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40年代后期,虽然左翼诗歌要求诗和激荡的社会生活有更直接的联系,在情感和语言上打破“个人”的狭窄范围,成为诗界的强大潮流。同时解放区的诗歌影响也日见扩大,但这时的诗歌创作仍存在着多种路向。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在《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上发表作品的一些诗人,既表现了对“当前世界人生的紧密把握”的强烈意向,但也坚决拒绝将诗作为政治的武器和宣传的工具。第四章隐失的诗人和诗派第一节诗的路向选择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时间:1947-07
★含创刊号【※极少收藏齐全※】《诗创造》(第1-14期)上海星群出版社1947-07至1948-09出版
1947年7月,在诗人兼装帧艺术家曹辛之的带动下,《诗创造》第一辑《领路的人》在上海破土而出,代表诗人有臧克家、金克木、沙鸥、唐湜、苏金伞、杭约赫、徐迟、陈敬容等人,至1948年6月,《诗创造》整整出刊一年十二辑。
1950年,《文艺报》开辟了“新诗歌的一些问题”的笔谈专栏。这些文章虽然大多都是谈的形式,但,在当代诗的路向的选择上,可以发现一些被谨慎表达出来的忧虑。这就是以对旧诗和民间歌谣体的重视来否定“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的倾向。
在50年代,虽然民歌和解放区诗歌被作为当代诗歌最直接的“传统”来强调,但,“五四”以来的新诗也仍作为重要的“资源”受到重视。当然,新诗在这时已是被分析,做出区别了的。这种分析在臧克家的《五四以来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文艺学习》,北京,1955年第2期。)一文,和他主编的《中国新诗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年初版。)中有代表性的反映。
对于诗的主流的确定,在1958年的诗歌道路讨论中,进一步窄化,并对诗歌进行了“主流”与“逆流”的权威描述,这种区分,不仅提示诗人的写作路向,而且直接规定了他们在诗界的地位。这一时期,在诗歌理论和实践上,诗歌界最关心的不是诗的“本体”问题,不是诗的语言问题——在这方面,没有出现值得重视的理论成果。被反复阐述和强调的,是诗的社会“功能”,以及诗的写作者的立场和思想情感的性质的规定。诗服务于政治,诗与现实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当代诗歌观念的核心。诗的这一性质、功能的规定,在五六十年代,衍生出诗体的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强调从对写作主体的经验、情感的表达,转移到对“客观生活”、尤其是“工农兵生活”的“反映”,而出现“写实性”的诗。二是直接呼应现实政治运动的要求,所产生的当代“政治抒情诗”。思考题:1、40年代后期,在《_____》和《________》上发表作品的一些诗人,既表现了对“当前世界人生的紧密把握”的强烈意向,但也坚决拒绝将诗作为政治的武器和宣传的工具。2、1950年,《文艺报》开辟了“___________”的笔谈专栏,通过这里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似乎更加关注诗歌的形式问题,不过在当代诗的路向的选择上,可以发现一些被谨慎表达出来的忧虑。这就是以对______________的重视来否定“五四”以来的______________的倾向。3、在50年代,虽然_______________被作为当代诗歌最直接的“传统”来强调,但,“五四”以来的____也仍作为重要的“资源”受到重视。当然,新诗在这时已是被分析,做出区别了的。这种分析在臧克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和他主编的《__________________》中有代表性的反映。4、对于诗的主流的确定,在1958年的诗歌道路讨论中,进一步窄化,并对诗歌进行了“____”与“_____”的权威描述。5、这一时期,在诗歌理论和实践上,诗歌界最关心的不是诗的“_____”问题,不是诗的____问题,被反复阐述和强调的,是诗的________,以及诗的写作者的_____________的性质的规定。诗___________,诗与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代诗歌观念的核心。合乎规格的创作主体,应该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出现。6、在五六十年代,衍生出诗体的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强调从对写作主体的经验、情感的表达,转移到对“客观生活”、尤其是“工农兵生活”的“反映”,而出现“__________”的诗。二是直接呼应现实政治运动的要求,所产生的当代“______________”。“五四”以来的新诗诗人,在进入50年代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从诗界上“隐失”。导致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一是对新诗传统的选择所带来的“主流”的“窄化”,将一批诗人排除在诗界之外;二是诗人已形成的创作个性、艺术经验与此时确立的写作规范发生的冲突,导致一些诗人陷入创作的困境。只有少数的“老诗人”适应新的时代而活跃于诗坛。他们主要有:郭沫若、臧克家、冯至、何其芳、田间等。第二节普遍的艺术困境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诗对于在五六十年代担任国家要职的郭沫若来说,是他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组成部分。进入50年代,臧克家也表现了强烈地向现实政治迫近的姿态。这种姿态在40年代后期就已开始。他的诗作,如徐迟所说,离开了“激情的快板”、“深沉的慢乐章”(30年代)和“谐谑(xuè)调”(40年代),而进入“欢乐颂”:热情,但平直、单薄的颂歌。他建国后的代表诗作是《有的人》。冯至1941年在昆明的西南联大执教时写的《十四行集》,是中国新诗最主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出色的诗作。40年代后期,他的艺术取向发生了转变。在50年代初和另一些诗人一样,通过对自己在旧中国的创作的反省来表示他的新的开始。不过,在试图谨慎地保留一些艺术方法(对情感的内敛式规范,寻求朴素、简洁与丰厚、沉凝的契合),用来表现新的生活,歌颂工业建设者时,他并没能成功。《西郊集》(1958)和《十年诗抄》(1959)这两个诗集,记录了他那种对事物默察沉思、并他为意象结晶的艺术品格流失的过程。诗人何其芳,可以说一直是一个矛盾体。《预言》(1931——1937)的时代已被否定了,在延安时写的表现知识分子“新旧矛盾的情感”的“夜歌”,他觉得也不应该再继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艺术与政治的冲突所产生的内心矛盾、感伤和忧郁,已经失去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但是,他又难以舍弃那种感情个性和表达方式。他抵抗着平庸,怀恋艺术的完美,在五六十年代,他的一些诗歌理论和批评论著,如《关于写诗和读诗》、《诗歌欣赏》等,在爱诗的青年中拥有大量读者。诗人田间在五六十年代虽然出版了大量的新作,如《马头琴歌集》、《芒市见闻》等短诗集十余部,另有《赶车传》等多种叙事诗。但评论界对他的创作显然缺乏热情。1956年,对田间“近来经历着一种创作上的‘危机’”,茅盾以为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或正在苦心地求索)得心应手的表现方式,因而常若格格不能畅吐”(《关于田间的诗》,《光明日报》1956年7月1日。)。其实,问题也许主要不在“表现方式”上。田间试图以六言作为基本句式,在此基础上寻求变化,并广泛运用象征等方法,扩大诗的想象空间——这种探索自然不能说是有成效的创造,但也很难说就是失误。他的创作“危机”,更重要的在于以现成的政治概念和流行的社会观点,来取代诗人对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的独特感知和发现。出版于1959年和1961年的两卷共7部的叙事长诗《赶车传》,是对1946年他的同名诗作的改写。这种改写,提供了从对历史具体性的感性表达,到对政治乌托邦(田间诗中的“乐园”)的理念化阐释的演化的例证。在三四十年代,艾青和田间常被放在一起作对比性的评论。1946年,在闻一多看来,田间是走向与工农结合的诗人,而艾青则还是知识分子式的诗人(闻一多《艾青和田间》,《闻一多全集》第三册。开明书店(上海)1948年。)——这里隐含的等级划分,显示了左翼诗界的评价尺度。1956年在田间受到批评时,艾青也受到责难,但性质要严重得多。不仅批评来自文学界最高权力机构和权威批评家,而且涉及的是立场和思想感情,提出的是“能不能为社会主义歌唱”的问题。艾青也承认他“前进的道路上存在着危机”。批评者认为“危机”来自他对社会主义生活缺乏热情,“深入生活不够”。从1950年到1957年,艾青出版了5部诗集,如作者后来所说,“大都是肤浅的颂歌”。比较而言,《海岬jiǎ上》(1957年)是这一时期值得重视的集子,特别是其中的《双尖山》、《下雪的日子》、《在智利的海岬上》等,似乎恢复了对诗性的敏感和处理上的细致,显示了对已相当模糊的艺术个性的寻找和重建所作的努力。不过,这种探索起步不久就很快受挫。在反右派运动中,他和那些在延安曾强调知识分子的精神个性和文学创造的特殊规律的“文抗”派(“文抗”,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丁玲担任这一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作家——丁玲、萧军、罗烽、白朗等,都成为反党集团和右派分子。思考题:1、进入50年代以后,努力追赶时代步伐,继续诗歌创作的老诗人主要有哪些?他们的创作状况如何?第三节九叶诗人的命运
一、“九叶诗人”(又称“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中国四十年代后期形成的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派。197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拟议出版王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和穆旦这九位诗人在40年代的作品,王辛笛提议:我们九个人就叫“九叶”吧——因为我们不能成为花。于是集子取名为《九叶集》,1981年问世。“九叶”诗派也因此而得名。《九叶集》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册新诗的流派选集特点:接受现实主义传统,但不满足表象描写,认为“新月派”诗缺少灵魂上的大起大落。在内容上有着强烈的现实感甚至是政治内容。但又不同于在他们之前的一切诗歌诗:反对诗是抒情的,更不是“标语”“口号”的。艺术上采取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尤其倾向接受里尔克、艾略特、奥登为代表的欧美现代诗的成功经验。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又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并且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要使诗成为现实、象征、玄学的融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这些诗人的共同特点是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转化成蕴藉含蓄、清新隽永的现代诗风。在40年代,这一诗派无疑是当时中国最富活力的诗歌群体。这些各有自己创作特色的青年诗人,围绕着《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而“集结”。他们面对的是新的社会现实和诗歌前景。他们既主张诗对于这一“严肃的时辰”的迫近,也强调诗的艺术尊严。他们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吸取营养,更从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中找到值得借鉴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法。二、遭遇在诗是政治和阶级斗争工具占据重要地位的40年代后期,他们追求诗的独立品格是绝对不能令人接受的,而他们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更不可能为当代的文学规范所允许。因此,进入50年代以后,虽然个别诗人仍有不多的作品发表,但作为一个诗派已不复存在。在当时的各种新诗评述、选本和文学史著作中,对这一诗派所采用的策略是不置一词,也不收他们的任何作品。他们被有意的忘却所掩埋。后来,穆旦因抗战期间参加中国远征军一事,在1958年成为“历史反革命”,失去了写作权力,唐祈和唐湜则成为右派。一直等到经过30余年后的上世纪80年代,在一场广泛的“文学化石”的发掘运动中,他们才重新被发现,并获得了“九叶派”的命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大学南迁长沙,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现代主义英诗、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1942年从军,参加入缅抗日,历经艰险。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1949年8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1979年平反。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穆旦与妻子周与良三、主要代表诗人郑敏(1920---),福建闽侯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60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讲授英美文学至今。1949年出版《诗集:1942--1947》,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
杜运燮,(1915?)1918--2002,福建古田人,1918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34年返回福州,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1945年后历任重庆《大公报》编辑,新加坡南洋女中和华侨中学教师,香港《大公报》副刊编辑,《新晚报》电讯翻译,新华社国际部编辑、翻译,山西师范学院外语系教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新华通讯社国际部编辑、翻译,译审。
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成名于四十年代初期,写于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等诗作,得到了闻一多的赏识。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杜运燮的作品《秋》因“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等诗句,而被指责为“朦胧诗”,由此他再次引起诗歌界的关注。他后来出版了《杜运燮六十年诗选》等作品集。
2002年7月16日辞世,享年84岁{1918-2002)。袁可嘉(1921——2008),浙江慈溪人。民盟成员。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国语文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历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助教,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译室翻译,外文出版社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学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西方现代派文学概论》、《现代派论英美诗论》、《论新诗现代化》、《半个世纪的脚印——袁可嘉文选》,主编《欧美现代十大流派诗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等。王辛笛,原名馨迪。诗人。(1912~2004.1.8)祖籍江苏淮安,生于天津。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6年至1939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语文系进修。回国后,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秘书,诗歌音乐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上海烟草工业公司、上海食品工业公司副经理,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著有诗集《珠贝集》、《手掌集》、《辛笛诗稿》。
陈敬容(1917.9.2—1989.11.8),女,汉族,作家,原籍四川乐山。代表作品《窗》。
1932年春读初中时开始学习写诗。1934年底只身离家前往北京,自学中外文学,并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这时期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第一首诗《十月》作于1935年春,1946年在上海《联合日报晚刊》上发表。1938年在成都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5年在重庆当过小学教师,1946年当过杂志社和书局的编辑。同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星雨集》,并到上海,专门从事创作和翻译。1948年参与创办《中国新诗》月刊,任编委。她是《九叶集》诗友成员。1949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同年底开始从事政法工作。1956年任《世界文学》编辑,1973年退休。曹辛之(1917年10月—1995年5月),笔名杭约赫,江苏宜兴人。擅长书籍装帧。
历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管理处美编室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诗书画》报主编,中国装帧艺术研究会会长。装帧设计有《苏加诺总统藏画集》(合作)获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展览会装帧设计金质奖;《郭沫若全集》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展封面设计荣誉奖等。唐祈(1920—1990),原名唐克蕃,笔名:唐吉诃、唐那。江苏苏州人,是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民盟成员。毕业于西北联大文学院历史系。历任兰州省立工专教师,上海《中国新诗》编委,《人民文学》小说散文组组长,《诗刊》编辑,赣南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甘肃师范大学学报副主编,西北民族学院汉语系代主任,教授。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唐湜(1920-2005),原名唐扬和,出版的诗集有《骚动的城》、《飞扬的歌》和历史叙事诗《海陵王》等。九叶派在新时期创作产量最大的一位,在九叶诗派中的身份是双重的,不仅是诗人,而且是最重要的诗评家之一。思考题:1、什么是九叶诗派?2、九叶诗派的创作风格有何特色?3、九叶诗派50年代后的遭遇如何?4、
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册新诗的流派选集。5、九叶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有:
、
、
、
、
、
、
、
和
等。6、九叶诗人主要围绕着《》、《》等刊物而“集结”。第四节“七月派”诗人的遭遇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白色花》(绿原、牛汉编),收入被称为“七月派”诗人的作品。他们是:阿垅、鲁藜、孙钿、彭燕郊、方然、冀汸、钟瑄、郑思、曾卓、杜谷、绿原、胡征、芦甸、徐放、牛汉、鲁煤、化铁、朱健、朱谷怀、罗洛。绿原在《白色花》序中说:“即使这个流派得到公认,它也不能由这20位作者来代表,事实上,还有一些成就更大的诗人,虽然出于非艺术的原因,不便也不必邀请到这本诗集里来,他们当年的作品却更能代表这个流派早期的风貌。”这里所指的可能是艾青、田间和胡风等人。七月诗派是20世纪30、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形成的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中小学数学教材研究》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儿童画创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城市规划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北京汇文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英语(教师版)
- 安全员内部管理考核办法
- 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 2024北京二十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教师版)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自动控制原理》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年处理40万吨废轮胎高值化循环再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必选择性必修一-四单词
- 2024年6月浙江省高考历史试卷(真题+答案)
- 1.1.2飞行器类型讲解
- 2024年江西省吉安井开区政务大厅招聘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A/T 2133.1-2024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第1部分:技术要求
- 人员出入库登记表
- 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试行)
- NB-T47013.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
- 项目管理全业务流程和指引(标前阶段投标阶段和合同交付阶段)
- ip授权合同范本
- 《陆上风力发电机组混凝土塔架生产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