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岳麓版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23·长郡中学模拟)鸦片战争后,清廷和战不决,英人驱船攻向炮台,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英舰进攻岸台,带领着鸦片船尾随而至,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粤兵名为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此一情景,史家最可能用怎样的总结性文字来描述()A.忠勇之军,撤溃已尽;利之所在,对敌如戏B.忠勇之军,撤溃已尽;民气所在,虽败犹荣C.将领愚昧,不足御敌;利之所在,对敌如戏D.将领骄堕,不足御敌;民气所在,虽败犹荣【解析】选A。由“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可以得出“忠勇之军”,由“……一些民间小船协助贩运。粤兵名为迎敌,也同时伺机护贩,藉得好处……”可以得出“利之所在,对敌如戏”,故A项正确;“民气所在,虽败犹荣”题中未能体现,故B项错误;“将领愚昧,不足御敌”与“守将关天培英勇殉职”不相符,故C项错误;“将领骄堕,不足御敌”题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2023·北京朝阳区模拟)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出现于《辛丑条约》签订后B.领事官行使行政管辖权C.体现国际法中主权平等原则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解析】选D。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这种现象出现于《南京条约》签订后,故A项错误;外国领事官行使司法管辖权,而不是行政管辖权,故B项错误;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C项错误,D项正确。3.(2023·晋冀豫三省二次联考)1859年,两广总督劳崇光欲请洋人担任广州海关负责人时奏称:“粤海关税务近年征收未见起色……惟有仿照上海办法,用外国人治外国人,语言通晓,底蕴周知,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此奏折()A.所述办法是对强敌经济侵略的妥协之举B.体现了晚清时期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平衡C.反映了广州海关控制权已落入洋人之手D.折射出清政府防民甚于防寇的思想【解析】选D。材料中论述的是国内税务问题,不涉及强敌经济侵略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晚清对外经济发展的信息,故B项错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州海关还没有落入洋人之手,故C项错误;“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信息说明晚清政府防民甚于防寇的思想,故D项正确。4.(2023·北京朝阳区模拟)“在紫禁城举行的这场阅兵式开始于七点三十分。走在最前面的是伟大而强盛的俄国,在它之后是年轻的一跃而超过东方各国的日本,之后是一度在亚洲得逞的、现已退后的英国。随后是美国、法国和以其黩武政策在东亚初露头角的德国……”“这场阅兵”发生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十九、二十世纪之交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列强军备竞赛世纪30年代的东亚【解析】选B。抓住题干信息“在紫禁城举行的这场阅兵式”,国家“俄国、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结合所学可知“这场阅兵”发生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之后,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5.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解析】选D。义和团运动使西方国家看到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因此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都与清政府最终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无关,没有体现出“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故A、B、C错误。【拓展延伸】《辛丑条约》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没有割地、开埠等侵略要求,但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2)从目的上看,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3)从危害上看,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解析】选A。从“替爷替哥杀妖魔”,可以看出太平天国的主要矛头指向满清政府,由此可见当时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意图让英国帮助自己推翻清王朝,没有体现民族危机的加重,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不属于反动势力,只是其领导人对列强的真实面目认识不清,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而不是强国御侮,故D项错误。7.(2023·晋冀豫三省联考)“评价太平天国,不能非此即彼。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也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命。”这一观点认为对太平天国运动应该()A.遵从革命史观来评价B.功过折中进行评价C.结合事实作具体分析D.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解析】选C。本题考查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方法问题。题目中关键信息“不能非此即彼”,即要按照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结合事实对历史事件作具体分析。【加固训练】(2023·新疆模拟)“八月,陈玉成、李秀成两军在滁州境内会师东进,攻破浦口,再次击溃江北大营,并进占江浦。……经过激战,太平军摧毁了湘军全部营垒,歼灭曾国藩之弟曾国华等湘军数千人,李续宾自杀。太平军乘胜追击,收复桐城,围困安庆的清军不战而逃,皖北复为太平天国所有。”其影响是()A.解除了对天京的包围B.天京上游局势暂时得到稳定C.切断了清政府的财源D.为进军江西创造了有利条件【解析】选B。题干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战争,故B项正确;解除了对天京的包围是大破江南大营的影响,故A项错误;C项是太平天国前期军事斗争东征的意义,故C项错误;D项也是前期军事斗争,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8.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解析】选B。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是反中央集权的,与结束专制统治无关,故A错误;各省纷纷独立,实际上就是军阀割据,故B正确;强化中央集权与材料意思相反,故C错误;民族独立与各省独立不是一回事,故D错误。9.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解析】选B。从材料“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我们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恰好成为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民变”说明非民族矛盾,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湖北,排除C;材料无法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排除D。10.(2023·北京西城区模拟)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的预想类别主张君主立宪主张民主立宪未表明态度篇数1123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解析】选B。材料中主张君主立宪、民主立宪、未表明态度的各有一定数量,说明当时国人思想不统一,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加固训练】(2023·烟台诊断)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中国人的脑袋……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说明此处主要强调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根据材料信息“不再为磕头准备”到“为走路而准备”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促进了平等观念的传播,故C正确;A、B、D是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11.“这个运动由学生掀起,是自动的,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只是爱国的热情表现。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由北京而及于上海,这运动的目标初步达成之后,这运动也就消歇下去了。但是影响所及,学生们醒起来了,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五四运动()A.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B.运动中心最初在北京C.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D.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解析】选A。由材料中“由北京而及于上海”可以判断B正确;由“五四运动一变而为新文化运动”判断C正确;由“所以等到学生运动扩展而为商人罢市”判断D正确。12.李大钊在1919年5月9日《每周评论》上撰文指出:“威尔逊君!你不是反对秘密外交吗?为什么他们解决山东问题,还是根据某年月日伦敦密约,还是根据某年月日的某某军阀间的秘密协定?你自己的主张计划如今全是大炮空声A.李大钊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B.李大钊看清了列强意欲瓜分中国的野心C.“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D.“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1919年5月9日”,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史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帝国主义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根据材料信息“如今全是大炮空声”,可以看出李大钊认识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故B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李大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故A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故C错误;“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26分)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等材料三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1)指出材料一中“政治混乱”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非有关“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主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变革”在政治方面的反映。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有哪些发展?(10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8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要注意“周朝后期”“政治混乱”,可以想到,强国兼并争霸,周天子日益衰微,分封制日益崩溃;第二问,要注意联系韩非的政治方面的主张,即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及时改革。第(2)题第一问,结合所学,对材料二进行归纳概括,可发现如下特征: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第二问,要依据所学,再结合分值,作如下阐释:发展:“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第(3)题由“成中国之巨祸”可知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由“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可知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或维新思想走向成熟);由“《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可知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答案:(1)表现: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4分)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4分)(2)反映: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从察举制到科举制。(4分)发展:“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6分)(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分)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或维新思想走向成熟);(4分)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2分)14.(26分)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士绅在城市的势力迅速衰微,但在农村,“绅权”依然得以延续,不过,“绅”的构成、职责、权力来源、权力组织等,以及官绅关系、军绅关系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也许,农民在辛亥革命中只是失去一条辫子,士绅失去的东西却要多得多。——《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研究的新问题》材料二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到了上海。他的朋友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为他设宴洗尘。在筵席上,他对汪孟邹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而已,现在袁世凯连这块招牌也不要了。”“中国要进行政治革命须从思想革命开始,首先要革中国人思想的命。”——《陈独秀传》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林伯渠《荏苒三十年》(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主要展示了当时农村的什么面貌。(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及其理由。(6分)(3)简析材料三对辛亥革命政治意义的看法。(8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282-7-2:2025 RLV EN Fuel cell technologies - Part 7-2: Test methods - Single cell and stack performance tests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s)
- 【正版授权】 IEC TS 61400-28:2025 EN 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 - Part 28: Through-life management and life extension of wind power assets
- 【正版授权】 IEC 61558-1:1997+AMD1:1998 CSV FR-D Safety of power transformers,power supply units and similar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tests
- 滴滴代驾行业培训
- 2025年个人农机工作方案
- 2025年世界卫生日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乡政府个人工作方案
- 2025年社区方案生育年终总结
- 产妇膳食营养课件
- 2025年幼儿园小班班务工作方案参考
-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
- 3,5-二甲基吡唑生产工艺规程
- 拆除工程安全的应急预案工程应急预案
- A4横线稿纸模板(可直接打印)
- 贵州省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托利多电子秤校秤步骤
- 四线制方向电路
- 食堂干货类食材临时采购需求书
- 注射模具设计说明书
- 《DVT深静脉血栓》
- 《大豆栽培学》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