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人:李栋专业:注册税务师方向注税12-2班日本税制日本概况1234税收制度沿革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日本邮政储蓄体制简介目录2日本概况自然状况:
日本是亚洲大陆东缘、四面临海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的0.28%。但日本人口占世界的2.2%,人口比重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0倍。
日本不仅国土面积小,而且山多,地表崎岖、山脉纵横,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70%,平原台地分别占13%和12%,耕地面积也很有限,占国土面积的的14.6%低于美国的47.1%和英国的77.4%。
但作为岛国,日本海岸线很长,共3.4万公里,是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发展水产海运条件较好。
地质: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据统计,世界全部里氏规模6级以上的地震中,超过二成都发生在日本。
气候:日本地处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典型特征。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北海道与本州的东北地区、高原地带属温带,本土大部地区及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资源:日本的矿物资源种类繁多,曾有有“矿物博物馆”之美誉。但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的矿产、石油等资源却十分贫乏。日本作为当今主要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铁矿石却全部依赖进口,日本作为世界最大的资源进口国,进口商品中原燃料的比重达到50%以上。
社会经济状况
截至2013年3月底日本人口总数为1.26亿人,比2012年减少26.6万人,连续4年减少。日本全国有39个道府县的人口减少。减少最多的是北海道,为2.99万人。其次是受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影响的福岛县,减少2.07万人。减少率最高的是秋田县,为1.23%。人口:2011年日本GDP:375783.2813亿元USD$59742.97亿美元2012年日本GDP:400970.917452亿元USD$60937.8294亿美元2013年日本GDP:408990.33588亿元USD$62156.586亿美元
GDP:其它统计指标:
政治结构日本是一个内阁制国家,政府体制以日本宪法为基础,并有一个两院的议会。对议会负责的行政建构包括了一个由内阁总理大臣和各省国务大臣组成的内阁。总理大臣必需是议会成员,并由其他议员选举产生。大多数阁员也必需是议会成员。政治结构即内阁。内阁领导下的机构由内阁机构、总理府及其所属机构和16个内阁部门组成具体是内阁官房,内阁法制局,人事院,内阁府,复兴厅,总务省,法务省,外务省,财务省,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环境省,防卫省。[3]日本实行以天皇为象征的议会内阁制。中央行政机构:日本地方政府采取地方自治形式,统称为地方自治体。日本地方行政机构,有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43个县。它们的办事机构称为厅,行政首长称为知事。每个都、道、府、县下设若干市、町、村。市的办事机构称役所,町、村的办事机构称役场(公所),行政首长称市长、町长、村长。地方行政机构:日本税收制度沿革税制的含义及研究税制的必要性:税制,或称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税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制指税种的组成体系和税收征管制度,广义的税制还包括各种税收法规以及税收机关内部的管理制度等。税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期限等。税制改革,是对税收制度的变革。税收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家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税制改革有两种形式:一是指对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环境既定税收制度的某些不完善之处进行修补;二是指对税收制度的重新构造;在实践中,对一国税制的全部或许多部分同时改革相对少见,更常见的是对税制的某一个部分进行变革,因为多数国家的政治过程更适应对税制的微调。
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保证国家职能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调整经济、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制度永远要和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当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税收制度也要与时俱进的发生变革。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轮税制改革的浪潮,不仅是西方国家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税制变革,而且是半个世纪来税制原则的一次重大调整,政府由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转为适度干预,20世纪30年代后,面对市场失灵,凯恩斯主义极力主张对国家经济进行全面干预,从而建立多税种多优惠的体系,以加强对经济的全面调控:但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的世界范围内的税制改革却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寻求减税对经济适度干预的倾向。继1986年美国税制改革后,日本同样进行了战后夏普税制建立以来根本性的税制改革。为了扭转泡沫经济以来经济衰退的局面,日本税制改革的主题内容围绕着降低所得税税率,拓宽税基,开征消费税而展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日本是中国的邻居,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同时又是中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研究日本税制改革的成败对中国今后有很大启发意义。日本的民族性:
其一,日本民族是一个冷漠和热情的结合体。
其二,日本民族是优雅与残忍的结合体。
其三,日
本民族是服从于反叛的结合体。
其四,日本民族的群体性非常鲜明。这带来了日本
民族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日本非常强调个人对
团体的绝对服从。其五,日本民族非常热衷于学习和改造。其六,遵守纪律、追求完美日本这种民主性形成的原因:资源贫乏,地域狭窄的地理特点决定了日本的文化特征。
国家与地方分税制财政体制日本现行的行政区划为: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和京都府)、四十三个县。县以下设市、町、村。都道府、市町村为地方事政体。现行日本税制,是于1948年建立起来的,二战后受美国的影响,建立了以申告纳税制度和所得税的综合课税为中心的税制,形成了现在日本税制的基础,后经不断发展改革,而日趋完善。在税收体制上,日本实行分税体制,彻底的税种划分,互不干扰。日本税收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税又叫国税,是指由国家征收的税款,通常由大藏省所属国税厅负责征收。地方税是地方公共团体征收的税款,地方公共团体是指道府县是市町村,因而地方税分道府县税和市町村税,分别由本级财政局下属的税务部门征收。在立法上,日本实行中央集权制,因而其税收立法权也集中在中央,中央政府(广义政府,包括国家权利机构)不仅负责中央税收的立法工作,还负责地方税收立法工作。中央税收,由大藏省主税局和关税局负责调查、设计及法案、修正案的起草工作,由内阁提交国会(众参两院)审议、批准。法定地方税由中央立法,地方税的设置和税率也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具体由自治省负责(需与大藏省协商)法案的调查、起草,由内阁提交国会审议、批准。日本的这种比较独特的中央、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三级分税管理体制,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推动了日本走向繁荣。现今日本的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历史演变
19世纪60年代,日本的新兴资产阶级展开了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革命,从此确立了日本的中央集权地位。日本此时也着手改革税制,将以土地税为主的实物税变为货币税,初步建立了以土地税为核心的税制体系。之后,日本建立了道府县制、市町村制并规定了相应的税收权限。1887年(明治20年)引进所得税,成为继英国、德国之后较早实行所得税制的国家。同时,调整了间接税的税目,新增设了一些税种,如相继设立了登记税、营业税、印花税、啤酒税、砂糖税等。不过,从总体来看,这个阶段仍然是以古老的直接税作为主体税种;中央征收正税,地方除了房屋税、户口捐外,大多是征收国税的附加税,如土地附加税、所得附加税等。(一)明治维新至"一战"前夕(1868-1912)明治时期国税收入结构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耗资巨大,政府支出猛增,财政经济不断告危。日本为此采取了一些增加税负的措施:一是开征新税,如战时开征的利得税、资本利息税;二是提高税负,对所得税和酒税平均税负分别提高了16%、15%。战争之后,日本着手进行税制改革,重点是将过去以农业、土地为中心的税收制度转向以城市工商企业为中心的税收制度,并全面改革所得税。提高直接税的比重。
1940年对所得税制的改革,初步奠定了日本目前所得税的雏形。其改革内容有:将原来的所得税分为分类所得税和综合所得税,同时对公司单独开征法人税;分类所得税是对各种不同所得分为六类征税,并规定差别税率;综合所得税是对各项所得先综合起来计算,后按相应的超额累进税率征收,税率最低是10%,最高为65%。此次改革是适应战争的需要,目的还是应付扩大的军备开支,如广告税、战时补偿税都是昙花花一现。日本的分税制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初步奠定了日本现代税制的基础。大正至战后初期的税收制度(1912年-1950年)大正至战后初期中央税收结构夏普劝告与战后税收制度战后日本经济,在美国“破坏性思想”指导下,经历了几年动荡。但随着美苏冷战激化,日本成为美国的亚洲前沿阵地,美国开始关注日本的稳定与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美国占领军与1949年先后派遣财政金融和税收专家团赴日,对日本经济进行诊断和医治。1949年3月财政金融专家—美国底特律银行总裁约瑟夫·道奇先生发表了有名的“道奇计划”后,5月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尔·夏普博士为首的税收考察团赴日,经过三个月的调查研究,于8月26日向占领军总部提交了《日本税制改革书》,对日本税制改革提出了建议,一般称为“夏普劝告”。日本政府于1950年以夏普劝告为蓝书进行了税制改革。这一改革确立了战后日本税制的基本框架,到80年代末实行的大规模税制改革为止,夏普劝告及其形成的税制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重建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夏普税制夏普劝告的核心是建立持久。稳定的税制,包括以下三个内容:Ⅰ、以直接税为中心的税制。而且站在虚拟法人学说的立场上,调整个人所得税和法人税的关系,主张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Ⅱ、推行申报纳税制度,取消税收优惠政策Ⅲ、明确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上下级政府间的税收权限,建立以独立税为主体的地方税制1950-1988年日本国税收入结构80年代后期以来的税收制度改革
1.改革背景(1)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保持了稳定的低速增长,而政府的财政日益紧迫。1965年,日本发行了用于弥补经常预算不足的赤子国债,1966年发行用于弥补公共事业支出不足的建设国债,1975年以后更是同时发行两种国债,国债的规模越来越大。1986年,日本的国税收入总和41.5万亿日元,而国债累积却已经高达145.2万亿日元,即是说,要用近4倍的该年国税收入才能拆掉政府高筑的债台,持续恶化的财政状况成为制约日本经济进一步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严峻的财政状况,改革现有财政政策已是迫在眉睫。(一)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背景、措施及效果(2)6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连年的贸易黑字态势,导致日本的外汇储备雄居世界各国之首。大量顺差的贸易不平衡状况,引起了大量对日贸易逆差的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强烈不满,以至于不断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加进口。破于国际贸易上的压力,日本政府在80年代后期开始考虑研究扩大内需问题。其方法有两个:一是扩大财政支出,增加政府投资,二是增加居民消费,把过高的储蓄转化为投资。而通过税制改革扩大内需,是一条减少与他国贸易摩擦的必经之路。
(3)原税制经过几十年的使用,缺陷日益显露,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国际化、服务社会化和人口高龄的发展趋势。首先,个人所得税的税负较高,如1985年个人所得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39.4%,也就是说,该年度国家税收收入的40%是从个人所得税中征收的。再从税率来看,个人所得税实行的累计税制,到1987年9月为止,其纳税等级共15级,税率为10.5%—70%。而且这还只是国税的范畴,如果再加上地方税,适用于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达到90%这种高税率自然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此外,由于所得税扣除项目及优惠条件以及税收稽征体制的不同,不同阶层的个人个人所得税税负相差很大,导致国民的不平感加深,据一项调查显示,认为税收不公平的国民比例1971年为54%,1981年上升为73%,而到1987年更是高达81.3%。其次就法人税率而言,若从法人的实际税率(法人税、法人事业税等税率的加权平均数)来进行比较,1985年日本与美国分别为52.92%和51.18%,看起来日本企业的实际税负并不重,但如果再考虑美国1981年税制改革中引入的加速折旧等措施后该比率就变成了51.61%和32.28%,日本比美国高出近20个百分点,这无疑会大大降低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国内的企业往国外搬家,不利于内地经济与就业。再次是日本的间接税的结构不够合理,战后日本间接税在国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已从1955年的48.6%降至了1985年的27.2%,几乎下降了一半。而直接税的比重过大,据统计,1986年日本的直接税收入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高达73.1%,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平,直接税的比重大意味着税负亦高,因而挫伤了企业及工薪领取者的积极性,妨碍经济活力的发挥。2、改革内容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税制改革、特别是消费税的引入,被认为是“夏普劝告以来第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它对今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消费税的引入,弥补了日本一直缺乏税基广阔的一般消费税制的不足,为以后税制的不断完善奠定了基础,但是,消费税的提高也不利于刺激国内消费、扩大内需。同时,20世纪80年代的税制改革暂时改变了经济低增长、国家财政窘迫的不利局面,加上日本当时推行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泡沫经济的形成,但是,泡沫经济破灭以后,税改导致的财政收支的恶化开始显现出来,以至于国家不得不依赖于赤字国债政策,1993年底国债累积额已达200万亿日元。税改使高中收入阶层的税负减轻,而广大低收入者实际税负反而加重,造成了中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不平等。总的来说,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税制改革,揭开了日本税制改革的新篇章,虽然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为日本未来的税制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改革效果(二)20世纪90年代改革的背景、措施及效果1.改革背景自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陷入了严重困境,经济
增长率由1990年的2.2%跌至1994年的0.6%。1991—1995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4%,甚至在1997年出现了-0.7%的负增长。连经济企划厅也承认9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令人惊异的低增长”。政府税收同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在1992年度至1994年度出现了连续3个年度的负增长(分别为-6.4%、-1.4%和-4.6%)。伴随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企业经营效益滑坡,破产比率上升,由此累及宏观金融环境,1995年6月银行坏帐总额首次超过40万亿日元,占GDP的8.6%。
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倒闭事件连续不断。为了促使经济早日走出低谷,日本政府连续实施了大规模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政府支出持续攀升。而为了支持日益膨胀的支出,财政不得不重新依赖于国债的增发,并且国债的发行规模与日俱增,尤其从1994年开始,日本的一般政府财政赤字已跃居经济大国前列,到1996年底日本累积的国债余额已高达240万亿日元,日本财政又陷入了艰难的境地。面对这种情形,日本政府在进行其他努力的同时,也试图通过税制改革来缓解财政乃至经济所面临的困境与压力。2.改革内容3、改革效果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税制改革,总体上来说适应了日本当时的经济形势,在政府包括税制改革等一系列振兴经济的努力之下,日本经济于1995年和1996年度出现了较明显的增长,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2.5%和3.4%。
消费税率的提高,是约9万亿日元被政府从个人腰包掏走,国民负担加重,消费下降,市场萧条,国内需求迅速冷却下来,再加上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东南亚、东亚金融危机又迅速波及到了日本。在这种内外冲击下,日本经济在1997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衰退。而1999年小渊内阁的经济复苏政策,难以在短期内通过刺激措施就能奏效,因为日本经济衰退非一日之寒,原因十分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渊提出的税改和经济复苏政策只是在经济振兴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成效:后果:(三)21世纪以来改革的背景、措施及效果1.改革背景
虽然20世纪末期日本为了挽救经济,接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日本经济并没有出现根本的好转,甚至在2000年度实际GDP的年增长率只有0.9%,没有实现年初1.2%的预期目标,其中保证实际GDP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企业设备投资和出口,而占GDP近60%比重的民间最终消费指出仍为负增长
;随着经济的恶化,企业倒闭时间屡屡发生,日本的失业率也屡创新高,2000年11月的完全失业率为4.81%,到了12月和2001年的1月则进一步上升到4.9%,成为1953年进行这项统计以来的最高记录;在财政方面,由于政府采取了依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的传统做法,日本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政府的债务余额持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新上台的小泉内阁,提出了“不进行结构改革就无法实现景气的恢复”的思想。日本政府于2003和2006年两次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税制改革。2003年的税制改革2.改革内容①个人所得税。此次税改建议取消“配偶特别扣除‘优惠,该优惠措施是针对那些收入低于一定数额的配偶享受的额外比例性税收减免,2004年以后将被取消。③消费税。2001年,日本消费税收入占国税收入的19.2%.此次税改对小规模业者免税销售额从3000万日元降到1000万日元,符合使用简易征税制度的小规模业者的年销售额从不超过2亿日元降到5000万日元。②公司税,由于经过几次税制改革以后,日本的公司税税率已经处在1949年以来的最低点,处于发达国家公司税率的平均水平,因此只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如对IT业的税收优惠和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扶持2006年日本税制改革Ⅰ、Ⅱ、个人所得税。从2007年开始,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从4档改为6档。最低挡税率由10%下调为5%,最高挡税率则由37%上调到40%。降低特定公共年金的源泉征收税率,即从目前的10%下调为5%。法人税。调整了与试验研究费总额相关的特别税额扣除制度。对2006年4月1日到2008年3月31日发生的各项试验研究费超过扣除限额时的特别税额扣除比例增加5%,使用期限2年。填写蓝色申报书的经营者在2006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间,购置提高产业竞争力及促进信息基础强化的设备,并将此设备投入到国内企业时,可以享受相当于设备购置价格50%的特别折旧优惠或享受相当于设备购置价格10%的特别税额扣除优惠,适用期限2年。
对于资本金少于1亿日元的法人,如果借入一定数额的风险资产并将此风险资产投入到国内生产经营企业时,当相当于基本风险费用总额60%的部分给与10%的特别税额扣除。2006年日本税制改革Ⅲ、Ⅳ、酒税、烟税。适当调整了各类酒所适用的定额税率,其中对酒精含量未超过10度的发泡性酒类适用税率统一提高到80000日元/kl;对于烟税,从2006年7月1日开始提高烟税的使用税率,平均上调幅度为13个百分点适当调整了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从近期日本的税制改革可以看出,近期的税制改革已经从单纯以减税为基调的改革发展为以结构改革为主体的改革。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日本经济长期处于徘徊不振的态势,企业经营状况较为严峻,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民间消费长期低迷,再加之不良债权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金融系统出现了明显的不稳定状态。面对着这样的形式,小泉政府如果希望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无疑会减少政府财政收入,使得本来就已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面临更艰难的境地,进而会影响到政府调节景气变动的能力和力度。这种以结构性改革为主的改革,较能适应日本当前经济的发展,正是在日本政府一系列的努力下,日本经济在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转机,并逐渐从萧条中走出。2003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2.1%,2004年
为2.0%,2005年度升至2.4%,实现连续四个年度的正增长。2006年有所回落为2.1%,2007年为2.1%。3、改革成效当前日本税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调整方向日本税制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革完善,税制改革的效果有所体现。刺激了国内需求和投资,推动了经济缓慢回升,2003年至2007年GDP保持了2%以上的增长。但是日本经济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必须在以后的税收乃至经济政策中加以注意,我认为当前日本税制改革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有三:经济衰退的风险、财政赤字的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2007年日本的经济仍处在始于2002年的周期扩张阶段,持续回升仍然是日本宏观经济走势的主基调。但也有多种迹象表明,扩张六年之久的日本经济,在进入2007年前后正逐渐进入周期“拐点”,经济周期由扩张阶段转为衰退的概率正在增大。此次长周期扩张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势头本来就不够强劲,而在进入2007年后又进一步显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向,从实际GDP的增长率来看,2007年第二季度曾一度出现了0.5%的负增长,虽然第三季度转为正增长,但增长率只有0.4%。日本最权威的内阁府经济观测调查已连续数月报告景气现状与走势正趋于恶化,股票市场转趋低迷,国际环境空前恶化。2008年,全球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来自美国。美国经济连续五年的稳定强劲扩张,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已经进入尾声。出口导向仍然是日本经济过去五年来的复苏的主要动力,而美国为首的外部市场需求则提供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如果考虑到转口和三角贸易的作用,2000年到2007年,日本全球出口与美国全球进口之间的相关度为86%。因此,如果美国经济大幅减速,日本经济增长的放缓程度可能会和美国一样严重。【壹】经济衰退的风险同时,日元不断升值也会使贸易情况恶化,日元汇率已从2007年6
月份时的1美元兑124日元,升至12月的110日元左右,为将近十八个月以来的糕点。考虑到当前日本经济增长高度以来于出口,出口对2007年第三季度GDP增幅的贡献达到三分之二左右,甚至其温和增长的国内需求也要归功于企业资本支出回升,而这些公司中有很多也是出口依赖型企业,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风险不可小觑。同时,能源价格的高企,农产品价格的上扬,都促使全球性通货膨胀的时代的到来。而支撑日本过去几年来经济复苏的零利率基础在2007年也遭到了破坏,自2006年夏季以来,尽管总体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但日本央行为了抑制经济过热,维护证券市场,仍采取了两次加息措施,通货紧缩阴云重现。面对极有可能发生的经济形势变化,日本政府应在经济调控和税收政策上积极加以防范,税收政策上应以刺激经济为目标之一。【贰】财政赤字问题日本从1965年发行赤字国债政策以来,为了挽救日本经济,从未降低对国债的依存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大量积累,财政状况已经变得非常糟糕,基本原因在于跑摸经济崩溃以来经济的停滞和持续性的扩张政策。1991年,日本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为705000亿日元,税收收入为598000亿日元,国债发行量为67000亿日元。2002年,日本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增加到812000亿日元,税收收入税收收入下降到468000亿日元,国债发行量猛增到300000亿日元。由于连续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财政措施刺激经济,日本的国债发行量非常巨大,2002年的发行量比1991年的发行量增加了近3.5倍。相比之下,十年来日本的税收持续下降。1991年至2002年下降了21.7%。无疑,税收的大量下降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停滞,部分原因是政府减税。2002年日本中央政府的财政指出与税收收入的差额达到344000亿日元。不过政24府刺激经济的政策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002年财政赤字与GDP的比重为5.5%,2004年已经达到GDP的6.8%。2005年末,日本的国家和地方的长期债务余额高达774万亿日元,达到名义GDP的150%,居发达国家之首。90年代以后日本的财政赤字主要是由于松金融政策和高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费用等的增加,表现为结构性财政赤字。
要解决国家财政赤字的问题,只能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或者减支与增税并举的防来来弥补,但是,减少财政支出与增加税收又会加重通货紧缩,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叁】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自1970年起,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就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此后30多年里,由于出生率连年下降、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等原因,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日本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口所占比例最高的国家,根据2004年9月日本总务省公布的人口预测数据显示,日本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率达18.5%,也就是说现在每5个日本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到2015年这一比率将达到25%。据日本专家预测,2050年日本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2.3%,甚至有可能超过1/3。即平均每3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社会保障制度,有关专家对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历史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就相应提高约一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就提高约为5个百分点。
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以来,社会保障费用不断增加,国民负担不断加重,税和社会保障负担显著增加,两者对国民收入比例将达到56%,税和社会保障费用的增加,意味着国民负担加重,财政负担加重。面对日益深入的老龄化时代,对日本的财政制度又提出了艰巨的问题,一味靠加大税收来解决显然不可取,因为日本长期的经济低迷,过度加大税收会更加加重国民负担,导致经济更加低迷。调整方向:税收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和税收结构,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税收政策,对于有效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促进经济、科技发展,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均衡运行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Ⅰ、拓宽所得税税基,降低税率拓宽税基、降低税率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税制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改革把原先一些减免的项目重新纳入征税的范围,从而有效避免税源流失。由于日本的财政状况已经比较困难,通过减税来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显然不合适,然而这种“减税”减的只是所得税的名义税率或边际税率,减税的同时税基却相应拓宽,其结果不会影响日本政府的税收收入规模。拓宽税基、降低税率可以确保税收中性,避免因过多地运用税收手段而弱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一些特殊规定和税收优惠,可以提高争税效率和经济效率。个人所得税率的适当降低,可以鼓励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所得税的降低,可以吸引资本进驻本国企业,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可以增强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积极性,有助于解决日本内地经济和就业问题。Ⅱ、提高增值税税率及其比重提高增值税税率也是开近年来发达国家税制改革的趋势之一,1994年到2003年,OECD30个国家中,有12个国家提高了增值税的标准税率。
而日本的增值税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只有5%,其他国家都在20%以上。由于增值税的税基对税率的弹性较小,而税基庞大,所以税率的提高对增加收入有明显的效果。日本的财政收入一直是困扰日本政府的大问题,所以可以考虑向增值税要财源。但是,考虑到增加增值税会加大国民的税负,抑制国内消费,盲目增加增值税的税收无疑会给我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所以,这种提高应该是渐进的。Ⅲ、加大社会保障税收力度早在19世纪末期,社会保障制度就已经在欧洲出现,1935年美国首创了社会保障税,建立专税专用的社会保障收支体系,以税收形式筹措资金,向老年人、失业者、伤残人和生活贫困者提供社会保障。60年代以来,已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成为头号税种。上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普遍上升。面对日益深入的的老龄化时代,日本的社会保障系统压力将会越来越大。通过增加社会保障税,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冲击,维护社会稳定。Ⅳ、加大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力度当今,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大,而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本战后的崛起就是靠科技为先导。日本目前的经济状况不能仅靠国家的财政或者货币政策来解决,必然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打开局面。所以,日本今后应该加强对科技税收优惠的力度,对研发活动和科技成果应用等给予更高的优惠政策。
日本税制改革对中国的启示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已经过去20个年头,在过去的20年中,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真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全面总结、借鉴近年来我国和其他国家税制改革的经验,尽快提出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加以深入研究,早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事情。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特别是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国投资的急剧增长和国际经济协调的增强,正在对各国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改革、开放的中国应当而且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我国的经济需要在国际竞争中谋求合作与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我国的参与。因此,研究我国的税制改革应当而且必须注意研究世界经济和各国税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消费税是一个具有一定调节作用的税种,它除了可以取得一定的财政收入外,还能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起到调节生产结构、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消费税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情况和现实国情进行改革,适当扩大征税范围,调整税率结构。当前消费税的改革重点是要解决部分税目、税率的过时和缺失问题。一方面,对于那些明显与国家产业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相矛盾,又抑制消费和投资增长的税目以及普通消费品,应该降低税率并逐步从税目中扣除;另一方面,将一些奢侈品、高档消费品和不利于环保的消费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适当扩大消费税的税基,并提高这些消费品的税率。1.消费税的改革
我国的社会保障开支增长迅速,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足,征收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面临收不抵支难以为继的风险。开征社会保障税是为了解决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是为了保持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开征遗产赠与税,可以有效调节社会分配。将拥有高额遗产者的一部分财产归为社会所有,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限制私人资本,减小贫富差距;可以降低人们进行储蓄和积累财富的预期,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可以抑制不劳而获的思想,促使人们积极进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发达国家多数早已开征了遗产和赠与税,而我国这方面还是个空白。
①开征社会保障税2.新税种的开征②开征遗产赠与税③开征环境保护税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起,我国的环境恶化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环境保护不仅是人类的生态保护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经济发展能否可持续,能否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税收作为政府矫正负外部性的一个有力的政策工具,无疑要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开征环境保护税,实际上是将环境污染的社会治理费用消化到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尽管开征环境税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其意义和作用不可低估,在新世纪一定要成为我国的重要税种。④开征物业税对于贫富差距过大且仍呈逐步拉大之势的中国国情来说,财产税的缺失,是一件必须尽快加以纠正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是通过三个层面上的因素表现出来的。一是收入,二是消费,三是财产。前两个因素属于流量,后一个因素属于存量。存量是基础性的,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流量。将这样一种贫富差距同现行的税制格局相对接,可以发现,在收入取得层面,我们有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在消费支出层面,我们有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调节。在财产保有层面,我们则基本处于无税状态。对贫富差距具有基础性效应的存量因素——财产——不实施税收调节,而仅着眼于流量因素——收入和消费——进行税收调节,中国税收的调节贫富差距的实际效果可想而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应尽快开征物业税,从而结束中国现行税制格局中的财产税缺失状态,建立起从收入、消费、财产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调节贫富差距的现代税制体系。3.健全法制、强化征管在未来的税制改革中,应着重构建完整、统一的税法体系,加快制定税收基本法,把税收的职能与作用,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种设置的原则,税务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行政执法规定、税收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税务司法保障等内容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应转变稽查机构设置模式,强化稽查管理,提高稽查人员素质,充分发挥稽查作用,严惩违法者。要建立健全逐步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改革税收计划管理与考核办法,加强税收预测科学性,引入税收监控概念,积极实行包括计算机化管理的专业管理办法,加强税收宣传,提供优质服务。结论结论首先,刺激了国内市场需求和投资,推动了经济缓慢回升。自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在低速增长过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国内市场需求相对狭小,阻碍了消费牵动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进程。而国外市场也不断地受到其他国家的抵制和报复。在西方贸易对手不断施压面前,日本政府多次作出扩大内需、开放本国市场的许诺。做出的税制改革使个人所得税有所减小,个人手中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小储蓄、鼓励消费而扩大内需的效果。另外,法人税率的降低也有助于刺激国内投资,增加投资品的国内时常需求,减少资本外流,这些都是对经济有利的因素。其次,税制改革短期内影响了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减少税收所产生的刺激经济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因此,从经济发展中获得财政收入增长的期望也不是马上就可以实现的。相反,减税直接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影响了当前的财政收支平衡,这对国债依存率已经很高的日本来说,无疑更加增加了预算平衡的难度。而通过减税扩大积累、刺激经济从而带来税收增长的设想短期内无法实现,从长期看也很有可能受多种不可测因素影响而难以实现。再次,改变税收结构影响了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一般而言,直接税一般实行累进税率使其弹性值大于实行比例税率的间接税,因而累进的直接税被西方国家当作调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来加以运用。在日本的税改方案大大降低了直接税的税率,减少了档次,缓和了累进税率的幅度,从而较大地削弱了税收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加上间接税
在税收中的比重增大,直接税的作用进一步减弱,妨碍了税收调节景气波动功能的发挥。最后,引起物价波动,加重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税制改革虽然减少了直接税,可望获得增加个人支配收入、扩大国内需求之功效,但受到减税之利者多为中高收入阶层,而低收入者却获益甚微。相反,税制改革强化了间接税,扩大了消费税征收额,促使基本消费品价格上涨,税负最终落在消费者身上,低收入者加重的负担更大。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第三章日本的个人所得税制
日本于1887年开征个人所得税,是世界上较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日本的中央、都道府县和市町村三级政府均对个人所得课税,其中,中央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属于国税;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征收的个人居民税,属于地方税。个人所得税收入约占日本税收收入的1/3,是日本的第一大税种。日本在个人所得税制的设计和征收管理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日本所得税法规定了个人所得税的综合课税原则,即将每个纳税人一年内的所得合计加总,然后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课税。为对不同来源的所得进行精细管理,客观反映各种个人收入及其成本和劳动付出,日本将纳税人的所得分为10大类,每一类分别计算所得。对工薪所得、营业所得、不动产所得(房屋出租)、退职所得、除不动产及股票以外的其他资产转让所得、一次性所得及杂项所得进行综合课税,红利所得原则上进行综合课税;对便于源泉扣缴的或能体现政府管理意图的所得规定实行源泉分离课税,如利息所得、山林所得及小额红利所得和转让所得(小额红利所得也可选择综合课税)、不动产及股票转让所得等。源泉分离课税后不再计入综合课税总额中,这实际就具有了分类课税的特性。日本对纳税人的主要收入部分实行综合税制,对特殊项目进行分类课税、源泉扣缴,既保证了税收的公平,又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征税成本,提高了征管效率。一、实行综合所得税制,以分类征收为补充
综合课税所得及实行分离课税的山林所得适用6级超额累进税率。实行源泉分离课税的利息所得、小额红利所得、不动产及股票转让所得单独规定相应的比例税率,体现出政府对不同所得的调控、管理手段,同时简化税收计算,便于税源控制,降低征税成本。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趋缓,为吸引投资、促进消费以提振经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减税措施,最为重要的是调整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1969—1983年,日本的个人所得税实行16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边际税率达75%。经历次调整,到2007年,税率的档次已经减少到6档,最高税率已经降为40%。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高边际税率总的趋势在下降,税率级次减少而级距扩大。同时,相同的所得额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在减少,以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日元为例,最高边际税率1969年为35%,1984年为17%,1987年为16%,1989—2007年为10%。加上税前扣除标准的不断宽松,日本个人所得税呈明显的减税趋势。减税惠及大部分纳税人,但减税措施明显倾向高收入者。以年应纳税所得额10000万日元以上为例进行测算,1969年对应的最高边际税率为75%,需纳税6542.4万日元,2007年则为40%,只需纳税3720万日元。假定忽略年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差异,则可节税2822.4万日元,减税额占其年所得额的28.22%。而如果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日元,则最高边际税率则由1969年的18%下降为2007年的5%,应纳税额由14.4万日元下降为5万日元,减税额占其年所得额的9.4%,减税程度明显弱于高收入者。二、税率方面以超额累进税率为主,比例税率为辅
税收抵免是直接从应纳税额中抵免部分税款的方法,与税前扣除措施相比,税收抵免对纳税人的纳税负担影响更加直接和明显。日本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抵免主要是减轻或避免双重征税及对特定所得项目实施政策鼓励。前者有红利的法人税抵免和外国税额抵免,后者有长期住宅贷款特别抵免和其他特别政策抵免。特别减税是日本政府根据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及施政目标实行的临时性的减税措施,包括定率减税和定额减税。如1998年的特别减税是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的家庭退税13.75万日元的定额方式实行的,1999年改为按个人所得税额20%的定率减税方式;特别减税通常按年度实施,以后年度不一定按原方案减税。如2006年是按个人所得税额的10%的相当金额,最高不超过12.5万日元定率方式减税,而2007年定率减税方式就被废止。定额减税方式充分照顾了低收入者,但受到高收入阶层的指责。而在定率减税方式下,无论其原来的纳税额是多少,均实施统一的减税幅度,以体现所谓“纳税应由国民广泛地负担”的原则。定率减税方式明显偏向高收入者,受到广泛的批评。
三、有针对地实施税收抵免和特别减税措施
对便于税源控制、能有效提高征税效率的所得项目,如利息、股息所得、工资薪金、退职所得等,由纳税人收入的支付者进行源泉扣缴,以保障税源。对综合课税的所得项目及不能有效进行源泉控制的分离课税项目,年终由纳税人自己计算所得税额,向税务部门申报,主动纳税。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纳税人必须每年年终亲自去税务署申报纳税。日本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分为工资收入者和非工资收入者两种情形。税法对收入来源渠道单一、且年收入在2000万日元以内的工资收入者采取了简化的所得税征管办法,一般职员的个人所得税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所在单位根据职员的工资水平、家庭构成情况等方面资料,按照规定的税率每月从工资中扣除一定的税额(可以从源泉征收税额表中查出)。年末对每月扣缴的税款作多退少补的精算,相当于我国所得税的年终汇算清缴工作,即将职员的年终自行申报工作集中交由雇佣者完成,不再需要纳税人本人申报。此外,还规定非工资收入者及工资收入者中年收入超过2000万日元高工资收入者、从两处以上领取收入者、工资以外其他项目所得超过20万日元者必须进行自行申报。纳税人年终自行申报、汇算清缴个人所得税是实行综合税制的制度保障,日本税法将大量只有单一工薪收入的纳税人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交由所在单位,由专业的财务人员完成,既能保证年终申报的工作质量,又可以大大减轻税收征管机构的工作量,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征管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四、源泉扣缴与自行申报有机结合
一、
消费税是面向消费行为广泛征收的、谋求公平负担的间接税。
消费税的课税对象是经营者在国内作为营业而展开的、并获取相应对价的资产转让、借贷、提供服务以及进口外国商品等活动。二、税率消费税的税率为4%.另外,除此之外,还要再按消费税额25%缴纳地方消费税(换算成消费税率为1%),因此消费税率加起来为5%.
三、纳税义务人国内交易的纳税义务人为个人经营者和法人。另外,进口交易中的纳税义务人为从保税区提取进口货物的人。四、纳税税额的计算以营业额为基础计算出的相应税额,减去已包含于进货价格中的税额,即为消费税的纳税税额。日本消费税五、针对中小企业的特别措施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对于上上年度或上上个营业年度的应税营业额在3千万日元以下的企业,原则上免除纳税义务。另外,为了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还设置了简易课税制度。适用这种制度时,无需计算进货价格中所包含的实际税额,而是以营业额为基础计算出相应税额,再乘以一定的设定进货率,将其所得金额视为进货价格中所含的税额。六、简易课税制度消费税的税额,通常按下列公式计算:(应税营业额)×4%-(应税进货价格)×4%但是该纳税期间的上上年度或上上个营业年度的应税营业额在2亿日元以下、且事先提出申报表示同意适用简易课税制度的经营者,可以适用简易课税制度。
这一制度的做法是,不再计算应扣除的实际的进货税额,而是设定一定的进货率作为应税营业额税额的折扣率。消费税法将不同的行业划分为批发业、零售业、制造业等、服务业等及其他行业共五类,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设定进货率。第一类行业(批发业)90%第二类行业(零售业)80%第三类行业(制造业等)70%第四类行业(其他行业)60%第五类行业(服务业等)50%七、申报纳税制度应税经营者在每个课税期间结束之日的次日起2个月内,要向其纳税地所属的税务署长提交消费税的确定申报书,并缴纳税金。日本消费税上调至8%经济面临大考日本的消费税是指什么?
在日本买单时,结账单上都会另列一栏“消费税”。目前日本消费税率为5%,4月1日起将上调至8%,距上一次调整隔了整整17年。据悉,当局可能在明年10月进一步把税率上调至10%。安倍为何要提高消费税?
日本政府的负债水平处于全球发达国家中的前列,安倍认为上调消费税对于减轻政府的负债压力至关重要。安倍表示,这些收入将全部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医疗、少子化对策等方面。提高消费税有何利弊?日本上一次上调消费税是1997年,当时由3%上调至5%,结果导致内需和消费急跌,加上随后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令日本经济饱受重创。日本各界都担心此次加税可能让当年的噩梦重演。赶脚式需求近段时间以来,为了缓解增税带来的负担,不少日本民众赶在增税前囤积生活必需品。在东京的一些大型商场和超市,每每可见消费者大量购物的场景。因此,一个日语热词“赶脚式需求”也应运而生。日本民众普遍担忧增税后的“转嫁式”物价抬升,会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开销。除了生活必需品,官方统计显示早在数月之前,日本新住宅的开工和销售数量就出现相当比例的增长,还有白色家电和汽车等“大件”的消费也急剧增长,其中白色家电今年2月份销量比去年同期猛增三成多。此外,日本国内还掀起一股抢购金条的狂潮,日本田中贵金属珠宝公司3月的金条销量就同比大涨5倍。有当地民众表示,若消费税提高后日本经济重现衰退,黄金就成了很好的避险资产。此外,在提高消费税的情况下,是否能增加工资收入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数据显示,过去20多年里日本的工资一直处于下降和徘徊状态,去年人均月收入刚过31万日元,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已有种种迹象显示,眼下日本消费市场掀起的“赶脚式需求”,不仅会在增税实施之后戛然而止,还可能在此后导致下滑。日本汽车产业联合会预计,明年日本的汽车内需数量或将减少15%。安倍经济学“三支箭”货币宽松财政政策增长战略日本的财产税制日本财产税主要是对房地产等不动产课征的不动产取得税、固定资产税、城市规划税、注册执照税等,同时还有遗产继承税与赠予税。目前,日本的财产税主要对房地产取得和保有环节征收,对财产转让收入则主要征收所得税和居民税。日本实行中央、都道府县(二级政权)和市町村(三级政权)三级征税体制,财产税中既有中央征收的税种,也有地方征收的税种。地方征收财产税的权力由国会制定的《地方税法》赋予,各地方政府再依据《地方税法》,制定相应的财产税征收实施细则。
财产税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
日本财产税包括的税种很多,其中由地方政府征收的主要有都道府县征收的固定财产税、不动产购入税和市町村征收的固定财产税、城市规划税等。财产税是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市町村征收的财产税主要有固定财产税和城市规划税。固定财产税对土地、房屋和建筑物、商业有形资产征收。1995年日本地方的固定财产税收入为8.372亿日元,占地方税总收入的42.4%;1999年此税收入增加到9.257亿日元,在地方税总收入中的比重也增加2.9个百分点,达到45.3%。城市规划税是市町村开展城市规划事业和土地规划事业的财源,对土地和房屋的所有者课征,大多数市町村都征收此税。1995年城市规划税总收入为1.304亿日元,占市町村税收总收入的6.6%;1999年城市规划税为1.374亿日元,比重增加到6.7%。
都道府县征收的财产税主要有固定财产税和不动产购入税。固定财产税是对评估价值超出市町村税收限额的大型商业资产征收的财产税,其税基是评估价值超过市町村税收限额的部分,其收入在地方税收中的比重较高。47个都道府县都征收不动产购入税。纳税人在获得土地和建筑物的同时即应缴纳此税。1995年不动产购入税为0.787亿日元,占都道府县级税收总收入的5.7%;1999年不动产购入税为0.579亿日元,比重有所下降。《固定财产登记册》向纳税人公开
日本的财产税按应税财产所在地,由各市町村或都道府县分别征收,首都东京的23个区则由东京市政府征收。不论是否日本居民,只要在《固定财产登记册》上列明的财产所有人都要缴纳此税。税款分4次支付,通常为4月、7月、11月和次年2月。1999年,日本固定财产税的征收率为97%。
每年从3月1日起,《固定财产登记册》都要向纳税人公开展示20多天。在此期间,纳税人可以进行查询,如果对评估价值有疑问,可以向固定资产评估委员会提出申诉。例如,在名古屋76万名财产税纳税人中,去年就有114人对土地评估价值提出申诉,17人对房屋评估价值提出申诉。
《固定财产登记册》中所列的房屋、土地或建筑物的评估价值,依据土地市价、房屋或建筑物的替代成本的变化,每三年修订一次。纳税人可进行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权登记,登记文件由司法部保存。市町村政府依此文件核对《固定财产登记册》,检查财产是否有变化。但由于土地的评估价值有时变化很快,为避免税负的突然增加,地方政府一般通过调整应税价值与实际评估价值的比率来平衡税负。《固定财产登记册》中商业有形资产部分每年都进行修订。资产所有者必须向市町村政府报告有关情况,以便进行评估。(一)财产取得课税注册执照税和不动产取得税。日本实行财产登记制度,即取得土地房屋的人为保全其权利而进行登记。该制度是日本对房地产取得和保有环节征税的基础。土地和房屋在市町村“房地产征税台账”上分开登记并向一般市民公开。作为一项法定行政服务,自2003年起,除纳税人外,还允许租地人、租房人和其他相关者公开阅览台账登记的全部内容。这项政务公开活动使纳税人有机会比较自己与同一市町村内其他人的房地产评估额,如对评估不服,可以向市町村的专门机构提出审查请求或向法院起诉。在进行登记时,取得房地产的人必须缴纳注册执照税。其税率根据登记的种类分别设定,如所有权保存登记税率为4‰,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建住宅适用15%的税率;为促进房地产的流转,对新建住宅和二手房转移登记则适用优惠税率。注册执照税的计税依据为房地产评估额、债权金额和不动产个数。继承税与赠予税。日本继承税和赠予税目前均采用10%~50%的6档累进税率。征税对象包括土地、房屋、有价证券、现金、存款等,其中继承税来自房地产的应税财产占六七成,占直接国税的34%。两者的计税依据是房地产评估额。评估标准主要是市价(指在纳税期内由不特定多数当事人进行正常自由交易时成立的价格)。为确保评估的公正合理,国税厅规定了三项基本方针:评估的全国统一性;评估的简单明了性;评估的安全性。评估额通常设定得低于市价。免征继承税的财产包括墓地和供宗教、慈善、学术等公益事业用的财产。(二)财产保有课税(即我们说的物业税)
固定资产税。日本在改革地租、房屋税时,明确了固定资产税的征税主体为市町村级政府,其收入全部归市町村支配;计税依据由工商业收益和住宅租赁额改为评估额;同时将征收范围从房地产扩大到折旧资产(房地产以外供经营用的资产)。固定资产税实行台账征税原则。市町村政府对土地、房屋、折旧资产分别设有征税台账和补充征税台账,后者是为遗漏登记的房地产实际所有人或使用人准备的。凡是在台账上注册登记的房地产所有人均为固定资产税纳税人。固定资产税的计税依据按照房地产市场评估价,原则上三年固定不变,从形态上区分为基准年度评估额和比照基准年度评估额,以区别不同情况、不同用途的房地产。固定资产税的标准税率为14%。对公益事业、住宅用地(灾区)等,按照财产评估额给予一定比例减除。固定资产税采用免征额制度,免征额为土地30万日元、房屋20万日元、折旧资产150万日元。免税范围则包括政府、皇室、邮政部门、自然资源机构等的房地产,宗教法人、墓地、公路水路、国立公园和国家风景保护区、国家重点文化历史名胜、重点传统建筑群保存区、学校法人取得的土地等。固定资产税的减免优惠则主要集中在一定面积的新建住宅、新建租赁住宅、市区再开发工程建筑以及供老年人居住的优质租赁住宅上。日本房地产评估实行市町村长负责的房地产估价师制度。世界各国的财产税制比较财产课税体系的比较广义地看,世界各国对财产的课税主要分为三大体系,一是对转让财产的交易行为征税,多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一般以营业税、转让税、登记税、印花税或增值税等形式,征收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二是对占有、使用财产进行课税,多以财产评估价值为计税依据,分为对全部财产征税(一般财产税)和对个别财产征税(如土地税,房屋税、房地产税),征收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三是对转让财产的收益征税,如土地增值税,多采用累进税率。ⅰ财产税比重的比较:据OECD组织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财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入总额比例较高,美国占80%,加拿大占84.5%,英国占93%,澳大利亚则高达99.6%.由于财产税征收金额较大、权数较重,从而形成了“多征税、多提供公共服务、税源多增加”的良性循环机制,使其在地方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家财产税占地方税收入比重较低,但多把财产税划归地方收入。亚洲国家的一些大城市房地产税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一般在23%~54%之间。由此可见,世界各国财产税在地方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地方财力的重要来源。ⅱ税率。比较广泛使用比例税率,在对财产转让收益和流转额课税时也采用累进税率,仅有个别国家采用定额税率。税率可由中央政府法定,也可由地方政府根据受益人的预算需要和预算周期确定。如美国、加拿大,税率的确定一般由地方政府自行决定,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鸡鸭养殖供应协议模板版
-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漳墩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英语联考试卷含解析
- 2024毛竹山林业资源培育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4软装设计合同范本:现代办公环境设计协议3篇
- 2024年上海市《消防员资格证之一级防火考试》必刷500题(真题汇编)
- 2024年公司各部门管理制度
- 【学习课件】第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 2025年度出口合同履行中的国际贸易信用评估与担保协议3篇
- 2024年音乐作品版权协议:录音制品与表演权的分配3篇
- 2025年1A13365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手册分销合同3篇
- 散状料上料安全操作规程模版(3篇)
- 2025户外品牌探路者线上新媒体运营方案
- 《个案工作介入涉罪未成年人的家庭帮教研究》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教育部中国特色学徒制课题:基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应用研究
- 2023年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教材
- 工程施工扬尘防治教育培训
- 影视后期制作团队薪酬激励方案
- 污水管网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