段启发法有何区别?3、间断—平衡框架与理性主义和渐进主义

模型的联系和区别?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1、原理政策变迁分为相继发生、历时长短不一的两个过程:

1.长期的渐进平衡过程;2.短期的重大间断过程。

在政策平衡时期,政策垄断和负面反馈过程使得政策在子系统政治中渐进变迁;

在政策间断时期,政策崩溃和正面反馈过程使得政策在宏观政治中发生重大变迁。

进入政策间断期后,随着新的正面政策图景的产生和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场域的形成,政策重新回归平衡。

政策渐进平衡过程和剧变间断过程是政策变迁中的两个基本过程,两者的循环交替实现了政策的非线性变迁。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2、间断—平衡框架与阶段启发法的区别1、阶段启发法暗含了“自上而下”视角的偏见,过多地聚焦于政府,忽视了“自下而上”的活动者。

2、阶段启发法只注意到了一般公共政策的阶段式线性过程,而忽略了政策变迁中的非线性过程。

3、间断-平衡框架仅关注政策过程的问题界定和议程设置两个阶段。

4、阶段启发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策扩散(转移)框架问题:为什么政策会从一个地区(部门)扩散(转移)到另一个地区(部门)?

1、什么是政策扩散?2、政策为什么会扩散?--原因3、政策如何扩散?--时间、空间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一、政策扩散(转移)的定义美国学者埃弗里特·罗杰斯(Rogers)提出,政策扩散是一种创新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个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通过某种渠道被沟通的过程。政策转移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一个时间或地点存在的政策、行政管理措施或者机构被用于在另一个时间或地点来发展”。

政策扩散是指某一政策在空间上发生转移,当政策被系统内的某个成员或主体采纳执行之后,又被该系统内的其他成员或主体所采纳的过程。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二、政策为什么会扩散?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三、政策如何扩散?政策扩散机制(原因):1、基于外部压力的政策扩散

---强权型政策扩散2、基于道义、象征或合法性原因的政策扩散

---道义型政策扩散3、基于理性利益分析的政策扩散

---学习型政策扩散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一)强权型政策扩散1、政策案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80年代,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里根竞选首先提出建立北美共同市场的设想。

1985年,与加拿大开始自由贸易谈判;1992年,开始与墨西哥进行双边自由贸易谈判;

1992年8月12日,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一)强权型政策扩散2、美国为何推动自由贸易政策在北美地区的扩散?3、加拿大和墨西哥为何反对自由贸易政策?4、为何最终实现在北美地区的成功扩散?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一)强权型政策扩散5、强权型扩散的前提条件?6、如何描述强权型扩散的空间路径?7、强权型扩散的时间特征?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5、强权型扩散的前提条件:

层级结构、核心推动者、采纳方非自愿;6、强权型扩散的空间路径:以点带面、全面铺开;7、强权型扩散的时间特征:无明显特征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二)道义型政策扩散1、政策案例:《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内容:

降低烟草需求方面所实施的价格和税收政策;控制烟草行业的广告促销与赞助;对烟草危害水平的信息披露;禁止误导性的烟草广告;禁止或限制烟草商赞助的国际活动和烟草促销活动;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二)道义型政策扩散1、政策案例:《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2003年5月21日,世界卫生大会通过该《公约》;

2003年11月10日,中国签署该《公约》;

2004年9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表示烟草行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和市场发展;

2005年2月27日,《公约》正式生效;

2005年8月,人大通过中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2005年10月,举行《公约》履行的启动仪式。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二)道义型政策扩散1、政策案例:《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对中国的经济影响:1999年烟草行业上缴利税占中央政府收入的8.6%,

到2005年,该数字降至7.6%;烟草制造业的企业数量从2002年的287家下降至2007年的150家,从业人数减少将近2万人。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二)道义型政策扩散2、道义型政策扩散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或阻碍?

3、道义型扩散的空间路径是什么?4、道义型扩散的时间特征是什么?

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二)道义型政策扩散2、道义型政策扩散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或阻碍?部门利益与公民健康之间的矛盾3、道义型扩散的空间路径:

混乱无序,未呈现区域化的特征。4、道义型扩散的时间特征:大致类似S形曲线,初始阶段并无S形特征。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三)学习型政策扩散1、政策案例:拉美国家的政府规制政策

90年代,《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拉丁美洲:政府开始实施行业监管

①政府部门扩散模式:中央银行自主性和独立性改革

88年巴西、89年智利、91年萨尔瓦多,等

②国家形态扩散模式:巴西电力和电信等行业规制

96年12月,国家电力局;

98年,ANATEL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1、重商主义---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发展对外贸易必须遵循多卖少买和多收少支原则;2、古典自由主义

强调市场自我调节来化解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3、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不稳定是需求波动的结果,即有效需求不足。只有政府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扩大需求。4、新古典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政府的功能是制定规则并按照规则进行裁决,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试图让市场的作用重新扩大。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三)学习型政策扩散2、学习型扩散的空间路径是什么?

3、学习型扩散的时间特征是什么?

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三)学习型政策扩散2、学习型扩散的空间路径是什么?

区域状扩散3、学习型扩散的时间特征是什么?

典型的S形曲线政治学理论—过程理论1政策扩散机制及其路径总结扩散机制驱动力扩散时间扩散路径采纳方强权型扩散强权国家无由点到面全面铺开多元化道义型扩散道义象征意义大致S型混乱无序非区域状多元化学习型扩散理性分析典型S型区域状扩散非多元化微调理性主义:

政策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注解:政府应该选择那些使得社会效益最大程度地超过社会成本的政策。政治学理论—理性主义1儒.墨.法思想之理性选择

儒家:德治;仁爱,孝,礼;墨家:兼爱、尚同、尚贤、非攻;法家:法治;两面(赏/罚)三刀(势/术/法);

道家:无为、灭欲。

1.阶级性2.现实性3.操作性政治学理论—理性主义1理性主义模型要点:1、政策的理性:收益要最大程度地超过成本。

2、决策者的理性:对政策问题和目标做出清晰界定;提出所有备选方案,并准确计算每个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比;全面了解衡量所有社会团体的价值偏好。3、不能仅仅依据狭隘的金钱视角来审视理性主义,应该包括所有社会、政治和经济价值损益的计算。4、统治阶级(当权者或执政党)的理性,同时不排除个人动机(权力、地位、连任和金钱等)。政治学理论—理性主义1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渐进主义:政策是过去政策的补充和修正。注解:

渐进主义把公共政策视作政府过去行为活动的延续,其中伴随着渐进的调整与修正。思考:一、渐进主义模型与理性主义模型的比较?二、政府为什么愿意采用渐进主义的做法?

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一、渐进主义模型与理性主义模型的比较?1、产生背景

在批判完全理性的政策模型时,林德布洛姆提出了渐进主义模型。2、完全理性的政策制定模型是不切实际的

渐进主义是对政府过去公共政策的延续、修补或调整,而理性主义要求检查所有政策方案、逐个考察确认收益和成本、考虑政策执行中的所有不确定性和政策实施后果。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二、政府为什么愿意采用渐进主义的做法?

1、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时间、信息和金钱来调查能够替代现行政策的政策方案;

2、全新的或者完全不同的政策的结果存在着不确定性;3、现行的政策项目上存在着巨大的沉淀成本;4、权宜之计,有利于减少冲突,维护稳定。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案例:一、中国的改革与俄罗斯经济转轨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纵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横向--从点到面,协调发展。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的休克疗法三、美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

休克疗法与渐进方式的区别不在于转轨的内容和目标,而在于改革的速度和力度。

俄罗斯休克疗法的具体措施:

1、经济自由化:主张采取一步到位实现价格自由化、对外贸易自由化,以及货币自由兑换;

2、宏观经济稳定化:施行更为严厉的、双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资产私有化:强调迅速实现,为此不惜采取无偿分配和赠送的办法。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第一步棋---放开物价。

措施:从1992年1月2日起,放开了90%的消费品价格和80%的生产资料价格。后果:到1992年4月,消费品价格比1991年12月上涨了65倍;由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过早放开,企业生产成本骤增,到1992年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了14倍;消费持续低迷,需求不旺反过来抑制了供给,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了恶性循环。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第二步棋---实行财政和货币“双紧”政策。

措施:

财政紧缩主要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所有商品一律缴纳28%的增值税,同时加征进口商品消费税。政府削减公共投资、军费和办公费用。货币紧缩包括提高央行贷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贷款限额,以控制货币流量,从源头上抑制通货膨胀。后果:由于税负过重,企业生产进一步萎缩,失业人数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济补贴和直接投资,财政赤字不降反升。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间相互拖欠,三角债日益严重。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第三步棋---大规模推行私有化。

措施:无偿分配和赠送。经评估,俄罗斯的国有财产总值15万亿卢布,刚好人口是1.5亿。每人领到一张10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后果:1992年10月,私有化证券大大贬值,被一小部分有钱人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入囊中。最终结果是使大批国有企业落入特权阶层和暴发户手中。他们不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是尽快转手盈利;职工既领不到股息,又无权参与决策,生产经营无人过问,企业效益每况愈下。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美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注解:在现行的税收和支出、货币供给和利率政策等方面进行小幅度调整或渐进改变。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0年到2004年6月,美联储连续25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并从2003年6月26日到2004年6月30日期间保持了一年多的时间。紧缩的货币政策:

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5.25%。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美国次贷危机

贷款信用:优惠级贷款信用和次级贷款信用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专门为信用记录不佳者、低收入者,或者还款能力不足、贷款人提供的一种短期内低息、中长期高息的抵押贷款品种。

次级抵押贷款机构: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

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最大的两家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美国国会于1938年设立房利美,1970年设立房地美;属于由私人投资者控股但受到美国政府支持的特殊金融机构;美国银行系统所发放的7万亿美元的房地产贷款中的大部分,都转卖给了这两家公司。次贷危机之后,由联邦政府接管。主要业务:两家机构并不直接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而是从抵押贷款公司、银行和其他放贷机构买进按揭资产或债权,并将部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后打包出售给其他投资者,从而实现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同时赚取价差。政治学理论—渐进主义1美国次贷危机链条政治学理论—团体理论1团体理论: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注解:

公共政策实际上就是团体竞争在既定时间达到均衡的结果,即相互竞争的派别或团体坚持不懈为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而达到的平衡。政治学理论—团体理论1决策者团体1团体2施压回应施压回应影响影响1.团体不断向决策者施压,决策者不断回应来自团体的压力;2.团体的平衡由团体的相对影响力决定。团体理论案例一:开征房产税1、房产税的本质?2、中国和美国的房产税区别?3、中国开征房产税的政治代价?4、房产税政策涉及哪些利益团体?5、房产税对相关利益团体的影响?政治学理论—团体理论11、郎咸平的“火山理论”政治学理论—团体理论1岩浆缺少保障房不能自建房火山理论:一、大量岩浆形成

1.企业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制造业资金);

2.严重的通货膨胀(避险资金)。二、插下两根导管,火山迅速爆发

1.政府禁止自建房,只能购买商品房;

2.政府没有大面积建设保障性住房。三、大石头压住火山口

政府一系列政策强行抑制房价。政治学理论—团体理论12、美国如何征收房产税?

原则:只要有房产,就必须按规定税率纳税。

时间:一年的房产税分上、下半年两次缴纳。

地点:定期到街道、社区的税务部门缴房产税。

税率:由各州政府自行制定,一般年税率为房产值的1.5~3%。例如纽约州的房产税率较高,为3%。

房产估值:房产值在房价稳定时期,一般按购房时的房价决定。街道和社区设有房屋评价组织,随着房子状况的变化,房主可提出申诉,增减房产值。政治学理论—团体理论1政治学理论—团体理论1案例二:燃油税改革

2008年12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公告,就《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即开始征收燃油税。燃油税是指对在我国境内行驶的汽车购用的汽油、柴油所征收的税,是取代养路费而开征的,其实质是汽车燃油税。根据公布的《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国将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0.8元。

思考:1、燃油税政策涉及哪些利益团体?2、燃油税政策对相关利益团体的影响?

政治学理论—团体理论11.地方交通部门没有收入来源;路桥收费人员安置。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资源与环境、国家能源战略;共享税种:中央拿大头,降低地方政府收入;3.中石油和中石化影响有限;4.汽车行业:小排量汽车、替代能源车、卡车;5.物流运输行业:城市公交和水运类企业政治学理论—团体理论1精英理论:

政策是精英的价值偏好注解:精英集团通常能够在政策问题上塑造大众舆论,而不是大众舆论塑造了精英对政策的观点和看法。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

精英

官员

大众政策方向政策执行

精英模型认为公共政策并不是因为大众的需求自下而上形成的,而是因为精英的价值偏好自上而下形成的。要点:1、公共政策代表精英的价值偏好,并不反映大众的需求;但是,很多时候:2、公共政策变迁主要是精英集团不得不对自身价值观重新定义的结果;3、公共政策变迁是精英与大众互动的结果;4、公共政策变迁也是大势所趋。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案例一:美国的国家移民政策精英集团,尤其是商界和企业的领导,倾向于从经济角度看待移民问题,认为移民为他们增加和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问题:1、美国移民政策;2、在移民政策上,精英和民众的不同反应?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问题:1、美国移民政策

《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一旦进入美国,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通过正当法律程序得到法律平等保护;任何州都不能拒绝向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

2、在移民政策上,精英和民众的不同反应?商界和企业精英:增加了廉价劳动力的供给;多数中产阶级:对社区的种族构成产生影响。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案例二: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是为美国最大的几家跨国公司的利益服务,而以牺牲普通产业工人的利益为代价。关注的问题:1、经济精英的价值偏好:贸易收益增加;2、产业工人遭受的损失:工资水平低,工人失业.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案例三: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公共政策的变迁和创新是精英对自身的价值观进行重新定义的结果,大众需求是次要因素。问题:1、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观点。2、中国统治精英价值观的变化?3、印度人口政策:宗教、政治和传统思想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问题:1、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观点:由于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呈代数基数增长,为了避免饥荒、战争、瘟疫成为解决人口和粮食矛盾的方式,人类必须积极节育。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贫困而开脱;忽略了技术革命、贸易全球化和观念改变等因素。2、统治精英价值观的变化:人多力量大、光荣妈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案例四:台湾民主化改革公共政策并非完全反映统治精英的价值偏好,有时候也是大势所趋。问题:1、台湾历任总统2、台湾民主化进程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台湾历任总统

蒋中正:第1~5任总统。1975年4月5日病逝。

严家淦:继任至1978年届满。

蒋经国:第6~7任总统。1988年病逝。

李登辉:第8~9任总统(1988-2000年)。

1996年,第一次全民直选。

陈水扁:第10~11任总统。

2000年,民进党陈水扁当选,实现中华民国行宪后首次政党轮替。

马英九:第12任总统,2008年当选。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台湾民主化改革1979年12月,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蒋经国首次提出“宪政体制”和“民主政治制度”。

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蒋经国提出“时代在变,潮流在变”,国民党要适应新形势。1987年7月,解除军事戒严。1988年1月,解除报禁。1989年1月,正式开放党禁,允许成立新的政党。政治学理论—精英理论1博弈理论:

政策是竞争状态下的理性选择注解:在特定的情境中,人们不可能做出相对独立的“最佳选择”---这种“最佳选择”是依赖于其他人所作出的选择。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1经典的囚徒困境: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1甲抗拒甲坦白乙抗拒二人同时服刑半年甲即刻获释,乙服刑10年乙坦白甲服刑10年,乙即刻获释二人同服刑2年案例一:军备竞赛

---任何一方的最优选择都依赖于另一方的选择1、博弈双方均有两种选择背叛:背叛协议,增加军备;合作:遵守协议,削减军备。2、任何一方如何做出最佳选择?3、如果其中一方背叛,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1案例二:武器控制竞赛

1、限制战略武器会谈:1972年启动阶段1:停止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限制进攻性导弹数量;阶段2:限制核投射工具2250具,限制可装备多弹头的导弹;

卡特和里根均承诺遵守阶段2条约,前提是苏联也这么做。2、削减战略武器会谈:1991年开始阶段1: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

削减核投射工具到1600具,核弹头数量减到6000枚;阶段2:老布什和叶利钦

销毁所有多弹头陆基导弹,核弹头数量减到3500枚;3、《莫斯科条约》:2002年,由普京和小布什签署,核武器削减达到顶点。

到2012年,核弹头数量总体限制在1700-2200枚。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14、禁止核试验和防止核扩散

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只允许地下核试验;

1974年,《限制地下核试验条约》,禁止爆炸能量超过15万吨的的试验;

1992年,叶利钦宣布停止所有核试验,前提是美国也这么做,但老布什

拒绝作出保证。

1996年,克林顿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9年,美国参议院投票反对批准该条约,原因是几个具有潜在核威胁

的国家拒绝签署该条约,如朝鲜、伊朗、伊拉克、印度和巴基

斯坦。俄罗斯声称要等到美国批准该条约后签字。5、防止核扩散1968年,美国和苏联签署《防止核扩散条约》,禁止拥核国家向非核国

家转移核武器和核技术,非核国家承诺不接受、不制造或以其他方式获

取核武器。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1思考:1、为什么美国和俄罗斯(苏联)会限制、削减核武器,以及禁

止核试验?难道他们不害怕会遭受对方的核打击吗?目前为什么没有爆发核战争?是利用什么来维持和平的?2、如果面对恐怖主义国家或“无赖”国家,以及获得核武器和核武器发射技术的恐怖组织,美国该怎么办呢?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1思考:1、美国和俄罗斯(苏联)主要是依靠威慑政策来维持和平;威慑是利用对报复的恐惧心理来维持和平的。也就是:

一个国家在遭受敌国的第一波核袭击之后,该国仍然拥有二次打击(毁灭性报复)的能力,以此来有效遏制一个理性的敌国发起核袭击的企图。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1案例三:导弹防御

---不能仅仅依靠具有报复性的核威慑战略1、不可制止的威胁

获得核技术的恐怖组织;无赖国家甘愿遭受核报复和牺牲本国人民。2、星球大战1933年,里根战略防御计划,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两次拦截。3、防御核恐怖主义

2002年,布什撤销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一阶段条约中的限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试验和部署的条款,以防御核恐怖主义。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1案例四:关税战---任何一方的最优选择都依赖于另一方的选择1、博弈双方均有两种选择背叛---违反协议,提高关税;合作---遵守协议,降低关税;2、预料对方的行为(或依赖于对方的选择)当一国不遵守协议,独自提高关税(背叛),另一国便会采取同样的行动(背叛),这就引发了关税战。

3、关税战会停止吗?经济学理论—博弈理论1公共选择理论:

政策是自利个体的集体决策注解:公共政策是通过公民以某种方式参与,并经过公共程序,最终由集体做出的决策。

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2公共选择理论认为:1、每个个体都是经济人。无论在经济市场还是政治市场,

人们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动机。2、只有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才能分析集体的行为。每个

个体都是通过集体选择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3、政府只能做市场做不了的事情,反对政府对市场的过

多干预(“政府失败论”)。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2成员偏好(能源方案选择)布朗A(太阳能)优于B(煤炭)B(煤炭)优于C(核能)A(太阳能)优于C(核能)琼斯B(煤炭)优于C(核能)C(核能)优于A(太阳能)B(煤炭)优于A(太阳能)汤姆C(核能)优于A(太阳能)A(太阳能)优于B(煤炭)C(核能)优于B(煤炭)多数人投票A(太阳能)优于B(煤炭)B(煤炭)优于C(核能)C(核能)优于A(太阳能)成员偏好(厂长人选方案)老牛A(普选)优于B(任命)B(任命)优于C(资金)A(普选)优于C(资金)老杨B(任命)优于C(资金)C(资金)优于A(普选)B(任命)优于A(普选)老马C(资金)优于A(普选)A(普选)优于B(任命)C(资金)优于B(任命)多数人投票A(普选)>B(任命)C(资金)>A(普选)B(任命)>C(资金)C(资金)>A(普选)B(任命)>C(资金)A(普选)>B(任命)C(资金)B(任命)A(普选)能源选择方案:①个人偏好是可传递的,而集体选择是循环的。②运用民主程序来达成具有可传递性的集体决策是不可能的。厂长人选方案:①方案比较的次序决定最终的表决结果。②任何一种多数同意规则都不可能万无一失地保证投票结果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2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1)公共产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2)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的和完全的垄断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3)信息不对称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4)外部影响当双方进行交易活动时,会产生对第三者有益或有害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2政府失灵: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1)投票规则缺陷

2)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的动机

3)利益集团的存在或施压

4)政府机构或官员能力水平的局限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1)缺乏竞争

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管制或法律法规,为寻租创造了条件

2)信息不完备或信息不对称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2福利经济学理论:

政策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倾向性选择注解:通过谋求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而进行公共政策的倾向性选择。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2旧福利经济学:

1.如何才能增加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

2.为什么收入均等化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呢?

3.如何把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呢?

4.庇古反对什么?新福利经济学:

1.检验一个经济社会的福利是否增加的标准是什么?

2.新福利经济学理论为何陷入死胡同?

3.假想补偿原理是什么?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2共同点:核心目标是如何增进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福利。不同点:旧福利经济学家认为应该通过国家的有效干预,以公共政策的形式向富人征税,实现把利益直接补贴给穷人,以缩小二者之间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均等化,即公平优先原则。新福利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受益者补偿损失者的利益而有余,这种经济变化就是有效率的。他们强调用受益者所得效益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则实现了效率,即效率优先原则。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2案例—中国公共政策的走向中国公共政策的倾向性选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公平优先原则。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到十六大召开。由于上一阶段中极度忽视效率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滞后,从过去的公平优先转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三阶段:十六大召开至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以实现公平为原则导向,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公共政策。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2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12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要素公共政策主体34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环境5公共政策系统的划分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要素1学者一、政策系统的定义E·R·克鲁斯克政策系统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所包含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包括公共机构、政策制度、政府官僚机构,以及社会总体的法律和价值观。郭红玲(西南交大)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促使公共政策系统得以顺利运行。陈振明陈庆云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要素1学者二、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1/2陈振明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直接客体和间接客体。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系统及其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