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永宁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复习精选专题巩固练(人民版,含解析):选修一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措施中,不包括()A.“雅重门族”B.“剃发蓄辫”C.“班赐冠服”D.“断诸北语,一从正音”2.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3.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A.北方民族融合B.北方的分裂与统一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D.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4.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A、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 B、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主要是学习先进的汉文化5.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推行的一项改革措施,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A.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B.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A.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D.提倡与汉族通婚7.关于北魏政权的发展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后建立B.曾被其他政权吞并C.曾多次迁都D.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9.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10.材料中诏令涉及的内容是()A、要求鲜卑人学说汉语 B、要求鲜卑人改用汉姓C、提倡鲜卑人与汉族通婚 D、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11.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A.均田制B.俸禄制C.三长制D.租调制1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由皇帝主持B.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汉族地主支持改革D.先进代替落后不会遇到阻碍13.促成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先进的经济形态B.民族融合的趋势C.南北方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14.“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15.观察下图,图二与图一服饰的不同是() 《掌衡武士》 《北魏文官俑》A、孝文帝迁都的结果B、民族融合的结果C、经济发展的D、实施均田制的结果16.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阅读材料材料一: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材料二: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实行了军功爵,鼓励杀敌求胜。其中秦国最典型。材料三:魏无乡党之法,唯立宗主督护;民多隐冒,三五十家始为一户。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享有政治权利的资格上,两者有何相同之处?概述其相同影响。(2)根据材料三,北魏实行过哪两种政治制度?(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次改革对文明发展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执政前期。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太和九年(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还田……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材料二马克思主义认为土地私有制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是土地的私人继承权,二是自由买卖,三是占有地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前提及目的。(2)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均田制下露田和桑田的土地性质。19.来自课本的历史片段。中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正是在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实现的。……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认同并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成为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胡族君主身体力行,经济上鼓励农耕,政治上采用汉制,文化上研习汉籍、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高中历史》第二分册(试验本)第4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阅读文本,回答问题:(1)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胡族君主”是如何“身体力行”,“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的?(2)“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有何特点?其意义如何?20.材料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苏绰)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以理人之要,在于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其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人慈爱;教之以仁顺,使人和睦;教之以礼义,使人敬让);其三,尽地利(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戎敕部人,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其四,擢贤良(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理人。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其五,恤狱讼(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恶既分,赏罚随焉。赏罚得中,则恶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其六,均赋役(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人悦;若检理无方,则吏奸而人怨)。——摘编自《北史·苏绰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西魏苏绰改革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魏苏绰改革的作用。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记》材料三: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商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请回答:(1)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2)从材料二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3)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请任选其中一个变法简要说明其评价的主要理由。22.官吏俸禄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指专务耕战)而得官爵……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商君书》(1)材料一中的思想在商鞅变法过程中有哪些体现?其“利禄官爵”的调整有何历史影响?材料二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一《魏书·高祖纪》(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俸禄制度的特点。参考答案1.B【解析】试题分析:“剃发蓄辫”,17世纪中叶满洲人入主中原以后所形成的习俗,而在此之前,中国人是不剃发蓄辫;1644年,清兵入关,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强令汉人剃发蓄辫:“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故B项不正确。A、C、D项是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措施。点评: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除了“移风易俗”措施外,还要注意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措施。特别是孝文帝迁都洛阳,除了以材料题的形式结合地图考查其背景外,还要注意其迁都的目的。2.A【解析】试题分析: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与史实不符合,任何改革都会损害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都会遭到他们的反对,所以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故答案选择A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启示3.A【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北方的民族融合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同时改革又促使民族融合加剧。4.A【解析】汉化政策反映了北魏全面学习汉族的力度,由此可知双方的交流达到了新的高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即考查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历史作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加速鲜卑族的汉化进程,故选B。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C项错误,只是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但是并未改变自己的民族为汉族;D项错误,说法绝对化。考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6.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平城守旧势力大,洛阳是中原政治、经济中心,迁都洛阳便于深入的学习汉文化,推行改革。7.A【解析】本题考查北魏的有关史实。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圭重建代国,不久改魏,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所以说建立北魏政权后,才统一黄河流域。8.D【解析】略9.B【解析】试题分析:北魏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ABCD都是其影响,但最大的影响是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封建化过程,为此后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考点:均田制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②社会危机(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各族人民起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0.B【解析】通过“宜改姓元氏”,“姓或重复,皆改之”可知诏令的内容是改汉姓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三长制。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C。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孝文帝改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其一他所指定的措施切实可行,其二他的改革举措与历史发展的趋势相吻合,与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这才是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展开的,所以改革能否对已经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起推动作用便成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和内在要求,故B项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AC两项是重要原因而不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点评: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一道成为新课标高考对中国古代重大变革的考查内容之一,本题主要侧重于对孝文帝改革原因的探究,但对这三次重大改革的考查侧重点不同,系引起关注。13.A【解析】略14.A【解析】试题分析:使“州郡之民”由流民变为农业居民的措施是均田制。政府把手中掌握的无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赋税和徭役。故选A。B项是政治领域里的改革,改变了赋税征收的方式;C项也是政治制度的改革,建立俸禄制度,整顿吏治;D项迁都洛阳为进一步封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考点:均田制点评: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耕种,让他们承担徭役和赋税。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实行均田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均田制走向瓦解。15.B【解析】北魏的服饰与汉族的服饰已经没有差别了,这与孝文帝该穿汉服,实行民族融合的政策有关系。16.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是说“由畜牧经济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也就是由畜牧业逐步转向农业的意思,所以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质上是农业化的过程,封建化的过程是从社会角度看,汉化的过程是从汉族和鲜卑族民族融合角度看,工业化的过程是不合题意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人类历史上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7.(1)财产等级制度、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都以财产(军功)取代血缘门第。打击了旧贵族保守势力;扩大了政权的阶级基础。(4分)(2)宗主督护制、三长制。(1分)(3)梭伦改革奠定雅典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了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新的生产关系,孝文帝改革实现鲜卑族的汉化,促进民族融合和共同繁荣,都顺应了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5分)【解析】略18.(1)前提:政府手中掌握大量的土地。(2分)目的:抑制兼并,使“耕者有其田”以增加赋税收入。(4分)(2)性质:露田在百姓死后要由国家收回,因此是国家土地所有制;桑田虽不收回,但由国家限定种植的树种和数量,因此是不完全、不自由的土地所有制。(4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可知,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联系所学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回答其目的。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及材料可知,露田在百姓死后要由国家收回,因此是国家土地所有制;桑田虽不收回,但由国家限定种植的树种和数量,因此是不完全、不自由的土地所有制。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19.(1)史实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彻底革除旧俗,全面推行汉化;(2分)为摆脱保守势力影响,迁都洛阳;(2分)下令禁止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改汉姓,促进胡汉通婚;仿汉制改定官制和律令;尊孔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2分)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把民族融合推向新的高潮。(2分)(2)特点:互相渗透、取长补短。(2分)意义:各民族差异缩小,增进民族团结,为再次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新的活力。(2分)【解析】略20.(15分)(1)都为了革新时政,富国强兵;都整顿吏治,选贤任能;都重视农业,平衡赋役;都加强教化。(9分)(2)促进了西魏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增强了西魏的实力,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奠定基础。(6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西魏苏绰改革的相同点主要从两个改革目的的相同、内容的相同进行比较即可,做好本题关键在于抓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和内容来去以此类推西魏苏绰改革的目的和内容即可,因为相对来讲对于考生更熟悉北魏孝文帝改革。(2)西魏苏绰改革的作用也可以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来进行答题,例如,可以从民族融合、社会发展、富国强兵、国家统一等等角度即可。但是在回答西魏苏绰改革的作用时一定要从多角度进行解答,而不要只从一个角度进行解答,本题的难度并不大。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西魏苏绰改革的相同点、西魏苏绰改革的作用21.(1)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军事:奖励军功,确立二十等爵制。思想:燔诗书,明法令。(6分)(2)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对商鞅变法评价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3)北魏孝文帝改革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民族大融合。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成为强国;但严刑峻法,剥削沉重,有一定负面影响。(学生回答两个以上按第一个给分)(4分)【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列举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的改革措施即可。(2)看清题目要求,不是回答张之洞的评价,而是要学生对张之洞的评价发表看法,主要从是否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