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的概述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第三节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知识(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涵义
1.定义:
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是各国政府为了某种目的而制定的、对外活动进行管理的方针和原则。2.目的:保护本国国内市场;扩大本国产品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金;维护本国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
3、作为一项完整的贸易政策,其要素应包括:政策主体: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政府)政策客体:贸易政策所规划和指导的贸易活动以及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政策目标:贸易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政策内容:贸易政策的具体指向政策手段: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1.贸易总政策: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政策,是一国较长时期内所实行的贸易政策,表明该国贸易政策的主流或总趋势。2.进出口商品政策:是一国在总贸易政策基础上,针对不同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制定的贸易政策。3.国别贸易政策:是一国在总贸易政策基础上,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而制定的贸易政策。二、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1、最基本的分类: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对国际贸易不加干涉,自由进出口实质上是一种“不干预”政策,即中性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国家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商品进口或管制商品出口实质是“奖出限入”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赫克歇尔、俄林主要主张自由贸易可以形成有利的国际分工自由贸易可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自由贸易有利于加强竞争,打破垄断,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率,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斯塔福德、孟克列钦早期重商主义托马斯•孟晚期重商主义汉弥尔顿关税保护论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新重商主义2.据各国对内、外销生产的保护程度分:
外向型政策:又叫中性贸易政策,对内销生产和外销生产不歧视。在进口政策上,主张征收关税而不主张数量限制内向型政策:重视内销生产,轻视外销生产。在进口政策上,主张数量限制三、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西欧各国实行重商主义下强制性的保护贸易政策,以英国最为彻底。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主流是自由贸易。英国、美国、德国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前,出现了超保护贸易政策。二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管理贸易政策。四、贸易政策的选择你认为那一种贸易政策更有利于一国的经济发展?–贸易自由化(TradeLiberalization)–保护贸易政策(ProtectiveTradePolicy)一国外贸政策的选择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1、经济力量的强弱(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竞争力、产业结构)2、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外向型还是内向型)3、利益集团的影响:不同的贸易政策对本国不同的利益集团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影响。外贸政策就是不同利益集团斗争的结果。4、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与外贸政策互相促进的关系。5、国内经济状况:例:大危机与贸易保护6.本国国内市场的商品供求状况7.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8.本国在多边或双边协议中的权利和义务9.本国生态平衡和文化遗产的保留情况10.各国领导人的思想和贸易理论1929年10月12日,华尔街股票暴跌,美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都跌进了深渊。这就是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的经济斗争空前加剧,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经济大战。关税成了西方国家的救命草。危机前,德国关税提高了29%,法国提高了38%,比利时提高了50%。危机后,美国率先投下了新关税战的炸弹。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约有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提高了关税率,其中农产品从20%提高到34%,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该法令对英国、法国、日本的丝、棉、毛织品,德国的化学制品、瑞士的钟表、比利时的水泥、玻璃,加拿大的木材等传统商品打击很大。美国的这一行动使各国气愤不已,马上招致33个国家的严重抗议,并有7个国家立即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的措施:加拿大大幅度地提高对美国商品的征税率;法国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60%。英国对棉纱和棉织布品征收50%的重税;德国于1932年推行新税法,对许多商品征收100%的重关税。(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由谁制定?(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由谁执行?海关各种机构国家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17世纪)产业革命(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9世纪)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自由发展(50-70年代)垄断代替自由竞争(20世纪初)滞胀出现后(70年代后)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贸易政策
15-17世纪,为了原始积累。西欧各国实行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通过限制货币(贵金属)出口和扩大贸易顺差的方法扩大货币的积累。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1)
重商主义产生背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随着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崩溃、商品生产增长、地理大发现给商业资本开辟了海外市场;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国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西欧国家出现“黄金渴望”西欧新兴的民族国家为增强本国力量,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需求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需要财富如何加快货币资本的积累???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金银是真正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取金银对外贸易是增加金银、增加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1)
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
1、观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它反映了一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故一个国家的一切活动都要服从于增加货币收入这个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除开采金银货币,就要通过贸易顺差,把别国的金银货币转移到本国。只有获得金银货币的净流入才是获得了贸易的利益。2、政策措施:对金银的输出禁止性措施;孤立地对待货币运动,窑藏货币对贸易进行严格管制;(禁止奢侈品和工业品的输入、限制原材料的出口;贸易保持时刻的顺差)3、代表人物:威廉-斯塔福《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2)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1、观点:由货币管制转向贸易管制;贸易应保持总体的顺差,允许局部逆差存在;以转口贸易的发展为目标,促使本国货币财富不断增长。(把自己的金币作为诱鸟)2、政策措施:垄断国际贸易;(葡萄牙和西班牙)
“奖出限入”(出口退税以鼓励出口,用高关税限制进口);管制海上运输。重工主义:主张政府对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加强工人技术培训、奖励增加人口、实行低工资以降低产品成本、禁止技术工匠外流和工具设备输出;聘请外国工匠以保持本国产品竞争优势3、代表人物:英国托马斯·孟《英国来自贸易的财富》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评价正面:该理论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曾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对后世经济学家及外贸政策也有深远的影响。反面:亚当·斯密的两点批判A.重商主义混淆了财富和财宝的概念。财富指物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总和,而金银货币这些财宝只是财富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所有财富。B.重商主义的贸易获利观点(强调无限制的保持顺差),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观点。贵金属的注入会增加货币供给,抬高国内商品价格,进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导致出口减少。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政策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这一时期的贸易政策的基调是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政策(FreeTradePolicy)为经济实力强制国家所采用,为国内成长产业集团所推动,它们是主要受益者。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国家及幼稚产业,却意味着市场被外国占领,它们是主要受害者。因而自由贸易被认为是“强者”的政策。保护贸易政策(ProtectiveTradePolicy)通常指使用限制进口的办法保护国内产业的政策而言。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巩固后,产品具有极大竞争力。同时,需要以工业制成品换取原料和食品的进口。英国资产阶级要求政府放松国际贸易的管制。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向自由贸易政策转变,(荷|比等)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有:(1)废除谷物条例(2)改革关税制度(3)签订自由通商条约(4)取消对殖民地的贸易垄断。此时的自由贸易政策是一种完全开放性的贸易政策。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设立任何障碍。
美、德:当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从重商主义保护贸易转向自由贸易时,其他尚在产业革命过程中的工业后进国家,为了阻止英国廉价商品侵入,曾采取以提高进口关税为主要内容的保护贸易政策。这是历史上第二次保护贸易时代。其中,最著名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美国的关税保护理论和德国历史学派创始人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背景:美国政治上独立,但经济是殖民地经济,国内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仅限于农产品加工和手工业品.“南北之争”1791年12月,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指出制造业发展对国家带来的利益有利于推广机器使用,提高整个国家的机械水平;有利于扩大就业,吸引移民,加速美国国土开发;有利于消化大批农业资料和生活必需品,保证农业产品销路和价格稳定,刺激农业发展为了保护和促进制造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主张向私营企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急需原料为必需品工业发津贴,为各类工业发奖金限制改良机器输出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品质量1816年,美国首次实行以保护为目的的关税政策,提高了制造品进口关税;1828年,美国再度加强保护措施,工业制造品平均税率提高到49%的高度美国的保护贸易思想和政策主张,反映的是不发达国家经济独立、自主发展民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标志着保护贸易学说的基本形成背景:德国在19世纪初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统治地位的经济落后国家。政治分散、小帮林立、关卡重重。1834年德国统一、关税同盟成立,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深受英国、法国之害。1841年李斯特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发展了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学说,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贸易理论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论1、生产力理论生产力由“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创造“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得使已有财富得到保障,更能使已经失去的财富获得补偿”借助国家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证持续生产力。即国家生产力的培育。“风力与人力”的比喻保护幼稚产业论的主要内容2、经济发展阶段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第一阶段:对先进城市和国家进行自由贸易第二阶段:政府干预有利于本国工业大规模发展第三阶段:财富和力量已积累足够,自由贸易有利于展开国际竞争
因此,德国还在农工业时期,需要保护国内工业发展。贸易保护原则与措施1、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必须具备的经济条件:一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当一国自己有能力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时;因此,对保护对象提出以下条件:①幼稚工业需要保护;②受保护工业发展起来后或在适当时期内保护后无法发展时就不再保护;③只有本国幼稚产业遭遇国外强有力竞争时;④农业无需保护2、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3、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一是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国内市场;二是以优惠条件鼓励外国技术、人才和资本流入;4、保护的作用在于:一是保证国内学习新技术、投资于新工业部门的企业能够获利;二是诱使外国商人、技工及他们的生产力投入国内所需要的行业;5、保护对象的选择--制造一般生活用品的幼稚工业6、保护手段的运用--对机器制造业产品输入应该免税或低税;对奢侈品的生产低保护;对工业消费品的进口实施高关税7、保护“适度”:30年、税率适度8、贸易保护的归宿—自由贸易1)竞争力标准约翰·穆勒等认为:最初为比较劣势的产业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后能转变为比较优势产业2)利益补偿标准马斯塔布尔:受保护的产业将来所能产生的利益必须超过现在国为保护而必然受到的损失。即如何由进口竞争产业转变为出口产业的确问题3)外部经济标准肯普:只有先行企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具有对国内其他企业也有好处的外部经济效果时,这种保护才是正当的。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
4)总体经济发展标准: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要依据要素禀赋比例和比较成本的动态变化来确定予以保护的幼稚产业。
a.潜在资源的利用标准初期,由于技术、市场等限制,其自然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b.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动调整一国的要素禀赋比率是动态的
c.要有利于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如果一种幼稚产业在保护下成长起来以后,能对其密集使用的要素加以大规模节约,或在既定资源下,产量大大增加,则该产业能实现出口。积极作用:对落后国家制订外贸政策有指导意义;关于“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关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是科学的;以保护贸易为过渡和仅保护幼稚产业的主张是积极的;理论评价消极作用: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保护幼稚产业的可操作性下降。“民族产品”、“民族产业”、“外国企业”“外国产品”在国际生产网络下无法定义幼稚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预见性:本国产业基础、特殊的机遇、特定的历史文化等幼稚产业是一个动态概念。现代产业结构升级非常迅速,幼稚产业很快会变成衰退产业。如中国华录集团(录像机)假幼稚产业的存在。一些产业不保护没准也能成长起来。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贸易政策
19世纪末到二战结束,资本主义处于垄断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占据了统治地位。
1929-1933年世界危机使西方主要国家陷入困境。各个国家都想方设法增加出口,限制进口。纷纷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新重商主义)1、产生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垄断代替了竞争;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危机周期爆发。在危机后,许多国家提高关税,实行外汇管制,加强国内市场保护,干预对外贸易,鼓励出口。
2、政策特点: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幼稚产业——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变了。培养竞争能力——巩固垄断
3)保护的方式变了。从防御性保护转入扩张性保护(进攻)。
4)保护的阶级利益变化。从工业资产阶级转向垄断资产阶级
5)保护的手段有所变化。保护措施多样化。自由贸易信徒“若保护主义者认为保护政策可以医治失业,则保护主义谬误,可说是到了最荒唐最赤祼祼的地步”传统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是以出口抵偿进口,且进出口会保持平衡。出口大于进口金银货币流回本国国内货币流通量增加商品没有增长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本国货在国外吸引力下降,且外国货在本国国内价格相对便宜进口增加、贸易平衡反之金银流出国内货币供给减少价格下跌进口减少但自由贸易理论只适用于以充分变业为假设前提的,不适合大量失业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主张以贸易顺差扩大有效需求首先,对古典经济学和传统贸易理论的批评;其次,认为贸易顺差有利,逆差则有害;最后,认为扩大有效需求的目的是拯救危机支持理论
投资乘数论:凯恩斯认为,如果消费倾向一定,总投资量增加时,将会引起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外贸乘数理论:哈罗德等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对国民收入和就业有倍增的效用。投资的增加生产资料生产的增加就业、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品生产也将增加就业、收入新的增加(成倍)引入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例:边际消费倾向为80%,增加投资100万元会最终增加多少倍?100+80+64+…….=500商品和劳务输出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其他产业部门生产规模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出口增加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是出口增加的若干倍。四、二战后的贸易政策(1)
二战后,到70年代初,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发生变化。美国、日本、西欧等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及跨国公司的兴起,迫切需要一个自由贸易环境以推动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此时,各国自由化倾向明显:(1)通过贸易谈判,大幅度削减关税和降低非关税(2)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以普惠制。(3)在非关税方面,放宽进口数量限制;取消外汇管制;货币自由兑换。四、二战后的贸易政策(2)
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特点:(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相比)1)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工业资产阶级—垄断资产阶级)2)自由化程度不同(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3)发展不平衡(工业国间、区域集团内)4)具有不稳定性(贸易保护时常抬头)五、70年代中期后的贸易政策(1)背景:1)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两次危机。经济衰退、失业严重。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垄断资产阶级要求政府采取保护贸易措施。2)美国贸易逆差,面临新兴工业国家的威胁。一方面要求贸易顺差国开放市场,一方面加强对进口的限制,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策源地。五、70年代中期后的贸易政策(2)与旧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同特点:1)保护措施从过去以关税壁垒和直接贸易限制为主转变为以非关税壁垒和间接限制为主。2)贸易政策措施朝制度化、系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3)贸易政策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4)贸易保护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壁垒。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外贸政策可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自由贸易是主要的倾向;(尽管战后的最初几年西欧和日本等实行过严格的限制进口的政策)70年代中期起,保护主义的倾向又有所抬头,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第三节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一、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特征(一)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1、大幅度削减关税
在1947年成立的GATT的推动下,其成员国间通过多轮贸易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大幅下降;贸易集团内取消关税,对外谈判签订贸易优惠安排;发展中国家经过努力,获得了普惠制。2、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
战后初期,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国际收支恶化,发达国家对许多商品实行进口限额、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推行进口自由化。如:60年代初,发达国家组成了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间的进口数量限制取消了90%
(二)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带有偏向性1、工业品贸易自由化程度高于初级产品2、机器设备贸易自由化程度高于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3、集团内部自由化程度高于外部4、发达国家间自由化程度高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三)贸易自由化的过程有反复
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三次较为严重的经济衰退使战后开始的贸易自由化倾向趋于停顿。
74-75年,战后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受阻,通胀加深,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市场萎缩,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了压抑已久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爆发。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了日本、西欧国家的威胁,国际收支严重恶化。所以,美国率先在70年代中期采取保护贸易政策,掀起了全球性的保护贸易浪潮。这次的保护主义不同于以往的贸易保护主义,被称之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负面影响削弱了GATT为核心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延缓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新贸易保护主义加强了政府结外贸活动的干预协调)扭曲了贸易流向,妨碍世界资源合理配置。(国内受保护的落后行业和部门占据大量资源)加大物价上涨压力,损害消费者利益。(限制进口—国内供不应求—物价上涨)贸易摩擦频发,延缓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二、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趋向1、注重政府干预贸易的积极作用:
管理贸易成为主导。如美国《综合贸易法案》2、外贸政策外交政策相结合的趋势加强3、强调对等的互惠原则
进入市场的机会对等;贸易限制对等;竞赛规则公平4、由多边主义转向双边、单边和区域主义5、实行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贸易政策6、发展新的贸易保护政策如:环境保护;劳工问题三、发达国家常用的贸易政策管理(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各种贸易法规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序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贸易协议,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贸易关系的一种贸易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获取规模经济的收益,并夺取市场份额.本质:这是一种以协调为中心、以行政干预为主导,以谈判为轴心的贸易体制。美国:典范日本:选择性的管理贸易发展中国家:防御性的管理贸易为什么实施管理贸易政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类似于服务业和知识产权领域的仲裁问题,使GATT失效;因此,各国贸易政策的立足点从多边贸易体系转向双边、区域性;变自由贸易为公平贸易;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主要领域,因此政府必须出面对贸易进行干预和管理;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要求各国通过国际会议、贸易集团、双边贸易协定等对贸易进行有序管理管理贸易的特点:以立法形式使贸易管理法律化、制度化;如美国1974年贸易法案中的“301条款”授权总统给对美国出口实施不公平待遇的国家进行报复。“超级301条款”、“特别301条款”分别要求政府对公平贸易做得不好和对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做得不好的国家进行谈判或报复。美国是使管理贸易合法化的代表,涉及管理外贸的法律达1000多种.
管理措施以非关税措施为主,行政部门拥有越来越大的裁量权。
这是因为非关税措施大多由行政机构实行,在非关税措施的使用日益广泛的情况下,行政机构对贸易政策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在管理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这是因为发达国家许多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投资贸易活动都围绕跨国公司来进行,有时政府还特别参与到公司具体的贸易活动中。如1996年,美国政府就直接参与到美国柯达公司与日本富士公司的胶卷纠纷中,压迫日本对柯达胶卷开放市场。管理贸易政策适用范围:前欧共体在煤钢联营、共同农业政策管理下进行的贸易;在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安排下,通过商品综合方案进行的贸易;在国际组织协调下,通过国际商品协定等进行的贸易;OPEC通过限制产量、协调价格进行的石油出口贸易;各种双边贸易与对等贸易;各种“自愿”出口限制安排下的贸易;各种“有秩序销售安排”下的贸易传统贸易理论是建立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理想境界上的。它们用国家之间在自然环境、技术、劳动生产率和要素禀赋等方面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由于贸易能改善双方资源配置状况并使双方的国民福利得以提高,因此自由贸易政策是最优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是普通存在的现象新贸易理论通常用一个假想的例子来说明战略性贸易政策:假定规模经济在某一个行业中(如飞机制造业)如此之大,以致在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市场上只容得下一个能获利的进入者,也就是说,如果两个厂商都进入,它们都会遭到损失。如下表所示。(1)补贴促进出口的模型
没有补贴时的情形
空中客车生产不生产波音生产-5-50不生产1000享有补贴时的情形
空中客车生产不生产波音生产200不生产125010000-510000(2)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模型
本国企业:产品价格上升,需求增加——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成本下降——降低价格——需求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良性循环)外国企业:退出一部分国外市场——缩小生产规模,边际成本上升——提高价格——需求萎缩——进一步缩小生产规模……(恶性循环)结果: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促进了本国产品的出口。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一、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总体特征(一)贸易政策的保护性和干预性较强贸易干预的核心是贸易保护。其保护贸易政策最主要的依据是保护幼稚工业。(二)贸易政策逐渐趋向自由化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外向型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向。表现在:1、60年代末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政策转变。2、为了发展制成品出口,政府有效地结合了保护贸易政策与贸易自由化。(三)重视联合性和协调性
1、成立了一系列经济联合组织和集团
例如,建立了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建立区域集团;成立77国集团。2、在国际性经济机构里联合行动如:GATT中迫使发达国家同意在总协定中增加专门处理发展中国家贸易与发展的条款;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普遍优惠关税等。
二、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一)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这种贸易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发本国盛产的农、矿、特产等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然后用外汇进口制成品。这是在一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力落后、本国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条件下被迫实行的。如:19世纪的英国与殖民地之间通过初级产品的进出口,使中心国家经济上的迅速成长不断传递到外围国家,促进了后者的经济发展,但这种经济发展是短期的,不是长期的。这是因为第一,从需求方面看,当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许多食品和农业原材料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此外,合成替代品开发和技术提升减少了对天然原材料的需求。第二,从供给方面看,当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农产品的增长部分大部分被国内吸收而不是用于出口。此外,由于原料生产的“生命周期”:早期在发展中国家占据重要地位,后期,原料的生产转移到发达国家(原料的合成替代品),即,如今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市场上已无优势可言,所以初级产品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自然很难有效。第三,初级产品生产专业化的贸易模式将使发展中国家失去本国经济工业化带来的动态利益(更多的劳动者受教育和培训、更多的发明和创新、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二)进口替代政策:是一国采取关税、非关税等措施,限制某些重要工业品进口,其目的在于用国内生产的工业品替代进口产品。进口替代一般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展加工业、一般消费品工业为主的阶段,目标是建立初步的工业体系。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必要的资本、机器设备、中间产品和技术等,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些投入,加上缺乏熟练劳动力及管理经验,缺少规模效益,产品价格高于同类进口价格等原因,根本不能和国外厂商竞争,因此往往采取保护措施。实行保护关税;对国内生产必需的资本品、中间产品等投入的进口征收低税或免税;实行进口限额、进口许可证制;限制非必需品的进口,esp.奢侈品的进口实行本币升值;减少进口必需品的外汇压力对进口替代工业在资本、劳动力、技术、价格、收益等方面给予优惠,使它们不被外国产品挤垮。第二阶段,发展耐用消费品、资本品和中间产品为主的进口替代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花大量投资用于机器制造、机床生产、炼钢、轧钢、石化等工业,在生产中尽量多地使用原料和其他投入,目标是建立全面的工业体系,以工业化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如果运用得当,进口替代贸易战略可以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扶植、培育发展中国家的幼稚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成长是必要的;(潜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船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羊角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非特种劳防用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自粘转贴纸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VIP客房案例》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天然花香洗衣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器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散垫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弹性环箍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四托辊电子皮带秤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装调检修工(无人机)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歌舞团考勤管理制度规定
- 2024年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限公司招聘27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 高精度工业视觉检测技术与应用白皮书(2024年)-中移智库
- 透析中病人高血压护理
- 13.1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Unit 3 Its a colourful world!(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三~四年级体育与健康 6.3.1乒乓球 握拍方法、准备姿势和击球部位 教案
- 护理管路滑脱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