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至二单元检测题时间:80分钟分值: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天水中考)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A)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B.美国独立战争C.印度民族大起义D.第一次世界大战2.19世纪中期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以下层人民的起义和反侵略战争为主要内容。在这一时期发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能体现以下层人民的起义为主这一特点的是(B)A.被剥夺权力的印度王公参加起义B.土兵、农民、手工业者参加起义C.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与英军激战D.玻利瓦尔率军解放哥伦比亚等地3.(广东中考)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A)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4.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当时在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地主把“真正的解放”藏起来了。这主要是因为该法令规定(A)A.农奴高价赎买份地B.推行地税改革C.鼓励兴办手工工场D.鼓励西部耕种5.(营口中考)这场战争参战的350万人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这场战争是(D)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美国内战6.(临沂中考)她沿着桃树街往前走,后面跟着蹒跚的嬷嬷。一路上人仍像战争紧张时期一样拥挤,这复苏的城镇仍然是一片仓皇喧扰的气氛,街上到处是游闲的黑人,有的斜倚着墙壁,有的坐在路边石上,天真好奇地观看过往的车辆。——看,这些社会最低层的人(原来他们不被看作人)获得了解放。(选自玛格丽特·米切尔《飘》)(Gonewiththewind)选文所反映的史实是(C)A.独立战争获得胜利B.英军将领率兵在约克镇投降C.黑人奴隶获得解放D.单独颁布《宅地法令》文献7.(潍坊中考)1864年8月,一名美国北方士兵写道:“我们这边的部队几乎都是黑人部队,只要有命令,这些执着的进攻魔鬼就会一直攻到城里去。”称黑人为“魔鬼”,说明美国存在(D)A.霸权主义B.强权政治C.恐怖主义D.种族歧视8.(台州中考)对下列年代尺所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A.美国崛起B.美国称霸C.法国革命D.日本改革9.幕府统治结束前的3个世纪中,日本人口停滞在2600万人左右。经过明治维新的半个世纪,增加到5000万人以上。工厂林立,到处是冒着黑烟的烟囱。身份等级和职业限制被打破,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里普及了电车,近郊电车也相继开通。1912年电话网遍布大小城市,30多个主要町村也通了电话。材料主要表述了明治维新的(D)A.背景B.经过C.特征D.结果10.题表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可见,这一时期日本(C)颁布时间 法规名称 内容1872年《学制》男女平等接受初等教育1884年《町村会法》规定选举权只限男性1890年《集会及政治结社》禁止女性从事政治活动A.天皇制度发生动摇B.选举权的范围扩大C.女性权利受到限制D.社会生活文明开化11.俄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以改革而不是以革命方式完成的主要原因是(C)A.政局动荡,阶级矛盾尖锐B.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D.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一致12.(青海中考)科技改变生活方式,科技引领时代进步。下列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点,总结有误的一项是(A)A.都最先开始于欧洲国家 B.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13.(岳阳中考)对下面表格中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的解读,结论正确的是(B)国家类别时间美国德国煤炭钢煤炭钢1870—1879年4900万吨38万吨4600万吨31万吨1910—1914年47400万吨2657万吨24700万吨1479万吨A.美德工业发展后来居上超越英法B.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重工业发展C.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D.美德掀起瓜分世界狂潮14.(攀枝花中考)下表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美、德四国工业产值变化表。对表中四国工业实力的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项目英国法国美国德国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1234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1.98.14.61913年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412A.美国的变化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B.德国因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而发展迅速C.英国的变化源于错过了第二次工业革命D.法国晚于美、德开展工业革命发展滞后15.(玉林中考)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是1750年的3倍以上。当时新医药科学的应用,如接种疫苗和对传染病人的隔离,使西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的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右。这说明推动欧洲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C)A.经济的发展 B.营养的改善 C.医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16.(绵阳中考)19世纪的最后30年,就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充满了“青年时代所具有的活力,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最具活力的地区是(B)A.亚洲B.欧美C.非洲D.拉丁美洲17.《全球通史》中指出:“除在光学、流体力学和数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之外,他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位科学家是(C)A.达尔文B.诺贝尔C.牛顿D.爱迪生18.(株洲中考)世界近代科学与文化领域群星璀璨,成就斐然。下列名人与其代表作搭配正确的是(C)A.牛顿——《物种起源》 B.达尔文——《向日葵》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巴尔扎克——《战争与和平》19.(潍坊中考)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一战期间,欧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员数量大增。法国增加了大约1/3,英国、芬兰更增长了7-13倍。这是因为(B)A.城市化的需求B.推行义务教育C.妇女地位提高D.人口数量激增20.小华同学在网上下载了很多关于贝多芬、梵高、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的资料,如果将他们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该是(C)A.古代思想文化B.文艺复兴C.近代文学艺术D.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唐同学学习世界历史后,想编写一本《世界历史》,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世界历史……第四章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剧变第一节西欧走出中古时代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长期议会与两次内战共和国护国政治“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废除王政拿破仑帝国的兴亡第五章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请你参照第一、二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三节内容。(4分)美国独立战争来克星顿的枪声《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等。(只要符合题意,条理清晰即可得4分)(2)请按照第四章样式续写第六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4分)示例:第六章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一节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等第二节俄国的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4分)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到19世纪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1分)并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2分)态度:维护或强化。(1分)原因:缺乏自由劳动力;限制国内市场扩大。(2分)材料二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2)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目的。(2分)南北不同经济形式并存。(1分)目的:动员黑人奴隶参加北方军队、扭转战局。(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3)俄美两国农奴制(奴隶制)的存废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2分)发展规律:当制度阻碍经济发展时,就需要变革;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23.(11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2分)试举出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2分)内涵: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解放,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2分,任意回答一点给1分,照搬材料最多给1分)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莎士比亚。(2分)材料二(2)请完善上面思维导图中①②处的信息。(2分)阅读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过程的特点。(2分)①《人权宣言》(1分)②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1分)特点: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首先在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展开;由欧美国家扩展到亚洲国家;通过革命或者改革方式进行;颁布法律文件巩固革命、改革的成果。(2分,任意回答一点给1分)材料三瓦特蒸汽机很快在英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进。有了蒸汽机作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人。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3)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农业比重呈下降趋势;城市人口比例呈上升趋势,农村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蒸汽机的发明与这种变化之间的关系。(3分)关系: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为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奠定基础;促进交通运输工具革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最终促使工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加。(3分,任意回答一点给1分)24.(13分)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1)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3分)工业革命使英国工业收入超过农业收入,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使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3分)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4分)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公司制、股份制、董事会新型管理模式。(4分,任意回答一点给1分)材料三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美国的制造业产量大幅上升。(2分)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采用最新科学技术。(2分,任意回答一点给1分)(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2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2分)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时间:80分钟分值: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右图漫画的主旨是(A)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C.英国退出俄、德在亚非殖民地的争夺D.英国叫停俄、德的殖民战争2.(福建中考)下列对下表所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渊源(部分)观点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观点2欧洲两大军事对抗组织的出现观点3德国的崛起与欧洲各国的军备竞赛观点4巴尔干危机埋下战争祸根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军事对抗B.英国与德国矛盾的激化C.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D.欧洲各国开展军备竞赛3.(宿迁中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交战国政府纷纷发表官方文件,声明本国参战的目的是‘保家卫国’‘保卫自由’,但实际上交战国都各怀鬼胎……”此段材料主要说明一战(D)A.产生的影响B.战争的规模C.爆发的背景D.战争的性质4.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B)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迫要解决和平与土地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5.(海南中考)有人认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既不因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而黯然失色,也不因苏联的解体而蒙上厚厚的灰尘。符合这一观点的是(C)A.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B.俄国是较早实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国家C.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十月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6.列宁晚年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D)A.进行全面的改革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苏维埃政权7.有学者说:“与其说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材料旨在强调(D)A.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B.群众骚乱引发十月革命发生C.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D.决策者在革命中的引领作用8.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巩固政权和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时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D)A.大力发展重工业B.努力发展教育C.反对外来武装干涉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9.右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海报的主题可能是(A)A.苏维埃政权巩固B.工业化的迅速发展C.农业集体化完成D.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0.某同学在学习了《九国公约》的内容后,写下了如下体会:“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其中,“美国人得意”是因为《九国公约》(A)A.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B.使美国获得德国的大片海外殖民地C.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D.有利于美国控制国际联盟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D)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2.《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一内容反映的实质是(A)A.反对一国独霸中国,列强要共同侵华B.在制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列强联手C.打着“友邦”的名义侵害中国人民的利益D.形成列强侵华的军事同盟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点是(C)A.以尊重中国主权为基础B.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基础C.以战胜国的利益为基础D.以美国争霸世界为基础14.(聊城中考)列宁说:“我们在商业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流转方面走得太远了。这是不是一种错误呢?当然是一种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苏俄(联)实施了(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15.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简表。它主要反映了苏联(D)部门增长率时期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一五”计划时期143%90%负增长“二五”计划时期139%100%54%A.商品经济繁荣B.工农业协调发展C.国际地位提高D.工业化成就突出16.(德州中考)下图为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变化示意图,此示意图说明苏联(B)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现了工业化C.完成农业集体化D.发展模式僵化17.(黄石中考)1928—1937年,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苏联的工业建设成就(C)A.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的结果B.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C.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D.带动了苏联农业高速发展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这段话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牺牲农业发展工业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D.优先发展重工业19.(烟台中考)甘地出生于英国殖民桎梏下的印度,成长在一个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家庭,主张用自我牺牲去感化敌人,用自己的爱去召唤敌人心中的爱,战胜暴力。为此领导了(B)A.印度民族大起义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华夫脱运动D.纳米比亚独立运动20.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的共同点是(A)A.都由民族资产阶级组织和领导B.都采用暴力斗争反对殖民统治C.都结成反帝统一战线进行斗争D.都采用高明的外交手段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材料二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材料三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待在这里……——英国士兵在战壕里唱的歌(1)对比材料一、三,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态度:材料一: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2分)材料三: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2分)(2)请用材料二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2分)因素:战争持久而残酷;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2分)(3)以古鉴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2分)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图中A和B处发生的历史事件分别是萨拉热窝事件(1分)和凡尔登战役。(1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图中所示区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4分)示例:①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分)影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②事件:欧洲列强忙于争霸战争。(1分)影响: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1分)③事件:巴黎和会。(1分)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1分)(任答两点即可)(3)结合地图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欧洲政治局势的特征。(2分)特征: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构建了凡尔赛体系,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一战后,欧洲出现了许多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23.(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图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1分)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分)(2)根据图二,概括1913—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1分)趋势:1913—1921年下降;(1分)1921—1925年上升。(1分)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分)材料二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3)根据材料二,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1分)变化:从怀疑到赞赏。(1分)原因: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1分)(4)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如何准确评价这一模式?(2分)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1分)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分)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1分)24.(1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战后国际机构】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几乎所有政治家都认为……有必要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于是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的想法应运而生。——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什么“国际常设机构”。(1分)建立这一“国际常设机构”的目的是什么?(2分)国际联盟。(1分)目的: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分)【战后革命运动】材料二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2)材料二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引发这场革命的原因。(2分)十月革命。(1分)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世界大战,引起人民不满。(2分)【战后世界秩序】材料三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1分)导致这一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势力发展不平衡。(2分)【感悟战争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这场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引发了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时间:80分钟分值: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929年10月24日美国无数昔日的“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便一贫如洗。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C)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经济大危机D.罗斯福新政2.“经济大危机造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物质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一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多亿美元”,这段材料说明经济大危机(C)A.持续时间长B.影响范围广C.造成的破坏大D.影响深远3.(营口中考改编)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以下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B)A.彻底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B.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C.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者就业机会D.新政降低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4.(兰州中考)国际劳工组织警告:新冠可能引发一场全球经济危机,肺炎疫情或致2500万人失业。下列“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对解决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的是(B)A.加强对工业的指导B.以工代赈C.整顿银行业D.稳定农产品价格5.有学者认为:危机并不一定就绝对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危机”这个词本身就包含着“危害”和“机会”两层含义。下列史实不能验证这一结论的是(C)A.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B.面对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C.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D.面对幕府统治的危机,日本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6.某学者利用下面的思维导图研究“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你认为不属于其影响的是(D)A.工农运动高涨B.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C.加剧世界紧张局势D.罗斯福新政消除了经济危机7.(毕节中考)1929年10月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危机中,“过剩”的农产品堆积如山,难以找到市场。“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为应对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在新政措施中,直接改变农产品过剩的措施是(D)A.复兴工业和以工代赈B.社会救济和保护劳工的权利C.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D.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8.罗斯福上台后,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紧急处理事务的权力,罗斯福可以直接宣布紧急状态而不用经国会的批准。罗斯福本人也曾说国会出于对国家和全体民众的考虑,扩大了我的权力。根据材料可知(C)A.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B.新政时期总统的权力不受国会制约C.国会的支持促进新政的顺利推行D.美国政府的权力超越了国会的权力9.(贺州中考)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工业化建设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这反映了,苏联模式和罗斯福新政都(B)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发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C.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10.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一位名叫马丁·尼莫拉的德国新教神父留下的短诗:“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从文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C)A.德国法西斯打击共产党人B.犹太人曾被大量屠杀C.德国法西斯善待犹太人D.纵容只会使法西斯得寸进尺11.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C)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国民收入(亿美元)6802201001706040国防开支所占比例(%)1.55.79.123.514.528.2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12.(铜仁中考)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日军刺杀中国人《格尔尼卡》纳粹迫害犹太人A.法西斯暴行B.纳粹的暴政C.战场的残酷D.种族的灭绝13.2015年5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某场战争70周年的大会上说:“在这个神圣的日子……我感到万分自豪,因为正是我们的父辈祖辈们粉碎了这股黑暗的势力。”这股“黑暗势力”指的是(D)A.霸权主义B.殖民主义C.分裂主义D.法西斯主义(临沂中考)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在下图所示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该岛上的飞机场。这次偷袭(B)A.以轰炸美国珍珠港的战舰为目标B.使美国加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来C.使中国成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D.基本摧毁了当时美国的海军主力15.(甘孜州中考)下图是一学生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设计的知识结构图。图中①处应是(C)A.战争的爆发B.战争的扩大C.战争的转折D.战争的结束16.(抚顺中考)它签署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各国人民斗志高涨,积极投入反法西斯阵营。“它”指的是(B)A.《开罗宣言》B.《联合国家宣言》C.《波茨坦公告》D.《九国公约》17.(兰州中考)1945年雅尔塔会议结束后,苏、美、英三国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说明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C)A.为美苏重新划分世界提供依据B.出卖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C.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D.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18.“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则材料应出自(D)A.三国协约B.《联合国家宣言》C.《开罗宣言》D.《波茨坦公告》19.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巴顿将军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目的是(C)A.参加凡尔登战役B.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支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在战后第二个10年中也获得了解放……”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A.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加快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的是哪次战役?(1分)凡尔登战役。(1分)材料二1944年6月6日,即进攻日,英国和美国军队……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这一新的威胁连同原子弹带来的灾难使得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战争正式结束。(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开辟第二战场”的是哪次战役?(1分)哪次会议决定“苏联对日宣战”?(2分)“战争正式结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1分)会议:雅尔塔会议。(2分)事件: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2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2分)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22.(8分)(株洲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西方经济变得一团糟。与此同时,苏联的五年计划经济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经验虽然伴随着严格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它确实使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材料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2020年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用短短8年时间使得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存在的问题。(2分)成就: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1分)问题: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1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共同点。(2分)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当时本国的国情;都合理利用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都注重民生。(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的主要原因。(2分)假如你是脱贫群众中的一员,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想。(2分)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干部的努力;人民群众的配合等(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感想: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幸福是干出来的!(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23.(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1)材料一中图中“A”点所示的事件是什么?(1分)“F”点所示事件标志着法西斯最终失败,这是什么事件?(1分)“A”点表示:德军突袭波兰。(1分)“F”点表示: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分)(2)如果要在图中标示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它适合标在“B、C、D、E”四个点中的哪一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突出地位。(2分)D。(2分)地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分)材料二持续时间6年多参战国61个卷入人口20亿以上作战区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军备消耗、经济损失5万多亿美元军民伤亡1.9亿(3)上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什么特点?(2分)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国家及人口特别多;给世界人民造成的危害特别大。(2分)(4)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经验或教训,请写出你认为最深刻的两点。(3分)战争是残酷的,但也是可以避免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共同发展;合作才能共赢。(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24.(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1)材料一中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写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2分)写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2分)名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分)材料二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大约5500万士兵和平民死亡,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军民死亡达2100多万,中国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2分)并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英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2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分)诺曼底登陆战。(1分)胜利的主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协调了各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军事、政治等,互相支援,团结作战。(2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你认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何重要作用?(2分)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4)材料四告诉我们,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3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等等。(任答两点即可得3分)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五至六单元检测题时间:80分钟分值: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遂宁中考)……希腊面临着长期内战的前景,存在着共产党最终获胜的可能性。杜鲁门总统为了应付这一紧急情况宣布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原则。他说“希腊的生存如今正受到威胁”,他要求国会拔出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该材料反映的是(A)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建立华约组织2.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的威胁感到畏惧。”该“决议”是(B)A.成立经互会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组建华约组织3.(山西中考)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D)A.帮助欧洲各国重振经济B.借此对欧洲进行资本输出C.扶持东欧各国摆脱苏联D.借此控制西欧并遏制苏联4.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这反映了美苏关系(B)A.从紧张到缓和B.从合作到对抗C.从敌对到友好D.从和平到战争5.(镇江中考)1948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西德”。10月,苏占区成立了“东德”。1961年,“东德”首都柏林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建筑物(柏林墙)。它是(D)A.战胜国对德国进行敲诈勒索的体现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呈现的格局C.《凡尔赛条约》调整国际秩序的象征D.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峙的产物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材料中的挑战是指(B)A.中国的快速发展B.西欧和日本的崛起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D.轴心国集团的形成7.右图漫画是欧洲百年“极简史”。对其表述正确的是(D)A.从冷战走向和平B.从单极走向多极C.从强大走向没落D.从对抗走向联合8.请仔细观察下图,导致1980—1984年两国粮食产量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A.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B.是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中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D.是否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束缚9.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1951年和1970年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结构,推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比重显著增加的重要因素是(B)A.杜鲁门主义推行B.欧洲一体化发展C.美国军事订货刺激D.欧盟的建立10.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B)A.①B.②C.③D.④11.(深圳中考)1970年尼克松总统提出家庭援助计划,对贫困家庭提供援助,这有利于推动(D)A.欧洲一体化的进程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C.日本经济的崛起D.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12.(临沂中考)从图(《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所反映的会议开始,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是(D)A.工业化国家B.亚非与会国C.殖民地国家D.发展中国家13.有学者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二者的相似之处是(A)A.都是为了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B.都是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C.都帮助本国渡过了严重危机D.都提出了“政治多元化”的主张14.下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A)五年计划时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八五”1966—19707.78.55.8“九五”1971—19755.77.44.6“十五”1976—19803.74.43.2A.经济体制僵化B.中苏关系破裂C.欧共体的扩大D.社会性质改变15.“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并以此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D)A.国际联盟B.欧洲联盟C.世界贸易组织D.联合国16.(攀枝花中考)2019年美国将从中国进口的2000多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美国这一做法表明(C)A.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B.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C.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D.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7.(河南中考)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讲话时表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尼克松这样说的背景是(B)A.冷战序幕的拉开B.多极力量的成长C.两极格局的瓦解D.欧洲联盟的成立18.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主题性学习,同学们围绕下图内容收集资料,这次学习的主题应该是(B)A.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平衡发展B.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C.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9.1975年生产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D)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20.“滴滴出行”“美团外卖”等手机App,让我们体验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所谓的“互联网+”强调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互动并促进后者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特点(D)A.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B.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C.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例不断增大D.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相互渗透、影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极端民族主义也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希特勒认为,保证德国物资供应的最好方法就是……获得波兰和乌克兰……与希特勒的咄咄逼人气势相反,英、法等西方国家却普遍实行了所谓的绥靖政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卷》(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分)极端民族主义;英、法等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材料二1947年6月,在美国的指使下。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的方式和条件……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求各国泄露其本国的经济情报,导致“由某些国家实行干涉另一些国家内部事务”,其“结果将不是欧洲的统一和重建,而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7月,苏联退出会谈。——《世界史·现代史编》(2)根据材料二,归纳苏联代表“退出”的理由。(2分)结合美国“援助”的本质及影响,概述你对苏联态度的理解。(2分)理由:危及经济安全;易受外来干涉;导致欧洲分裂。(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本质:援助是美国实施冷战的重要步骤(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运用)。(1分)影响:加剧了美、苏对抗,苏联拒绝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1分)(3)推断并说明未来世界的走向。(2分)观点一:走向和平与发展。(1分)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惨痛的历史教训;推动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不断壮大;合作、对话成为常态。(1分)观点二:面临着不确定因素。(1分)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强权政治横行;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1分)(任答一种即可,观点1分,分析1分)22.(8分)(枣庄中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为了和平,国际社会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方法,1945年联合国建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国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福建高速加油站经营许可协议
- 2024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安装协议
- 2024植筋施工建筑装饰项目分包合同
- 2025房屋租赁与智能家居系统安装合同3篇
- 快递服务员的工作岗位介绍
- 2024施工保险购买合同范本
- 建材工程师工作总结
- 2024年汽车融资租赁反担保条款合同2篇
- 2024年装饰产业与地产企业联动合同2篇
- 运动医学科运动康复治疗总结
- 注塑领班作业指导书
- 广东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表
- 光缆布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食堂日常考核评分表(后勤)
- 高频淬火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 闸阀的操作力矩参考表
- 浙江省市政工程安全台账完整
- 环氧树脂参考配方大全
- 花木绿化养护考核评分表
- #2锅炉炉膛内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施工方案
- 110KV变电站工程创优监理实施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