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社会转折的新取向_第1页
专题六 社会转折的新取向_第2页
专题六 社会转折的新取向_第3页
专题六 社会转折的新取向_第4页
专题六 社会转折的新取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准备专题六社会转折的新取向1、彭明著

《五四运动史》

人民出版社

1984年

2、欧阳哲生《新文化的传统五四人物与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3、邵维正:《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4、李新主编:《国民革命的兴起(1923—1926)》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社1991年版。

5、黄修荣:《国民革命史》,重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6、王功安、毛磊主编:《国共两党关系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7、《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参阅《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

8、周策纵著:《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子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费约翰著:《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李恭忠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参考书目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三)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1、含义2、兴起3、主要内容

(二)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十月革命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把在黑暗中彷徨、探索、寻找出路的中国人民带进豁然开朗的新天地,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2)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力量,启发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仁人志士走上十月革命的道路。(3)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三)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的爆发(1)原因五四运动作为20世纪继辛亥革命后又一件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社会整体演变和国际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目前学界看法,大致可归纳如下:第一,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使得由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的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阵营得到成长和壮大,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经济动因和阶级基础。第二,1915年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和专制思想,张扬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和民族民主深入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三,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的统治政策,激化了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第四,甲午战争以来的民族主义和各种反帝爱国的民族运动不断高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奠定了社会心理和民族意识。第五,晚清以来挽救民族危亡、救国救民、追求国富民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愿望和努力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感情上和思想上的动力。第六,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使得中国人民进一步增强了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意识,也使得不少知识分子懂得了发动群众性革命斗争的重要性,这是五四运动成为广泛的群众性的反帝反封的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条件。第七,留学日本、美国和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学生接受了西方众多的新思潮,他们回国后不仅在中国宣传新的思想,而且提出各种改革中国社会的主张,直接担负起推动改革的领导责任,这也是五四运动发生发展的一大动力。第八,朝鲜的“三·一”运动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开展现代反帝群众政治运动的楷模,在斗争精神、斗争方式等方面深刻而全面地影响、促发、推进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努力完全失败。作为战胜国而得到战败国的待遇。这一结果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震惊与愤慨,消息传来后,举国哗然。左上:陆徵祥左下:魏辰祖中:顾维钧右上:王正廷右下;施肇基巴黎和会会场及中国代表(2)导火线中国民众缘何由空虚的希望坠入了失望的深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对战胜国地位理解的偏差及威尔逊14点方案带来的幻想日本缘何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委托原则”(MandatePrinciple):德国的殖民地及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领土,以受国际联盟委托的方式分配给各战胜国,以促成其独立。(3)五四运动的过程

北高师学生欢迎被捕学生出狱北大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熊熊烈火中的曹宅学生领袖宣布罢课学生们冲向赵家楼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从性质上看,五四运动既是一个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首先,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实,它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第三,从经济上看,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四,从政治上看,中国内部力量的主角发生了变化,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最后,从思想上看,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一)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

(1)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新刊物的名称:《曙光》、《青年与社会》、《社会新声》、《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新人》、《热潮》、《平民》、《光明》、《救国》、《自由》、《新学报》、《新文化》、《新学生》、《工学》、《向上》、《奋斗》、《觉悟》、《平民道德》、《平民教育》、《科学与教育》、《新妇女》、《女界钟》等。(2)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2、共产主义小组3、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内容意义一个机构、一个起点、一次大会、一次高潮(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惨案标志着政治斗争意识在工人运动中的觉醒,同时也再次说明无产阶级联合同盟军的必要性。民主革命纲领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等。(当前奋斗目标)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革命的对象,现阶段的任务,标志着建党工作的完成。

4、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共产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二大存在的一些不足首先,它没有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宣言虽然说中国工人阶级将来“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主义的革命领袖军”,但在讲到无产阶级在现阶段民主革命的地位时,却又认为党的任务是“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这实质上是把无产阶级从民主革命的领导地位降到资产阶级助手的地位。其次,宣言没有提出工人农民的政权要求和农民的土地要求,认为民主革命成功后,工人农民“不过得到一些自由与权利”。它没有认识到在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不但必要而且也有可能。

中共三大,建立民主统一战线。中共四大,确立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以及与农民建立同盟军。中共五大,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出现。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也是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大会),分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中国革命正处于革命的两个高潮之间的低潮。中共七大,1945,抗日战争胜利,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准备(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二)国民革命的勃兴(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动因(必要性与可能性)(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共产党共产国际国民党

输出革命、打破孤立争取外援、借鉴经验吸收新鲜血液保证革命顺利进行贯彻指示统一战线需要1919年列宁指出:“苏维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列宁全集》1920年列宁又说“目前的世界政治形势把无产阶级专政提上了日程。”--《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摘自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共一大“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党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中共中央《对于时局的主张》1922年1月远东会议指出:如果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确实是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民族解放运动为己任,共产党人就应该支持这一运动。(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党内合作共产国际共产党党外合作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行党内合作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所谓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已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的组织、思想的独立性。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2、形成的标志――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仿照苏俄党的式样,改组国民党,共产党员以个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党内合作和“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民党改组前进入广州大本营的证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1月,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宣言包括三部分,即“中国之现状”“国民党之主义”“国民党之政纲”三部分。

左图为广州军政府旧址,右图为孙中山在办公室。2、形成的标志――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新旧三民主义区别:新三民主义1、具有鲜明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维护农工利益的内容;2、提出了节制资本和政权应为平民所有的观点;3、有了联系工农群众的新特点。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奋斗纲领有一致之处,所以成为了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形成的标志――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提出了新三民主义。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改组后的国民党容纳了共产党人,参加到国民机构中,在各级组织机构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其中任了一官半职。第三,改组后的国民党包括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联盟的组织形式。第四,改组后的国民党建立了黄埔军校。其中共产党员在军校里担任政治工作。意义:(1)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2)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3)推动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意义及遗留问题共产党组织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农民运动的发展1923.6:党员420人1927.5:党员50000人1927.6:加入组织的工人290万人1926.6:12省农会会981442人1927.6:农会会员农会会员9153093人(2)促进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①工农运动的高潮

②农民运动的高潮

③平定了广东商团的叛乱和两次东征与一次南征

(3)掀起开展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与国民会议运动

(4)巩固了在广东的国民革命基地

3、合作的意义与遗留问题

遗留问题1.什么是“国民革命”?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思考:同样是武装斗争,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取胜,而这次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呢?

①正义战争②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③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④中共对北伐军进行了革命改造,⑤得到苏联政府在物质上和军事上的大力援助。⑥北洋军阀间相互矛盾重重,倒戈不断。(二)国民革命的勃兴3.北伐期间的民众运动与帝国主义的态度4.迁都之争与武汉国民政府(1)迁都之争为什么蒋介石后来反对迁都武汉,改迁南昌?

第一,对武汉地区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的恐惧;第二,联席会议中左派和共产党占多数,他自己被排斥在外,非但不能控制联席会议,还要受其束缚;第三,唐生智与共产国际的接近使蒋介石原来利用中央政府牵制唐的计划落空。(2)武汉国民政府1.潜伏着失败的危机(1)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国民党左中右派①弹劾共产党案②廖刺案(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1925年8月20日,右派剌杀了孙中山事业的坚决支持者,“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廖仲恺。廖案发生后,革命阵营内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右派分子被赶出广东,汪精卫捡起了左派领袖的大旗,同时,蒋介石也乘此机会扩充了个人势力。

③戴季陶主义的出笼戴季陶(1891-1949),名传贤,字选堂,号天仇。原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广汉。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追随孙中山从事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统治的活动。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回到上海,积极参加西山会议派的反革命活动。1925年6、7月间连续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反共的理论,时人称之为戴季陶主义。③戴季陶主义的出笼

戴季陶主义的出笼是为了从理论上系统攻击中国共产党,攻击国共合作的方针,企图将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中排挤出去。其内容为:一,在思想上,他提出了唯心主义的道统说来歪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阉割孙中山思想的革命精神。二,在政治上,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宣扬阶级调和。三,在组织上,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反对国共合作。它的出笼构成完整的国民党右派理论体系。④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执监委员邹鲁、林森、居正、覃振、石青阳、石瑛、邵元冲、沈定一、谢持、张继等12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非法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组成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共产党、分裂国民党的政治团体,被称之为“西山会议派”。国民党“二大”大会决定接受孙中山遗嘱和“一大”所定纲领,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主张,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承认中国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共同革命。大会对参加西山会议的部分老右派分子分别给予处分。但是在二大上,中共和左派也在政治上对右派做了妥协退让,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崛起创造了条件。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⑤中山舰事件及整理党务案通过发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蒋介石一手控制了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大权。而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则被大大削弱,在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中山舰事件中山舰事件,亦称“三二○事件”。中山舰调动事件发生后蒋介石的夺权措施:以此为借口,派兵于20日逮捕了李之龙、占领了中山舰,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了工人武装,还拘留了第一军第二师的左派党代表和政治工作人员,包围了苏联顾问所,并驱逐了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宣布在广州实行戒严,断绝了广州城市内外的交通。蒋介石围绕中山舰调动而发动中山舰事件是为了限制共产党、加强个人权力。中山舰事件使蒋介石全面控制并篡夺了军权。整理党务案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召开二届二中全会,蒋介石为排挤共产党、控制国民党党权,借口要改善国共关系,消除两党纠纷而提出了《整理党务案》。通过这次会议,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占据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中的许多要职,特别是蒋介石一手控制了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的大权。而国民党左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则被大大削弱。整理党务案条文(2)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正如共产党在报上公开发表宣言即对外发表声明:“为巩固革命基础和革命前途起见,需要一部分利益牺牲时,一部分的利益当准备牺牲…所以没有表示异议者,因为共产党员以为,如果国民党的领导机关认为此种办法能减去国民党内疑虑和纠纷,而又于国民革命有所裨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