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3.1电子跃迁和吸收带类型9.3.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术语9.3.3
溶剂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第三节吸收带类型与溶剂效应UV-VISspectrophotometryKindsofabsorptionbandandsolventeffect2023/2/59.3.1电子跃迁和吸收带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四种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非键轨道。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n→π*<π→π*<n→σ*<σ→σ*
sp
*s
*RKE,BnpECOHnpsH2023/2/51.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线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λ<200nm。例:甲烷λmax为125nm,乙烷λmax为135nm,
环丙烷(饱和烃中最长)λmax为190nm。在近紫外没有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光谱,需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可作为溶剂使用。2023/2/52.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但比σ→σ*小。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σ*跃迁。n→σ*跃迁所需能量取决于带有n电子的原子的性质以及分子结构。
2023/2/53.n
→π*跃迁
由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R带(德文Radikal)。能量最小;200~700nm;κmax<103L·mol-1·cm-1较小(一般小于100),弱吸收,禁阻跃迁。分子中同时存在杂原子和双键产生n→π*跃迁。C=O,N=N,N=O,C=S基团中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后吸收峰发生红移;
C=O:n→π*,λmax280~290nm;C=S(硫酮):n→π*,λmax400nm左右。
R
带在极性溶剂中发生蓝移。正己烷中:279nm;乙醇中:272nm;水中:264nm。
2023/2/5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κ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强吸收。不饱和烃π→π*跃迁:C=C发色基团,但
→
*,λmax200nm。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κmax为:1×104L·mol-1·cm-1。CCHHHH助色基团取代
*发生红移。2023/2/5共轭双键体系的
π→π*跃迁
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出现K吸收带。能量小,近紫外区,κmax>104L·mol-1·cm-1
,强吸收。(1)K带(德Konjugation,共轭)
——非封闭共轭体系的
→*
跃迁丁二烯(CH2=CH—CH=CH2)K带:λmax=217nm,κmax=21000L·mol-1·cm-1
。极性溶剂使K
带发生红移。苯乙烯、苯甲醛、乙酰苯等,也都会出现K
带。2023/2/5165nm217nm
₃
₁
₂
(HOMOLVMO)
max
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
*跃迁吸收峰位置可由伍德沃德—菲泽规则估算。
max=基+nii
基:由非环或六元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共轭双键体系的
π→π*跃迁2023/2/5K
带和R
带的区别:①K
带κmax﹥10000L·mol-1·cm-1以上,而R
带κmax<103,通常在100以下。②K带在极性溶剂中发生红移,而R
带在极性溶剂中发生蓝移;③K带的λmax随共轭体系的增大而发生红移,而R
带的变化不如K
带明显。2023/2/5B
吸收带(苯吸收带)π→π*跃迁
——芳香族和杂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
苯:B带在230~270nm;宽峰,禁阻跃迁,弱吸收带(κmax≈200L·mol-1·cm-1
)。
包含多重峰或称精细结构(由于振动次能级对电子跃迁的影响所引起的)。2023/2/5B
吸收带(苯吸收带)
当芳环上连有一个发色基团时(取代基与芳环间有π-π共轭),同时出现K吸收带,B吸收带;苯乙烯:二个吸收带,B带的吸收波长比K带长,K吸收带:λmax=244nm,κmax=12000
L·mol-1·cm-1
;B吸收带:λmax=282nm,κmax=450
L·mol-1·cm-1
。芳环上有取代基时,B带的精细结构减弱或消失。在极性溶剂中,由于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B带的精细结构也被破坏。2023/2/5E
吸收带封闭共轭体系(芳香族和杂芳香族化合物)中,π→π*跃迁产生的K带又称为E带(EthyleneicBand)。属于跃迁概率较大或中等的允许跃迁;E带类似于B带也是芳香结构的特征谱带。其中E1带κmax>104L·mol-1·cm-1
,而E2带κmax≈103
L·mol-1·cm-1
。
2023/2/55.电荷转移吸收带
电荷转移跃迁:一个电子从体系中的电子给予体(donator)部分转移到该体系中的电子接受体(accepter)产生的跃迁。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称为电荷转移吸收带。特点:吸收强度大(κmax>104L·mol-1·cm-1
)。[Co(NH3)5X]n+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NH3时,n=3,X=F,Cl,Br,I时,n=2
2023/2/56.配位体场吸收带
在配体的配位体场作用下过渡金属离子的d
轨道和镧系、锕系的f
轨道裂分,吸收辐射后,产生d-d
和
f-f
跃迁。
这种d-d跃迁所需能量较小,产生的吸收峰多在可见光区,强度较弱(κmax=0.1~100L·mol-1·cm-1
)。f-f
跃迁带在紫外-可见光区,它是镧系、锕系的4f
或5f轨道裂分出不同能量的f
轨道之间的电子跃迁而产生的。2023/2/52023/2/59.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术语非发色团
在200~800nm近紫外和可见区域内无吸收的基团。只具有σ键电子或具有σ键电子和n非键电子的基团为非发色团;一般指的是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大部分含有O,N,S,X等杂原子的饱和化合物;对应的跃迁类型σ→σ*跃迁和n→σ*跃迁,大部分都出现在远紫外区。2023/2/52.发色团
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发色团的电子结构特征是具有π电子:C=C,C=O,C≡N,N=N,N=O,NO2等。一个双键:π→π*跃迁,强吸收,远紫外区。多个发色团(共轭):吸收出现在近紫外区。发色团对应跃迁类型是π→π*和n→π*。在紫外光谱中,发色团并非一定有颜色。2023/2/53.助色团
具有非键电子n的基团:—NH2,—NR2,—OH,—OR,—SR,—Cl,—SO3H,—COOH等;本身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无吸收;至少有一对能与π电子相互作用的n电子;相当于共轭体系(ΔΕ),使发色团λmax
(红移),“助色”能力:F<CH3<Cl<Br<OH<OCH3<NH2<NHCH3<N(CH3)2<NHC6H5<O-。2023/2/54.红移-蓝移红移:由取代基或溶剂效应引起的使吸收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称为红移。蓝移:使吸收向短波长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增色效应—κmax;减色效应—κmax;强带—κmax≥104
L·mol-1·cm-1
弱带—κmax<103L·mol-1·cm-1
;
2023/2/59.3.3溶剂影响
紫外-可见吸收常用的溶剂
常见溶剂:环己烷、95%的乙醇和二氧六环。杂质去除:活性硅胶过滤的方法来去除溶剂中微量的芳香烃和烯烃杂质。非极性溶剂:环己烷,“透明”极限波长210nm;极性溶剂:95%的乙醇,透明”极限波长是210nm。溶剂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溶剂本身的透明范围;
②溶剂对溶质是惰性的;③溶剂对溶质要有良好的溶解性。
2023/2/52023/2/52.溶剂的影响
对烯和炔影响较小,但使酮峰值位移。(1)极性溶剂对n→π*跃迁的影响规律:极性溶剂使n→π*吸收带发生蓝移,κmax;极性,蓝移的幅度。
为什么?原因:Cδ+=Oδ-极性,激发态时O电子云密度,键极性;基态时的作用强,基态能量大,激发态能量小。能级间的能量差,蓝移。
2023/2/5(2)极性溶剂对π→π*跃迁的影响
规律:使π→π*吸收带发生红移,κmax略有降低。原因:C=C基态时,两个π电子位于π成键轨道上,无极性;π→π*跃迁后,分别在成键π和反键π*轨道上,C+=C-,极性,与极性溶剂作用强,能量。能级间的能量差,红移。2023/2/5极性溶剂致使π→π*跃迁的K带发生红移。
既有K带又有R带时,溶剂极性越大则K带与R带的距离越近(K带红移,R带蓝移),见图(因为R在右,K在左);而随着溶剂极性的变小两个谱带则逐渐远离。
2023/2/5溶剂的影响非极性→极性n
→
*跃迁:蓝移,,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通出行行业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与管理方案
- 员工保密协议合同
- 矿权转让居间合同
- 房产出售委托协议书
- 旅游服务合作协议
- 公路工程投资合伙协议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求最大公因数练习300题及答案
- 铁肩中学门卫合同8篇
-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高效课堂(部编版)
- 第十章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下册
- 广东县级农商银行联社高管候选人公开竞聘笔试有关事项上岸提分题库3套【500题带答案含详解】
- 2023年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 GA 254-2022警服内穿衬衣
- 第四章观赏树木的园林特性4
- GB/T 19536-2004集装箱底板用胶合板
-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三章
- 可爱的四川精编版课件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 债权法总论课件
- 医院先进科室、先进个人评选办法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优秀教学课件(1-12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