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市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市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市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市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经济史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市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校本作业(3)班级姓名座号1、太平天国的“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的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下列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宗教是其失败的原因B、太平天国运动没有颁布反封建的文件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D、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2、美国历史学家周锡瑞曾言:“有必要从我们的关于革命阴谋的故事,转入革命政党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去。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能理解辛亥革命运动突飞猛进的原因,以及当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时,人民的其余部分愿意接受革命的原因。”这主要表明()A、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武昌起义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C、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讲究斗争策略D、中国同盟会具有坚强的领导力量3、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的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为不平之鸣,兼读所以因所以因革之方”。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A、文化斗争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在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A、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B、表明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C、说明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唯一的斗争方式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5、尽管理想如此高远,但有限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又迫使他们重新回到他们所反对的统治方式上去。与此结论相符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6、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写道:“(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A、太平天国运动带有近代化的倾向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C、太平天国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宗教迷信色彩7、地方绅士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和自己的理念,他们的立场多偏向君主立宪,对于革命并不完全同情。孙中山的革命运动,由于他自己是个边缘人物、无法接触,更别谈动员这些力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孙中山忽视了地方绅士的力量B、地方绅士的立场决定革命成败C、辛亥革命缺乏地方绅士的支持D、清政府得到地方民众的广泛支持8、“辛亥鼎革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当时改用阳历的背景有()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②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新三民主义的提出④西方文化冲击近代中国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把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这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C、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D、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10、1920年,陈独秀发表演讲时说:五四运动的精神并不限于空泛的“爱国救国”,“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才是五四运动的“特有精神”。而梁漱溟却公开提出质疑:“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审厅去审理判罪,学生去遵判服罪。……不好办理,我们尽可——自首,就是情愿牺牲,因为如不如此,我们所失的更大。”对“牺牲”解读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赞扬五四运动中学生的“牺牲精神”B、二者基于不同的政治信仰,“牺牲”的含义有所不同C、前者强调“救亡”,后者注重“法理”D、前者是爱国,后者是维持现有政治秩序11、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罔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摘编自叶明华《清末新政对辛亥革命的间接推动》材料二

材料三新中国初建,研究者把辛亥革命定位为“近代三大民主革命高潮之一”。50年代末,研究暂趋沉寂。1961年以后,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辨证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随着“文革”的到来……对辛亥革命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立足于批”。“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摘编自杨天树《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一个主题,对材料二中的史料进行解读。(3)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哪两个阶段?请说明你划分的理由。并据此指出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11、(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等。(2分)

说明: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等。(答出三点给6分)

(2)示例:

主题:辛亥风云。(1分)

解读:

革命时机:调动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了武昌空虚。(1分)

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立湖北军政府。(1分)

革命扩展: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分)

革命成果:建立了新政权——中华民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等;(2分)

(3)两个阶段:以“文革“结束作为界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2分)

理由:前期以革命史观为唯一研究范式,后期在兼顾革命史观的同时,也以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作为研究范式。(2分)

因素:研究者所处时代对研究者的影响。(2分)

高一历史校本作业三答案1、C分析选项可知,A与材料“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不符;B与史实不符,《天朝田亩制度》就是一个反封建文件;C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当时的中国更没有产生这种思想的经济基础;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B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由“转入革命政党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去。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能理解辛亥革命运动突飞猛进的原因”可知,该历史学家认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和迅速发展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B项正确;由“人民的其余部分愿意接受革命的原因”可知,A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可以排除。3、A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由“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的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可知,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北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由“罗家论……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可知,北大学生思想的解放成为其提出爱国口号和掀起五四运动的主要原因。由此可知,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为体现。4、A“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说明毛泽东反对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而应上山”,在农村开展革命,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故选A。5、A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要建立人间天国,这符合“理想如此高远”;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这符合“有限的政治资源”;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教为指导,没有先进的思想作指导,这符合“有限的……思想资源”;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回到了建立“天朝”的轨道上,这符合“重新回到他们所反对的统治方式上去”。由此可知,A项正确。6、D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材料没有体现太平天国的宗教问题,因而不能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宗教迷信色彩,故选D项。材料中的“平等的许诺”体现了其近代性,“贫民失望”又说明其并未完全满足农民的要求,而“特权的森严”则体现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故A、B、C三项均排除。7、C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问题。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地方绅士”、“偏向君主立宪,对于革命并不完全同情”、孙中山“无法接触,更别谈动员这些力量”等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得到地方绅士的支持,故答案为C。8、D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提出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排除③万难,①②④是辛亥革命的背景或影响,故答案为D。9、C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从战争结果来讲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用“内战”概括不是强调战争的结果,故A项错误;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因此用“内战”来概括这场战争不是受社会史观的影响,故B项错误;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义,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战争,通过战争,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这是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用“人民解放战争”来概括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而从历史的客观评价来看,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故C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强调了战争的双方,故D项错误。10、C本题考查五四精神的不同理解。陈独秀主张直接救亡,而梁漱溟则主张通过法律的途径来救国;前者对五四精神是肯定的,后者则是否定的,A项错误,排除;二者并未涉及政治信仰,排除B项;二者都主张救国,只是救国的方式不同,D项错误,排除。答案为C。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动并运用知识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清政府的政……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作答。第(2)问属于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文革’……对辛亥革命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立足于批’”“‘文革’结束后……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作答;第三小问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一角度思考作答。11、(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等。(2分)

说明: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等。(答出三点给6分)

(2)示例:

主题: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