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_第1页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_第2页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_第3页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_第4页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叶中微量元素的鉴定组长:王铜道小组成员:陈番余才智杜克钊严灵跃林一明一、茶的相关学问茶的历史文化记载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传奇中的神龙氏之时.《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当时,茶主要是作药用,后把茶作为祭品、煮羹食用,而后煮水清饮直到泡饮。西周初期,我国就开头记载茶事,随后茶业文献不断消灭,但大多是只言片语或断简残章.直到唐代中叶,.才从根本上转变上这种状况。随之唐朝的张又的《煎茶水记.朱权编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的茶事升格为一种奇特的文化艺能容为:一之源,概述我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六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的品赏。七之事,讲我国饮茶的历史。八之出,详记当时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低位次。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状况应格外完备,何种状况省略何种。十之图,陆羽主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局部;随着社会的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进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渐渐形成了绚烂夺目的茶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颗明珠。茶文化的消灭,把人类的精神和才智带到了更高的境地。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也很广泛,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还是茶在精神领域的延长。弘扬茶文化,有益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艺术赏识的水平。有关茶的小学问茶能防病,饮茶能延年益寿。人们出于对茶的宠爱,甚而认为“茶”字本身就是“长寿”的象征。通过对“茶”字的解析,得出“茶”字即是“二十”加“八十八养生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味道;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易氧化性,并因吸取异味和潮湿而变质,从而降低了品饮价值。贮藏过程中茶叶的很多化学成分发生氧化作用,导致茶叶陈化和劣变。影响品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叶绿素、茶多酚、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以及多种香气成分等。经长期实践争论,人们总结出保管茶叶的“一个前提、三个留意”的原则:一个前提三个留意:留意避光。忌使茶叶直接暴露于日光下;留意密封。茶叶贮藏要密封,除抽空外,一般要检查茶罐的密封性,削减茶叶与空气的接触,减缓茶叶氧化程度;留意降温。假设温度偏高,茶叶易陈化,现代家庭均可密封后贮藏于冰箱冷藏柜中。饮茶要适当,适时,适量,而且还要有时间的选择,比方临睡前;服药后;饭前饭后;酒后不宜饮茶。同时有些人不宜饮茶,比方睡觉易失眠者;感冒发热者;胃溃疡患者;孕妇等等。茶的主要药用成分有以下几类:咖啡碱,酚类化合物,维生素类,矿质元素,氨基酸。茶叶对人体安康的药效作用:兴奋提神,利尿,止痢疾和预防便秘,防龋作用,明目作用,抗年轻作用,减轻吸烟对人体的毒害,消炎灭菌作用,醒酒作用,对重金属毒害的解毒作用防辐射作用,降血糖,对糖尿病也有肯定的疗效,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癌、抗突变作用。茶叶的制作过程(晾菁)→室内凋萎(走水)→炒菁(杀菁)→揉捻→解块(回软)→初干(低溫定味)→布揉(团揉)→枯燥(高溫定味)→精制茶叶中元素的含量状况茶叶中有22种元素:Al,As,Ba,Ca,Cl,Co,Cr,Cu,Fe,K,Mg,Mn,P,S,Si,Sr,Pb,Ni,Ti,V,Zn,Rb。最近人们又成功的鉴定并测出li的含量,其含量为7—17ug。而且茶叶中元素的含量状况因茶叶的品种和产地而异。1各元素含量范围元素含量范围元素含量范围〔μg/g〕元素含量范围〔μg/g〕元素含量范围〔%〕As0.28~2.82P528~2840Al0.104~1.44Ba18~70Pb1.5~44.1Ca0.43~13.86Co0.18~4.70Rb4.2~69.8Cl0.23~1.92Cr0.55~17.15S1785~7300K0.75~1.66Cu5.2~18.5Sr15.2~629Mg0.17~1.71Fe264~4216Ti20.4~1027.5Si0.21~3.94Mn45~1240V0.64~19.2Ni1.7~9.8Zn20.6~55茶在三国时神医华陀在《食论》中云“苦萘久食益思意,饮茶的好处得到进一步的生疏。朝陈藏器《本草遗》说“止渴除疫,贵哉萘也 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随息饮食谱》谓茶能“清心神醒酒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疫,肃肺胃明目解渴《本草备要》说:茶可“解酒后油腻、烧炙之毒,利大小便,多饮消脂肪、去油二、试验局部试剂和仪器:0.01g镁试剂〔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溶于1L1mol/LNaOH溶液中。124g(NH4)Mo2O41L水中,再把所得溶液倒入1L6mol/L硝酸中,放置一天,取其清液。2 2mol/LNaOH、2mol/LHCl、0.25mol/LK4[Fe(CN)6]、0.5mol/L(NH4)CO2 340%NaOH、浓HNO、浓硝酸。3仪器:铁架台、坩埚、漏斗、烧杯、试管、离心管、离心机、水浴锅、酒精灯、量筒、滤纸、玻璃棒、滴管、研钵。试验原理茶叶属植物类,有机体,主要由C、H、O和N等元素组成,其中含有Fe、Al、Ca、Mg、P等微量元素。本试验是从茶叶中鉴定Fe、Al、Ca、Mg、P等元素。加热,使有机物经氧化分解而烧成灰烬。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灰化后,经酸溶解,即可进展定性分析。铁、铝混合液中Fe(Ⅲ)对Al(Ⅲ)的鉴定有干扰,可利用Al(Ⅲ)的两性,参加过量的碱使Al(Ⅲ)转变为AlO2-留在溶液中,则生成沉淀,经分别去除后,就可消退相互干扰。钙和镁混合液中,互不干扰,可直接鉴定,不必分别。定性鉴定的特征反响式如下:Fe3+ +nKSCN(饱和)→Fe(SCN)n3-n+nK+Al3++铝试剂+OH-→红色絮状沉淀Mg2++镁试剂+OH-→天蓝色沉淀2 4 2 Ca2++CO2-→CaCO2 4 2 试验内容及现象茶叶的灰化和试液的制备100—1057—8灰化至黑色变为白色。取出一小局部留做P的鉴定,把剩下的茶叶灰参加50ml烧杯中,参加20ml2molHCL,然后加热搅拌溶解。过滤即可得到提取液。分别和鉴定各种离子pH调到7左右,离心分别,将上层清夜转移至离心管〔a〕中留做Ca,Mg的试验。2mol/L的HCl1ml2滴0.25mol/LK4[Fe(CN)6]。现象:生成深蓝色沉淀,说明Fe存在。图片如右所示再取出1ml溶液并参加两滴铝试剂,逐滴滴入浓氨水,后置于水浴中加热。现象:有红色絮状沉淀生成,说明有Al离子。图片见试验风采局部。从离心管〔a〕1ml0.5mol/L(NH4)C2O4pH4左右,记录现象〔Ⅰ40%NaOH和1滴镁试剂,记录现象〔Ⅱ现象〔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Ca存在。现象如右现象〔Ⅱ:有天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有Mg离子。图片如右所示3〔4〕P25ml5ml浓HNO,1ml钼铵酸试剂,后置于水浴中加热。现象:有黄色沉淀产生,说明有P元素。图片如下。3试验风采〔以下为小组成员在做试验〕三、社会调查局部我们实行问卷调查形式进展社会调查,从150份的问卷中抽了100份问卷。问卷内容及总结如下:您有饮茶的习惯吗?〔〕A.有 B.没有假设您有那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头养成这种习惯的?A.上大学以后B.中学时 C.中学以前61%74%左右是在上大学之前养成的。茶在您生活中的地位( )A.一般的解渴饮料 B.饮茶是日常生活中不行缺少的一道工序 C.无太多兴趣调查结果:对于茶的态度是56%的人将茶作为一般的解渴饮料,24%的对茶无太多兴趣,20%的人认为饮茶是不行缺少的,由此可见青年人对茶并不是格外宠爱。您知道<<茶经>>的作者是谁吗?( )A.陆羽 B.孔子 C.孟子调查结果:对于茶文化的了解《茶经》的作者,在选择题中,有83假设在问答题中,这个比例会大大下降。茶是有药用价值的,您认为茶的药用成分是( )A.咖啡碱 B.多酚类物质C.维生素,氨基酸 D.格外多 调查结果:有28%左右的人生疏较全面,只有12%的人认为茶叶的药用成分中有维生素、氨基酸。您认为茶对人体安康的药效作用有(不定项)( )A.兴奋提神 B.利尿 C.消炎灭菌D.助消化调查结果:大家生疏都不全面,但90%的人认为茶叶可以兴奋提神,37%及40%的人认为其可助消化,利尿。茶叶中含有重金素元素,但是很微量,对人体不会造成毒害作用,您认为茶中含有哪几种?( )A.Pb铅 B.Cr铬 C.Hg汞 D.格外多29%54%11%的人认为有汞。您认为隔夜茶能饮吗?( )A,能 B,不能并对你的答案说明理由:调查结果:85%自己的阅历感觉来推断!在以下无机元素中选择您认为茶叶中可能含有的(在认为有的下画线)As Ca Mg Fe P AlK Li调查结果:有46%以上的人认为是含有钙、镁、铁、磷、钾,其中认为含有铁、镁的人占67%以上。茶在储存中,由于方法不当会变质.您认为变质的是A.叶绿素的变化B.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 C.维生素C削减 D.氨基酸的变化调查结果:绝大局部生疏的不够全面,83%的人认为是茶多酚的氧化和聚变引起的。福建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区,名茶也很多.请问您知道哪些?(假设您知道产区最好也写下)调查结果:对于福建名茶及产区。生疏铁观音及其产区—〔安溪〕的人占74%左右,还有就是武53%左右,其余的知道的人很少。通过问卷我们觉察大学生对茶叶的真正了解不是很充分,没有说是真正对茶叶有某种特别的爱好,根本上是有则饮之,而且多数是为了提神,对中国的丰富的茶文化了解甚少,对茶叶的了解多是从家长或是长辈那得到的,有较多的不正确性和主观因素,对茶文化的了解如此之少,是无法理解的,在当代大学生的眼里,或许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