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实验报告_第1页
红外实验报告_第2页
红外实验报告_第3页
红外实验报告_第4页
红外实验报告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外试验报告小组成员:指导教师:把握电子电路设计的根本方法;了解各种红外收发器根本局部:[1]控距离不小于5[2]遥控开关接收端的工作电源为220V沟通电;220V及遥控开关的开关状态;遥控开关能够掌握台灯、电扇等家用电器,输出功200W。发挥局部:[1]4[2]遥4设计任务设计、安装、调试所设计的电路;画出完整电路图,具体说明电路原理,写出设计总结报告设计思路红外遥控→红外接收→信号处理→开关驱动及显示红外遥控器的放射端具有键盘矩阵,每按下一个键,即产生具有不同的编码的数字脉冲,这种代码指令信号调制在38kHZ外波,通过空间的传送送到受控机内的遥控接收器。在接收过程中红外波信号通过滤波器和光电二极管转换为38kHZ的电信号,此信号经过放大、检波、整形、解调,送到解码器与接口电路,从而完成相应的遥控功能。“红外线遥控器”设计方案直流稳压电源局部设计电路整流电路虽然已经把沟通电转换成直流电,但是整流出来的电压还不是平稳的直流电电压,所以在整流电路的后边还要有滤波电路,来改善整流输出电压的平滑程度,这个工作由电容器来完成。LM317,7805LM317,由7805的OUT端输出直流的稳定的电压。三端稳压集成电路7805功能框图:放射端的构造放射端电路图篇二:红外光谱试验报告实验学专班姓指导日仪器分析试验报告名化学工程与工艺级:名:学号124020教师:期:XX481、把握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2IR-67003、初步学会对红外吸取光谱图的解析。二、试验原理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0.75~1000μm。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5~2.5μm〔波数在13300~4000cm-12.550μ〔数在4000~200cm-150~1000μm〔波数在200~10cm-1区是争论、应用最多的区域。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σ表征。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其关系式为: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美国尼高立IR-67002、试剂:溴化钾,3、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四、试验步骤1、波数检验:将聚苯乙烯薄膜插入红外光谱仪的样品4000-650cm-1进展波数扫描,得到吸取光谱。2、测绘苯甲酸的红外吸取光谱——溴化钾压片法取1-2mg100-200mg溴化钾粉末,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磨细〔颗粒约2m,使之混80mg压片机上制成直径透亮薄片。将此片装于固体样品架上,样4000-400cm-1数扫描,得到吸取光谱。五、留意事项1、试验室环境应当保持枯燥;2、确保样品与药品的纯度与枯燥度;3、在制备样品的时候要快速以防止其吸取过多的水分,影响试验结果;4、试样放入仪器的时候动作要快速,避开当中的空气流淌,影响试验的准确性。5、溴化钾压片的过程中,粉末要在研钵中充分磨细,且于压片机上制得的透亮薄片厚度要适当。六、数据处理该图中在波数700~800、1500~1600、2800~2975左右有峰形,证明白该物质中可能有烯烃的C-H变形振动,C-C间的伸缩振动,同时也拥有烷烃的C-H伸缩振动,推想为聚乙烯的红外谱图。500~XX为芳香烃化合物,同时在2400~3400处有连续峰形,可能是酸的O-H伸缩振动。该化合物可能是含苯环的酸性物质,推想为苯甲酸。七、试验结果的分析争论1、由图谱觉察,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存在,不同分子之2是由于CO2浓度高,样篇三:红外光谱分析试验报告了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根本构造及工作原理把握红外光谱分析的根底试验技术学会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展样品测试把握几种常用的红外光谱解析方法利用所学过的红外光谱学问对碳酸钙、聚乙烯醇、丙三醇、乙醇的定性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样品制备方法;并对其谱图给出根本的解析。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0.78~300μm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8~2.5μm〔波数在12820~4000cm-12.525μ〔波数在4000~400cm-125~300μ〔波数在40033cm-1是争论、应用最多的区域。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wavenumber〕σ表征。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其关系式为:作为红外光谱的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供给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故把红外光谱通称为“分子指纹“。它最广泛的应用还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展分析。用红外光谱法可以依据光谱中吸取峰的位置和外形来推断未知物的构造,依照特征吸取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其次,它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一些外表涂层和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而作为红外光谱的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等〕比较,构造简洁,操作便利,价格廉价。因此,它已成为现代构造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行缺少的工具。依据红外光谱与分子构造的关系,谱图中每一个特征吸取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因此,特征吸取谱带的数目、位置、外形及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团〔化学键〕的振动形式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只要把握了各种基团的振动频率〔基团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即可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构造的关系,来确定吸取谱带的归属,确定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外形的转变,来推定分子构造。仪器:SpectrumOne-B国铂金埃尔默公司)聚乙烯醇〔化学纯。红外光谱仪(FT(1)光源红外光谱仪(FT)中所用的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用电加热使之放射高强度连续红外辐射,如空冷陶瓷光源。随着科技的进展,一种黑体空腔光源被研制出来。它的输出能60%以上。迈克尔逊干预仪其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变成干预光,特点是输出能量大、区分率高、波数精度高〔它承受激光干预条纹重线性好。探测器其作用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特点是扫描速度快〔一般在1s内可完成全谱扫描、灵敏度高。计算机特点是各种数据处理快,且具有色散型红外光谱仪所不具备的多种功能。样品池用能透过红外光的透光材料制作样品池的窗片,通常用KBr或NaCl红外光谱仪〔FT〕的工作原理FTIR它不同于依据光的折射和衍射而设计的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它与棱镜和光栅的红外光谱仪比较,称为第三代红外光谱仪。但由于干预仪不能得到人们业已习惯并熟知的光源的光谱图,而是光源的干预图。为此可依据数学上的傅立叶变换函数的特性,利用电子计算机将其光源的干预图转换成光源的光谱图。亦即是将以光程差为函数的干预图变换成以波长为函数的光谱图,故将这种干预型红外光谱仪称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精准地说,即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经干预仪转变成干预光,通过试样后得到含试样信息的干预图,由电子计算机采集,并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吸取强度或透光度随频率或波数变化的红外光谱图。其工作原理如以下图所示:测定试样的红外光谱时,必需依据试样的状态,分析的目的和测定装置的种类等条件,选择能够得到最满足的结果的试样制备方法。假设选择的试样制备方法不适宜,也就不能充分发挥测定的效力,甚至还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因而不能轻视试样的制备及处理方法。这是由于要获得一个良好的光谱记录,除了与仪器性能有关外,还要受到操作技术的影响。而在操作技术中,一是试样的制备及处理技术,一是光谱的记录条件。所以,在红外光谱法中,试样的制备及处理占有重要的地位。假设试样处理不当,那么即使仪器的性能很好,也不能得到满足的红外光谱图。一般来说,在制备试样时应留意下述各点。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浓度太小,厚度太薄,会使一些弱的吸取峰和光谱的微小局部不能显示出来;过大,过厚,又会使强的吸取峰超越标尺刻度而无法确定它的真实位置。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水分的存在不仅会侵蚀吸取池的盐窗,而且水分本身在红外区有吸取,将使测得的光谱图变形。试样应当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多组分试样在测定前应尽量预先进展组分分别〔如承受色谱法、周密蒸馏、重结晶、区域熔融法等对谱图无法进展正确的解释。试样的制备,依据其集聚状态可进展如下。1.固体试样调制剂的有KBrKCl0400cm-1〕完全透亮,没有吸取峰。被测样品与它们的配比通常是1:100,即取固体试样1~3mg,在玛瑙研钵中研细,再参加100~300mg磨细枯燥的KBr或KCl粉末,混合研磨均匀,使其粒度在2.5μm〔通过250目筛孔〕以下,放入锭剂成型器中。加压〔5~10t/cm2〕3直径及厚度的透亮片,然后将此薄片放在仪器的样品窗口上进展测定。可拆池的窗片上,用红外灯烘烤,使之受热变成流淌性的液体,盖上另一个窗片,按压使其展成一均匀薄膜,渐渐冷却固化后测定。其溶液滴洒在成膜介质〔水银、平板玻璃、平面塑料板或金属板等〕上,使其溶剂自然的蒸发,揭下薄膜进展测定。薄0.05~0.1mm。那样的生物体试样,不能用溶液成膜法得到所需的薄膜,可将其试样溶液直接滴在盐片上开放,当溶剂蒸发后,在盐片的外表上形成薄的附着层即可直接测试。华或发生其它化学反响的物质,可将它们直接加热熔融后涂在盐片上,上机测试;另外对于不易挥发的粘、稠状样品,也可直接涂在盐片上〔厚度一般约为0.02mm,上机测试。液体试样沸点较高试样,直接滴在两块盐片之间,形成液膜〔液膜法,上机测试。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大的试样,可注入封闭液体0.01~1mm。气态试样使用气体吸取池,先将吸取池内空气抽去,然后注入被测试样。所谓谱图解析就是依据实际上测绘的红外光谱所消灭的吸取谱带的位置、强度和外形,利用基团振动频率与分子构造的关系,来确定吸取谱带的归属,确认分子中所含的基团或键,并进而由其特征振动频率的位移、谱带强度和外形的转变,来推定分子构造。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很多,但大多数都由C、H、O、N、S卤素等元素构成,而其中大局部又是C、H、O、N红外光谱根本上都是由这四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学键的振动奉献的。争论大量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后觉察,同一类型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是格外相近的,总是消灭在某一范围内。例如CH3CH2Cl中的CH3基团具有肯定的吸取谱带,而很多具有CH3〔3000~2800cm-1〕CH3吸取峰的频率是CH3基团的特征频率。这个与肯定的构造单元相联系的振动频率称为基团频率。但是它们又有差异,由于同一类型的基团在不同的物质中所处的环境各不一样,这种差异常常能反映出构造上的特点。例如C=O伸缩振动的频率范围在1850~1600cm-1,当与此基团相连接的原子是C、O、N时,C=O谱1715cm-1,1735cm-1,1680cm-1一差异可区分酮、酯和酰胺。因此,特征吸取峰的位置和强度取决于分子中各基团〔化学键〕的振动形式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只要把握了各种基团的振动频率〔基团频率〕及其位移规律,就可应用红外光谱来检定化合物中存在的基团及其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带“〔非试样本身的吸取〕以及微量杂质的存在所造成的红〔3400cm-1和二氧化碳〔2350cm-1、667cm-1〕的吸取。水分的引入可能由于试样本身混有微量水或试样与空气接触而吸湿以及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使用溶剂或锭剂等而造成的。二氧化碳的吸取是由于某些试样能吸附二氧化碳,特别是某些液体试样长期保存在干冰中简洁造成二氧化碳被吸取。总之,未解析前肯定要依据试样的来源和制备方法以及试样的性质来区分和确认谱图的牢靠性。其谱图解析的程序可大体分为两步:所含的基团或键的类型每种分子都具有其特征的红外光谱,谱图上的每个吸取谱带是代表分子中某一基团或键的一种振动形式,并可由特征吸取谱带的位置、强度和外形确定所含基团或键的类型。以甲基为例,在2960cm-1、2870cm-1、1450cm-1、1380cm-1四周消灭了四个特征吸取谱带,分别归属甲基的C-H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的吸取,且有其肯定的相对强度挨次和外形。这四个特征吸取谱带就作为甲基的指纹,来确认试样中甲基存在与否。但由于分子构造和测量环境等的不同,其特征吸取谱带的位置,将做相应的移动,就可进一步推想属于何种化合物中的甲基。有机化合物的基团或键的特征频率已由试验上测得并集合成基团或键的特征频率表,因而我们可以借助于查“字典“的方法来确认基团或键的类型。但在实际的谱图解析中,首先从基团判别区〔4000~1350cm-1〕入手,按谱图上消灭的强峰到弱峰的挨次,依次加以确认,并结合指纹区〔1350~850cm-1〕的吸取加以确定。指纹区虽没有明显的基团或键与特征振动频率的对应关系,但它能反映整个分子构造的特点,尤其是对〔缔合的为例,3400cm-1确认,但尚不能确定是伯醇、仲醇或叔醇,而必需结合指纹1040~1160cm-1消灭在1050cm-1、仲醇消灭在1100cm-11150cm-1。因而作为官能团的定性,必需通过基团判别区和指纹区的特征吸取加以综合推定。但当两个基团或键的特征频率较接近时,尤其在共存的状况下,由谱图直接识别是异常困难的。例如羟基〔缔合的〕和仲胺基共存的场合,由于两者的伸缩振动频率和变形振动频率都很相近,于是给推断增加了困难。遇到这种状况,可依据溶剂对特征吸取谱带位置的影响而加以分别鉴定。亦可利用化学反响制备衍生物等方法,可以便利确实定分子中所含有的基团或键。推定分子构造依据特征吸取谱带和分子构造的关系,依据谱图上消灭的特征吸取谱带的位置、强度、外形来确定分子中各个基团或键所邻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参照各类化合物的特征振动频率图表和有关文献中原子的相互连接方式,亦即是分子构造。但应着重指出,依据分子红外光谱推定分子构造主要是从基团或键的特征振动频率位移,来推定基团或键所邻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因而对其特征振动频率位移的规律要侧重的加以把握和熟记,特别是对前人已做过的工作要尽可能地加以收集、归纳、总结和运用。具体解析方法直接法将未知物的红外光谱图与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直接进展比较。这就要求样品与标准物在一样条件下记录光谱,既要使用仪器的性能〔如所用仪器区分率高,则在某些峰的微小构造上会有差异〕和谱图的表示方式〔等波数间隔或等波长间隔〕一样的仪器,而且样品的制备方法也要全都〔指样品的物理状态、样品浓度及溶剂等〕。假设不同则谱图也会有差异。尤其是溶剂因素影响较大,须加留意,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假设只是样品浓度不同,则峰的强度会转变,但是每个峰的强弱挨次〔相对强度〕通常应当是一致的。固体样品,因结晶条件不同,也可能消灭差异,甚至差异很大。否认法依据红外光谱与分子构造的关系,谱图中某些波数的吸取峰,就反映了某种基团的存在。当谱图中不消灭某吸取峰时,就可否认某种基团的存在。例如,在2975~2845cm-1CH3和CH2。确定法借助于红外光谱中的特征吸取峰,以确定某1740cm-11260~1050cm-1高的表现为第一吸取,则可推断该化合物属于饱和脂类化合物。应当说,关于识谱的程序至今并无肯定规章,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三种方法联合使用,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补充:无机化合物的基团振动频率:红外光谱图中的每一个吸取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而无机化合物在中红外区的吸取,主要是由阴离子〔团〕的晶格振动引起的,它的吸取谱带位置与阳离子的关系较小,通常当阳离子的原子序数增大时,阴离子团的吸取位置将向低波数方向做微小的位移。因此,在鉴别无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时,主要着重于阴离子团的振动频率。而与有机物比较,无机化合物的红外鉴定为数较少。但是无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比有机化合物1600cm-1650~400cm-1两个红外光谱中常用的术语:特征吸取峰-代表某种官能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取峰。特征频率具有如下特点:不同化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