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_第1页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_第2页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_第3页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_第4页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前景及中国的对策

学生姓名:林彬学号:012343027时事报告简介

回顾中俄石油管线风波个人心得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今后的对策回顾中俄石油管线风波1994年11月由俄方首先提议,在双方签署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石油股份公司会谈备忘录》后,开始了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的前期工作。回顾中俄石油管线风波1996年4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代表团访华期间,双方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正式确定中俄原油管道项目。1999年2月,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关于开展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协议》,双方根据此协议于1999年12月完成了预可行性研究。

回顾中俄石油管线风波2000年7月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继续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定》。中俄原油管道项目被列为合作内容之一。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双方经过谈判,就原油管道走向,向中国供油数量、原油购销承诺方式和原油价格公式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在江泽民主席和俄罗斯卡西亚诺夫总理会谈后,双方签署了《关于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原则协议》。2001年8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中方的原油管道项目建议书。回顾中俄石油管线风波2001年9月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时,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协议》。双方计划于2003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并开工建设。2002年8月中俄两国总理签署的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写明“为及时落实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双方国家主管机构必须加快对项目进行审批,以便批准后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总协议将该项目转入初步设计阶段,双方将为实施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创造条件”。2002年12月在江泽民主席与来访的普京总统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中宣布:“考虑到能源合作对双方的重大意义,两国元首认为,保证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并协调落实有前景的能源项目,对确保油气的长期稳定供应至关重要。”回顾中俄石油管线风波2002年12月9日,俄罗斯《消息报》发表了题为《石油另辟他径——东西伯利亚最大输油管线可能改变》的文章,就是指放弃中俄石油管道方案,改修绕过中国、完全在俄罗斯境内铺设到太平洋出海口的新线路,即从东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港口纳霍德卡的“安纳线”石油管道。回顾中俄石油管线风波2003年2月7日,在俄联邦能源部召开的会议上,俄罗斯能源部部长尤素福夫和与会的俄大石油公司、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代表提出“二并一”的折衷方案:将“安大线”和“安纳线”两条线合并一条线路,在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其中到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影响因素分析第一,中俄合作中的美日因素美国希望控制和获得俄的石油“9.11”后,美俄加强了能源合作。近两年,俄美多次进行能源会谈。2002年5月,在俄美高峰会议上,美国表示对俄罗斯石油感兴趣,决定向俄东西伯利亚和太平洋沿岸投资;同年10月初,俄美能源部长峰会决定,继续投资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油气田;在摩尔曼斯科建设石油出口基地,全部投资10亿-15亿美元,由美国承担,计划于2005年建成,主要向美国和北欧出口石油。专家预测,项目建成后,俄每年将增加30%的石油出口,俄出口石油将占领美国5%的石油市场。影响因素分析中俄铺设石油管线后,美从中国的获益减少目前中国进口石油中约70%来自中东,其中主要来自阿曼,而阿曼由美国控制。中俄铺设石油管线后,中国进口阿曼的石油减少中俄友好合作会降低美国的影响。日本有关专家分析,日本政府表示对“安纳”管线投资,首先考虑的是战略,即“要在中国影响日益扩大的东北亚地区确保日本的地位”。2000年2月,日本在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的公开合作竞标中败下阵来,2003年5月,伊朗迫于政治压力,又取消了日本在石油合作方面的有限谈判权,在扩展原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方面屡屡碰壁的日本,几乎把俄罗斯看作是它近乎唯一的目标,获得西伯利亚石油对日本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影响因素分析第二,“安大”和“安纳”管线的利弊分析在技术、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目前“安大”比“安纳”方案更有优势,对双方都有利。与“安纳”管线相比,“安大”管线短得多,费用低得多,费用低得多,资金筹措也有保障。前者造价17亿美元,后者造价近50亿美元。“安大”管线全部完工后,年输油量3000万吨,不仅俄西伯利亚的探明石油储量有基础,进口石油的中国市场需求也有保证。中方还要以法律形式承诺,连续20年进口俄石油。因此,管线成本可按期收回,管线收入也能得到长期而稳定的保证。而且,中国的石油需求不断增长,石油市场前景广阔。影响因素分析实施“安纳”管线还很不现实。首先,俄东西伯利亚探明的石油储量不足。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高层经理就明确表示,“安纳”管线只有潜在的石油出口市场,日韩美对俄石油的需求量还没有现实的保证。而且,目前项目既无“具体建设计划”,又未征询日本商社意见,远谈不到实施。韩国和美国也没明确要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倘若“安纳”管线的供油量和延续时间达不到管道设计能力,投资方会造成巨额损失。这是日韩美等大石油公司必然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支持安纳线的人士的看法与“安大”管线相比,“安纳”管线设计的年输油量高得多,利润也大得多,前者为2000万-3000万吨,后者则为5000万吨。是与“安大管线相比,俄方从“安纳”管线获得的盈利要高得多。在俄境内的“安大”管线只有1600公里,而“安纳”管线长4000多公里,负责管道管理的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从后者获得的石油销售税和管道运输费比前者还要多两倍以上,而且俄的管输费还在不断提高。“安纳”管线将与西方发达国家合作,从获得资金和高新技术看,比“安大”管线有优势。俄罗斯奉行石油出口渠道多元化方针,仅仅铺设“安大”管线会使中国垄断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石油出口,对俄罗斯推进亚太能源市场多元化不利。影响因素分析俄方认为,承担“安大”管线的中国公司思维方式陈旧,对中俄能源合作态度被动、不够积极,对俄罗斯没有国家保障的现状也不能适应,对俄法律的变化也持怀疑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俄油气合作项目的进程。俄方认为,中国一些人看不起俄罗斯公司,“三峡”、“外高桥”等项目竞标失败就是例证;俄方希望与中方开展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中方有关公司却表示,开发中亚能源不需要中俄合作。这些均使俄罗斯人的心理收到伤害。影响因素分析第三,在中俄能源合作中双方各自存在问题俄罗斯方面投资环境有问题,法律不完善,《产品分成法》问题尚未最终解决,特别是税法和《产品分成法》有矛盾,新法能否起作业,令投资者存有疑虑。俄方公司在中方进行项目谈判前,公司之间,公司与总统和政府之间没有达成共识,致使签署“可行性研究总协议”以后又出变故和风波,尽管不代表俄总统和政府决定,但是,使中方内心的不信任的阴影放大了,对本已脆弱的中俄经贸合作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影响因素分析俄罗斯有关机构和公司,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内部机制变化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不够了解和理解,更不能主动适应和积极开拓;对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心存疑虑和怨气,在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变成激烈言辞和行动。俄罗斯社会“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深远,一遇风吹草动,便掀起波澜。不少人对中俄合作有一种错误看法:认为中国对俄罗斯的需要远远大于俄对中国的需要,必要时,给中国点儿颜色瞧瞧,俄罗斯不会有什么损失。殊不知,这些过激行动和言论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感情,成为中俄经贸合作正常发展的障碍。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方面由于中国没有长期能源发展战略,这使俄罗斯公司不能了解中国能源发展的前景,难以做出符合市场前景预测的决断中国的能源协调管理机制不力:没有相应的的政府机构和适应国际经济合作的决策机制,因此,决策慢,反应迟缓,或造成国内多家公司在国外不自觉地自相残杀,或个别公司垄断掌握开发一下国外资源,在很大程度尚影响中俄能源合作的顺利推进。中俄能源分委会开会时,俄方可以有多家石油公司出席,只要公司有要求,都被允许;而中方只允许一家公司出席会议,其他公司代表一个也没有。影响因素分析由于体制原因,中国有关公司缺乏发展中俄能源合作的长远观点,俄方认为,中方虽早与俄罗斯人接触,但不了解俄罗斯人的心理和俄罗斯形势的变化,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在中俄能源项目谈判中,中方出席者常常是行政官员,而美国和其他国家大公司的项目谈判者是企业家和专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复杂性认识不够讲成绩多,研究问题不够;出现矛盾找对方责任多,研究自己的问题不够,认真研究俄方的有关建议少,及时思考和切实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则不够。中国今后的对策尽快建立能够协调全局的中国能源管理协调机构,制定中国长期能源发展战略,这是顺利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能源合作的重要前提和迫切需要。由于能源合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中俄双方又都处于转轨时期,国际环境、社会经济形式、内外政策、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乃至思想意识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加强对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对增进互相了解和推进项目的实施十分重要。仅仅依靠有关公司对合作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其他有关机构进行全面地跟踪研究,以此作为双方谈判和决策的依据和参考。中国今后的对策中俄能源合作已进入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推进的阶段,要充分利用双方各级会谈的机会增进沟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提高各级会谈的效率和质量,谈判和沟通要坦诚相见,增加相互理解,在维护各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相互协商,相互妥协,以取得合作项目的双赢。推动中俄能源合作机制的创新,促进公司体制改革是中俄能源合作得以成功的有利条件。创新机制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有关机构和公司领导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中俄双方有关机构和公司领导人不仅应懂得经营,还应了解合作伙伴国机制的特点,思维方式,社会心理等,这是顺利推进合作项目不容忽视的因素。个人心得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国家间利益的纷争,集团间、公司间利益的纷争在所难免,中俄能源合作也是如此。特别是,俄罗斯已不同于前苏联。内部的不一致,公司之间、公司与政府之间意见的不一致性是经常性的,必然性的。因此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等对中俄石油管线项目提出不同意见不足为怪。安装俄方法律程序,“安大”管线尚未得到政府和总统批准,还处在“零”阶段,存在任何变化的可能。俄罗斯的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