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本节课主要内容分为长征的原因、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的意义。我们来看一个雕塑,它位于甘肃会宁,是长征纪念雕塑,名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这个名字来自与著名作家魏巍的小说《地球上的红飘带》这本小说主要描述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此后,人们就用红飘带来指代红军的两万里长征。为什么红军会在1934年踏上这样艰苦的历程呢?我们来看长征的原因。这是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我们看到这个时期红军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反动集团大为震惊,更使蒋介石寝食难安。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阻止大规模的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进行“围剿”,红军则进行“反围剿”。面对敌强我弱,在前三次反围剿的过程当中,毛泽东指挥之下的红军采取的战略是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有利条件,寻找敌人弱点,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第四次反围剿的指挥者是周恩来和朱德,他们基本也执行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所以前四次反围剿都胜利了。1933年,蒋介石集结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五次“围剿”,此时,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组织上排除异己,在军事指挥上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要求红军分兵把口,与敌人打正规战、阵地战和消耗战,这是当时“左”的错误的一些体现。在错误的指挥下,红军节节失利,损失惨重,中央苏区的面积也越来越小,第五次反围剿就失利。叶剑英回忆第五次反围剿就说道“中央苏区变得越来越小了。就像用盆子养鱼,鱼很大,盆子很小,养不活了。最后决定转移,进行长征。”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革命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长征开始。下面我们来了解下长征的经过,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博古李德是想将中央苏区整个家当搬到湘西去。1万多人的中央纵队,小到坛坛罐罐,大到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抬的石印机、大炮底盘,什么也舍不得丢下。这就使得红军行进的队伍非常长,而且极大地制约了红军的行进速度,摆在红军面前的是敌人设置的四道封锁线。在红军突破前三道封锁线之后,他们来到敌人重兵把守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红军,那就是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如果渡不过湘江,很有可能就会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消灭掉,所以湘江战役成为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性战役。面对敌人重兵把守的湘江,博古李德命令红军硬打硬攻,红军战士经过与国民党军队的殊死决战,最终成功渡过湘江。但同时,自身损失惨重,仅剩三万多人,红军血洒向江,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在冲破湘江之后,博古和李德仍要按照原有计划前往湘西与红二、红六军汇合,但此时的敌人已经摸清了红军的行进路线,在前往湘西的路上布下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在这样危急的关头,毛泽东提出建议,该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红军强渡乌江,攻占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我们发现,从长征发展到现在,红军越打越少,濒临绝境,为了摆脱困境,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1935年一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遵义会议的会址和会议室。在遵义会议召开之后,博古首先作了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报告,他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归结于敌人过于强大。紧接着,周恩来作了附报告,他指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源于领导者在展露和战术上的严重错误,作了自我批评,并且批评了博古和李德。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他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一些错误,比如堡垒对堡垒,分散兵力等。遵义会议一共召开了三天,会议气氛紧张激烈,同志们的发言热情高涨,每天会议都是开到深夜才休会的。最后,会议通过了以下决定,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随后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他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我们发现,遵义会议有三个挽救,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遵义会议的内容来分析。首先,在遵义会议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一,结束了“左”的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之后,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共产党有了正确的前进路线,挽救了党。同时,在遵义会议上,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最高指挥权,纠正了军事上左的错误,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的军事三人指挥小组,红军的战略战术发生改变,更加的灵活多变。之后,红军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刘伯承就说,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突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所以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存亡的关键点,遵义会议之后,红军逐渐脱离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并且最后,成功完成了战略转移。在之后的革命历程里,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下,带领中国群众,一步一步的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所以,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之后,打的第一场漂亮的仗就是四渡赤水。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红军转战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因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打破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紧接着红军到达了布依族村寨,这个地方的少数民族长期受到地方军阀的反动统治,苦不堪言,他们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并且对红军的到来存在戒备之心。当时红三军团的彭德怀、杨尚坤亲自前往弄染寨拜访首领陆瑞光,陆瑞光从他们这里了解到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赋税和民族政策,而且看到红军到达弄染寨只是就地打铺盖,并没有动村里的任何东西,非常感动,于是设酒宴准备款待红军。之后,彭德怀与陆瑞光说,广大的劳苦大众都是亲兄弟,各民族的民众要团结起来,陆瑞光接受了红军的主张,还帮红军接收了一批伤员。同学们从彭德怀和陆瑞光的故事中能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的群众政策是怎么样的吗?我们可以看到,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团结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仅仅依靠群众。四渡赤水后,红军到达金沙江,在九天时间里用七艘小船将所有红军安全转移过金沙江,逃脱了敌人的包围。巧渡金沙江之后,就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唯一的桥梁,是一个铁索桥,红军战士到达这里之后,敌人已经撤掉了桥上的部分木板,红军派了22名以党团员为主的突击队,突击夺取桥对岸敌方阵地,红军经过浴血奋战,最终飞夺泸定桥成功。张爱萍就写过浪淘沙·重过泸定桥来纪念飞夺泸定桥,大家一起念一下。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西去平叛驱车急,往事潮涌。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红军怎样的精神呢?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飞夺泸定桥后,红军继续北上,接下来就是同学们熟悉的翻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了,红军在长征后翻越的第一座终年积雪的雪山就是夹金山,夹金山是藏语音译,翻译过来就是高峻陡峭,有这样一首歌谣,大家读一下。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当时,红军方面的指导员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很少看到雪,更别说是雪山了,面对夹金山的空气稀薄、风大雪冷,红军几乎没有御寒的衣物。不少体弱的战士一头倒在了路边,停止了呼吸。在爬雪山的过程当中,累了,也不能做下来休息,因为一旦坐下来就可能爬不起来了。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红军战士互相搀扶,依靠顽强的斗志,爬过了夹金山。而在红军长征过程当中,一共翻越了20多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翻过雪山之后就是草地。过草地异常艰难,首先,草地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变化非常快,同时在草地当中,非常难辨认方向。而且红军战士缺衣少食,往往要忍饥挨饿来度过草原。有时候红军战士还不得不将自己的腰带煮食。面对这样的困境,红军战士还唱了牛皮腰带这样一首歌,大家一起读一下。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同学们,通过这首牛皮腰带歌还觉得红军战士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呢?我们可以看到,在红军战士身上有面对重重困难不怕吃苦,仍然保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三军的一个连一共有九个炊事员,他们为了让战士在度过草原的时候可以吃上热饭,喝上热水,九名炊事员轮流抬着一口非常重的锅,那在这个锅抬得过程当中,一名炊事员倒下,另一名炊事员就会接着来抗这个锅,直到最后一名炊事员倒下,九名炊事员都没有能够走出出草地。还有一名党员张思德敢于尝百草,他为红军战士先试验哪些草可以吃,而不会中毒。同学们从炊事员的是身上又可以看到什么精神呢?那就是团结协作,面对危险时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而将危险和牺牲留给自己。红军穿过草原,突破了腊子口,在1935年10月顺利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顺利在吴起镇会师。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紧接着,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也顺利长征结束,顺利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胜利会师会宁,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已经结束了,这场伟大的战略转移最远行程两万五千里,经历大大小小的战斗六百余次,翻越了四十余座高山,穿越了被称为死亡先进的茫茫草地。红军通过自己的坚强意志,克服了人类的生存极限,毛泽东就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为什么长征是宣言书,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的数十万军队,企图将红军各路军队一一消灭,但红军一次一次冲破了敌人的围堵,最终成功在陕甘地区实现会师。红军胜利会师也在向全世界宣告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破产了,而红军也在长征的过程当中遭到了比较大的损失。在长征开始前,红一红二红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数量近20万,但是到了长征后,仅剩五六万人。红一方面军在长征前数量为8.6万,到达陕北的人数仅剩7000多人。保留下来的这一批是红军的基干力量,而且他们在长征过程中,极大的提高了才干,这也是我们说的红军长征的第一个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什么说,红军长征是宣传队呢?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绝大多数是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民众,在红军长征过程当中不仅了解了红军,见到了红军,还知道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提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比如左边的彝族战士),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红军将自己的主张宣传给了这些人。为什么说红军是播种机呢?是因为红军在长征的过程当中,帮助各地群众建立了许多革命政权,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过程中帮助各民族建立的部分革命政权,比如大凉山的彝、汉联合政权等等。红军不仅帮助他们建立政权,还帮助他们组织武装斗争,还留下了一些战士和干部协助当地人进行斗争,打击当地统治者。所以,我们说红军的长征是播种机。当革命的火种播洒到了许多地区,在红军长征之前,红军是分散在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在长征之后,杨尚昆就说这一伟大的会合,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上,将划出一个崭新的时期。三大红军主力会合,在数量上固然会大大地增加起来,成为一极大的红军,同时质量上的加强,其程度是不可测量的。三个方面军都有极其丰富的斗争经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经营企业员工岗位职责
- 研究经费管理改革-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与船舶驾驶教学资源整合-洞察分析
- 研发投入与产出分析-洞察分析
- 图像元智能识别与跟踪-洞察分析
- 《浙江卷生物》课件
- 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洞察分析
- 勤俭节约是美德讲话稿范文(16篇)
- 移动网络地址转换技术-洞察分析
- 循环经济政策对碱业影响-洞察分析
-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执法监督检查表
- 2024年广东开放大学《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化工类行业分析
- 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
- 房屋装修售后服务方案
- 民航服务礼仪(民航服务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可燃气体检测仪》课件
- 《黄土高填方地基技术规程》
-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复习戏剧阅读 (教师版)
- 裸光纤施工方案
- 小学英语-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 Part B Read and writ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