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_第1页
浙江大学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_第2页
浙江大学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_第3页
浙江大学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_第4页
浙江大学国际贸易政策与实务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41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严建苗

2023/2/42内容框架一、贸易政策争论:自由或保护二、收入分配与贸易政策三、国际谈判与贸易政策

2023/2/43一、贸易政策争论:自由或保护

自由贸易虽会给世界带来经济利益,但也会引起经济利益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重新分配。一国政府出于某种目的,可以并且必须采取某种手段来干预这种经济利益的分配过程,这就是保护贸易理论的出发点。

-自由贸易决定了贸易利益的创造;

-保护贸易决定了贸易利益的分配。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会支持这一政策,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各方力量对比决定了政策的选择。

2023/2/44

环顾世界,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国家使用关税,也采用其他的贸易壁垒,在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集团要求更多的贸易保护。正统的贸易理论的自由贸易政策处方与国际贸易政策实践之间的“反论”如何进行解释?

1、自由贸易理论的种种假定前提没有得到满足。政府干预贸易的原因可以作为对自由贸易假设条件的挑战来研究。

2、保护贸易政策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即反对自由贸易的国家福利依据。

3、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则对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理想境界提出了批评,强调贸易政策并不仅仅简单出自建立在经济市场:经济学家的成本-收益之上的效率计量,而且与政治因素密切相关。2023/2/45(一)支持自由贸易的论点

能真正做到自由贸易的国家和地区为数极少。香港可能是唯一没有关税和进口配额的现代经济地区。尽管如此,自亚当·斯密时代以来,经济学家一直倡导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政策比政府可能采取的其他任何政策都要好,并把它作为贸易政策的追求目标。1、自由贸易和效率(比较优势)

支持自由贸易效率(efficiencycaseforfreetrade)的观点使用的也是分析关税的成本-收益的方法,但方向正好相反。2023/2/46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可以消除扭曲并增进整个社会福利2023/2/472、自由贸易的动态收益(1)规模经济在被保护的市场中,不但生产被分割,而且由于竞争的减少和利润的提高,会吸引太多的厂商进入被保护的行业。因此实行自由贸易的理由之一是防止厂商过度进入及其出现的生产规模不足。(2)竞争和学习效应通过寻求新的出口途径和参与同进口产品的竞争,与管理贸易体制相比,自由贸易可为企业家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创新的机会。2023/2/483、支持自由贸易的政治依据

支持自由贸易的政治依据(politicalargumentforfreetrade)反映了如下事实:尽管理论上可能还有比自由贸易更好的政策,但现实中从政治上认可和支持自由贸易的原则也许更重要。虽然经济学家有时候可以从理论上证明选择性的关税和出口补贴政策能够增进整体社会福利,但最终会被政治决策过程所扭曲,被利益集团所控制,从而成为在有政治影响的部门中进行收入再分配的工具。案例分析:从“1992”中获得的收益2023/2/49(二)反对自由贸易的社会福利依据

虽然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自由贸易会增进社会福利,但也有不少理论依据证明,积极的贸易政策也可以增进国家的整体福利。1、赞成关税的贸易条件改善论(termsoftradeargumentforatariff)对一个能够影响出口国价格的大国来说,关税可以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从而改善贸易条件。但这一收益必须抵补剔除关税带来的成本即生产和消费扭曲。在一个足够低得关税率下,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会超过其成本。所以,大国实施低关税率政策的社会福利比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时要大。2023/2/410

在一个足够小的关税下,贸易条件改善的收益总会比扭曲的成本要大,因此存在一个大于零的最优关税。2023/2/411

对大国而言,存在一个最优关税。在该点上,从贸易条件改善中获取的边际收益正好等于生产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其局限性:由于大部分小国无论对进口还是出口的价格影响能力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贸易条件改善论缺乏现实意义。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可以做到,但其牺牲他国利益的掠夺性的政策很可能招致其他大国的报复。在实践中,该理论更多的是一种理论主张,经济学家并不认为它是政府应当使用的合理的贸易政策。2023/2/4122、反对自由贸易的国内市场失灵论

自由贸易理论是建立在运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这两个概念的成本收益分析之上的。许多学者则批评它们尤其是生产者剩余没有正确衡量成本与收益。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失灵(domesticmarketfailure)。诸如:某一部门中使用的劳动力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失业或半失业;资本或劳动力市场存在缺陷使得资源并不能向高回报的部门转移;新兴的或不断创新的行业可能产生技术外溢。这种劳动力市场没有出清、资本市场没有有效配置资源,都反映了国内市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假定在生产某种产品中积累的经验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但该部门中的厂商并不能获取这一收益,因此厂商决定产量时并不考虑这一点。这表明,增加该产品的生产可能产生边际社会收益(marginalsocialbenefit),而用生产者剩余的衡量方法无法体现这一收益。2023/2/413

获取边际社会收益可以作为关税及其他贸易政策合理性的依据。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能产生除生产者剩余(a

)意外的额外社会收益(c),那么征收关税能使社会福利得到改善(c

﹥a

+b)。abc美元数量(Q)边际社会收益S1S2价格(p)Pw﹢tPw数量(Q)(a)(b)

图3:支持征收关税的国内市场失灵论SD2023/2/414二、收入分配与贸易政策(国内政治经济学)

贸易政策的制定既是一种经济选择,又是一个政治过程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贸易保护的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而不实施经济福利最大化的自由贸易政策,也有许多文献通过经验分析解释了国家内部的贸易保护型式[1]。

[1]

罗德瑞克(DaniRodrik)、鲍德温(RobertE.Baldwin)、尼尔森(D.Nelson)、迈吉(S.P。Magee)、梅耶(W.Mayer)和巴格瓦蒂(JagdishN.Bhagwati)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A.l.Hillman载《保护的政治经济学》(NewYork:HarwoodAcademicPublishers,1989)中作了全面的文献综述。2023/2/415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市场,将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作为公共政策决策的一种形式,从国家非经济效率的目标和社会收入分配的角度来研究贸易政策的政治决策过程[1]。[1]

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集中研究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尤其是关于关税的水平和结构的政治市场决定的过程和机制,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被简称为“关税内生化”(EndogenousTariff)理论。2023/2/416

贸易保护作为国际贸易政府管理的决策与国内政治过程,是国内利益集团政治过程的决策机制的产物。由于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存在,保护措施的实施所带来的是收入从本国丰裕的要素向该国的稀缺的生产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要素的再分配,会带来国内不同经济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利益集团作为影响政府社会决策的力量组合,是利益追求差异的产物。

[1]。

[1]

利益集团(Lobbies),又称压力集团和院外集团,最初是在议会的休息厅进行游说的。“利益集团是一个持有共同态度、向社会其他集团提出要求的集团。如果它通过向政府的任何机构提出其要求,它就演变成一个政治性集团”(戴维·R·杜鲁门,《政治秩序》,1951年版,第37页)。在有关寻租活动的国际贸易文献中,布洛克和迈吉德的《特殊利益的政治经济学:以关税为例》,巴格瓦蒂和斯瑞尼瓦桑的《寻利:关税理论的概述》为代表。2023/2/417

每个国家的利益集团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面对进口竞争,要求得到国内贸易保护,另一种是要求更多地进入国外市场,以利于出口竞争。假定前者能够阻止政府采取单边贸易自由化行动,这时政府面临两种政策选择:或者动员其他集团支持贸易自由化;或者给政治上强大的要求保护的利益集团提供补偿。如果贸易保护的利益集团在政治上占据了上风,那么实施保障措施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机会将会增加[1]。

[1][美]希尔曼和摩素(1995)指出,关于贸易政策的讨论应以进口竞争产业在本国市场上获得产权为前提,这种权利是通过以往的游说和政治支持来获得的。2023/2/418

贸易政策是各国国内政治经济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如实反映各种集团利益的政治过程的决策。国际贸易研究在这方面的进展得益于公共选择理论对政治市场的开创性研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传统经济学关于经济人的假设同样适用于政府。政府官员也是利己的,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些人的行动与经济学家研究的其他人的行动并无不同”[1]。布鲁诺·S·弗雷认为,在发达国家内部都存在着贸易保护的政治市场。贸易保护的需求者是特殊的选民集团、厂商和以特定产业为母体的政党和议员。[1]

[美]J.M.布坎南(1986):《自由、市场和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中译本),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27页。2023/2/419

供给者是政治家和官僚。选票和权力是贸易保护主义供需双方交易的筹码,关税是由政治市场的均衡决定的[1]。政党政治中对贸易政策的最佳均衡应该是资源增值即金钱和特定团体支持等形成的当选概率等于资源流失即对消费者疏远而造成选票流失形成的负边际效应[2]。[1]

[瑞士]布鲁诺·弗雷:《国际政治经济学》(中译本),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20-34页。[2]

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页。2023/2/420

在政治领域,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选民作为政治市场需求者,投票选举那些能够增进他们利益的候选人;总统和议员等决策者作为政治市场的供给者,追求当选或连任的机会最大化,在制定法令和政策时必定要考虑和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

(一)贸易政策的政治市场决定的基本模型

罗德瑞克(DaniRodrik,1994)建立了一个贸易政策的政治市场供求决定的模型框架[1]。贸易政策的需求方是由单个经济主体集合而成通过压力集团、政治党派和民间活动等有组织的利益集团构成的;贸易政策的供给方在来自在一定的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下的利己的政治家的行为和偏好。

[1]DaniRodrik(1994),WhatDoesThePoliticalEconomyLiteratureonTradePolicy(Not)TellUsWeOughttoKnow?,NBERWorkingPaper,No.4870;李群:《管理贸易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3-78页。2023/2/4212023/2/422

罗德瑞克(DaniRodrik)模型基于特殊要素模型和H-O模型从自由贸易政策出发,将关税和配额等为贸易政策形式,阐释了贸易政策在政治市场的决定,提供了一个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国内对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盛斌(2002[1])在“依存市场的集权主义”的政治基本特征和“国家战略主义”的贸易政策总体特征下,建立了适用于分析中国贸易保护政策决策的政治经济模型。它主要从供给方面反映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特殊要素模型和特殊形式的政府目标函数是模型的核心。

[1]

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72-396页。2023/2/423(二)政党间竞争:中点投票人模型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已证明,经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和扭曲,使自由贸易政策不具备效率优势,自由贸易的好处亦因不能惠及大多数人而难显示其优越性。而贸易政策的国内政治经济学是以政治市场的缺陷为前提,阐明了那些寻求使自己影响和保住官位机会最大化的政治家们的自私自利行为,解释了政治体系中特殊利益集团进行游说活动的动因。公共选择经济学运用经济模型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Mayer(1984)的中点投票人[1]模型认为,决策者通过制定满足中点投票人的政策以使重新当选的机会最大化。

[1]

又称中间选民模型,Mayer,W.(1984),EndogenousTariffForm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74,pp.970-985.2023/2/4242023/2/425

该模型(图5)假定有两个相互竞争的党派,政策变量为关税率水平,每个投票人或选民按照各自对某个政策的预期收益和成本,即按照其偏好的关税率的高低而进行排列,形成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如果一个党派提出高关税率tA,那么另一个党派就有可能通过提出一个较低的关税率tB赢得大部分选票。政治竞争迫使两个党派都提出接近于tM的关税率,tM正是中点选民所偏好的关税。

Mayer(1984)的中点投票人模型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要尽可能选择中点投票人意见的贸易政策。如果大多数投票人预期从某一政策中获益,那么中点投票人就会支持这个政策的制定,政治决策者就会考虑采取此项政策。但在实际贸易政策规定的制定中,这一模型似乎难以起作用,所依赖的两大假定前提无法在现实世界得到满足:一是投票人对某一政策带来的得失有完全的信息;二是投票人是不是按照个人的偏好来投票。2023/2/426(三)集体行动的困难

当存在信息搜寻成本和投票的机会成本时,一些潜在的投票者可能会选择不参与投票过程而接受投票结果,这样就扮演了“免费搭乘者”的角色。这时候就存在:当施加压力以谋取某种政策的行为是有利于集团的整体利益时,那么从个人利益出发,谁都不愿意去做。这种集体行动(collectiveaction)的困难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政策不但得不偿失而且受损的选民远超过收益的选民却依然被采纳。有组织的生产者利益集团能够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可以较好地解决免费搭车问题。2023/2/427Magee-Brock-Young模型(1989[1])则全面描述了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和政府在贸易政策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作用。该模型假设有两个有组织的利益集团,两个候选执政的政党,他们各有一方赞成贸易保护,另一方反对贸易保护。利益集团将政治献金用于所支持的政党助选,宣传、引导选民投票并最终争取获得选票,来增加所支持的政党赢得竞选的可能性。最终,政党和利益集团间在贸易政策上将形成两阶段博弈精炼纳什均衡(Two-StageSub-gamePerfectEquilibrium),其中在政党之间和利益集团之间为纳什均衡,政党和利益集团之间为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均衡。政党首先选择其主张的贸易政策,然后利益集团选择支持的政党。

[1]DaniRodrik(1994),WhatDoesThePoliticalEconomyLiteratureonTradePolicy(Not)TellUsWeOughttoKnow?,NBERWorkingPaper,No.4870;李群,《管理贸易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8页。2023/2/428(四)贸易保护的需求分析

可以以关税手段的游说活动为例对贸易保护作用作了政治市场分析[1]。图5中OA是游说成本曲线,假定对特定经济利益集团来说,由于获得关税保护越高越困难,使边际成本不断递增,因而该曲线斜率也逐渐提高,同时,游说成本曲线也反映了政治市场供给者对特定的经济利益部门或产业实行附加保护的意愿。

[1][英]大卫·格林纳韦主编,冯雷译:《国际贸易前沿问题》,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第201页。2023/2/4292023/2/4302023/2/431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已经组织起来的经济利益集团更能获取额外优势和特权地位,而新建立者却在政治斗争中步履维艰。运用这一模式,具体说明现实世界中游说和保护的程度,需对成本和曲线的位置和斜率的决定因素加以经验论证,须对不同的产业部门进行分析。布鲁诺·弗雷(1984)认为,贸易政策是一种政治市场的公共产品,一些单个经济主体由于可以免费搭车而缺乏激发力去组成或参与某一有组织的利益集团。

2023/2/432

但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在以下情形下有组成的可能:一是当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已经存在时;二是当单个经济主体只有参加某个有组织的利益集团才能获得某些特殊的私人利益时;三是当某特殊利益集团成员能对可能的搭便车者加以制裁时。一般说来,赞成关税的集团即关税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是供应国内市场与进口竞争的国内企业,也包括生产互补性产品和为进口竞争企业提供投入的企业。由于贸易保护的政策效应是有形的和直接的,可以增加国内就业和产量,所以尤其是在国内失业处于高水平时,保护主义者集团往往有着很强的游说力量。2023/2/433

而作为赞成自由贸易的主要力量,出口企业意识到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必然会导致国外报复,从而影响其出口贸易。但由于这种损失是间接的和难以定量的,因而他们很难将其出口利益转移为有效的政治行动。从事国际化生产的跨国公司和生产中使用进口投入品的企业也有赞成贸易自由化倾向,但这些企业同时往往又属于与保护利益有关的进口竞争部门,因而其政治立场是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赞成关税的。同时,作为自由贸易的社会受益者,消费者集团受制于减免关税机会成本的无形性和间接性,在政治上缺乏为削减关税而斗争的动力。

2023/2/434

事实上,究竟是赞成关税或反对关税的利益集团占上风,这取决于组织的政治力量和在政治进程中提出各自要求的强度,关键在于有效的游说组织和获取必要资金的激励与能力。(五)贸易保护的供给分析

关税水平及其变化是由政治决策决定的,其中政治家尤其是政府和行政官员起着主导的作用。每一个政府都在追求一些特定的理想目标,但是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一个政府理想地承诺了自由贸易可能被迫求助于贸易保护主义,只要这样的政策可以提高它重新当选的机会。2023/2/435

同时,行政管理机构对关税等贸易政策的供给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为它准备、形成和实施贸易法案。在官僚效用函数中的主要因素可以假设为威望、权力和影响力,行政官僚们倾向于为某个特定的经济部门即特定顾客服务,为关税和其他限制进口而工作,以便使其免受外部的竞争。“政治供给分析的关键在于构造政治支持函数,它反映了政府在获得利益相对冲突的压力集团的政治支持上的政策权衡”[1]。[1]

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3页。2023/2/436

政府作为社会团体,也是自私自利的,目标在于得到全社会的政治上的支持。希尔曼(Hillman,1982)通过对政治支持函数的分析,表明那些正在走向衰落的产业的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尽管利益集团向政府进行游说活动寻求贸易保护,但政府考虑到保护会给多数其他产业带了福利损失而不利于政治稳定,因而往往只是满足这些产业的部分保护要求,并给予一定的缓冲期以便于将资源调整到其他产业。政治决策者认识到,应当根据院外活动力量的变化来确定政策取向。通常,院外活动力量作为就某一保护政策进行游说的集团,对于那些在事关该集团利益上持这种或那种立场的官员和候选人会给予或收回自己的金钱或选票。2023/2/437(六)应用与经验验证1、贸易保护的产业特征和工具选择

根据政治决策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分析,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阐明了贸易保护的产业特征。消费品产业等进口所占比例较高的产业、纺织业等就业人数多的产业和钢铁、汽车等寡头竞争产业易于得到更多的保护[1]。

[1]

根据以上利益集团模型的解释,关税结构是由产业中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力量的对比所决定的。卖方厂商数目少的寡头垄断的像钢铁这样的产业由于能够较好的克服免费搭车的倾向而有效组织寻求关税保护的游说活动。2023/2/438这种分析也具体印证了贸易政策的格局:(1)阶梯关税的格局。利益集团决定关税结构,各种产业对贸易保护的游说活动有着不同的收益和成本。对最终消费品征收的关税一般高于中间产品和原料,这归结为分散的消费者利益集团受困于大量的免费搭车者,在政治上缺乏组织力量;集体行动的困难解释了有些政策不但得不偿失而且受损选民远超过受益选民却仍被采纳。2023/2/439(2)美国和加拿大的保护格局。

政府在决定关税率时存在偏袒组织得好的、与进口竞争的集团的倾向,这表明出口集团在维护与他们利益相关的自由贸易方面,不如受到进口威胁的集团为实行保护贸易而组织得好;(3)关税减让的格局。

GATT主持下贸易自由化谈判是各国相互间的一种让步,谈判者把削减关税当作让步正是为了迎合与进口竞争的生产者集团。2023/2/440工具选择上具体体现为:第一是在有关“直接非生产性寻租活动”[1]的研究上。克鲁格认为,政府的关税政策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是当国内市场被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时,这些企业可能就没有很强的激励去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关税政策成为对寻租行为的保护。此外,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制、汇率高估以及外汇管制等都将产生追求经济租的活动,这种对社会有限经济资源的耗费构成贸易保护社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1]“寻租(Rent-Seeking)”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克鲁格(Krueger,1974)年提出,但早在1967年塔洛克(Gorden.Tullock)就已经阐释了相关理论。图洛克撰写的“寻租”词条,参见[英]约翰·伊特韦尔等、陈岱孙等译:《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4卷,第157页。2023/2/441第二是贸易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当今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政策工具与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是相违背的。之所以选择直接让国外承担保护成本的保障措施、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自愿出口限制等造成更大福利损失的,而不运用经济效率最优或次优的政策工具,是因为政治决策者不但从经济上而且更多地从政治上考虑其影响。第三是在贸易政策的决策分析上。多数发达国家的政府管理,形成了两个分离的政策领域-产业部门领域和国民经济领域。政策焦点本应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但实际偏向单个产业部门。2023/2/4422、公共利益、进口渗透和贸易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可以基于公共利益的模型得到有力的理论解释。公共利益的模型是解释关税率及其变化率的重要方法,这主要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福利的维护者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实现国内收入再分配的非经济效率指标。

Chel(1974)和Lavergne(1983)在结构调整模型中认为,政府的目标是集中降低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劳动力的如再就业的培训费用、失业救济和流动成本等短期调整成本,因而对于劳动力-资本比率高、低技能工人比例高、进口渗透率高、失业率高的产业,政府常常给予更高的关税保护。

2023/2/443Fieleke(1976)的社会公平模型中,将政府贸易保护的目标设定为提高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工资水平和提高其福利分配状况,因此低工资率、非熟练劳动比例高和劳动力-资本比率高的产业容易得到较多的关税保护。

MarvelandRay(1983)和Lavergne(1983)提出的比较利益模型则将发达国家政府贸易保护的动因归结为其比较优势地位的下降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所处的比较劣势地位,保护的目的在于抵消外国产品的竞争优势地位,因而这些劳动力-资本比率高、工资水平低和非熟练劳动多的产业得到政府关税保护也就较高。事实上部门保护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些理论[1]。

[1]

盛斌(2002)对此作了系统的文献综述和解释,认为在工业发达国家,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部门的关税率高于平均水平,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关税的削减幅度也处于低水平。从保障措施的实施产业结构特征看,也是符合这种解释的。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发展中国家实施保障措施的领域主要是在五矿化工和农畜产品方面,这与发展中成员在这些产业领域的竞争力地位较低密切相关。2023/2/444

关于进口渗透率与贸易保护率[1],多数的研究认为,进口渗透率与保护率之间呈正相关,但特雷夫勒(Trefler,1993)的研究表明这种关系是不显著的,而进口渗透率的变化率与贸易保护率间却存在着明显的正向关系,而格罗斯曼-赫尔普曼的模型则表明对于那些有利益集团活动的产业,进口渗透率与保护间却是负相关的。

[1]

保障措施实施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商品的激增,进口渗透率的大幅提高,根据进口渗透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保障措施贸易保护的程度。2023/2/445

对此,玛吉和罗德瑞古兹-克莱尔(MaggiandRodriguez-Clare,1988)认为,进口渗透率与保护率的反向关系是建立在关税是政府惟一的政策工具的假设之上的,但若假设政府还能采取配额或自愿限制出口限制进口,并进一步提高关税的成本时,进口渗透率与保护率之间的关系将呈正相关。高登伯格和玛吉(GoldbergandMaggi,1997)利用美国1983年的数据对决定非关税壁垒结构的政治经济因素进行计量估计后得出的结论为:(1)对于那些未能有效组成利益集团的产业,进口渗透率与保护之间呈正向关系且具有显著性;(2)对于那些有效组成利益集团的产业,进口渗透率与保护率之间呈反向关系,但不具有显著性。2023/2/446

迪克西特(Dixit,1987)认为,政府在实施贸易政策时也同样会遇到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moralhazard)、“逆向选择”(adverseselection)和“不完全的观察行为”(imperfectlyobservedbehaviors)等问题。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性会使政府的贸易干预政策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高成本的。政府承诺对任何进口竞争进行贸易保护时,技术落后和效率低的产业将失去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动力,这不但造成了消费者损失,也会导致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的系统性下降。2023/2/447案例:谁得到了贸易保护?(发达国家-美国)农业美国:美国的1.3亿劳动力中,农业工人仅为200万。但农民通常是一个组织良好且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群体,一直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相当高的有效保护。欧盟:欧共体的共同农业政策(CAP),出口补贴使得大量的欧洲农产品价格达到了世界市场价格的2-3倍。日本:大米进口禁令,使得日本国内的大宗食品价格超过了国际市场价格的5倍,到1998年底,尽管遭到美国内在的其他国家的抗议,日本还是对大米进口征收1000%的关税。服装业(美国):随着《多边纤维协定》的2004年底终止,服装业保护的成本和美国贸易保护的成本大幅下降。2023/2/448三、国际谈判与贸易政策(国际政治经济学)

在国际层面,贸易行动受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公共政策等政治经济外交因素的影响。贸易保护政策的制定过程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政策博弈。WTO的体制框架本身并不保证自由和公平的贸易环境,现实世界的贸易政策是变通选择的。

(一)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my,IPE)主要有新自由主义的相互依存论、新现实主义的霸权安定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依存论三种[1]。

[1]

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7-89页。还可参见:[英]苏珊·斯特兰奇(1988):《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中译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023/2/449

贸易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解释贸易政策的变化,认为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关系的一种形式和途径,各国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贸易政策的选择。各国在选择贸易政策时虽然按国家利益行事,但常处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两难境地,并且常有实施贸易保护的冲动,结果往往背离了效率的原则。

(二)谈判博弈在贸易政策实践中,赫莱尼尔(Helleiner)等用国际谈判模型解释20世纪30年代以来特别是战后关税不断下降的趋势。2023/2/450

通过两国或多国谈判达成协议要比单方面实施减税政策容易,单方面实施关税减让会引起国内较强的反对,而双边或多边协议可以得到那些因关税减让而得益的部门、集团和阶层的支持;而且政府之间达成协议之后,各自都承担了相应的国际义务,有助于避免贸易战的发生。博弈论分析政府决策者的相互依存时状况,其结局取决于决策者或博弈者的相互作用如何设定博弈规则、博弈者所得到的信息、博弈者对其他博弈者的行为形成判断的方式等。2023/2/451

在贸易制度设立过程中,也会落入制度产生的“囚犯困境”(Prisoners’Dilemma)的情形,博弈者独立的选择对其合理的策略,结果却导致了低效的均衡。假定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且两国都有两种政策选择:自由贸易或保护贸易。贸易政策选择中的“囚犯困境”(图7):反映了两国在不同政策选择下的利益。2023/2/4522023/2/453

一国政府将对方国家的政策视为既定,都会选择保护贸易政策。若外国采取自由贸易,本国实行保护,就有20的收益;若外国也实行保护,损失仅-5。尽管双方都选择自由贸易,整个世界的福利将增加,但还是出现了“囚犯困境”的情形。单方面为了本国利益的政策,最终难获最佳结果。

GATT虽然奉行自由贸易的宗旨,但实质上还是承认并接受保护贸易对各国来说依然是必要的理念,除了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关税保护和一般地禁止数量限制等基本原则外,规定了保障措施等例外条款,明确了对一定的贸易保护的许可。2023/2/454

GATT的基本逻辑是将贸易政策问题看作是一个囚犯困境。

就单个国家来说,各国都有贸易保护的动机和冲动;而从世界整体来看,贸易自由化是有益于各国并增进世界经济福利的。在作为多边组织的主要活动的多边贸易谈判中,各国将降低本国的关税壁垒当作是对外国的让步,说明了各国将取消贸易壁垒当作是一种成本。2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