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更小的微粒_第1页
探索更小的微粒_第2页
探索更小的微粒_第3页
探索更小的微粒_第4页
探索更小的微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索更小的微粒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能不能再分呢?2.我国古代有这么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呢?想一想:分子由原子组成1.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化合物2.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单质化合物单质(1)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水分子氯化钠(食盐)(2)相同原子组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氧气分子硫分子金刚石金刚石分子结构石墨分子结构20个碳原子足球烯蛋白质分子什么是原子原子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不可分割的。”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物理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这一概念,并把它当作物质的最小单元,但是差不多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等人却反对这种物质的原子观,他们认为物质是连续的,这种观点在中世纪占优势,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原子观在16世纪之后又为人们所接受,著名学者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人都支持这种观点。从近代物理观点看,原子只不过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介于分子和原子核之间。------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电子的发现

汤姆生:发现电子的伟大人物

19世纪末,电学兴起,这提供了破坏原子的方法。在低压气体下放电,原子被分为带电的两部分。1897年,美国的汤姆生在研究该两部分电荷时,发现其一带负电(称为电子),而另一个较重的部分则带正电。

电子存在的这一事实说明原子不再是不可分割的.十九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知道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由于电子是带负电的,而原子又是中性的,因此推断出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物质.那么这两种物质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呢?汤姆生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建立物理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基础上,经过想像、类比等论证提出的。它是否正确,需要实验的检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在汤姆生的原子模型中,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核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而电子都象西瓜籽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电子正电荷

这个模型是否正确呢?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行星模型)卢瑟福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带正电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核外空间绕着核高速运动旋转.体育场原子的核式结构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原子原子核

原子核如此的小,是不是就不能再分?

人类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打出一种粒子,经测定荷质比知道它是氢原子核,叫做质子。以后又从氟、钠等原子核中打出质子,从而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人们又发现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跟质子质量之比都大于核的电荷跟质子电荷之比,据此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内还存在另一种质量跟质子差不多、不带电的粒子,称为中子。这一猜想被他的学生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原子核还能分吗?问题: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进而猜想原子核内存在不带电的中子,这一猜想,在1932年,被他的学生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并得到公认.中子的发现J.Chadwick(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1891~1974),1935年因发现了中子获得诺贝尔奖.中子的发现被认为是原子核物理的诞生.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原子核通过研究证明中子的质量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同,但是不带电.是中性粒子.在对各种原子核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质子和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两种基本粒子.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电子(负电)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氢原子核(H)最简单,它就是一个质子,核外有一个电子绕着它转;氦原子核(He)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核外有2个电子绕着它转;锂原子核(Li)是由3个质子和4个中子组成的,核外有3个电子分两层绕着它转。既然原子核也是可分的,那么,质子和中子能不能再分呢?质子、中子等也有内部结构微观世界的尺度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四、夸克设想的提出:

1964年盖尔曼提出夸克的设想,认为夸克是比强子更深层次的粒子。这是一种理论上假设的构成强子的组成粒子,盖尔曼因此获得了196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夸克轨迹图问题:质子和中子还能分吗?1.夸克还能再分吗?2.如果能需要什么条件?

应该可以再分,需要提高粒子的运动速度,即建成大型的粒子加速器.讨论:道尔顿(原子)汤姆逊(电子)卢瑟福(质子)查德威克(中子)盖尔曼(夸克)大分子核外电子中子质子原子原子核化合物单质分子夸克夸克1.请同学们将下列物质按照从小到大

顺序排列:(1)一杯水(2)电子(3)小水滴(4)氢原子(5)水分子(6)原子核(7)质子(8)夸克顺序:(8)夸克<(7)质子<

(6)原子核<(5)水分子<(4)氢原子<(3)小水滴<(2)电子<(1)一杯水宇宙探秘漫天星斗曾经激起多少美丽的梦想?谁没有在童年遥望星空的记忆?一、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我们对宇宙的探索一: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利用肉眼直接观察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发射探测器,访问其他星球以及外太空古代人对宇宙是如何认识的?1、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2、浑天说:——汉.张衡“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古代西方的科学家对宇宙是如何认识的?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的地心说:宇宙结构是以地球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圆行星体系4、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古人类对天体的观察

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因为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终生受到宗教势力的迫害。哥白尼(1473—1543)地心说: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月球以及其他的星体都围绕地球运转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的平面上太阳、月亮和星星挂在天上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体都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系:我们生活在太阳系之中,太阳系内存在八大行星银河系:太阳系只是银河系旋臂上的一个最普通的星系恒星系:银河系只是宇宙中最普通的一员,宇宙中有很多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恒星系星云:宇宙之中并非只有恒星系这种星体,还有很多类似宇宙长能尘埃的物质,它们构成宇宙中的星云科学的宇宙观: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月亮围绕地球转动地球等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恒星也在运动。一、光年l.y.:光在真空中走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l.y.=9.461×1015m二、天文单位AU: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AU=1.496×1011m

地球到织女星的距离约24.5l.y.,地球到牛郎星的距离16l.y.,牛郎织女两星相距12.1l.y.。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太阳系全景银河系全景河外星系

在银河系外,又有着许许多多的其它星系银河附近星系草帽星系河外星系仙女星系马头星云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我们的宇宙太阳直径1,390,000公里温度表面:6000摄氏度内部:1700万度质量1.989e30千克太阳黑子日全食水星温度:-173摄氏度~427摄氏度大气层:无到太阳的距离: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6由水星非常靠近太阳,人眼很难看到,哈勃望远镜无法对其进行安全的摄像。它是太阳系中密度第二大、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金星最高温度:447摄氏度(昼夜温差小)大气层:有二氧化碳、浓硫酸组成大气密度:相当于地球大气层密度的100倍大气压强:相当于地球大气压强的90倍相当于地球水下900米处的压强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太阳从西方升起,从东边落下)亮度:仅次与太阳和月球我们生活的地球火星红色的星球火星表面存在沙丘和河床的地形,这种地形分布在南半球及赤道附近,表明在30亿年之前可能有过像地球一样的河川,并且表面有水流动,现在火星的深层仍然含有水分火星可能再次实现生命化火星表面的河川木星体积:相当于1300多个地球足能容纳下太阳系内部的九大行星表面有很厚的大气层,星球的表面被厚达45000多千米的液态氢包围内部有很强的闪电现象,背面有长大30000米的极光星球表面的大红斑是一个长25,000千米,跨度12,000千米的椭圆,总以容纳两个地球,是由于星球表面强大的气体运动而导致的永不停止风暴!土星土星的美丽光环足以迷倒所有的天文爱好者这些宁静的光环究竟是什么呢?天王星自转轴与公转轨道接近垂直表面大气呈蓝色:大气有氢、氧和甲烷构成星球表面被8000千米的液体包围,其温度高达

4000摄氏度伤痕累累的卫星天王星的光环海王星笔尖上发现的行星

1845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系学生亚当斯计算出了未知行星的轨道和质量。根据亚当斯的计算结果,柏林天文台的伽勒,于9月23日发现了海王星星球表面的大气运动剧烈狂风呼啸、乱云飞渡左图的大黑斑是旅行者2号拍摄的海王星的大气风暴区彗星由于彗星是由冰冻着的各种杂质、尘埃组成的,在远离太阳时,它只是个云雾状的小斑点;而在靠近太阳时,凝固体蒸发、气化、膨胀、喷发,它就产生了彗尾。流星/陨石流星是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当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如果没有燃烧结束,剩下的部分会落入地面,形成陨石小行星小行星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旋转,形成了一个环状小行星带。next

距离(106千米)半径(千米)

(和地球的比值)质量

(地球)密度

(g/cm3)太阳697000/109332,8001.410水星58579100.380.055.43金星10860520.950.895.25地球149.66378/1.001.005.52火星22833980.530.113.95木星7787149211.03181.33土星1430602689.5950.69天王星2870255594.0171.29海王星4496247643.9171.64冥王星590611600.180.0022.03牛顿: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universalgravity)。

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这个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和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的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会下降。温度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行星额恒星、星系等。宇宙从何而来?中国的航天工程的进展1、1992年,中国正式开始实施载人航天计划2、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的航天实验飞机“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标志我国的航天技术取得突破系那个进展。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