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_第1页
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_第2页
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_第3页
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_第4页
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气层渗流力学MechanicsoftheOilandGasFlowinPorousMedia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第三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应用关键词:两相渗流、分流方程、非活塞驱替前几章的假设条件:单相流体(1)不考虑微量可动水、束缚水的气藏–单相气(2)高于泡点压力的纯油藏–单相油实际渗流环境:多相流体共存、共流(1)边水、层内可动水不能忽略时–气水两相(2)水侵或水驱油藏–油水两相(3)低于泡点压力的油藏–油气两相(4)气顶驱,气侵入油环–油气两相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水驱油的两种方式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水油(1)活塞式水驱油油水接触面均匀推进油水接触面始终垂直于流线含水区和含油区截然分开(2)非活塞式水驱油油水没有清晰接触面存在油水驱替过渡带原因:流度差、密度差、润湿性差异、渗透率非均质性水油过渡带油气层渗流力学MechanicsoftheOilandGasFlowinPorousMedia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

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第三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应用关键词:两相渗流、分流方程、非活塞驱替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非活塞驱替多孔介质中非均匀的渗流受力分析(不均匀受力)原因分解重力密度差惯性力孔喉结构贾敏效应启动压差粘滞力粘度及粘度差弹性力油水弹性差及脱气膨胀能毛管力润湿性差异及孔径差异渗流特征(不均匀流速)渗透率孔喉结构非均质粘度粘度及粘度差渗流路径喉道形态优势通道压力扰动邻井激动连通程度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一、毛细管力单根理想毛细管内的水驱油满足活塞驱替特征较大尺度(含有多根不等径毛细管)为非活塞驱替若考虑到实际渗流通道的连通程度、配位数、表面润湿性差异,单根内的驱替也非绝对活塞式实际岩石简化修正理想土壤模型驱替非均匀毛管驱替特征毛管力密度差流度差润湿性非均质扰动力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二、润湿性同一毛管内,管壁各处非均匀润湿,使得管内流动非均匀对于等径毛管、不同润湿性,其流速也存在差异润湿性是孔隙内油水分布的决定因素之一毛管力密度差流度差润湿性非均质扰动力亲水亲油动力阻力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三、油水密度差毛管力密度差流度差润湿性非均质扰动力当油水密度差很大,油层很厚,液流速度不大时,油水重力分异较明显,在较大尺度上形成“上油下水”的两相区油区水区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四、非均质微观:孔隙结构(毛管力)、介质润湿性(毛管力)、流体性质(密度、粘度)的非均质宏观:平面及纵向渗透率的非均质、压力梯度分布的非均质毛管力密度差流度差润湿性非均质扰动力采油井注水井岩芯薄片驱替激光刻蚀薄片驱替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五、流度差毛管力密度差流度差润湿性非均质扰动力相流度:W=0.5~1mPa•so=1~50mPa•s在压差下,水首先进入大直径毛管水连通的区域总流度较大,总阻力小,成为优势通道,导致严重的指进→大部分区域,水比油的流动要容易得多实际岩石微观优势通道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六、扰动力纵向:各层是否投产、投注?物性?平面:井周围压力梯度分布的非对称性毛管力密度差流度差润湿性非均质扰动力采油井注水井油气层渗流力学MechanicsoftheOilandGasFlowinPorousMedia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

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三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应用关键词:两相渗流、分流方程、非活塞驱替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一、运动方程油、水的流动分别服从达西定律忽略重力和毛细管压力的影响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二、状态方程假设岩石及流体不可压缩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三、连续性方程xyzdxdydzMM’M’’1、油藏中取出一微元体2、中心M点的油、水质量流速在x方向分量为:3、X方向油、水(左端面)流入的质量流速:4、X方向油、水(右端面)流出的质量流速: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三、连续性方程5、经过dt时间,左端面油水流入质量:6、经过dt时间,右端面油水流出质量:7、经过dt时间,微元体在x方向的流入-流出油水质量差:xyz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三、连续性方程8、经过dt时间,微元体在y方向的流入-流出油水质量差:xyz9、经过dt时间,微元体在z方向的流入-流出油水质量差:xyz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三、连续性方程10、经过dt时间,微元体流入-流出油水总质量差:单相渗流:xyz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三、连续性方程11、在dt时间内,流入-流出引起微元体油、水相饱和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微元体内的油、水相质量发生变化xyz单相渗流: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三、连续性方程12、物质平衡原理对于每一相,dt时间内,流入-流出=微元体质量变化单相渗流:忽略油、水和岩石压缩性(设o、w和为常数)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三、连续性方程13、简写xyz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四、约束条件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五、分流方程含水率fw:渗流总液量中的含水量开发过程中μo及μw基本不变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五、分流方程忽略粘度差011010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六、单向流动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x~t)水相一维流动连续性方程含水率定义饱和度分布函数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饱和度分布函数六、单向流动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x~t)等饱和度平面

→Sw为常数→dSw=0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六、单向流动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x~t)单向流动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Buckley-Leverett方程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七、计算饱和度平面分布规律单向流动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x0—两相区的初始位置x—两相区任一点位置从开始到t时刻的累计注入量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八、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分布的步骤1、计算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SwKroKrw2、计算含水率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八、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分布的步骤2、计算含水率Sw1 Ko1 Kw1 fw1Sw2 Ko2 Kw2 fw2… … … …Swn Kon Kwn fwn010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八、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分布的步骤3、计算fw’(Sw)fw’Sw1fw1’Sw2fw2’Sw3fw单向流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八、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分布的步骤4、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分布Swfw’x总体思路: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某活跃水驱气藏,沿走向均匀布置三口生产井,每口井的产量均为q=31.8m3/d已知:油层宽度b=420m油层厚度h=6.1m

=0.25,Bo=1.5,o/w=2Kro、Krw~Sw已知油x0x水两相区bh求:经过60d、120d、240d后,任一恒定饱和度推进的距离,并绘成曲线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油x0x水两相区bh求解:I(两相区内Sw分布公式)三口井每天的总采液量: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求解:II公式化简:将已知条件带入: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求解:II经过60d、120d、240d后,两相区内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公式化简: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求解:IIIKro、Krw~Sw→

fw’(Sw)(1)计算fw(Sw)SwKro/Krwfw(Sw)0.200.324.00.0770.47.60.2080.51.750.5340.60.70.80.901.0SwKrwKrofw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求解:IIIKro、Krw~Sw→

fw’(Sw)(2)计算fw’(Sw)SwKrwKrofwfw’SwKro/Krwfw(Sw)0.200.324.00.0770.47.60.2080.51.750.5340.60.70.80.901.0fw’(Sw)00.751.714.101.900.950.360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求解:IV计算不同时刻两相区内含水饱和度的分布SwKro/Krwfw(Sw)0.200.324.00.0770.47.60.2080.51.750.5340.60.70.80.901.0fw’(Sw)00.751.714.101.900.950.360x60-x0010.523.957.526.613.35.040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求解:V作出不同时刻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图计算出现了多解!xSw原始饱和度分布601202401.00.800.20.40.6050100150200250油x0x水两相区bh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求解:V作出不同时刻含水饱和度的分布图修正xSw原始饱和度分布1.00.800.20.40.6050100150200250油x0x水两相区bh60120240Swc=20%Swf=60%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水驱过程示意图xSw原始饱和度分布1.00.800.20.40.6050100150200250t=0dSwc=20%Swf=60%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水驱过程示意图xSw原始饱和度分布1.00.800.20.40.605010015020025060t=60dSwc=20%Swf=60%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水驱过程示意图xSw原始饱和度分布1.00.800.20.40.6050100150200250t=120dSwc=20%Swf=60%60120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水驱过程示意图xSw原始饱和度分布1.00.800.20.40.6050100150200250t=240dSwc=20%Swf=60%60120240油气层渗流力学MechanicsoftheOilandGasFlowinPorousMedia第七章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一节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第二节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三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