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学习指导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279654694cf1fe71128d22cbc5789a/b2279654694cf1fe71128d22cbc5789a1.gi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学习指导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279654694cf1fe71128d22cbc5789a/b2279654694cf1fe71128d22cbc5789a2.gi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学习指导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279654694cf1fe71128d22cbc5789a/b2279654694cf1fe71128d22cbc5789a3.gi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学习指导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279654694cf1fe71128d22cbc5789a/b2279654694cf1fe71128d22cbc5789a4.gi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学习指导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2279654694cf1fe71128d22cbc5789a/b2279654694cf1fe71128d22cbc5789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学习指导上编综述知识要点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两大主要矛盾;两大历史任务重点1.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社会转变带来的深刻影响。
毛泽东指出:“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1)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与主权都受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战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战后,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地。
(2)鸦片战争以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战后,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逐渐发展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3)从此,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民族革命和对内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民主革命双重任务。由于这一系列深刻变化,鸦片战争便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主要是指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及它们各自的含义和相互联系。半殖民地是指中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
半封建是指中国的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城乡的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外国资本和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要地位。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中国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性质,体现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两者密切结合、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以及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第二,封建剥削仍占优势。第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生,但不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四,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联合专政。第五,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举世罕见。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二者的关系
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主要地位。
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更加残酷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时,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人民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二者的关系: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难点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深切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
一是因为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国情。二是因为认清社会性质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三是因为认清社会性质是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基本出发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知识要点资本—帝国主义的历次侵华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对华实行政治控制的主要途径、经济掠夺的主要内容、文化渗透的主要方法。重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在军事上,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勒索了大量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在通商口岸设租界;19世纪末,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还取得了在中国的住军权,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2)在政治上,列强通过公使驻京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的海关直接干预中国的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
(3)在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4)在文化上,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其侵略中国服务。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和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难点
1.正确认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武器和机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这不是列强的主观愿望,它们的主观目的是追求在华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近代中国之所以没有沦为完全的殖民地,是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的结果;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是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富强而向西方学习的结果。2.分析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时,正确认识社会政治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在其中的关系。社会政治腐败与经济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但经济技术落后并不决定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必败,社会政治腐败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知识要点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重点
1.了解天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难点正确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太平天国虽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他们不可能取得胜利;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但本质上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他们政治上的软弱性,最终导致失败。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知识要点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重点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充分认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2)清末“新政”破产。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未能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3)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联系的社会力量有了较大发展。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革命骨干力量。2.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3.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原因和教训。辛亥革命失败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原因是最主要的。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路。难点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如何评价三民主义?3.辛亥革命的性质及意义?作业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4、如何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知识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三座大山第三条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重点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三十年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由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工人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难点1、国际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国际环境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改变了世界格局,既使中国面临的帝国主义侵略发生变化,也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2、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建国方案的原因
在这一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建国方案。但大地主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遭到人民的唾弃;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的实际而无法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则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知识要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重点1、五四运动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辛亥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意义。(1)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它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3)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意义。(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在1921年成立,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奠定阶级基础。其次,是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最后,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建党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难点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第一,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第二,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使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第三,十月革命的推动。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知识要点南京国民政府八七会议土地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重点1、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转变为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控制的政党。2、中国革命战略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曲折过程及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的重心放在中心城市,曾多次领导工人罢工和城市暴动,结果相继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国情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与苏俄也不一样。只有符合国情的革命路线,才有可能导向革命成功。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部分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后首先探索发展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中国革命“由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难点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解一般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都是以城市为中心开展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却将重心放到农村。历史证明这条道路是成功的,其依据何在?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要点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论持久战》百团大战整风运动重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成为全国性抗战发动的枢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坚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极其重要的条件。2.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1)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抗日派是抗日的重要力量。其地位和作用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不同。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对日作战是积极的,其抗日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由片面抗战逐步转为消极抗战。它的重点由对外逐步转向对内。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有利条件下,正面战场由于坚持消极抗日、避战观战的政策,由于它的统治的黑暗和腐败,导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2)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第一,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指明了方向。第二,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和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发挥了伟大的战略作用。第三,采取正确的方针,坚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第四,组织和推动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这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热情、坚持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和支援抗战前线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难点1、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不仅击破了日本法西斯妄图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野心,而且拖住了日本法西斯“北进”和“南进”的侵略力量,有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其它战场。中国人民牺牲了3500多万人,与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打败了法西斯,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人类正义事业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知识要点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二条战线三大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三大法宝重点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及其斗争,从而认识清楚全面内战爆发的历史责任。2、认清国民党政权败亡的原因。
(1)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人心,由于它的官员的贪污腐败。(2)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主要是由于它违背了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意愿,坚持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和独裁政策。(3)反蒋的第二条战线形成,使其政府陷入了全民包围之中。3.了解民主党派的历史及其政治主张,从而认识第三条道路所主张的“中间路线”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的原因。(1)帝国主义不允许。(2)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难点1、国民党政权覆亡的必然性。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正确的历史选择。作业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4、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知识要点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抗美援朝运动三反运动“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重点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时代的到来,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纪元。(1)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成了国家的主人。(3)战乱、动乱的历史从此结束,各族人民从此可以安居乐业了。(4)它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5)中共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可以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更好地造福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从而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第一,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四,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第五,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难点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知识要点五种经济成分没收官僚资本过渡时期总路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重点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义。难点1、认识1949——1956年的中国已经具备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战略,但具体什么时候转变,采取何种形式转变,党内前后有过两种不同的考虑。原来设想过渡时期15年、采取“将来突变论”的形式,1952年9月设想过渡时期缩短为五六年,采取“现在渐变论”的形式。这是当时中国国内、国际环境,主观、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地。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社会主义。2、正确认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人开辟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由新民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崭新的道路。在1955年下半年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基本是稳妥的,但1955年下半年以后,其进程走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前面,以至在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知识要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文化大革命重点:1、了解1956年—1976年二十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认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意义和经验教训。2、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在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对外关系、执政党建设几方面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重大理论原则(1)必须实行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2)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及建设基本方针(3)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比较发达两个阶段(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及步骤
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
重要指导方针(1)经济方面,毛提出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命题。(2)政治方面,毛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的奋斗目标。(3)文化方面,毛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双百方针”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发展我国科技不能走各国的老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服务长期合作意向书
- 气象站采购合同书
- 货车司机聘用协议合同
- 烟囱滑模专家论证施工方案
- 电子商务网站运营服务协议及免责条款说明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投资合同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电子商务产业投资合同
- 货物运输长期合同
- 通信行业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
- 《西安交通大学》课件
- 重庆市2024-205学年秋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康德卷
- 设备维修绩效考核方案
- 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题共4165题
- 一氧化碳中毒培训
- 初二上册好的数学试卷
- 广东省潮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职业卫生工作计划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
- 做账实操-农贸市场的账务处理示例
- 余华《活着》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