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畜牧业经济与管理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牧医系1核心问题是:建立合理农牧业生产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经济建设学习内容之三农村产业结构第一节畜牧业生产结构第二节畜牧业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第三节农村产业结构第一节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1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41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地域内,农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和各产业内部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组合形式。2农村产业结构的构成农村产业结构一般包括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传统农业:种养林渔);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交商金科文教卫生公共服务等)。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13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评价农村产业结构的标准是在保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健康发展。1、综合性和整体性
2、系统性和层次性
3、地域性和动态性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21市场取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布局优化原则3质量和效益优先原则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31、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2、大力发展畜牧业,确保畜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人多地少、非粮食饲料资源丰富的国情,大力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产品生产,特别是增加秸秆和草料转化利用率高的牛、羊、兔、鹅等品种,大幅度提高食草性动物的商品产量。3、发展农村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4、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业服务产业升级(1)加强农村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2)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服务。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4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
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罗永华
《现代农业科学》2009年第4期农村产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范围内,农村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内部的组合状况和比例关系。我们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就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所谓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地区性的概念、相对性的概念。其标志是: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保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并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健康地发展。为此,在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并可采取下列有效措施: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一)、市场取向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与农产品买方市场相适应的高效农业结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品种、数量,加强市场调查研究与科学预测,增强预见性、超前性,防止一边调整,一边滞后,并注意保持生态环境,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布局优化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高效合理地利用资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发展本地优势农副产品,防止低水平重复,结构性雷同现象的出现,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优势产业。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三)、质量和效益优先原则:面向国内外市场,立足于高起点、高水平,大力淘汰低劣农产品,积极引导和发展技术含量高、品质优良、市场优势明显、效益高的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质量档次。同时注意提高各种产品的加工、包装、保鲜水平,使品种和质量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信息体系等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一)、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必须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在稳定粮食总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改革传统耕作模式,拓展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制定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来强化这种基础地位,并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确保畜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针对我国人多地少,非粮食饲料资源丰富的国情,大力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产品生产,特别是增加秸秆和草料转化利用率高的牛、羊、兔、鹅等品种,大幅度提高食草性动物的商品产量。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产前和产后环节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延伸粘合产业链,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三)、发展农村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工业已成为农村重要的产业部门,必须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工业,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粮油的精深加工,开发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对蔬菜、果品、畜禽、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实行分级、保鲜、贮藏和加工,以适应市场需要,提高附加值。规划和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品牌战略,逐步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抓好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认证和监测,增强市场竞争力。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四)、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业服务产业升级农村第三产业是以物流、商流、智流、信息流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的特殊产业部门,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完善,其地位和作用将日益提高,但就目前现状来看,还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求,故而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1、加强农村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长期以来,农民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卖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农村市场,使这些产品及时地销售出去,既实现了这些产品的价值,又解决了农民的“卖难”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业服务产业升级2、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需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开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培训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广大农民也迫切需要掌握科技知识,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举办农业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和转化。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引导和服务。作为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和落实扶持、优惠政策,抓好实际落实,强化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为有效的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尽快建立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工程,指导农民调整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措施
当前,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关键时期,各地政府和部门应依此原则为指导,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来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改进、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将党和政府关心的“三农”问题,落到实处,妥善解决好。畜牧业生产结构第二节
生产结构是指某个地区或企业,在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生产整体内,各生产部门、生产门类和生产项目的组成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广义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包括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地区结构。狭义的畜牧业生产结构是指畜牧业内部的畜种结构、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变化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部分。自然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气候、饲料、水土资源等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传统生产习惯、生产力水平、交通、饮食习惯、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成本收益及利润、税收信贷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从广义上讲,畜牧业生产结构:是指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也包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如畜牧业与种植业等其他生产部门的比例结构、饲草料结构、所制结构和经营结构等)和地区结构等。本学习内容主要阐述畜牧业内部结构,即各种畜禽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畜群结构
畜类结构
畜种结构
品种结构
畜类结构决定畜牧业面貌,大致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方向。畜种结构是畜牧业生产结构的第二层次,也是决定畜产品结构的重要环节。品种结构对产品率、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有着重要影响。畜群结构直接决定一个生产单位的畜产品产量及其对饲料、畜舍、劳力等方面的需要。二、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的基本现状农牧业生产结构逐步调整和建立合理的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畜牧业所占比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畜牧业生产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生活,而且成为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畜种结构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所需役畜的绝对数将要大幅度下降,但作为商品畜禽使用则应逐渐增加,特别是奶牛、肉牛的增长速度应当比别的牲畜增长更快。品种结构
使用优良畜禽品种是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的重要基础。我国传统畜牧业的品种优点主要在于适应低水平的饲养条件,耐粗放管理,抗逆性强。与这些特点相联系的缺点则是个体畜禽的生产性能低,主要表现为生长期长,生长缓慢,耗料多。而在国外,畜牧业中的良种比例不断提高,有的已达100%。
畜群结构
评估畜群结构,主要是看母畜所占的比重高低。但不同的畜类,同一畜类不同的饲养目的,其对母畜所占比重的要求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母畜多,繁殖快,淘汰更新周转也快,更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畜类结构第二阶段(1957—1961年):5年中,羊的数量和比重基本上继续稳定上升,到1961年羊的比重曾占到46.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羊的比重最高的年份。而大牲畜的数量在这个时期不断下降。1961年与1956年相比,大牲畜头数减少了1824万头。畜类结构
第一阶段(1949—1956年):在这8年中,各种牲畜的结构变化是:羊的数量和比重都是稳定上升的,到1956年羊的数量和比重都超过了猪。大牲畜的数量也是稳定增长的,但其比重则略下降。猪的数量在前6年稳定增长,其比重前4年略有上升,后4年则下降。畜类结构第一阶段(1949—1956年):在这8年中,各种牲畜的结构变化是:羊的数量和比重都是稳定上升的,到1956年羊的数量和比重都超过了猪。大牲畜的数量也是稳定增长的,但其比重则略下降。猪的数量在前6年稳定增长,其比重前4年略有上升,后4年则下降。畜类结构畜类结构第四阶段(1979年以后):我国各种牲畜的发展和结构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特点是:大牲畜和羊稳步上升,而猪的头数和比重略有下降,尤其足1985年以后,猪肉在肉类产品中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禽类的发展加快。这说明了我国的畜类结构正向合理的方向转变。
畜类结构
第一阶段(1949—1956年):在这8年中,各种牲畜的结构变化是:羊的数量和比重都是稳定上升的,到1956年羊的数量和比重都超过了猪。大牲畜的数量也是稳定增长的,但其比重则略下降。猪的数量在前6年稳定增长,其比重前4年略有上升,后4年则下降。畜类结构第三阶段(1962—1979年)60年代初期,我国提出“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方针,猪的数量从1961年的7552万头,猛增到1979年的31971万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猪的比重,自1964年以来一直在40%以上,1971年突破了50%,1978年达到53.3%的最高点。在这个时期,其他牲畜的数量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其增长速度远不及猪,比重也显著下降。畜类结构三、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畜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严重制约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1我国现有畜产品产量结构与饲料转化率呈“倒金字塔”形,即转化率高的产量低,转化率低的产量高,由此构成了我国畜牧业生产高耗低效的内耗结构,资源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畜产品供给也受到了严重的牵制,急待调整。①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畜种结构中猪的比例过大,与我国历来重视生猪生产的政策有关。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将养猪放在畜牧业生产的首位,提倡、贯彻六畜猪为首的方针,不仅号召集体养猪,大办猪场,而且提出“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的要求,并给养猪业不少优惠条件和政策,因而推动了生猪的快速发展,猪肉成了肉食品的代名词。猪的地位抬高,必然导致草食畜禽类地位的下降。因此,在很长时间里,忽视了对草原、草山草坡的改良建没和合理利用,忽视了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草食家畜发展缓慢,家禽生产更是无从淡起。②生产习惯的影响:我国广大农区(除牧区外)历来就有养猪的习惯,人们将养猪业作为农业的辅助产业来经营,利用零星劳动时间、残羹剩饭、农业副产品,甚至田边地角的野菜进行养猪生产。一方面,一些废弃物转化成了猪肉;另一方面,养猪作为大量积肥的有利方式,又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2猪的比重过大,与我国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2⑤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是利益盈亏的直接承担者,因而在选择饲养牲畜种类时,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还要考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
④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国按生产类型大致划分为农业区和牧业区。农业区包括地处气候比较温和的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和气候比较寒冷的华北区、东北区。前者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适宜植物生长,这里既生产丰富的粮食,又有大量的可饲用植物,为发展养猪提供了优越的饲草饲料条件;后者虽然作物生长期较短,但土地广阔,也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牧业区主要在我国西北部,虽然面积广阔,但气候恶劣,雨量稀少,生长期短,产草量低,因而载畜量不高。③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一直处于低消费水平状况,以粮食和素食为主,肉、蛋、奶食品消费极少。而在肉、蛋、奶消费中,猪肉一直占居首位。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其消费行为也正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品种并求的多元化方向转移。畜产品消费变化之一是长销不衰的猪肉,尤其肥肉现在常常滞销,而瘦肉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变化之二是昔日被视为上品的禽肉,现在成了寻常人家的家常菜,由高档食品变成大众化食品;变化之三是长期作为幼儿、老人营养食品的牛奶,现在也成了普通食物,消费量猛增。变化之四是一些优质、高档特种经济畜禽,如香猪、山鸡、乌骨鸡、火鸡、野鸡等成了消费热点,生产供不应求。这些情况说明,尽管生产决定消费,但更重要的是,生产应积极主动地适应消费、引导消费。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4产粮多的地方未能充分发挥粮多的优势
东北区是我国的粮仓,不仅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多,而且人均占有饲料粮也最多。特别是作为饲料能量之王的玉米,其产量是其他地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但东北却未能利用粮食充足的优势发展畜牧业,玉米、大豆、饼粕等大量外运、出口。牧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未能充分开发利用我国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足,生长期长,还有近4亿hm2左右的草山、草坡,牧草资源丰富,是发展草食畜禽的良好场所。但目前这些资源仍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南方的草食畜禽发展缓慢。
当前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畜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畜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1、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原则,强化信息服务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结构2、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4、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突出发展节粮型畜禽5、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四、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点是“两稳定、两加快、两突出”,即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加快发展牛羊肉和禽肉生产,突出发展奶类和羊毛生产。1、稳定发展生猪生产2、稳定发展禽蛋生产3、加快发展牛、羊肉生产4、加快发展优质禽肉生产5、突出发展奶类生产提高人均奶类占有水平是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措施。6、突出发展羊毛生产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五、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一)农牧结构的调整:调整农牧结构的主要措施有:1、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关于发展畜牧业和进行产业结构、生产结构调整的政策,正确运用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促进农牧业生产结构的优化2、不断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促进农牧业按比例、协调发展3、调整农牧业结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4、发展高效畜牧业,促进农牧结构的优化高效畜牧业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1)内部挖潜。(2)深层开发。加强再生产品的开发,围绕畜禽粪便制成复合生态有机肥,畜产品下脚料制成骨胶、骨粉、饲料复合氨基酸等,变废为宝,提高效益。(3)利用资源优势。(4)实现生态优化组合。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六、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措施之一(二)畜种结构的调整1、畜种结构的概念畜种结构是指不同种类的牲畜数量占牲畜总头数的百分比。2、畜种结构调整的措施(1)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调整畜种结构。(2)运用经济杠杆,正确引导。(3)切实执行畜禽卫生防疫条例,加强重大烈性传染病的预防。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六、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措施之二(三)品种结构的调整1、品种结构的概念品种结构是指同一畜种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或不同性能的牲畜占该类牲畜总量的比重。改良这些品种,加强选育,提高良种比例,使畜牧业向高产、高效、优质、低耗方向发展。2、品种结构调整的措施(1)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进行品种结构的调整。(2)加强地方品种的选育,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国外良种。(3)要在提高畜禽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产量。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六、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措施之三(四)畜群结构的优化畜群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按性别、年龄和用途分组,各个畜组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比重。畜群结构的优化就是要遵循畜禽生产规律,把各种牲畜调整到最适宜的比例关系,在保证企业生产任务完成和畜群正常周转,扩大再生产的同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根据各种不同牲畜在生产中的作用,一般可分成三类:①作为生产手段的种公畜和基本母畜;②作为更新和扩群的后备畜;③作为生产产品的育肥畜、产品畜。
合理的畜群结构要保持着合理的比例关系。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六、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措施之四附: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坚持农牧结合、农牧并举的发展思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从我国畜牧业生产实际出发,以饲料、饲草生产为基础,以现代科技的推广应用为手段,改善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在决不放松生猪生产、稳定生猪存栏、提高猪肉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努力扩大耗料少、转化率高的家禽和草食家畜饲养规模。逐步降低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提高禽类及草食类畜产品的产量和比重。支持引导发展优质适销的特种经济畜禽,建立我国节粮高效的合理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畜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促进畜牧业在新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
1、资源合理利用原则: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当的生产发展项目及生产规模,将各种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经济效益最佳原则:仔细算账,权衡利弊,讲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选择最优的方案。
3、满足消费需求原则:根据市场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及其变化的要求,合理地安排各种畜产品的生产。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
4、促进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之间,生物因素及其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能够保持相对的平衡。畜牧业生产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必须利用和强化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机能,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才能取得产品。5、因地制宜原则:生产结构的建立,主导部门的选择,主辅部门的结合,应有利于各地资源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资源的相互利用,有利于市场的需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决不可取同一模式,搞一刀切。只有这样,建立的生产结构才具有合理性,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保持生态平衡。1.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提高效益。
1.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扩大加工,提高效益。
2.稳定发展禽蛋生产:控制发展规模,提高生产水平,逐步调减城郊饲养总量,扩大农村适度规模饲养,积极推动蛋品加工业发展,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高效率转变,由城郊集中饲养向农村适度规模饲养的转变,由单一鲜蛋供应向鲜蛋与加工蛋品结合的转变。3.加快发展牛、羊肉生产:继续加快两大肉牛带的发展,并在农牧结合地区建立第三条肉牛带。通过大力推进牧区架子牛易地育肥,发挥农区与牧区各自的优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结合退耕还草、扶贫开发等工作的开展,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加快发展肉用山羊。
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
4.加快发展优质禽肉生产:一是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特别是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二是生产和加工要进一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产业化水平;三是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现代营销体系,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保持和拓宽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
6.突出发展羊毛生产:发展羊毛生产的重点是提高绵羊个体产毛量和羊毛品质。在细羊毛集中产区,要确定重点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细毛羊,实现优质细羊毛的规模生产。全面推行机械剪毛、羊毛除边、分级整理、机械打包、客观检验等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羊毛质量达到毛纺工业品的要求。推行羊毛拍卖和工牧直销,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优毛优价。5.突出发展奶类生产:第一要加强奶业基地建设,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提高整体产奶水平;第二要发展奶业产业化,加快乳品加工业的调整,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优质奶制品,增加液态奶生产;第三是突出奶类消费宣传,引导城乡居增加奶产品消费,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地力要积极推行学生加餐奶。1.继续深化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畜牧业的全面发展七、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和措施(8点)
在提倡家庭饲养畜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政策,重点扶持畜禽专业户、重点户发展商品生产。要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力、闲散资金、农作物副产品和其他资源,并调拨部分粮食作为饲料,稳定和提高生猪生产,大力发展养禽生产。要鼓励千家万户利用山地资源,发展牛、羊、兔等草食动物生产。与此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国有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畜禽业,尤其做好对适度规模畜禽场等龙头企业的扶持工作。国有企业应以良种繁育为主,适当生产商品畜禽。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因地制宜全面地发展畜牧业。
2.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一饲料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体系改革现有耕作制度,在不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实行饲料的间种、混种、套种、复种和轮种;将一些不易栽种农作物的耕地调整为饲料、饲草地,种植产量高、质量好的饲料、牧草。实施三元种植业结构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耕地,在单位耕地面积上获得较高的营养物质产出量,通过饲养业转化为人类食品,提高单位耕地面积对人的营养贡献力,以满足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
3.坚持走以节粮高效型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道路
明确畜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方针和措施,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饲料报酬高的家禽和奶业生产。要坚持提高城市、发展农区、改造牧区畜牧业的分类指导思想。在大中城市郊区以提高集约化生产程度为重点发展适度规模的养鸡场、奶牛场及各类畜禽商品生产基地,稳定大中城市畜产品供应。农区是畜产品主产区,要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在稳定发展生猪中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节粮型高效率的禽肉、禽蛋和牛奶生产。牧区要坚持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立足休养生息、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力争有较大发展。开发利用天然草地的关键在于加强管理,彻底扭转多年来对草原掠夺式经营和对草原建设投资严重不足的局面,要特别强调适度放牧,改土种草,建立人工草地,发展草食动物。草山草坡的开发利用,要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草地植被及草山类型,全面策划,合理布局,栽种或补播适于当地生长的优良草种,采取封育、施肥、灌溉等措施保护草场。我国著明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农业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分为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5类。他把草业作为农业型产业革命的组成部分,把草业作为一项产业提了出来,其含意深远。发展草业,改变饲料构成,提高草食动物的生产比重,不仅是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关键,而且也是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环节,对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4.开发利用草场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生产
5.加强畜牧业生产布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
畜牧业生产布局是指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布,亦称畜牧业生产配置。合理地进行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工,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特点,布局不同适应性的畜禽进行专业化生产,以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牧业产区。在产区内重点发展某些畜禽,生产某几种产品,并实现地区专业化。现阶段,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有重点地建设一批良种商品畜禽生产基地,既是为将来实现畜牧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打基础,又是调整当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一个重要步骤。
6.积极发展家禽生产,在稳定禽蛋生产的基础上,大力提高禽肉在肉类中的比重家禽个体小,成熟早,生长快,繁殖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因此,养禽业是一个高效率、低消耗的生产部门,是畜牧业中的“优势行业”,也是我国养殖业中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一个部门,其中肉鸡生产业更是被人们誉为“速效型畜牧业”。养禽业在我国广大农村和牧区都有分布,几乎家家户户都可养禽。养鸡业的潜力还很大,还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外,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气候条件,水禽饲养历史悠久,有比较完善的传统生产条件和先进技术,目前饲养量居世界首位,今后仍应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禽生产。7.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禽饲料转化和产出能力
不断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速良种畜禽纯繁和杂交改良,逐步提高良种畜禽比例,不断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和繁殖效率。设法解决良种推广手段落后问题,减少种公畜外引量大、耗费资金大、适应性差、饲料要求高、利用年限短、易传染(引入)疾病等弊端,集中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种畜场、种禽场的建设,加强良种繁育,充分发挥种畜场的示范作用,帮助广大农村搞好家畜改良工作。8.建立与畜禽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体系
今后要逐年将国家用于畜牧业的投资和饲料粮,重点投放到禽肉、蛋和奶业生产,并在贷款上给予优惠政策。随着国家财力的改善和好转,要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并集中使用到关系全局和能够发挥长远效益的重点建设上,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引导畜产品的消费结构与畜禽生产结构的调整相适应,从而达到刺激禽肉、蛋、奶的需求增长和促进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目的。畜牧业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第三节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是在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基础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本地区的特点,确定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和饲养哪些品种的畜禽,实现地区的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果。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一、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
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的意义
1、合理利用各地区自然经济资源,规划各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的方向。2、为确定国家投资的分配比例提供客观依据,充分发挥各地区生产分工的优越性,改进和密切地区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3、正确地指导各地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进而促进以各种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轻纺工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合理布局。4、各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和比较落后的地区,实现机械化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畜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业生产布局的原则
1.充分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2.充分考虑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3.畜牧业生产的布局必须与工业生产布局相适应4.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5.把国家利益和地区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畜牧业区划
概念:畜牧业区划:按照畜牧业生产地区分布的客观规律,调查研究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畜牧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分布的特征,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性和区域内的相似性,把全国、一个省、一个地区或一个县(旗)划分为若干个各具不同生产特点的畜牧业区。在一个畜牧业内部,还可以根据相互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成若干个较小的畜牧业区。意义:畜牧业区划是实行畜牧业合理布局,建立畜牧业生产合理结构的科学依据;是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实现畜牧业生产专业化的基础工作;也是因地制宜地组织畜牧业生产,实行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畜牧业区划,不仅可以更好地揭示畜牧业生产的地区特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人们主动地去利用和改造各种畜牧业资源,进一步发挥优势,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畜牧业区划的概念和意义畜牧业区划的依据
1.饲料资源:饲料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畜、禽的消化生理特点不同,利用饲料的能力也不同。由于饲料种类、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地区差异,形成畜禽种类、数量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忽视不同地区饲料种类、产量的差异,凭主观确定饲养畜禽的种类和规模,是行不通的。2.自然环境:畜、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受光、温、水、气、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各种畜、禽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发展,都有它适应的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我国各区自然环境差异很大,由于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形成畜、禽种类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忽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引种工作就会受挫折。因此,畜牧业区划必须注意自然环境因素。3.饲养技术:饲养技术指畜牧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饲料采集、贮藏、调制,畜禽的挑选(鉴别)、饲喂、配种、接产和调教等一系列的技术工作。饲养技术既包括生产实践经验中积累起来的传统技术,也包括科学实验成果汇集起来的现代科学技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和一定的饲料条件下,好的饲养技术可以弥补饲料条件的不足。忽视现实存在的饲养技术的地区差异,就会使现代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工作和引种改良工作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对建立不同地区畜牧生产技术体系不利。4.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畜牧业生产的前提,对畜牧业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居民改善生活的需要,工业生产原料的需要,农业生产动力、肥料的需要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考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多样性、多层次的需要。忽视社会需要多样性和畜牧业商品生产地区性之间的协调,就可能导致畜产品质量的下降、畜产品生产过剩或紧缺。只有把社会需要同畜牧业生产协调起来,才能使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畜牧业综合分区的方法
2、指标法:对生产水平、商品率等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畜牧业生产结构筛选、分区、划片,使之能反映区域特征的主导自然因素和生产主要特征。3、类型法:对类型特征相似的畜牧区,分别划类、归类,重新组合,划分出不同规模的类型区。4、重叠法:又叫套图法。先编制各种单因子分布图(降雨量、人口密度、草地、林地、各种畜禽等分布图)、多因子分布图(土地利用结构图、种植业结构图、畜牧业结构图等)、区划图(自然区划图、草地区划图、饲料区划图等),然后将上述若干张图重叠在一起,根据图的重叠程度,确定区界,划分出区域。5、聚类法:可用Q型群聚类或模糊聚类。对能反映区域特征的生产、商品率等指标,用Q型群聚类法进行定量分析聚类,划分出区域;或对能反映区域特征的、不能量化的现象,人为地评价量化,用模糊聚类进行定性分析聚类,划分出区域。1、经验法:根据对畜牧业资源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主要凭经验进行对比、分析,划分成不同畜牧业区。这种方法以历史经验为背景,以畜牧业生产现状为主要依据进行划分。附:我国畜牧业的综合分区1、青藏高原区
①自然条件严酷、寒漠,自然灾害频繁。②天然草场广阔,类型多样,地区间载畜量不平衡。③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生产资金不足。牦牛是本地区特有的家畜,应予以合理开发。除局部地区外,因自然条件太严酷,须将保护天然草原的工作抓紧、做好,否则畜牧业不仅不能发展,并且难于维持。发展的畜种,应以适应当地条件的牦牛、藏羊等为主。加强疾病防治、检疫工作,稳步推广牧业机械,建设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销体系。2、蒙新高原区
①自然条件差,冬季干燥、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春秋气温升降剧烈。②天然草地面积大、草质好,发展畜牧业基础条件良好。③发展畜牧业有迫切的社会需要。骆驼是本区特有的家畜,占全国同类家畜的95%以上。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又无灌溉条件,土层浅且沙质重,耕翻天然草原容易沙化,必须注意合理利用和保天然植被,严禁超载放牧。局部地区宜农、宜林,要重视农、林、牧结合,推广草田轮作。,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绵羊、黄牛、骆驼等草食性家畜。冬季有保暖畜舍和补饲草料条件的可以发展细毛羊等改良畜种,夏季草场好的可以发展肥羔生产。3、黄土高原区
①植被稀疏,荒山秃岭随处可见,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吨之多)。②人均耕地(0.15
hm2)和草地(0.26hm2)面积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畜牧业有广阔的前景。③地域类型多样(河、川、上、平原、塬地、半荒漠),气候温和,有利于各种家畜的生长、发育、繁殖。黄土高原区发展农业必须种草植树,保持水土,这样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要在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前提下,在提高农业作物单产的同时,25%以上的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的缓坡地实行粮草轮作。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因地制宜地安排畜牧生产力布局。发展畜牧业要以草食性家畜为主增加母畜比例。4、西南山地区
①气候垂直分布变化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适于发展立体型畜牧业。②草资源丰富,牧草繁茂,产草量高,但利用率低。发展畜牧业要根据气候的垂直变异和地形造成的小气候进行布局:丘陵平坝区应以猪、禽和水牛为主;低山区以黄牛和山羊为主;中山区以山羊为主;亚高山、高山区以绵羊为主。适当饲养马及牦牛。要重视农、林、牧结合,尤其是林、牧结合,合理利用草山草坡。
5、东北区
①土地肥沃,水草丰茂。②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天然草地产量高、质量好,建立人工草地的条件也较好。历史上是放牧畜牧业比发达的地区。经过长期移民开垦,平原已大部变成农田。今后还将继续开垦,耕地面积将继续扩大,放牧畜牧业将更进一步同农业结合。奶牛业发达,要重点发展。养猪业的发展要同农业生产相适应。保护和利用经济动物资源。6、黄淮海区
①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层深厚。②饲料、饲草种类多,来源广,但利用率低。黄淮海区气候属南北过渡地带,我国的畜禽种几乎都能适应,是小尾寒羊产区。畜产品商品率高。今后将建成粮、棉基地,农、牧结合发展畜牧业大有可为。要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牧草资源。耕地中旱地多,农民有养猪积肥的习惯,在保证养猪稳步增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羊、牛、兔。7、东南区
①丘陵起伏,河流湖泊极多,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粮食单产高。②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适应性强,有不少经济价值高的地方优良品种。③经济条件好,实力雄厚,有利于实施现代化畜牧业生产。④交通发达,对外通商港口多,畜产品出口潜力大。水产丰富,是畜牧业发达地区,水牛、猪和水禽占全国首位。农家肥料来源主要靠养猪。畜牧业还要以养猪为主,但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要更多注意质量。丘陵山地所占比例大,天然草地资源有潜力,要加强林牧结合,发展养牛。还要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水禽生产。畜牧业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第三节(一)畜牧小区的概念和意义畜牧小区是指按照集约化养殖要求建立的较为规范、封闭管理的畜禽饲养园区,园区内饲养设施配套,技术规程及措施统一,只饲养一种畜禽,可由一个或多个养殖业主进行标准化养殖。实行小区养殖,既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培植特色产业,又有利于统一防疫检疫,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争创优先品牌,同时还有利于改善居住环境,使养殖业走出“人畜共居”的时代。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三、畜牧小区与新农村建设畜牧业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第三节(二)畜牧小区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描绘新农村的美好蓝图。畜牧业必将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畜牧业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次,将畜牧业的发展建成畜牧小区是实现村容整洁的需要;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是实现生活宽裕的需要。加强畜牧小区建设,提高生态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切实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大力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改善畜禽饲养管理,推广健康养殖方式,突出做好畜禽排泄物、废弃物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三)建设畜牧小区的措施1、加快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形成区域规模优势。2、实施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养殖大户发展,集中连片,统一服务。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三、畜牧小区与新农村建设畜牧业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第三节(一)畜牧业生产的区域分布要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特点,针对动物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不同要求,把牲畜配置在最适宜它们生长发育的地区,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用较少的消耗获得最优的经济效果。目前分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城市郊区畜牧业四个区域。畜牧业产业化的概念四、促进畜牧业区域经济发展1、农区畜牧业
农区畜牧业指以农业(种植业)生产为主的地区的畜牧业,农区饲养的畜禽种类主要有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房屋买卖中介合作协议
- 常规商业合同范例
- 2024年建筑施工合同:工程承包与施工要求
- 国内凤爪贸易合同模板
- 2024年房地产经纪服务详细合同
- 农场建设安装合同范例
- 2024年文化艺术品国际交流合同
- 合同范例规定
- 买房中介合同正式合同范例
- 委托履行合同范例
- 《建筑施工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 公司环境行政处罚事件处置预案
- 广东开放大学风险投资(本2022春)-练习4答案
- DB65∕T 3253-2020 建筑消防设施质量检测评定规程
-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公开课三稿)
- (完整PPT)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课件
- ASTM B366 B366M-20 工厂制造的变形镍和镍合金配件标准规范
- JIS G4304-2021 热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 2022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押题模拟试卷3套及答案解析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认识校园植物》优秀PPT课件
- XRD在薄膜材料研究中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