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华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OOC上编从鸦片斗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第2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究留意:本课件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程基本内容,不宜以之取代教学视频与教材的学习。本章要目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2.1.1太平天国农夫斗争2.1.1.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2.1.1.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2.1.1.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2.1.2农夫斗争的意义与局限2.1.2.1太平天国农夫起义的历史意义2.1.2.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缘由和教训2.2洋务运动的兴衰2.2.1洋务事业的兴办2.2.1.1洋务运动的背景2.2.1.2洋务运动的内容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2.2.2.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2.2.2.2洋务运动失败的缘由
本章要目(续)2.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2.3.1戊戌维新运动2.3.1.1维新派提倡救亡和变法的活动2.3.1.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2.3.1.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2.3.2戊戌维新的意义和教训2.3.2.1戌维新运动的意义2.3.2.2戌维新运动失败的缘由和教训2.1.1太平天国农夫斗争2.1.1.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爆发,最根本的缘由是外国的侵略进一步激化了中国固有的阶级、社会冲突。如第一周的课中所说,从十八世纪中晚期起先,中国社会本就面临着消费人口增长超过了农业生产的增长的严峻的人口压力,在人均耕地急速下降的同时,土地也在日趋集中化。农夫负担的赋税加重,农夫无法维持生计,只能卖掉土地成为地主的佃农。鸦片斗争之后,这种状况更为普遍且日趋尖锐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坚实的中华帝国遭遇了社会危机,税金不能入库,国家濒于破产,大批居民赤贫如洗,这些居民起先愤懑,进行抗拒。”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1太平天国农夫斗争2.1.1.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续)1843年,多次科举考试落地的秀才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洪秀全醒悟地意识到,孔子及儒教是士大夫们的宗教,三纲五常是统治阶级用来限制人民的工具,不适合用来作为造反的工具。原始基督教教义之中,既有着法力无边、奖惩分明的确定权威,也有着下层民众要求的同等思想,洪秀全将其改造为“拜上帝教”,吸引了大量广西客家人、手工业者、矿工加入,发展迅猛。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占据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夫政权的建立;1856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1太平天国农夫斗争2.1.1.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核心思想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事实上是一部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志向与特色的纲领性文件;但是它所追求的照旧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并没有超越农夫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体现了较浓重的空想性质。《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调的全局性施政纲领。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1太平天国农夫斗争2.1.1.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太平天国是建立在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上的,它虽然可以建立短暂的劳动者的政权,但最终会向封建专制政权演化。1856年,太平天国内讧,爆发“天京事变”,严峻减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危难之际,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并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但这已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太平天国的败局。1864年,天京被湘军围困,洪秀全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另辟依据地的建议,死守天京;6月洪秀全病故;7月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2农夫斗争的意义与局限2.1.2.1太平天国农夫起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猛烈地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体系。清朝的正规军在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直到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主要由在籍官员和地方乡绅所领导组织的地方武装“团练”的兴起,才渐渐变更了这一局面。但从今以后,清朝的军事大权渐转入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官僚所驾驭的由地方团练武装演化而来的湘军、淮军等手中,督抚分权,人事权、财政权等亦渐落入地方封疆大吏手中,清政府再也难以退回此前中心大权强势独揽的局面。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确定程度上减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2农夫斗争的意义与局限2.1.2.1太平天国农夫起义的历史意义(续)太平天国起义既是中国旧式农夫斗争的最高峰,又具有不同于以往农夫斗争的新的历史特点——这集中地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两部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上。《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中国农夫千百年来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它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的某些领导人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寻求中国国家出路的一种努力。太平天国起义对于日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具有很大的启迪和鼓舞作用。孙中山及其同志特殊赞许太平天国反清的斗争精神,并以其后继者自居;中国共产党人也特殊留意吸取太平天国的阅历与教训。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2农夫斗争的意义与局限2.1.2.1太平天国农夫起义的历史意义(续)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在与西方列强的交往中,不卑不亢,坚持民族同等,拒绝列强的威逼利诱,拒绝承认不同等条约。同时,当列强试图阻挡太平军前进,或干脆组织“常胜军”、“常捷军”、“洋枪队”等帮助清军进攻太平军时,太平军对之进行坚决反击,屡败清军的洋兵洋将却屡屡被太平军战败,这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志和决心,也粉碎了西方列强快速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企图。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2农夫斗争的意义与局限2.1.2.1太平天国农夫起义的历史意义(续)太平天国起义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是持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对其他国家的民族独立和改革运动也有促进(如有学者探讨指出,太平天国对于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推动作用);太平天国起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统治。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2农夫斗争的意义与局限2.1.2.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缘由和教训太平天国之所以最终失败,客观缘由是清王朝与外国侵略者的相互勾结、共同镇压,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其总体实力远远超过了太平天国。这种力气对比的悬殊,是太平天国所以失败的客观因素。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缘由则是农夫阶级的局限性。农夫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减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2农夫斗争的意义与局限2.1.2.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缘由和教训(续)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在指导思想上,拜上帝教终归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其教义含有大量粗鄙、迷信的内容,这使得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很强神权政治的色调,较易形成神权与政权之间的张力:杨秀清早年曾通过“天父附体”的方式帮助困顿中的拜上帝教度过危机,洪秀全也认可了;但是两人冲突日益加深时,杨秀清再祭出天父附体这一招,身为天王万岁的洪秀全在宗教上也只是天父的次子,必需老醇厚实地跪在杨秀清的面前,接受他的训斥,形成太平天国“天有二日”的怪诞局面。天京事变自相残杀之后,拜上帝教的意识形态光环大大退减,洪秀全不仅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造,反而强化了其迷信、鄙俗的那一面,日益丢失了对于群众的号召力。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2农夫斗争的意义与局限2.1.2.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缘由和教训(续)在文化政策上,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把儒家的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捣毁孔庙,这种摧毁一切的作法使其极难获得中国士大夫精英阶层的支持,相反,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成为太平天国的激烈的反对者。太平天国后来对儒学的看法有所变更,主见对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不过删去的主要是与拜上帝教不相容的内容,而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都保留了下来。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2农夫斗争的意义与局限2.1.2.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缘由和教训(续)太平天国局限性的另一要害——农夫、小生产者自私、狭隘的一面。这一点导致太平天国后期领导层追求享乐、腐败、内斗乃至自相残杀。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们很快就抛弃了早期的奋斗精神,脱离了广袤官兵,建立豪华的府邸,极力追求物质享受,洪秀全出名有号的嫔妃就有88人,杨秀清也有“王娘”54人。1856年“天京事变”更是天国中枢残酷权斗的血淋淋的写照,大大涣散了太平天国的凝合力,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1.2农夫斗争的意义与局限2.1.2.2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缘由和教训(续)在对外政策上,太平天国对外国侵略者虽有抗拒,但是缺乏理性的深刻的相识;最终不仅无法利用清廷与外国侵略者的冲突,还促使二者联合在一起。此外,在军事战略战术、民生经济政策上,太平天国也有诸多失误。总之,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虽然农夫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其自身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成功的重任,单纯的农夫斗争也不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1农夫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2洋务运动的兴衰2.2.1洋务事业的兴办2.2.1.1洋务运动的背景19世纪60年头初,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其次次鸦片斗争结束之后,接连实行一系列学习西方武器装备与科学技术、兴办洋务的措施,以应对当时的危局。这场运动涉及内政、外交、军事、经济、教化等诸多层面,前后持续达30余年,时人称为“同治中兴”、“同光新政”,后世史学家则常称之为“自强运动”或“洋务运动”。这些主见“洋务”的官员,一般也被成为“洋务派”。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夫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2.2洋务运动的兴衰2.2.1洋务事业的兴办2.2.1.2洋务运动的内容第一,兴办近代企业: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890年以前,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其次是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头到90年头,洋务派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这些企业除少数实行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实行官督商办的方式。其次,建立新式陆海军:在天津建立洋枪队、新式陆军中以湘、淮军实力最强;兴海防建设、建北洋水师。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从19世纪60年头到90年头的30多年间,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2.2洋务运动的兴衰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2.2.2.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人即洋务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一次努力,也是近代中国人探究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育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化的起先。洋务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变更。2.2洋务运动的兴衰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2.2.2.2洋务运动失败的缘由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它并非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而是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这就确定了它必定失败的命运。其次,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靠性。企图依靠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最终,洋务企业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确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建衙门式的,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徇私舞弊、贪污盗窃、挥霍奢侈等官场恶习。2.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1维新派提倡救亡和变法的活动背景:民族资产阶级的出现;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快速传播,逐步形成变法维新的思潮。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学问分子。通过以下手段宣扬维新思想和主见: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阅历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2.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守旧派观点维新派观点要不要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君末也,民本也”;国家“民之公产”,王侯将相是“通国之公仆隶”;“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君主立宪制才是适合中国的最佳方案。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继续坚持科举八股,西方的近代科技是“奇技淫巧”;洋务派认为可以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但封建政治制度尤其是三纲五常绝不能触动。“八股取士”是愚民政策;“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中体西用”的说法就如同“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自相矛盾。2.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1898年6月10日,光绪帝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送呈慈禧批阅,得到批准,并于次日正式颁布,宣示变革决心,百日维新由此起先。在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通过光绪帝颁布了数百道变法诏令,涉及人事、文化教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主要内容如下:经济方面:设立国家银行,设立农工商总局,疼惜工商业,开办实业;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机构、冗员,提倡官民上书言事;军事方面:裁减旧式军队,编练新军;推行保甲制度;开办军工厂;文教方面:改科举,废八股,改试策论;设学堂,学西学;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自由创立报馆和学会组织;派留学生出国;开办京师高校堂。2.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续)聚集在慈禧太后身边的守旧势力经过密谋,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以训政之名重新垂帘听政,并囚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同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清政府押赴菜市口斩首,仅仅推行了103天的维新变法悲剧性地失败了,史称“百日维新”。各项维新举措,除京师高校堂(北京高校的前身)被保留了下来,其余大多被废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发动的这场扼杀维新变法的政变,史称“戊戌政变”。2.3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2.3.2戊戌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许昌学院《食品包装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企业价值评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对比语言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理工大学《商务礼仪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设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计量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沟通方法与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滨州学院《投资理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学生物教育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设终止合同范本
- 《血透患教》课件
- app 购买合同范例
- 高二上学期物理(理科)期末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经纪专业基础》考前冲刺必会试题库300题(含详解)
-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设计
- 躲避球运动用球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风机盘管更换施工方案
- 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监理规划
- 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合同(GF-2005-0215)(标准版)
- 剪映专业版教学课件
- 公司新建电源及大用户并网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