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测量施工方案_第1页
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测量施工方案_第2页
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测量施工方案_第3页
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测量施工方案_第4页
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测量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测量方案TOC\o"1-3"\n\u1、测量控制的主要内容2、测量控制的基本构思3、测量控制的准备工作4、测量控制1)主轴线的测放2)平面控制网的测放3)平面控制网的垂直引测4)标高控制网的测放5)钢柱的安装校正5、注意事项测量控制是关系到整体钢结构安装质量和进度的大问题,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测量仪器,针对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发挥已有类似工程施工的经验,结合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的特点,对钢结构吊装和焊接质量进行引导和实时监控。1、测量控制的主要内容1)验收土建平面控制基线或红线界桩点及标高基准点,并作好书面交接记录。2)基础埋件的放线就位及标高。3)控制好构件安装的标高和轴线。4)主轴线网的建立。5)平面控制网的测放。6)标高的引测。7)H型钢柱和箱形柱的校正。2、测量控制的基本构思钢柱:采取用经纬仪校正垂直度和用全站仪复核轴线偏差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高程传递:使用全站仪应用三角高程原理进行高程的传递。平面控制网的测放:根据现场通视条件,先测设主控制轴线,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密各建筑轴线。平面控制网的垂直引测:激光铅直仪垂直引测已测设好的轴线控制点。超高层结构考虑到沉降的因素,测量控制时标高使用结构标高,对整体标高进行控制。3、测量控制的准备工作按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用的计量仪器具均应经过权威计量检测中心检验并校正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填写好以下相关表格作为管理资料存档。应填写的表格为《计量检测设备台账》、《计量检测设备周检通知单》、《机械设备校准记录》、《机械设备交接单》。1)测量人员准备根据工程测量工作量及操作的难易程度,测量人员需配备5—6人。2)技术准备熟悉图纸,学习测量施工规范。计算并记录内业成果。4、测量控制1)主轴线的测放根据施工总平图上标示的界桩点或轴线交点的大地坐标,考虑到结构施工对测量不通视的影响,布置主控制点。主轴线点位布置示意图2)平面控制网的测放根据测放出的主轴线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平面控制网需经过两次测放来完成对整个钢结构工程的安装与校正。第一次测放(±0.000m地下室部分):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在基础垫层上进行平面控制网的第一次测放,测放时首先根据已经测放的主轴线点结合内业计算成果,用全站仪将建筑轴线测放在地下室基础垫层上,并在基坑周围做好控制轴线引桩以备测量放线用。第二次测放(±0.000m地上部分):对于±0.000m以上采用“内控法”,当±0.000m层结构楼面砼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开始进行第二次控制轴线的测放。根据测设好的基坑四周主轴线控制引桩,将主轴线点恢复至±0.000m层楼面,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点位的精度调整,然后用油漆标示。3)平面控制网的垂直引测分别架设激光铅直仪于首层油漆标示的主轴线控制点上,将主轴线点逐一垂直引测至同一目标高度,以便上一层的建筑轴线测放。考虑到超高层结构施工的特殊性及激光铅直仪的高精度(1/100000)施工能力,主轴线的垂直引测总共布置3~6个循环。具体做法详见如下“主控制点垂直引测循环布置示意图”主控制点垂直引测循环布置示意图4)标高控制网的测放根据工程钢结构施工的特点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标高控制网的测放同样需要经过两次测放来完成对整个钢结构工程安装与校正的高程测量控制。第一次测放(±0.000m地下室部分):当基础垫层浇筑完后即可在基坑护壁四周测放一个新闭合回路,以便预埋件和第一节柱的测量控制。要求闭合引测时,前后视距大致相等以消除系统误差影响。第二次测放(±0.000m地上部分):当±0.000m砼结构施工完毕后应进行±0.000m层标高基准点的测放。方法是根据工程原始标高控制点在四个角柱外侧+1.000m处建立一个闭合回路并与第一次的闭合回路再次闭合,作为地上部分钢结构的测控水准基点组。标高基准点的垂直引测。每安装一节柱后,位于0.000m的标高基准均需向上引测。为克服超高层结构施工中用大盘尺垂直引测基准标高时的累积误差影响,标高基准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全站仪应用三角高程的原理垂直向上引测。每次引测到目标高度后的四个点均需再次闭合,且闭合差≤2mm,位置为其所在楼层结构面上+1.000m处。闭合的四个点作为本层上一节钢柱及其它构件安装与校正的高程控制点。应用全站仪进行高程引测的具体做法如下:在一焊后的钢柱翼面垂直焊接一500长的任意型钢,在型钢的最下面贴上一激光反射贴片,反射面朝下,型钢面通过水平尺调平。然后架设仪器于首层激光反射贴片的正下方,后视全站仪于首层贴在标高基准线上的激光反射贴片(后视标高为H0),得出此时仪器与后视点的高差为Z1,将此仪高值输入全站仪以刷新此状态下的仪器参数,然后旋转仪器照准部,通过全站仪的弯管目镜瞄准仪器上方位于型钢底部的激光反射贴片的中心,观察仪器的数字化面板,记录下此时的高程坐标值Z2,计算此时引测至目标点处的基准标高为H=H0+Z1+Z2。标高基准点垂直引测示意图如下:标高基准点垂直引测示意图5)钢柱的安装校正钢柱吊装临时固定后,钢柱校正即可进行。(1)钢柱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所测放的轴线校正预埋件偏差过大的螺栓,以利于钢柱安装后的柱底就位。在钢柱底板边缘划出钢柱的中心线,为钢柱安装就位做准备。清除预埋件上的丝口保护套、螺丝上的砼和钢锈并用水平仪从高程点引测标高,调节柱底的调整螺母到设计标高。给丝口涂抹黄油。(2)柱底就位柱底就位应尽可能在钢柱安装时一步到位,少量的校正可用千斤顶和撬棍校正。柱底就位后轴线偏差应不大于2mm。(3)钢柱垂直度校正钢柱柱底就位和柱底标高校正完成后,即可用经纬仪检查垂直度。方法:在柱身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用经纬仪照准钢柱柱顶处侧面中心点,然后比较该中心的投影点与柱底处该点所对应柱侧面中心点的差值,即为钢柱此方向垂直度的偏差值。其值应不大于H/1000且绝对值偏差≤10mm。当视线不通时,可将仪器架设在偏离其所在的轴线位置,但偏离的角度应不大于15度。钢柱垂直度校正如下示意图:钢柱垂直度校正示意图当一片区的钢柱、梁和斜撑安装完毕后,对这一片区钢柱需要进行整体测量校正;对于局部尺寸偏差,用千斤顶或倒链顶紧合拢或松开来调校;对于整体偏差,可用钢丝缆风绳调校。当高强螺栓紧固(初拧)完成后,对这一片区的钢柱再次进行一整体观测,并做好记录,根据记录的偏差值大小及偏差方向,决定对焊前偏差是否还需要进行局部尺寸调整以及确定焊接顺序、焊接方向、焊接收缩的倾斜预留量,然后交付焊接工段进行施焊。当焊接完成后,对该片区的钢柱、钢梁再次复测,并做好记录,作为资料和上一节钢柱吊装校正和焊接的准备。(4)钢柱标高测量标高控制主要测量柱顶标高。依据全站仪利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标高基准点,测量出各节柱顶的标高,根据测量标高偏差值的大小,在吊装上一节钢柱时,通过加衬板和割衬板来垫高和降低上一节钢柱的标高。标高允许偏差:+5~-5mm,内部控制目标:+3~-3mm。(5)钢柱轴线偏差测量方法:全站仪+激光反射贴片直接观测。在钢柱同一侧面上距两边各100cm地方准确粘贴一激光反射贴片。根据场地的通视条件,测放出架设全站仪的最佳位置。内业计算构件上所标示的该特征观测点与全站仪架设点之间的坐标关系,并做好参数记录,以备钢柱轴线偏差测量时用。架设全站仪于选定的测量观测点上,根据内业计算成果。结合当日气象值设置好坐标参数及气象改正,准确无误后分别照准仪粘贴于构件上的激光反射贴片,得出构件空间位置的实测三维坐标,比较每柱侧面两反射贴片的北坐标N和东坐标E,得出钢柱的轴线偏差和扭曲值,然后通过导链和千斤顶校正钢柱垂直度至规范允许的范围内。钢柱轴线偏差测量示意图如下:钢柱轴线偏差测量示意图5、注意事项根据楼层平面分布与结构形式及安装机械的吊装能力,考虑钢结构安装的对称性和整体稳定性,合理划分施工区域,以便控制安装总体尺寸,防止焊接和安装误差的积累。场区首级测量控制点的精度,是保证整个钢结构安装质量的关键,测量中应严格整平仪器,投测时应采取全圆回转,每隔90度投测一次,四次取中,并避开吊装震动,日照强度和风速过大等不利的因素。高程基准点垂直向上引测时,一定要组成闭合回路,多点间相互闭合,调整误差以满足精度要求。梁接头焊缝收缩一般为1mm,对于外框的钢柱利用焊接收缩预留量使柱略微向外侧倾斜,待焊后收缩基本回复到垂直位置。对修正后的钢结构空间尺寸进行会审。如果局部尺寸有误差,应调整施工顺序和方向,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