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测试学业分层测评13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测试学业分层测评13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测试学业分层测评13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测试学业分层测评13_第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文化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单元测试学业分层测评1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1511年底,马丁·路德访问了罗马,之后他愤怒地斥之为“肮脏的城”。这是因为他看到罗马教会()A.反对宗教改革 B.极其腐败堕落C.兜售赎罪券 D.厉行政治迫害【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罗马城是教会统治的中心,16世纪罗马教会统治日益腐败,以各种理由向人民征税,出售神职,部分教会神职人员不学无术,违反宗教教规,故B项正确;C、D两项只是教会腐败堕落的一个方面,排除。【答案】B2.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去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别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教的主张,“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致良知”是王守仁的心学主张,都不符合题意。【答案】C3.“圣经的核心信息是,天地之主上帝在这个世界上活动,要使人性摆脱一切危害人生的东西,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材料体现了()【导学号:11140086】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C.信仰得救 D.民本思想【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上帝是要人类欢乐,体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心,也就是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只说明上帝的目的是什么,并未说明如何实现上帝的目的,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上帝的愿望是最终完全实现他要给自己的子女即人类的一切力量与欢乐,并没有说明是靠信仰实现,故C项错误;理性主义反对宗教神学,而材料中是上帝关心人类的欢乐,故D项错误。【答案】A4.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解析】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论,反对天主教的“因行称义”,使人得救的权利从上帝的助手——教皇手上转移到人自己手上。【答案】C5.美国学者余英时说:“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上帝和理性这两个最高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新的理解而发展出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天地。”下列事件能印证该观点的是()A.加尔文的财富观有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B.科学革命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C.德文版《圣经》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D.马丁·路德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宗教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有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有利于文艺学术的发展。加尔文先定论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会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显然其财富观有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而不是科学革命推动了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观点不符,故排除。【答案】A6.之所以说宗教改革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主要是因为它()【导学号:11140087】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束缚D.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解析】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藩篱,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即可得救,倡导信仰自由,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和束缚,故B项正确;C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错误;D项是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意义,错误。【答案】B[能力提升]7.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的何种主张()A.圣经高于一切 B.上帝永恒C.反对罗马天主教会 D.先定论【解析】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的领袖,和马丁·路德一样主张“信仰得救”,他把“信仰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材料体现了先定论。【答案】D8.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导学号:11140088】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解析】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强调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实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力,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故B项正确;C项只符合宗教改革,错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才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故D项错误。【答案】B9.欧洲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出售“赎罪券”图二烧死“异端”图三教皇为皇帝加冕材料二据说罗马城内有个“圣梯”,如果“凡人”攀登一番,就可赦罪。路德爬到中间,忽然想起圣徒保罗的“义人必因信得生”,便停止攀登,退了下来。人问其故,他答道:“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不在于表面礼仪。”材料三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但它被说得玄而又玄,人们只有根据《圣经》去了解这个学说,上帝住嘴,人们也住嘴,不再追问,否则就是愚蠢的行为。(1)史学界有句俗话“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各提出的宗教理论,并说明其含义。(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种宗教理论的共同点。(4)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解析】第(1)问要对图片逐一进行分析,从不同侧面加以说明,切忌笼统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概括归纳。第(3)问回答要完整,包括内容、影响等共同点。第(4)问综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回答。【答案】(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迫害进步人士,加强思想控制;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权力(或教权控制王权)。(2)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也不必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加尔文:先定论。永生和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3)共同点:都信仰上帝,但否定教皇权威,反对教会信仰、制度、仪式;都主张信仰得救,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都不迷信传统、陈规,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都推动了西欧宗教改革运动。(4)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11140089】材料一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有利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形成的事件。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解析】第(1)问,马丁·路德的主张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这是文艺复兴的印记;他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这是文艺复兴的深化。其“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兴起。第(2)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倡现世幸福与享乐;可从该时期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影响。【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