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_第1页
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_第2页
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_第3页
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_第4页
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李洪涛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时间动物种类项目1994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兔细菌、病毒、寄生虫、遗传、环境、饲料2001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兔、犬、猴细菌、病毒、寄生虫、遗传、环境、饲料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一、国家标准修订补充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指导思想依据二、国家标准修订补充的主要内容以及说明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指导思想:国家标准,不仅仅是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对实验动物质量进行评价的科学依据,而且可以说,国标的制定,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实验动物科学整体水平的发展进程,从这些年实验动物工作发展来看,国标的颁布和执行,对提高实验动物质量,保证动物实验科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制订标准时,要考虑到我国实验动物现有水平,不能盲目攀高;同时,要尽可能做到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标准接轨,不能停滞保守,保护落后。要制定出适应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需要的、而且将对这些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依据:国家科委第2号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国家科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同时参考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测等级(啮齿类和兔类)》(GB14922-94)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测方法(啮齿类和兔类)》(GB14926-94)行业、地方颁布的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国际上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国际/国际组织动物病毒项目ICLAS小鼠/大鼠14/9中国小鼠/大鼠5+6/7芬兰小鼠/大鼠16/8日本小鼠/大鼠8/9美国小鼠/大鼠10/8澳大利亚小鼠/大鼠13/8荷兰小鼠/大鼠11/10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国际/国际组织动物细菌、真菌、支原体ICLAS小鼠/大鼠13/12中国小鼠/大鼠8+8/9+7芬兰小鼠/大鼠11+9/10+9日本小鼠/大鼠10/10美国小鼠/大鼠(16)13/12澳大利亚小鼠/大鼠12/12荷兰小鼠/大鼠7/18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一、国家标准修订补充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二、国家标准修订补充的主要内容以及说明实验小鼠、大鼠的等级划分补充犬、猴的质量标准“必检项目”和“必要时检测项目”各等级动物检测项目确定取样方法的规定对动物免疫问题的规定检测方法的调整一、实验动物等级的设定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等级的划分是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这次国标修订补充工作中争论较大的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之所以难度较大,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即要考虑与国际接轨,不能停滞保守,保护落后。还要考虑到我国实验动物现有水平和发展的需要,不能盲目拔高,脱离开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要找到一个结合点,给国标作出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一、实验动物等级的设定(88年立项,94年发布)小鼠: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大鼠: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地鼠: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豚鼠: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兔: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犬:普通级、SPF级猴:普通级、SPF级一、实验动物等级的设定在动物等级设定上,存在的不同意见主要集中在实验小鼠、大鼠。关于等级的设定,存在的两种不同意见主要是设三个等级还是保留原有的四个等级,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的讨论,认为实验小鼠、大鼠设三个等级(取消普通级)对促进实验动物质量的提高、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推动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以及整个生命科学发展是积极的、有利的。一、实验动物等级的设定取消普通级小鼠、大鼠等级的理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实验动物的生物净化技术、高等级实验动物饲养繁育、动物设施以及检测技术等方面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为我们普及应用清洁级动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随着国家和学术界对实验动物工作的重视,实验动物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清洁级以上动物在使用动物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一、实验动物等级的设定取消普通级小鼠、大鼠等级的理由:实验小鼠、大鼠不设普通级,将推动清洁级以上动物的生产和使用,解决目前存在的清洁级动物有人生产,但很少有人使用,或有二级以上动物设施,但仅作为一种摆设而不投入使用的问题。实验小鼠、大鼠不设普通级,符合国家科技部在《科研条件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清洁级动物;到2010年,基本普及SPF级实验动物。”这一发展目标的要求。

提高动物质量,控制疾病的发生,取消

普通级动物是我们的一个可选择的做法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实验动物质量是决定实验动物能否作为生命科学研究基础和支撑条件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二、补充犬、猴微生物质量等级标准随着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药物研制与开发的迅猛发展,实验犬和实验猴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努力下,已初步建成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犬和实验猴养殖、研究和开发的基地,为进一步标准化和规模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行业和地方有关机构组织制定了实验犬和实验猴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检测等级标准,经过多年来的检测和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我国实验犬和实验猴的国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二、补充犬、猴微生物质量等级标准原行业、地方标准:犬: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猴: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现行国标:犬:普通级、SPF级猴:普通级、SPF级实验犬、猴设两个等级的理由与国际接轨: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国,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实验犬、猴均包括普通级、SPF级两个等级。原行业和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清洁级犬、猴的微生物学检测项目,已基本达到了国外普通级、SPF级的要求,有些项目甚至高出国外SPF级犬、猴的要求,因此在制定国标时没有必要再设清洁级。无菌级犬、猴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要求极其严格,国内现有条件很难达到,国外也极少有无菌犬、猴供应和使用,因此,国标中也没有列出。三、“必检项目”和“必要时检测项目”通过必要时检测和必须检测,把检测项目分为两类。这样做,即可做到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可使检测重点突出,使检测工作可操作性更强。三、“必检项目”和“必要时检测项目”必检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必要时检测项目: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时;怀疑有本病流行时;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四、各等级动物检测项目的确定指导思想:抓住具有共性的内容,把感染普遍、危害性较大的项目列入国标,而对其他仅在局部出现、对局部危害较严重的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希望今后通过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体现出来。四、各等级动物检测项目的确定检测项目的确定原则:

为确保动物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人员和动物实验人员的健康、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动物质量检测项目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排除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以确保实验动物饲育管理人员和动物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2排除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以确保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的正常进行。3排除主要潜在感染和对科学实验潜在干扰的病原,以确保动物实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四、各等级动物检测项目的确定普通级:排除动物烈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性疾病的病原体;清洁级:排除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SPF动物:排除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无菌动物: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四、各等级动物检测项目的确定

犬、猴微生物学质量标准是此次国家标准的补充内容。在确定检测项目方面,主要抓住烈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以及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同时采取把检测项目分为必要时检测和必须检测两类的方法,即可做到与国际接轨,又使重点突出,使检测工作的可操作性更强。五、取样方法的规定新国标与原国标在取样方面的不同:取样要求取样数量取样方法本标准采用与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的统一检测频率、取样数量和取样方法,适当参考实验动物群体大小来决定抽样数量,并规定抽样点。五、取样方法的规定取样要求:每个小鼠、大鼠、地鼠和豚鼠生产繁殖单元(群体100只以上),按照动物等级的不同取样。兔根据群体大小取样。(没有具体规定)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根据动物多少,确定取样数量。(有具体规定)五、取样方法的规定取样要求:犬、猴(无标准)每个犬、猴生产繁殖群体,根据动物多少,确定取样数量。(有具体规定)五、取样方法的规定取样数量普通级:≥10只清洁级:5-10SPF级:5-10群体大小(只)取样数量<100≥5100-500≥10>500≥20五、取样方法的规定为检测选取动物时,每个单元中动物群体数量的确定。实际数量:该单元中动物数量的总和。有效数量:符合标准要求、能够代表该单元中动物质量状况的那部分的动物的数量。在一个动物群体中,并不是每一只动物都适合用来做检测,只有“有效动物”才能代表这一群体的状况,真实反映出动物的质量。五、取样方法的规定取样方法:普查:对群体中所有的动物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对有关群体中部分动物进行调查。概率抽样:样本选择是随机的。非概率抽样:样本选择由研究者决定,是一种有意的抽选,不是随机的。(尽管有意抽选可能产生偏倚,但可操作性强,简便易行。)五、取样方法的规定取样方法:动物检测的标本应在不同方位选取至少4个采样点,以随机取样方法采取,检测成年动物。应在每一生产繁殖单元的不同方位(例如:四角和中央)选取动物。五、取样方法的规定取样位置:虽然国标中有相应的说明,但在实际取样中问题比较复杂,每个生产繁殖单元的结构不尽相同,而且设施内部,笼架具摆放也不一样,在大原则确定的情况下,具体抽样方式要具体分析。五、取样方法的规定取样方法:活体取样(无规定)无特殊要求时:兔、犬和猴的活体取样,可在生产繁殖单元进行。六、对动物免疫问题的规定兔:▲必须检测项目,可以免疫(普通级)●必须检测项目,不免疫,要求阴性(清洁级)犬:细菌:△必要时检测项目,可以免疫(普通级)

●必须检测项目,不免疫,要求阴性(清洁级)病毒:▲必须检测项目,要求免疫。(普通级)

●必须检测项目,不免疫,要求阴性(清洁级)六、对动物免疫问题的规定按规定实验动物不能接种免疫,但兔、犬、猴等又规定对法定烈性传染病要求免疫,如果免疫,将来如何判定自然免疫与人工接种免疫之间的关系。就目前所用的检测方法来讲,无法区别自然感染与人工接种免疫之间的关系,但对某些疾病(如兔瘟),免疫是控制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修改后的国标中,兔瘟仍可采用免疫接种的方法,不能因目前的实验手段无法区别自然免疫与人工接种免疫产生的抗体,就放弃免疫的方法。七、检测方法的调整检测方法修订补充的原则: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检测》规定的项目,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所采用的方法成熟,国内外通用;易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检测结果易判断,检出率较高;可操作性强,便于推广。七、检测方法的调整检测方法修订补充的原则:每个项目确定2-3种检测方法,有利于检测工作的开展;去掉原国标中列出的、但实际操作有一定困难的检测方法和验证方法;修改原国标中不准确的内容;按有关规定,对原国标的书写格式进行重新编排,达到规范和便于查找的目的。把对实验动物的健康检测纳入在日常管理当中观察:仔细观察实验动物是否表现出异常症状,是判断实验动物健康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包括:精神状态、运动情况、体表有无异常、生产能力和带乳情况、排粪是否正常、采食与饮水等。对大型实验动物还应包括对可疑动物的触诊等。剖解:定期抽取一定数量的动物(如即将淘汰的动物)进行剖解,观察各内脏器官的大小、形态、颜色、质地,并做详细的记录,对出现异常的器官组织,还应按照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的要求取样,及时送往专业检测实验室进行有关检查,送检人员应根据剖检情况提出具体检测项目和要求。实验室检查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

本次国标修订的特点

1、对环境条件分类作出了调整。2、各项技术指标更为科学合理,操作性加强。3、区分了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的环境指标。4、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不同的环境要求。5、新增了各类动物居所密度和动物照度指标。6、对循环空气的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7、强调了应保障动物所处的局部环境达到要求。标准的修订补充是在充分酝酿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的。根据工作发展的需求,国家标准需要不断地修订和补充。现行的国标与原国标相比,不仅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高,应该讲是符合我国目前实验动物发展的水平和发展需要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欠缺的方面,这是国标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标中存在的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通过五年的执行,我们将发现新的问题,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制定符合发展需要的新的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环境条件和设施的技术及检测方法,同时规定了垫料、饮水和笼具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一切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场所的环境条件及设施设计、施工、工程验收及经常性监督管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4792-19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978-1996污水排放综合标准GB50243-19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1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73-1984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68-198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JBJ71-199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实验动物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3.2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指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3.3动物实验设施指以研究、试验、教学、生物制品、药品生产等为目的的进行实验动物饲育、试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4环境及设施4.1选址4.1.1实验动物繁育、生产以及实验场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4.1.2宜选在环境空气质量及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4.1.3宜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交通要道以及散发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贮仓、堆场等有严重空气污染、振动或噪声干扰的区域。若不能远里上述区域,则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4.1.4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于50m的距离。4.2建筑卫生要求4.2.1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所有围护结构材料均应无毒、无放射性。4.2.2内墙面应光滑平整,阴阳角为圆弧形,易于清洗消毒。墙面采用不易脱落、耐腐蚀、无反光、耐冲击的材料;地面应防滑、耐磨、无渗漏。天花板应耐水、耐腐蚀。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4.3建筑设施的要求4.3.1建筑物门、窗应有良好的密封性。4.3.2走廊宽度不应小于1.5m,门宽度不应小于1.0m。4.3.3动物繁育、生产及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应保持正压操作,应合理组织气流布置送排风口的位置,避免死角,避免流断、避免短路。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4.3.4各类环境控制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4.3.5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室的电力负荷等级,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应备有应急电缆。4.3.6室内的配电设备,应选择不易积尘的设备,并应暗装。电气管线应暗敷,由非洁净区进入洁净区的电气管线管口,应采用可靠的密封措施。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5.环境条件分类及技术指标要求5.1分类5.1.1普通环境: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5.1.2屏障环境: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养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定病原体(SPF)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5.1.3隔离环境:

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动物。隔离装置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为无菌,动物和物料的动态传递须经特殊的传递系统,该系统既能保证与环境的绝对隔离,又能满足转运动物时保持内环境一致。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养无特定病原体(SPF)、悉生(Gnotobiotic)及无菌(Germfree)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5.2技术指标要求5.2.1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应符合表1所列要求。5.2.2动物实验设施环境指标应符合表2所列要求。温度和日温差(一)

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设施用途提出不同的环境要求:

啮齿类动物生产繁育设施原国标新国标普通环境18-29度18-29度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18-29度20-26度 犬、猴、猫、兔、小型猪生产繁育设施普通环境16-28度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20-26度 SPF鸡生产繁育设施屏障环境16-28度温度和日温差(二)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设施用途提出不同的环境要求:

啮齿类动物实验设施原国标新国标普通环境18-29度19-26度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18-29度20-25度 犬、猴、猫、兔、小型猪动物实验设施普通环境16-26度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18-22度 SPF鸡动物实验设施隔离环境16-26度

温度和日温差(三)日温差-根据设施用途提出不同的环境要求:生产繁育设施原国标新国标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3度4度 动物实验设施原国标新国标普通环境--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3度3度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换气次数(次/h

)

原国标新国标普通环境-8-10屏障环境10-2010-20隔离环境10-2020-5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气流速度(m/s)原国标新国标普通环境-0.1-0.2屏障环境0.180.1-0.2隔离环境o.180.1-0.2压强梯度(Pa)原国标新国标普通环境--屏障环境20-5020-50隔离环境20-50100-15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

落下菌(个/皿)原国标新国标普通环境-30屏障环境2.453隔离环境0.49无检出

动物照度(lx)啮齿类15-20犬、猴、猫、兔、小型猪100-200SPF鸡5-10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普通环境增加和修改的技术参数新国标原国标温度按动物类别而定18-29℃换气次数8-10次/h-落下菌数30个/皿-照度增加了动物照度只有工作照度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屏障环境修改的技术参数新国标原国标温度按动物类别而定18-29℃日温差(生产)4℃3℃气流速度0.1-0.2m/s0.18m/s落下菌数3个/皿2.45个/皿照度增加了动物照度只有工作照度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隔离环境修改的技术参数

新国标原国标温度按动物类别而定18-29℃日温差(生产)4℃3℃气流速度0.1-0.2m/s0.18m/s落下菌数无检出0.49个/皿照度增加了动物照度只有工作照度换气次数20-50次/h10-20次/h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全新风和循环风

一般采用全新风以保证动物房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如果先期去除了粉尘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不排除使用循环空气的可能。但再循环空气应取自于无污染区域或同一单元,且新鲜空气不得少于50%,并保证供风的温、湿度参数。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压强梯度单走廊设施:应保证饲育室、实验室压强最高。双走廊设施:清洁走廊压强高于饲育室(实验室),饲育室(实验室)高于污染走廊。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动物实验设备

动物设施的环境指标中所指的动物实验设备系指动物饲养和实验时,保障动物所处的局部环境应达到本环境指标的设备。一般所用的设备为层流柜或独立送风系统(IVC)配合超净工作台使用。由于动物室内的洁净度没有达到屏障环境的要求,因此动物饲养和操作时,均应保证在层流柜(IVC)和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在层流柜和超净工作台之间转移动物所需居所的最小空间(一)表3各类动物所需居所最小空间项目

小鼠(g)大鼠(g)豚鼠(g)地鼠(g) <20>20<150>150<350>350<100>100单养(m2)

0.00650.010.0150.0250.030.0650.010.012

群养(m2)(母+同窝仔) 0.0160.080.09/只0.09 最小高度(m) 0.130.150.180.180.180.22 0.18 0.18 动物所需居所的最小空间(二)表3各类动物所需居所最小空间(续)项目 兔(kg)猫(kg)犬(kg)猴(kg)小型猪(kg)鸡(kg)

<2.5>2.5<2.5>2.5<1010-20>20<44-6>6<20>20<2>2 单养(m2)0.200.460.280.370.601.01.50.50.60.750.961.20.120.15 群养,m2(母+同窝仔) - - - 最小高度,m 0.400.450.76(栖木)0.80.9 1.50.60.70.80.60.80.4 0.6 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6工艺对设施区域设置的要求6.1区域布局6.1.1前区的设置,包括办公室、维修室、库房、饮料室、一般走廊。6.1.2饲育区的设置6.1.2.1繁育、生产区:包括隔离检疫室、缓冲间、育种室、扩大群饲育室、生产群饲育室、待发室、清洁物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6.1.2.2动物实验区:包括缓冲间、实验动物饲育间、清洁物品贮藏室、清洁走廊、污物走廊。6.1.2.3辅助包括仓库、洗刷间、废弃物品存放处理间、密闭式实验动物尸体冷藏存放间、机械设备室、淋浴间、工作人员休息室。6.2其他设施设置6.2.1屏障环境和隔离环境均应在压强变化相交接处设有缓冲装置。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6.2.2动物实验区的设施应有饲养繁育系统分开设置。6.2.3有关放射性实验操作应参照GB4792实施。6.2.4带烈性传染病、致癌、使用剧毒物质的动物实验室,均应在负压隔离设施或有严格防护的设备内操作。此类设施(设备)须具有特殊的传递系统,确保在动态传递过程中与外环境的绝对隔离,排出气体和废物须无害化处理。应体现“人、动物、环境”的三保护原则。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6.3设施与设备6.3.1在实验环境中设置设备时,其设备性能和指标,均须与环境设施指标要求相一致(表1、表2)。6.3.2不同实验要求的正压、负压设备,必须达到环境设施的指标,方能取得相应的证书。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7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7.1废弃物应作无害化处理并应达到GB8978的要求。7.2动物尸体应立即焚烧处理,其排放物应达到医院污物焚烧排放规定要求。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8笼具、垫料、饮水8.1笼具8.1.1应选用无毒、耐腐蚀、耐高温、易清洗、易消毒灭菌的耐用材料制成的笼具。8.1.2各类动物所占笼具最小面积应满足表3的要求,笼具内外边角均应圆滑、无锐口。表3各类动物所需居所的最小空间。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8.2垫料8.2.1垫料应选用吸湿性好、尘埃少、无异味、无毒性、无油脂的材料。8.2.2垫料须经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8.3饮水8.3.1普通实验动物饮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8.3.2屏障和隔离环境内饲养的实验动物引用水须经灭菌处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9动物运输9.1动物运输应符合安全和微生物控制等级要求。不同品种、品系和等级的动物不得混合装运。9.2动物运输应配置专用车辆,专人负责,定期消毒,保洁,车辆应装有空调设备。9.3动物笼具须经消毒、灭菌后方可回收使用。动物运输笼具的循环使用是引起交叉感染的原因之一。实验动物繁育单位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4925-2001)10检测方法检测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附录I新标准(GB14925-2001)之特点1、按国家标准新格式化要求修订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范围,强调了新标准使用于一切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场所的环境条件及设施设计、施工、工程验收及经常性监督管理。3、引用标准有所更新。4、增加了三个重要定义: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动物实验设施。5、明确了环境及设施、选址、建筑卫生要求及建筑设施要求。新标准(GB14925-2001)之特点6、明确了环境条件分类和技术指标:关键是不设亚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