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讲
中国的国际影响与发展趋势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晋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三、中国周边形势、国际机遇与挑战四、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五、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目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
(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一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2010年第二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越日本——中国为1.33万亿美元,日本为1.2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09年的发展指数为0.772,属于“中等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排在世界第92位。一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1、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总量大,然而人均水平较低,且这种状态在长时间内将难以改变2、从中国产业和就业结构及城市化率看,中国属于典型的中下等水平3、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不能持久,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经济要进入"新常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盲目追求超高速增长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是不利的。二,过高的增长率带来哪些不利呢?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资源消耗过快。第二,环境受到影响,生态恶化。第三,带来低效率。第四,出现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第五,错过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厉以宁:谈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前沿问题2008年我国的GDP为:31404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70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900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7.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134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8%。(GDP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405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5226亿元,增长速度为4.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763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681亿元,增长速度为9.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7642亿元,增长速度为9.3%,按初步核实数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10.3%,第二产业占46.3%,第三产业占43.4%。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012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0534亿元,增长速度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8758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100亿元,增长速度为12.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3087亿元,增长速度为9.6%,按初步核实数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10.1%,第二产业占46.8%,第三产业占43.1%。近三年,我国GDP中,一、二、三级产业产业产值的占比没有发生结构性的变动。衡量GDP结构的另外一种方法,通常采用支出法:即GDP=C+I+G+NX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纵观我国改革开放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直是以投资拉动型为主:以2010年为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在当年GDP中的占比为:69%;(实际占比为61%,有8%没有计入)而净出口额为1831亿美元,合成人民币在GDP中的占比为;2.6%左右。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于三个轮子支撑。即外贸出口,国内的基础建设投资,以及国内居民的家庭和私人的消费。但前两个轮子越来越大,越转越快,但第三个轮子却被压制得越来越小、转动越来越慢。“这种严重的不协调、不配合,将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越来越黯淡。”丁学良:关于“中国模式”的国内外争论中国的经济高速是否还会持续?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因为没有理由支持居民的消费倾向作出大的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着“路径依赖”。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模式如果不改变,惯性将继续!
过度投资现象形成的原因,首先是和政府的行为相关。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在总投资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政府投资常常在投资的扩张中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当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刺激投资拉动经济的时候,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至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把GDP和扩大投资当做他们的首要任务。政府职能的转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落实,各级政府并没有把公共服务当做自己的第一要务,而是把GDP增长、扩大投资当做自己的首要目标。王小鲁认为政府的激励机制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需要改变,改变政府的激励机制,改变政府的行为方式,使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扮演一个更均衡的、更有效的角色。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并且这一泡沫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是不争的事实: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回应750万元的巨额奖金怎么花时笑称:“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方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方米。”连诺贝尔奖获得者买房都感觉到困难,难道不是滑稽的高房价的一个证据吗?根据我们过去的分析,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需要2.53代人的储蓄才能买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长沙、南昌和太原等二线城市,需要1.26代人的储蓄才能买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即使像岳阳、保定等三线城市,也需要0.81代人的储蓄才能买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穷尽一生的储蓄,尚且不能支付一套100平方米公寓的价格,这是不是意味着房价中存在相当的泡沫?从一线至三线城市,泡沫程度依次递减,是不是意味着泡沫沿这一路径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高房价以及背后高地价的本质,是把我们几代人的储蓄,转化为政府的非税收入,进而转化为高速公路、地铁、机场、大桥等政府公共支出。
专家称土地财政靠房价掠夺储蓄出现伪城市化
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3、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较低(1))教育投入不足(22013年国家教育投入首破GDP4%
2013年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11846.6亿元。中国在收入分配及消费结构上仍与发达国家有着重大差距
4、收入分配出了问题,过去将近20年左右,在GDP中,居民收入占的比重是明显下降的,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消费率从60%以上下降到50%以下,其中,居民消费下降到了35%,这是建国以来最低的情况。王小鲁:中国投资和消费结构失衡
与中国综合竞争力的长足进展相对应的,是现代化水平仍居于弱势
5、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布的《世界竞争力年鉴》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的排名,2009年中国位居第20,该年鉴认为,中国在国内经济、国际贸易、就业、公共金融、劳动力市场、科学基础设施等领域表现良好,但在国际投资、商业立法、管理方式、健康与环境等方面竞争力欠佳。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的综合排名第29位,较上一年上升一位,但在商业效率和基础设施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中国科学院2010年中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世界现代化概览》,提出“新人类发展指数”概念,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类发展的健康长寿、知识普及、信息共享、环境优美和富裕生活等5个方面的平均成就,综合这些评估指标,中国排名第63位。二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首先,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问题。其次,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的保证。再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最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三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1、
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2、
■“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
——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她高度评价了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这种观点在国际上颇具代表性。
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3、
“金砖国家”最初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因为这四个国家英文首字母组成的“BRIC”一词,其发音与英文的“砖块”非常相似,所以被称为“金砖四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对世界上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以“北京共识”为代表的中国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4、
世纪引领风骚的模式根源地21世纪中国模式中国20世纪盎格鲁-萨克逊模式美国19世纪莱茵模式欧洲
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美国《时代》周刊
2009年9月28日的《时代》周刊以鲜红的五角星作封面,“中国时刻”一词跃然纸上,封面报道《繁荣之路》纵论新中国建国6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文章作者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他曾于1979年首次来华,对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感受甚深。他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抱有信心,认为那些曾经怀疑中国、预言中国崩溃的观察家都低估了中国。中国在过去的60年里克服了无数困难,将来也会如此.世界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种看法
“捧杀中国”——大赞中国经济、热炒中国模式、将超过美国的超级经济大国、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同时不忘鼓吹中国经济威胁论。“唱衰中国”——鼓吹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的根基即政治体制不稳定、全球渐少的资源难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人口多及老龄化问题制约经济发展等。专题讨论: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模式”(一)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
过去国外学者很少关注和研究中国问题;东欧剧变之后,西方学者率先提出了所谓“中国崩溃论”;(20世纪90年代前期)西方学者的预测失败之后抛出了所谓“中国威胁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新世纪国际主流媒体流行“中国辉煌论”、“中国机遇论”和“中国崛起论”等新的观点。其他主要认识有三种:遏制派(或称“屠龙派”);接触派;摇摆派。
TheChinamodel;ThemodelofChina;TheChinessmodel
2004年,国际学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研究引人注目。乔舒亚·库珀·拉莫题为《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论文、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网络版发表题为《中国将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的文章、墨西哥《每日报》发表题为《中国:亚洲的地平线》的文章等等。
“中国模式”成为国际媒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话语之一。国外学界完成了从“忽视”到“重视”的过程。(二)国外政要对中国模式的关注
冷战时期特有的意识形态差异,国外政要中绝大多数人对中国持反对态度;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际政要也开始关注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世界银行行长呼吁全球分享中国的脱贫经验、非洲开发银行行长表示非洲可以学习中国的经验、“中国因素”越来越成为人们不敢轻视的力量等等。
为什么国外政要发生从“否认中国”到“承认中国”的转变?
西方政要明确地意识到,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概念认识和评价中国,必须在国际领域内重新为中国定位。
在西方学者及政要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关注中,有几点注意事项需强调。(三)外国政府对中国模式的借鉴
受国外政要对中国并不友善的言论及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得出的错误结论的影响,尤其是受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许多国家对中国持戒备态度;伴随中国的迅速发展,国外政府也在重新思考对中国的政策。在欧美发达国家,许多国家议会或政府在关注“中国模式”或中国发展道路在苏联东欧国家,他们也在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在拉美国家,中国发展模式同样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在非洲,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崛起成为非洲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点,中国发展模式对他们尤其具有吸引力在亚洲,中国的发展模式更引人关注在中东,中国模式开始成为一些国家的榜样
从国外学者和政要及国外政府对中国发展模式的高度关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绩确实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实已经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在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中国的同时,我们要保持应有的清醒。中国统治论
任何一个国家,都习惯于凭经验去看待世界。如果中国崛起为世界最强国,她就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去塑造世界。因此,认为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实在有些过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可能也会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中国未来带给世界的影响,将可与20世纪的美国媲美,甚至有可能超越美国。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马丁·雅克说:现代性模式绝非只有一种。中国的发展之路包括政治的发展,建立在自身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之上,与西方经历的道路“完全不一样”。他甚至认为,随着西方的衰落,未来的世界将由中国重新塑造,中国将成为世界霸主。
——[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中信出版社,2010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软实力及其对美国的影响》一文指出,中国模式的成功使中国有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和西方平等竞争,因为它提供了一条能够替代西方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
“中国崛起”所收获的并非全是掌声。一系列外交风波表明,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国际矛盾的焦点。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不怀好意地渲染中国威胁论,公开主张围堵、遏制中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并非十分理想。我们对自己的国际地位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中国采取反倾销动议最多的前10个成员是印度、美国、欧盟、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南非、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西方国家对中国印象持负面看法所占比例变化(%)法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美国英国2005年3137444745342010年5355535754412013年调查结果,在被访的25个国家中,12个国家对中国基本持正面看法,13个持负面看法。其中,法国是对中国持负面看法比例达68%;美国、德国、西班牙紧随其后;日本比例达64%,韩国达61%,澳大利亚达55%。(调查由总部设在加拿大的民调公司GlobeScan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政策态度项目(PIPA)进行)西方国家对中国在非洲的经营责难频频:
第一,指责中国以“不干预内政”为由保持同一些“无赖”国家的关系,忽视非洲的良政建设。第二,抨击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特别是投资行为旨在获取自身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市场,从而排斥了当地产业,破坏了非洲的自主发展能力。第三,责难中国企业和商人没有从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开展经营活动,而只是单纯地基于自身盈利的考虑来筹划经营活动的发展和布局,当地社会很难从中获得实惠。
······
中国公民海外频频遭袭
自2010年以来,每年中国公民的出境人数以年均超过1000万人次的速度递增,2012年已经达到8300万人次。我国领保与服务工作面临的任务将越来越繁重。近年来,外交部领保中心和驻外使领馆每年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近4万起,根据公开报道的媒体资料对2007年以来中国公民在海外遭绑架事件进行了统计。近年出现过绑架中国人事件的国家包括索马里、阿富汗、苏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丁学良认为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是以四方面的代价换来的:第一个代价体现在对中国的相对弱势群体、相对弱势地区、相对弱势领域的持续不断的剥夺。第二个是对中国深层的环境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的剥夺、掠夺和损伤。第三个是体制性质的。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绩的同时,掌握公共资源部门(既包括官员也包括其他的非政府、非行政系统的公共部门)里持续、大面积,而且是不断的精致化的不规则行为。这些不规则行为中包括腐败,但比腐败更广。第四个巨大代价是在整个中国模式推出和不断的贯彻执行的时间内,中国公共政策领域受到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使得在一连串非常重大的公共政策上无法进行公开的、持续的和富有前瞻性、开创性的讨论。中国自己如何定位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力争融入国际社会,但迄今还没有被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体系完全接纳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影响力正在迅速增长,但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离成为世界强国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的国家。中国既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全球和地区重大事务上拥有位置和话语权;中国是当今世界具有活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2003年11月3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作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提出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中国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即中国的发展不会给世界增添麻烦,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要坚持邓小平同志开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并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这条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23日下午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004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五大要义: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2004年3月31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在泰国国防研究院发表演讲,说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2004年4月24日,在博鳌论坛年会开幕式上,胡锦涛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的演讲,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亚洲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亚洲各国共创亚洲振兴的新局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不再提和平崛起,而讲和平发展20004年4月26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0届会议开幕式上致辞《走和平发展道路,谋亚太共同繁荣》: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对这条道路最简明的解读就是,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决心走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的发展之路。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2013年1月28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RisingPeacefully或者RiseforPeace。Rise有造反、起义、反叛之意。崛起违反了邓小平确定的“韬光养晦”谋略相矛盾,在国际上过于张扬。中国还没有真正崛起,就宣扬崛起,容易引发国内民族主义发展,也易引起国际对中国的警惕。崛起不仅是个过程,也是结果。中国达到什么程度或者状态,才称之为“崛起”。因此,涉及到“崛起”的标准讨论。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不仅仅取决于中国,还取决于国际社会。单方面把中国的强大限定在“和平”这一种形式,是自我束缚手脚。
既通过争取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一,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珍惜并抓住和平国际环境,一心一意谋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仍然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面临众多难题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发展起来、振兴起来,要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奋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仍需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中国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如成功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消除了两亿多人口的贫困问题;摸索到了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了国家间的和平共处与平等相待,积极参与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承担着广泛的国际义务,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第二,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
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中国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更不通过掠夺别国来发展自己。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并非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现广泛的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三,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的发展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各国的机遇。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中国坚持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本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第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近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殖民地掠夺实现国家发展和强大;在实现发展和强大后,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同时,塑造一套有利于维护自身霸权利益的国际体制、制度和规则,强迫国际社会接受、服从自己的霸权体制、制度和规则。
中国现在不强大不称霸,就是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民主平等的世界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互利共赢的世界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进步多元的世界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互信和平的世界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就是:
和平地发展、自主地发展、科学地发展、开放地发展、共赢地发展、和谐地发展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依据国内主要论点强调反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国内主要论点强调⒉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和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如200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在其第一部分“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教科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⑴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深知民族不能独立、国家不能自主对一个国家的危害。因此,在谋求中国发展强大的进程中,中国决不会将自己过去遭受的苦难强加于他国人民。⑵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⑶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讲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决定了西方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压迫、剥削、侵略、扩张,必然充满着血腥和暴力。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和崛起不可能、也不允许走侵略、扩张的道路,只能坚持走和平的发展道路。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何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中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资本的基本属性是对外扩张。“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难道能够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吗?(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依据其实,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当今国际局势紧密相关。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是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因,也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论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关于当今国际局势的论述
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以来,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结合不同工作内容就“中国梦”具体内涵、奋斗目标、总体布局、实现路径等进行系统阐释。“中国梦”成为激荡神州大地,承载亿万海内外中华儿女梦想和重托的热门词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美国梦”与“中国梦”的比较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是必然的,这是由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因素决定的。两者的差别及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如下七点。(1)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
(2)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
(3)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4)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5)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6)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7)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四)、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旧的世界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正在进行重组。建设国际新秩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问题。
二战后,以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大国协议为基础,在战后东西方冷战对峙中建立了以美国、苏联为领导的东西方两大集体对抗、两大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对立、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制在欧洲崩溃,两极格局终结。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时期。冷战遏制针锋相对划马歇尔计政治经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军事成立经互会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集团约成立北成立华约美苏经济、政治、军事争霸和平演变反和平演变意识形态两极格局东欧剧变冷战格局解体1两极格局东欧剧变冷战格局解体2冷战格局东欧剧变终止经互会冷战格局解体3冷战格局东欧剧变终止经互会冷战格局终止经互会解散华约东欧剧变冷战格局终止经互会解散华约东欧剧变冷战格局终止经互会解散华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终止经互会解散华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终止经互会解散华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走向多极化换的时期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国际格局的重建、世界秩序的改组正好发生在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之后,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国力增长最为显著的时期。这为中国通过和平方式,通过国际磋商改变自己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反映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创造了条件。致使中国不必像以往其他大国那样为了改变自己的国际地位而与旧有的既得利益集团处于冲突对抗状态。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五)、和平发展时代主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深刻内涵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人心所向。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时机。世界的发展,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巩固,又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挑战。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求和平、谋发展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迫切任务。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主流一致。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人心所向。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意味通过大规模的、急风骤雨式的革命斗争方式改造世界的历史时期已经结束。和平改良、改革和创新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追求国际、国内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成为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中国和平发展,是对这一国际潮流、人心向背的要求的反应。冷战结束后,发展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各国普遍将发展列为国家战略的优先任务,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加剧。这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趋势的发展。经济关系对国家间整体关系的发展、国际政治的影响增大。国际关系中出现的这一趋势为中国主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繁荣提升国际地位,主要应用经济手段追求国家利益创造了条件。既然和平的经济力量能够达到国家战略目标,也就没有必要通过军事强制和政治施压来追求国家发展。(六)、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趋势。经济全球化把世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世界各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的好处取决于其综合国力。它本身没有好坏善恶之分。世界各国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取的好处大不相同的原因有二:一是世界各国强弱不同,实力差距很大(即竞争的起点不同)。二是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实力获得了国际规则的制订和实施的领导权、决策权(竞争的规则不平等)。2.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能力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取发展机遇,应付挑战。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经济是连系中美两国最可靠的桥梁3.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空间、新舞台和新的桥梁。4.应用经济全球化成果,发展两岸经贸关系,促进国家统一2008年后,经济全球化遇到了一些麻烦。虽然2009年第三季度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乏力、失业率较高、美元欧元贬值明显、主权债务危机时隐时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寻求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是绝大多数国家和企业的基本理念。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必将进一步深化全球产业分工。跨国公司在扩张,继续推动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WTO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对各类经济体目前碰到的经济难题,国际社会不得不重新思考发展模式、发展动力、经济结构等问题。不得不对本国经济体制进行一系列变革。2012年春季达沃斯年会经济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国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特别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国内立法等手段,引导海外美国制造业企业回归本土、推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加大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从全球经济增长的周期来看,金融危机已成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一个节点。现在,世界经济正处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个长周期之中的衰退与调整阶段。未来10到20年,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长期波动和低速增长期。“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七)、世界多极化与中国的和平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权力在世界主要大国间分配的情况来看,世界是多极的。但中国却不是多极世界的一极。当时积弱积贫的中国成了多极世界中几个主要大国侵略、划分势力范围的对象。这个多极世界显然也不是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中国和平发展的。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70-8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经济体系对立并存,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NIEs出现。苏联仍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与美国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基本依据第一,世界多极化是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进入21世纪苏联(俄罗斯)丧失世界经济大国地位美国新经济迅速发展,日本经济陷入“复合”危机,西欧经济一体化合作加深。美日欧三足鼎立世界经济东亚、中国经济崛起俄罗斯经济实现较快发展日本经济恢复增长,美日欧依然鼎足世界经济中国、印度经济迅速成长。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抗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发展中国家崛起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西方阵营分化,法国实施戴高乐主义,德国执行新东方政策,日本实施多边自主外交20世纪70-80年代美苏争霸权日本、西欧独立自主倾向进一步发展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深,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20世纪90年代后一超多强并存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上升俄罗斯、中国、印度是重要的世界政治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第二,美国无力独霸世界。
美国冷战时期的主要盟友欧洲大国和日本,都反对美国独家支配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俄罗斯是反对美国单极独霸世界企图的主要力量。
当今的美国与二战后初期实力相比,是一个实力呈下降趋势的大国。在战后实力处于顶峰时期,且控制西欧、日本等大国强国,广大发展中国家还不独立和解放的情况下,美国难以独霸权世界,何况如今实力已经大大不如战后初期,制约美国称霸的全球对手又很多,实力正在不断增强,美国又怎能独霸世界呢?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相当于美国GNP的比重相当于美国人均GNP的比重美国3812536英国711393(1951年)18.654.92法国50117213.1246.21西德48100112.639.47意大利29626(1951年)7.6124.68日本323828.415.061950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1964年美元的价格计算)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945年美国经济实力之强,尤如1815年的英国,只能用“非一般”一词来形容。在战争结束时,华盛顿的黄金储备为200亿美元,几乎占世界总量330亿美元的2/3。世界一半以上的制造业生产量是由美国承担的,美国生产的各种产品占世界总量的1/3。这使得美国在战争结束时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就是在数年后,美国产品仍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3。由于美国造船业的急剧膨胀,其船舶总吨位占世界的一半。从经济上说,美国可不受限制地在世界上为所欲为。由于当前国际战略力量对比还有很不平衡,美国和西方大国拥有实力对比上的优势,这就决定世界走向多极化将不会一帆风顺,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世界走多极化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世界其他大国GDP占美国的比重美国的GDP占西方七大工业国GDP的46.7%,相当日德英法意加GDP之和的87.6%。非西方五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的GDP之和只相当美国的44.2%。美国是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年度军费开支超过世界其他大国军费开支的总和,差不多占全球军费开支的一半。美国的综合军事技术上优势也是世界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如果说美国的军事霸权、科技文化霸权没有什么动摇的话,美国政治霸权和经济霸权正在失去。尽管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值连续增加,但占世界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到2006年,占当年世界的27.40%。2010年,占当年世界的23%。2012年美国的国债达15万亿,债务率达103%;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第一发动机的地位,对世界经济的领导力严重衰退。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在1985年曾经达到一个高点,为32.7%。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持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持续上升至2001年达到32.1%。当前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占全球的1/4以上。冷战结束以来美国GDP在世界GDP的比重彭博社每日图表提供,转引自/node/19119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美国的霸权主义并不受人欢迎。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并认同单极世界。伊拉克战争后,美国的声誉大跌。2012年因一部《穆斯林的无知》电影在20多个国家出现了反美浪潮。欧盟、日本等美国盟友独立自主倾向发展,最终摆脱美国控制尚需要一个过程。中俄同美国的实力差距悬殊。发展中国家力量虽有增强,但能够成为世界政治中有影响的力量还须时日。美国尚能控制国际局势为美国服务,其优势地位削弱存在反复和曲折性。2005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值及国际比较19个大国中,6个非西方发达国家的GDP只有6万亿美元左右,占全球的13%左右。当今世界多极化还不能马上实现,美国也难建立单极世界。发达国家的GDP占全球的比重在1980年至1992年一直呈上升态势。1980年为68%,1992年为81%。随后虽呈下降趋势,但1997年占全球的比重仍然高达75.8%。1998年至2003年出现小幅度上升。2004年后发达国家的GDP占全球的比重才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2006年仍占全球的71.4%,依然高于1980年的水平。原苏联东欧国家的GDP占全球的比重自1980年以来至1992年以来一直呈下降态势。由10.2%降至1.5%。1993年后呈小步上升态势,但力度不大。进入21世纪上升态势明显,目前占全球的比重为4.6%。IMF预测2007年为超过5%,为5.1%。
发展中国家的GDP占全球的比重自1981年以来至1991年呈下降态势,由22.5%降至16.4%。此后呈小幅上升态势,1997年达到21.2%。后再呈下降态势直到2005年,不过下降幅度小于20世纪80年代。2005年占全球的比重恢复到1981年的水平。2006年达到24%,预计2007年达到25%以上。金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2000年2009年2011年中国1079911%4757733.30%7426146.60%巴西59556.10%1481510.40%2023512.7俄罗斯25112.60%125468.80%147699.28%印度45704.60%124268.70%143009.00%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二十国集团当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了成员国的半数。18.3%2010年)(2007年)2003年11月,美国高盛公司发表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展望2050年》(DreamingWithBRICs:ThePathto2050)的报告,预测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英文简称BRICs)将在2050年前超过西方发达六国(简称“G6”,即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以美元计算,目前BRICs经济规模还不到G6的15%,但在40年内,可能超过G6;到2025年,它们将达到G6规模的一半;在2050年,目前的G6中,只有美国和日本可能位于世界六大经济体之列。InUSdollarterms,ChinacouldovertakeGermanyinthenextfouryears,Japanby2015andtheUSby2039.2007年1月27日,俄财政部长库德林一改往日保守低调作风,声称俄正在创造“经济奇迹”,俄罗斯不仅使经济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的增长态势,GDP总量更超过了1990年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并将在两年后超过法国。巧合的是,正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俄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竟在同一天放言,俄经济“完全有能力在2009年超越意大利、法国与英国,位居世界第五。”思考:单极世界、两极世界和多极世界,哪个更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的判断有四大理由:经济全球化重心的位移奠定了国际体系多极化的重要基础;大国关系在战略上相互借重和相互制约是国际体系多极化的重要表现;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和文明多样性构成了国际体系多极化的文化背景;全球治理机制的建立为国际体系多极化提供了制度条件。世界走向多极化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意义第一,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世界持久和平与稳定。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当今世界大国无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都形成了十分紧密的利益联系。战争和冲突都会导致它们的重大利益遭受损害。因此,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竞争的大国“理性”将驱动各个大国优先选择磋商、谈判来解决它们之间的分歧,选择相互合作来谋求大国竞争优势。
第二,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共存于同一世界的多个实力相当的大国都竭力谋求扩大世界影响力和领导力,世界事务不可能再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全球事务的解决和处理必须通过多个大国协商、谈判来进行。这就给予了全球多边机制和中小国家参与世界事务的机会。全球对话、合作、协商处理国际事务将成为多极世界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范式。第三,世界多极化有利于中美维持大体和平的双边关系。
对中美两国来说,它们支付彼此关系恶化的代价就是过度消耗了自己的国力、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却鼓励或者方便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崛起。因此,从维护中美各自利益和实现全球竞争中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中美都有维持大体友好的关系、避免双方关系恶化的需要。第四,世界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国际机遇。世界多极中,多个大国共存,这便利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大国竞争的矛盾,借助国际多边机制、双边机制创新国际规则,倡导新的国际秩序。国际秩序进一步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和平发展遭受超级大国、旧的国际秩序的制约进一步降低和减少,中国和平发展的实现更加有希望。
第五,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多样性,便利中国坚持自己的社会制度、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更快地发展。
走自己的路,搞改革开放因此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社会的普遍潮流。第六,世界多极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经济条件。
多极化世界中的权力对比平衡与国际关系民主化,为通过国际协商与合作,重新分配国际经济权力、修改不合理的国际经贸规则,从而实现公正、平等、共赢、有利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为经济全球化赢得了没有大国冲突和对抗,从而能够持续发展的政治条件。面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主要大国加紧战略和政策调整,力图在新一轮大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抢“先机”、争“主动”,从而使国际关系的形态更加多样,利益组合更加复杂。在这一轮战略调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战略东移。战略东移(战略再平衡)
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启动了其全球战略重心从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进程。小布什上台伊始,曾明确表示要对美国的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但911事件打破了美国的战略调整计划。美国一度被陷阿富汗、伊拉克和中东地区,“忽视了亚洲”。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从外交、经济和军事三方面着手,稳步推进战略东移。奥巴马政府的“战略东移”有三大核心内容:第一,进一步增强美国对东亚的外交与战略关注;全面改善与该地区内国家的外交关系。第二,重新定义美国在东亚地区安全战略中的责任和使命,突出美国在应对新兴经济体崛起时保卫盟国的战略性义务。第三,强化东亚地区架构中的美国主导性,在推进符合美国利益的地区安全的同时,按照美国的标准和需要,建立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避免美国被排斥。__延伸阅读:参考消息2013年6月7日2011年11月16日,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陪同下出席欢迎仪式。2012年5月21日,东盟与美国高级官员会议在马尼拉召开经济上,强力推进TPP(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框架协定,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以削弱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美国以20%的占比作为东盟第一大出口市场长达20年,但目前美国占比仅为7.5%。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对泰国及东盟的重要性却持续上升。TPP的前身是P4,即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于2006年实施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协定。现为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美国、新加坡和越南等11国间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协定希望大幅度削减关税,甚至完全消除某些成员国之间的关税。美国到2020年前将60%的海军军舰部署到太平洋地区,在此基础上还将其本土以外60%的空军力量部署到这一地区,并投入更多的地面力量以及高科技武器。嘉手纳空军基地美国在日本的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和普天间基地分别部署了F22战机和鱼鹰运输机。即将在嘉手纳基地部署至少54架最先进的隐形战机F-35。2012年在亚太地区由美国主导的联合军演高密度连环举行。这些演习主要有:代号为“山樱61”的美日电脑模拟共同军事演习、美泰“金色眼镜蛇”联合军演、美日澳空军联合举行的“对抗北方-2012”演习、代号为“关键决心”和“秃鹫”的韩美联合军事演习、菲律宾美国“肩并肩2012”联合军演、美国和越南举行“非战斗”海军交流活动、美日澳三国海军举行的为期3天联合军演、美日韩海军的联合海上军演、由美国主导“环太平洋”联合军演。2012年6月29日开始,美国拉拢了22个环太平洋国家在太平洋进行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最引人关注的并非它的体量,而参演国名单中排斥了中国,演习也是以中国为假想敌。事实上美国正在利用中国邻居们对它的恐惧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148中美实力拉近、战略基础松动、美国对外战略调整、内外环境复杂等导致中美战略缓冲带被侵蚀,战略对抗风险增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具有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基础。“9·11事件”后,中美拥有反恐合作与经贸合作“双引擎”。如今,反恐合作难以支撑,中美原有经济结构互补性减弱,竞争性增强。中美战略基础在哪里?中美实力拉近、美国对外战略调整、中美战略对抗风险会不会增大?如何建立新型中美关系?如何让美国认同中国的崛起?成为中国战略急需考虑的问题。
美战略重心东移引发中美地缘政治竞争态势。中美战略关系进入焦虑期2010年年初,美国对台售武、会见达赖、贸易战等,对中美关系造成了影响。但对中国的认知基本未变。美国希望中国担当起负责任的领导角色,同美国、国际社会一道推进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以及防止核扩散等。负责任的领导角色是新的定位,表明:第一,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第二,中美关系朝着更加平等的方向发展。第三,美国将中国作为主要的国际责任分担者。影响中美关系的问题:一、台湾问题二、西藏问题三、人权问题四、贸易摩擦重点阐述台湾问题美国对台政策的依据是“四根支柱”:中美达成的三份联合公报:1972年上海联合公报、1979年的中美建交公报、1982年八一七公报;1979年美国国会的《与台湾关系法》1972年上海联合公报、中方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重申对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美确认最终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队和军事设施。随着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渐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谈判中双方还约定美国将即刻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并且《共同防御条约》将于1979年底终止。对台售武问题没有解决。美国声明还有两处保留:1.美国将寻求对法律法规进行调整来维系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与台湾关系法》2.台湾民众享有和平与繁荣的未来,期待中国人民能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与台湾关系法TaiwanRelationsAct宣布该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符合美国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并为国际上所关切;表明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样的期望;认为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或禁运来决定台湾前途的任何努力,是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安全威胁,并为美国严重关切之事;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使美国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八一七公报里根上台后,向台湾出售武器,提高武器级别。中美关系陷入僵局主要解决对台售武问题内容:1.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2.美国政府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美国对台政策的特点:1.模糊性体现在(1)认识到(acknowledge)而非赞同或承认(recognize)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事实,更没有表明美国自己的态度。(2)是否会协防台湾,在什么条件下协防。美国保持了模糊性。只有在小布什时期,宣称台湾受到中国大陆的攻击,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dowhateverittook)协防台湾2.两面下注:与大陆发展关系的同时,也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在与大陆达成八一七公报的同时,美国也对台湾当局做出了六项保证:1.没有同意设定停止对台售武器的期限;2.没有同意就对台售武问题和中国大陆进行事前磋商;3.不会在台北和北京之间扮演调解人的角色4.没有改变其对台湾主权问题的立场5.没有同意中国大陆的要求而重新修订《与台湾关系法》6.不会对台湾施加压力,迫使其与北京谈判里根还写了份备忘录2001年才首度披露:美国愿意减少对台军售,绝对是以中国继续承诺和平解决两岸分歧为条件,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永恒的必要性。售台武器的数量与性能将完全依据大陆造成的威胁。台湾相对于大陆的防御能力必须保持。影响台湾问题的几个因素1.台湾“民主化”赋予了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在意识形态、道德和政治层面上新的意义。维持台湾富有活力的民主被界定为除了战略和安全之外的美国重要利益。但要看到“台独”的言论和行径危害了美国的战略利益。
2.美国对台军售问题涉及到美国的台海战略也涉及到美国的军工集团和议员的切身利益第三次台海危机认为两岸军力失衡按照与台湾关系法提供充足的防御性武器“导弹换军售”设想3.两岸对话是解决而非统一,定语是和平美国是欢迎两岸对话李侃如提出两岸签署一种中程协议维持现状50年大陆同意不使用武力台湾则不寻求独立协议终止之后双方进行谈判。签署和平协议。三、中国周边形势、国际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周边形势(二)中国的国际机遇与挑战(一)中国周边形势1、周边国家发展极不平衡。日本、韩国等将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达。朝鲜是最难以预测、最可能发生重大政治变化的国家。其次是阿富汗、缅甸、巴基斯坦,政治局势很难稳定下来。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力量对比继续向印度倾斜
2、中国和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难以化解,但也不大可能因此而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中国同印度、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之间的军事竞争可能加剧3、非传统安全问题,如跨界河流、公共卫生、非法移民、跨界犯罪等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同邻国的关系4、中国同亚太各国的经济合作与融合将进一步加深,不过不大可能出现更为紧密的一体化机制(二)、中国的国际机遇与挑战
大国关系总体稳定,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唯中美、中日关系会造成较大政治困扰中国周边国家政局变化难以预测——朝鲜、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等与周边国家包括日、韩、俄、越、印的矛盾可能上升
不可阻挡的全球人口流动、城市化、贫富差距、民族宗教矛盾将引发频繁的城市骚乱、暴动甚至一些国家的内战。发达国家也不能幸免能源、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短缺、粮食安全、流行性传染病、生态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继续上升,全球治理机制“赤字”严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金融动荡持续个体和小团体的自由和利益追求,导致民主化诉求上升,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不容回避钓鱼岛主权争端解决之探讨1、你对日本是何看法?(敌视还是亲近?)2、如果国内发生抵制日货行动,你会参加吗?3、中日之间是否会发生再次战争?钓鱼岛问题钓鱼岛群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由5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和3个小礁组成,其位置约在台湾东北120海里,西距中国大陆和东距日本冲绳各约200海里。岛屿附近水深100至150米,与冲绳群岛之间隔有一条水深1000米至2000米的冲绳海沟。整个群岛面积为613平方公里,其中以钓鱼岛面积为最大,约415平方公里。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争端的产生与70年代末关于钓鱼岛附近蕴藏有大量石油的埃默里报告的发表有关。1968年10月,在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新成立的/联合勘探亚洲海底矿产资源协调委员会赞助之下,由以埃默里为首的中、美、日、韩四国12位地质学家,在东海与黄海进行了6周的地球物理勘测。勘测报告由12位地质学家共同完成,于1969年出版,一般简称为埃默里报告(EmeryReport)。该报告对东海石油蕴藏作了乐观的估计。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争端的产生与70年代末关于钓鱼岛附近蕴藏有大量石油的埃默里报告的发表有关。1968年10月,在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新成立的/联合勘探亚洲海底矿产资源协调委员会赞助之下,由以埃默里为首的中、美、日、韩四国12位地质学家,在东海与黄海进行了6周的地球物理勘测。勘测报告由12位地质学家共同完成,于1969年出版,一般简称为埃默里报告(EmeryReport)。该报告对东海石油蕴藏作了乐观的估计。中国(包括大陆和港台)学者多偏重于从历史和地理角度来论证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归纳起来,其理由大致有四:一是从地理上讲,钓鱼岛群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二是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了这些岛屿,在明清两代的使琉球录及中、日、琉的一些图志中并载明了这些岛屿属于中国。三是从使用角度讲,中国渔民长期以来即在此海域捕鱼,利用岛屿避风;明清两代册封使皆利用这些岛屿作为航标;1893年,慈禧太后曾下诏将钓鱼岛等3个岛屿赏给臣民盛宣怀作采药之用等。四是从国际条约(国际法)角度讲,日本是通过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占据钓鱼群岛,战后日本理应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有关条款,将这些岛屿归还中国。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和1971年的日美归还冲绳协定丝毫不影响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日本官方和学者(除井上清外)均坚持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其历史和法律依据为:(1)日本政府在明治十八年(1885)以后,通过再三实地调查,慎重确认该地不单是无人岛,而且也没有清国统治所及的迹象后,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一月十四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于该地建设标桩,正式将其编入日本领土的;(2)在历史地理上,钓鱼岛群岛始终是构成日本南西诸岛的一部分,而不是包含在基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五月生效的马关条约第2条得自于中国清朝割让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之内。(3)基于第2条的理由,钓鱼岛群岛不在日本根据旧金山和约必须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根据该和约第3条之规定,作为南西诸岛的一部分,置于美国的行政管理之下。此外,1971年6月17日签署的日美归还冲绳协定也把该群岛包括在归还区域之内。(4)日本是依据国际法/先占原则行事的,并通过民间实现了有效统治。日本的购岛闹剧钓鱼岛从1895年开始被日本编入冲绳县。这一年,是中国和日本签订《马关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电所主任述职报告
- 2024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试卷
- 2024新版电视栏目合作合同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压钠灯电子触发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边纱钳支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电工机械专用设备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盐渍荞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浓缩油污处理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桥式影椅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名著阅读《水浒传》复习资料
- 【亿欧智库】2024中国AI商业落地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论决策式与生成式AI在垂类行业的应用价值
- 岚山质监分局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 202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限公司茂名分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考数学全国真题分类卷 模型十 主从联动 强化训练(含答案)
- 菊花扦插(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GB/T 43983-2024足球课程学生运动能力测评规范
- 医疗设备维保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软件测试判断题附有答案
- 2024年全国动物畜类防疫、检疫、检验技能知识试题库(附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