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这种文学体裁;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3、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4、背诵全诗。【教学重点】1、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的出色音乐描写。【教学难点】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教学准备】录音机、乐曲《春江花月夜》。【教学时数】2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知
情感)一、导课文1、由白居易祠导出《琵琶行》白居易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让学生凭借初读课文的印象,填补空缺处的三个字)(明确:原对联是“迁谪恨”三字。)2、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名为白居易祠。白居易祠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联是:“半入江风半入云”(板书对联)。这些对联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琵琶行》(板书课题)。二、课诵读1、注意读音铮(zh悯然m转徙(ǐ)浔阳(xún)枫叶(f瑟(sè)声声思()捻niǎn)霓裳(nícháng秋月白bó)衣裳()红绡(āo)钿头银蓖(diànbì)谪居(zhé)整顿衣裳cháng还(独倾
间jiān)关
2、听配乐朗读3、自由散读三、整体感知导引:这篇课文要求背诵。学习古诗词重在记诵。现在我先背诵给同学们听一听。大家看着课文,一边听,一边整体感受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你从诗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诗的序言,接着教师示范背诵全诗。2、明确全诗感情基调。感情基调:凄凉。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可从下面诗句看出来:“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绕船月明江水寒”“杜鹃啼血猿哀鸣”“满座重闻皆掩泣”3、理解小序与全诗的关系。诗前面的小序与全诗有怎样的联系?小序交待了写作的背景,是全诗内容的概括,同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4、给诗的各节拟一个小标题。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给诗的各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交流)老师参与交流:①秋夜送客闻琵琶②移船相邀听琴声③红颜苦女叙身世④同病相怜诉衷情⑤重弹琵琶皆掩泣。小写:好,我们对这首诗的故事梗概基本清楚,第一个学习环节“整体感知”到这里结束,下面进行第二个环节的学习——知人论世。四、由个问题,引作者介和写作背景
让学生按预习内容来自行讲解,其他学生可加以补充。【摆脱呆板地介绍作者的窠臼,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2简介写作背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3本文属于乐诗,简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4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五、作1、熟读成诵。2、每人记忆不少于句。第二课时鉴赏
品美)
一、导新课播放音乐:古筝曲《广陵散》,发思古之幽情。【以上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奠定本堂课浪漫的基调】导引: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品味这绝妙的乐音吧三、鉴诗歌1、谁解琵声(1)听《琵琶行》配乐诗朗诵。重点欣赏摹写音乐的语段。(多媒体课件字幕与声音同步,学生低声跟读)【落实诗歌诵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怀,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导引: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从琵曲调的伏变化中,捕到琵琶女情和生活化的轨迹呢言)
(学生自由讨论,推选代表发(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是“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郁。
旋律低沉抑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
欢快明朗、清脆悦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
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部分是悲愤”:“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刚劲急促、震撼人心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总结作者写音乐手法。——正面描和侧面托正面描让学生谈,老师再作指导)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羽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A借助语的音韵摩声兼用比、通感加强形象性——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B叠词和绵词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关(叠韵)、幽咽(双关)——使音节悦耳动听。侧面烘东船西肪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法。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板】
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这一问使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去体味音乐的艺术魅力。音乐的描写已经超出了艺术欣赏的范畴,蕴含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运的揭示。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他们的兴趣。】2、谁解青泪导引:“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人白居为何在一个不相识琵琶女面前洒青衫?拨)
(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板书】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使学生了解“泪”的深沉含义,从而进一步把握本诗思想感情的另一侧面。】3、谁解风意导引: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自行体会,发言)(明确:篇首“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绕船明月江水寒”,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抹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板书】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设计这样一问,能够使学生明确,鉴赏诗歌一定不能忽视诗中风物描写的文字,它们也是诗歌思想感情的载体。】
四、探研究——人身世导引:音乐是表达感情的。《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音乐是自己身世的倾诉。因此,琵琶女看似在弹奏音乐,实际上是在倾诉人生,她在慨叹自身的凄凉!也引起了诗人白居易感情的共鸣。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现在有哪些话和这个句子的意思相近?(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看来他们成了“知音”了)提问:白居易和琵琶女的身世有哪些相同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1都来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2才能超众。琵琶女是才女。从哪里看出来?齐读:“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女有年轻时的辉煌!白居易也有出色的才能,(穿插简介白居易)白居易岁中进士,32以“拔萃”登科,35岁复应制举,“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白居易“始得名于文章”,“童子解吟长恨曲,忽而能唱琵琶篇。”3落泊失意。诗中有具体的描写。请一位女生读琵琶女落泊失意的诗句:第三节中“弟走从军阿姨死……梦啼妆泪红阑干”;请一位男生读诗人落泊失意的诗句:第四节中“我从去年辞帝京……呕哑嘲哳难为听。”注意读出失意凄凉的感情。诗人与琵琶女都有“天涯沦落”之恨,因此诗人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就是本诗的主题。诗人由琵琶女的身世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引起了思想上的共鸣,抒发了自己被贬谪的悲苦心情。五、课练习——语写作
导引:白居易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心人民,“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因此,他调离九江不久,就有人在浔阳建亭纪念,九江人民对他有着深厚的情意,白居易祠中有这样一副对联:“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上联是《琵琶行》诗意的浓缩。“怅触”是感触之意。下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厚情意。现在我们来学一学写对联,要求同学们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悟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注意从诗的内容、手法、人物的命运和遭遇以及主题等方面去琢磨。)1老师也写了副对联在和同学们流一下“浔阳江上琵琶语;海角天涯沦落人。”“枫叶荻花,半笼烟云半笼月;离愁谪恨,一诉琵琶一诉诗。”2学生撰写对,交流【参考】“一曲琵琶语;几多迁谪情。”“凄凄琴声昭日月;冷冷江水寒人心。”“一曲琵琶肝肠断;两行涕泪青衫湿。”“江水幽幽琵琶语;岸风瑟瑟诗人情。”“大弦嘈嘈,诉说天下悲愤事;小弦切切,倾吐四海哀伤情。”“帝京一别,万种忧怨心头起;江州巧遇,一曲琵琶千古留。”“浔阳江头,倡女拨弦泣身世;冷月岸边,骚人吟诗诉谪情。”“浔阳送友偶得一世知己;长安驱贤自毁万古江山。”六、课扩展赏析苏轼的一首写琵琶声的词《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阶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
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板书计】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琵琶声——尽诉心中悲悱情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教学反思】教完《琵琶行》这篇课文,我总的感受是,学生兴趣很浓,思维活跃,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三点是我高度重视的。1教学设计,选好角度。《琵琶行》是脍炙人口的传统名篇,过去教学很多是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代替学生的感悟阅读,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我教这一堂课,改变了教学的角度,选择了这样一个突破口:把本诗的欣赏与对联的学习结合起来。在这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两条教学线,一条线是文本的理解与欣赏,这是主线,其结构设计为“整体感知”——“鉴赏探究”——“自主欣赏”三个步骤;另一条线是对联的欣赏与创作,这是副线,其结构设计为“引读对联”——“赏析对联”——“创作对联”三个环节。这样设计,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性,增强了教学的立体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文化氛围。2解读文本,突出重点。《琵琶行》这首诗值得欣赏的内容很多。我在处理教材、解读文本的时候,没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诗中两个关键的地方,突出其重点。一是诗中的音乐描写,这是诗的主要艺术特色之所在,似乎形成这样一个规律,教《琵琶行》就必须讲音乐描写;一是琵琶女和诗人的身世,这涉及到诗的主题。叙事诗是通过人物的命运来反映现实的,而琵琶女的身世引
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诗人才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揭示出诗人和琵琶女的命运的共同点,才能够让学生进入诗的境界。在教学这两个重点内容的时候,我采取了欣赏与探究相结合的教法,在欣赏中探究,在探究中欣赏。欣赏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诗的内容,进而提升语文学习的人文品位。我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审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这便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种追求。3改变学习形式,促进主动学习。在课堂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啊!很多时候,老师一进课堂,就难于管住自己的“嘴”,就给忘了学生的活动。这堂课,我的出发点是力图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的生动局面,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方式,在学习形式上,我设计为“诵读式感悟”、“探究式鉴赏”、“自主式赏析”和“独立式创作”,这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自主欣赏”这一板块的设计,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学生的赏析异彩纷呈,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的特点。这堂课还有一点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学生对学对联、写对联很感兴趣,尤其是他们在课下相互讨论、切磋,共同研究,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从中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才能。我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让学生在课下动起来,这就是我们语文老师所期待的一种学习状态。
《琵琶行》教学设计一、导课文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名为白居易祠。白居易祠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联是:“半入江风半入云”板书对联)。这副对联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琵琶行》(板书课题)。怎样学习这首诗呢?我们分四步来进行。一、整体感知;二、探讨研究;三、自主欣赏;四、联语写作。下面我们分步来学习。二、整体感知导引:这篇课文要求背诵。学习古诗词重在记诵。现在我先背诵给同学们听一听。大家看着课文,一边听,一边整体感受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你从诗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诗的序言,接着教师示范背诵全诗。2、明确全诗感情基调。感情基调:凄凉。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可从下面诗句看出来:“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绕船月明江水寒”“杜鹃啼血猿哀鸣”“满座重闻皆掩泣”3、理解小序与全诗的关系。诗前面的小序与全诗有怎样的联系?小序交待了写作的背景,是全诗内容的概括,同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4、给诗的各节拟一个小标题。这是一首叙事诗,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给诗的各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交流)老师参与交流:①秋夜送客闻琵琶
②移船相邀听琴声③红颜苦女叙身世④同病相怜诉衷情⑤重弹琵琶皆掩泣。小写:好,我们对这首诗的故事梗概基本清楚,第一个学习环节“整体感知”到这里结束,下面进行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探讨研究。三、探研究导引:这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我们重点探究两个问题:第一、诗中的音乐描写;第二、琵琶女与诗人的身世。(一)音乐描写这首诗有几次描写音乐?(三次)请把三次描写音乐的地方找出来,然后朗读(第一、三次指名学生读,第二次齐读)从描写的角度来看,这三次对音乐的描写有没有不同?有哪些不同?讨论一下,然后交流)在学生讨论、交流基础上:三次音乐描写比较描写次
琵琶女
描写方
详略处第一次
没有出场
先闻其声(侧面描
略写写)第二次
应诗人邀约而演奏
弹奏琵琶(正面描
详写写)第三次
被诗人的感慨所感动再次弹奏
听众反应(侧面描
略写写)3、诗中描写了音乐的高低变化,你认为琵琶女演奏的弦律有怎样的变化?琵琶女的演奏表现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第二乐段:“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宛转低沉)第三乐段:“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激越雄壮)4、诗人是怎样描写音乐的?学生讨论,然后交流)
一是运用比喻。在第二节中找出描写音乐的比喻句,划出来(8句),齐读。、比喻分为两类:一是以声喻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珠落玉盘,清脆悦耳)“银瓶乍破水浆迸”(银瓶爆破,激越雄壮)。二是以形摹声。通过一连串精巧的比喻把无形的音乐写得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把听觉和视觉都调动起来了。如“如急雨”(既能看见,又能听见,既有形,也有声)、“大珠小珠落玉盘”(既有声,又能见其形)。二是侧面烘托。(文中有三处。齐读)学生分组点评其作用(每组点评一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忘归”和“客不发”烘托琵琶声的迷人)“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秋月之静烘托人物的全神贯注,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之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诗人泪湿衣衫,烘托琵琶女音乐的哀怨感人)拓展:侧面描写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从一些古诗文中找到例句:“曲终声尽已日半,四座相对愁无言。”“静女其姝,俟我以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要怨恕,但坐观罗敷。”“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关于诗中的音乐描写我们就探究到这里。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黑板上板书的这副对联。提示:上联写的是琵琶女的琴声;下联写优美的旋律。(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年云南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课件】搜索引擎营销的部分问题探讨
- DB14T-红地球葡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集合大全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人员管理十篇
- 2024年土地登记代理人题库附参考答案(巩固)
- 2025年社会服务行业寻找弹性与韧性中的结构机会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合集人员管理十篇
- 比高矮比长短课件
-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物流无人机垂直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 工程分包管理制度
- 2023年湖南成人学位英语考试真题
- GB/T 9452-2023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 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 药物化学(第七版)(全套课件1364P)
- 能源中国(上海电力大学)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采购计划流程图
- 强迫振动法测量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陈独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