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我上课_第1页
报任安书我上课_第2页
报任安书我上课_第3页
报任安书我上课_第4页
报任安书我上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西汉·司马迁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初年三千年的历史。分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2列传,共130篇。

《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时,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司马迁写《史记》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结果司马迁被定了死罪。当时可以有两种避免死的办法,一是出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宫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腐刑。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报任安书》写作背景解题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今天我们读着这部不朽的巨著,遥想司马迁当年写作时的艰辛与坚毅,怎能不对他的崇高精神无比敬佩呢!文章的思想内容

“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一部《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明·孙执升《评注<昭明文选>》古今评价《报任安书》听课文录音感受作者悲痛、沉郁与慷慨交织的复杂感情。思考: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头枪地

伏法受诛暴肌肤臧获婢妾

圜墙

厥有

囹圄

缧绁强颜赭

桎梏(qiāng)(zhū)(pù)(zāngbì)(yuán)(jué)(jiàn)(yǔ)(léixiè)

(qiǎng)(zhě)(gù)预习检查思考: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想以此探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弄通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说。)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谨再拜。

古代书信的一般格式: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6个部分。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师长: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

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

毛泽东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人道席: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肃此。敬颂教安。不具。受业:毛泽东

原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以下略去大段受刑原委)

译文: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司马迁再拜陈言。少卿足下:前些时候承蒙您屈尊给我写信,教导我待人接物要谨慎,把推荐贤士当作自己的责任。情意那样诚恳,好像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我是不敢这样做的。请允许我把浅陋的意见略加陈述,时隔很久没有给您回信,希望您不要见责。第一自然段讲述了哪些内容?先说明任安来信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

思考:文中说“请略陈固陋”,作者要陈述的是关于哪一方面的意见?简析:

此段叙述得任安来书,自己如何答书,而言语极简。通篇之中,亦不见司马迁之答语,皆是其自陈之言。名为答书,其实皆是自陈,当是古人一种文风。

关于"推贤进士"的意见。

原文: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译文:我的祖先并没有立下受赐剖符丹书那样的功劳,只是掌管文献、历史、天文、历法,类似于占卜祭祀之官,本来就是给皇上戏耍的,像畜养乐师、优伶一样,是为世俗之人所看不起的。如果我依法被处死,也就像九牛失去一根毛,同死个蝼蛄或蚂蚁有什么两样?而世人也不会把我和那些死于气节的人相提并论,只不过认为你智虑穷尽,罪恶已极,不能自己赎免,终于走上死路罢了。为什么呢?就是平日自己的工作和职业使人们有这样的看法。第二自然段:自“仆之先”至“素所自树立使然也”,这是这一段的第一层,这一层主要写两个方面内容,请概括:

(1)写自己卑微的身份。(2)

写自己死不足道。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译文:人本来都有一死,有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作为一个士人,最好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其次是不使脸面受辱,其次是不让别人用文辞和教令来羞辱,再次是身体被捆绑受辱,再次是换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披枷带索被刑杖拷打受辱,再次是剃光头发、颈戴铁圈受辱,再次是毁伤肌肤、砍断肢体受辱,最下等的是宫刑,受辱到顶点了。很多评论家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一句是作者议论的核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简析。

提示:是作者议论的核心。在作者看来,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作者忍辱负重,要体现自己生命的最高价值。而全文正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论述的。接着,文中以排比的形式,列举不同等次的"受辱"情况。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提示:突出自己所受的侮辱至深,无以复加,说明自己活着而忍辱负重所付出的代价。

试罗列出后文哪些语句正说明了作者受辱至深的痛楚?译文:古书上说:“刑罚不用在大夫身上。”这就是说士大夫在气节方面不能不进行磨砺。猛虎在深山里,百兽都震惊恐惧,等它到了陷阱或兽笼里,就得摇着尾巴乞求食物,这是由于长期用威力制约,逐渐取得的结果。因此,即使有个在地上划出的监牢,士人也绝对不能进去;有个用木头削成的狱吏审判你,也不能去质对。受刑之前就决计自杀,这才是鲜明的态度。如今捆绑手脚,戴上枷索,暴露肌肤,受到鞭打,囚禁在监狱之中。在这时候,看到狱吏就要叩头触地,看到狱吏就吓得不敢出气。为什么呢?这是长期用威力制约造成的情势。等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说不受辱的人,不过是所谓的厚脸皮罢了,还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呢!原文: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原文: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译文:况且西伯(周文王)是诸侯之长,曾被拘禁在牖里;李斯是丞相,也受遍了五种刑罚;韩信已是诸侯王,却在陈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张敖已南面称王,结果都下狱定罪;绛侯周勃诛杀了吕氏家族,权力超过了春秋时的五霸,后来也被囚禁在待罪之室;魏其侯是大将军,最后也穿上了囚衣,戴上了刑具;季布做了朱家的家奴;灌夫被关押在居室受辱。这些人都已身居王侯将相,名声传到了邻国,等犯了罪受到法令制裁,不能下决心自杀,在监狱里,古今都一样,他怎能不受辱呢!原文: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曷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译文:从这些情况来说,勇敢和怯懦,是权力地位不同造成的;坚强和软弱,是由所处的形势决定的。这是很清楚的,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况且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受刑之前早点自杀,就已经逐渐衰颓了;到了鞭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以自杀殉节,那不是太晚了吗?古人所以要慎重对待对士大夫的用刑,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自“传曰……殆为此也”的主要意思是:()

A、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B、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

C、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古今一样,不足为怪。

D、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D

第二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小结明确:(1)两个层次。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死不足道;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2)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参考译文,概括第三段主要意思:人之常情没有不贪恋生存、厌恶死亡的,没有不顾念父母妻儿的。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励的人就不是这样了,那是因为他们有不得已的地方啊。如今我不幸父母早亡,又无同胞兄弟,孤身一人活在世上,少卿您看我对妻儿们又怎样呢?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怯懦的人只要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想苟且偷生,但也还懂得偷生与赴死的界限,何至于自甘陷身牢狱之中去受辱呢!奴婢还能下决心去自杀,更何况像我这种处于不得已境地的人呢!我之所以要克制忍耐、苟且偷生,被囚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而不肯去死的原因,是遗憾自己的心愿尚未实现,如果平平庸庸地死去,文章就不能在后世留传!概括第三段主要意思:简析:说明自己受辱而不自裁的原因。

2、3两段引证古今,清晰而动人地描写了作者内心激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斗争,充分显示了作者不屈的斗争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很有感染力。译文:自古以来,富贵而名声却泯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胜数,只有卓越不凡的特殊人物才能被后世称颂。周文王被拘禁时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厄而写成《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才著成了《国语》;孙子被剔去膝盖骨,编撰出《兵法》;吕不韦贬官迁徙到蜀地,《吕氏春秋》流传于世;韩非被秦国囚禁,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为抒发忧愤而创作出来的。

原文: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原文: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译文:这些人都是心中忧郁苦闷,不能实现他的理想,所以才记述以往的史事,想让后来的人看到并了解自己的心意。至于左丘明失去双目,孙子腿断,终于不可能被君主重用,便退而著书立说,以此来宣泄他们的郁愤,想留下文章显名于后世。第4自然段作者歌颂这些古代圣贤有什么作用?表现了司马迁怎样的精神?

提示: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简析:举古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原文: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译文:我私下里不自量力,最近依靠拙劣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史籍与传闻,考证前代人物的事迹,考察他们成败兴衰的道理,上自黄帝轩辕氏,下至当代为止,写成了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章、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计一百三十篇。也是想借此探究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说。

原文:草创未就,适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译文:刚开始写还未完成,正好遭到那场灾祸,我痛惜此书没有完成,因此遭到奇耻大辱的宫刑也没有露出恼怒之色。如果我真能著成此书,就把它珍藏在名山之中,传给那些能理解的后人,让它在人烟稠密的都市流传,那么我就可以偿还从前受辱所欠的债了,即使受到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我这番苦心只能对智者倾诉,难以向俗人说清楚呀!简析:《史记》的体例和宗旨,忍辱苟活的原因。

4、5两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第4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第5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第4段的人物是第5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5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参照书上译文,思考:第六段描写了哪些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第六段笔触又回到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来,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的痛苦心情,接着向朋友解释不能“推贤进士”的苦衷,说明自己身处“闺阁之臣”的地位,无法“推贤进士”,世俗也不允许自己这样做,呼应第一段,结构十分严密。赏析“天下奇文”报任安书任安司马迁:慎于接物,推贤进士: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地位卑微,死不足惜奇耻大辱,无颜苟活身处困境,走向衰落忍辱偷生,古今一体文传后世,隐忍苟活身处逆境,期望成功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自身的遭遇苟活的原因抑郁、激愤极度的痛苦因为所以小结段落层次第一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1)第二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2、3)第三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4、5)第四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6)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史圣名垂千古《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正是他将峻洁的人品、伟大的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司马迁在信中结尾处断言:“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他的期望没有落空:如果说五十六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是他留下的一座耸入云霄的巍峨大厦的话,那么,《报任安书》则为他在这座大厦前,留下了一座崇高的汉白玉雕像,在它的底座上铭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