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4300字》_第1页
《大股东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4300字》_第2页
《大股东控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4300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大股东控制研究一、论文选题的意义内部控制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内部控制己逐渐成为动态和静态结合的过程,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和流程都与公司内部各个层级的人员互相关联。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是在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的主导推动下形成的,这意味着本该用于公司自我防范风险所构建的内部控制却进入了政府管制的范畴,因此有些公司有可能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在制定制度时考虑周到,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却把制度当摆设。而且由于我国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各项管控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尤其是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控制的情况,对于这部分上市公司来说,控股股东掌握着公司大权,当自身有利益需求时,控股股东可以通过控制管理层以及内部监督机构的相关人选而使得自身权利凌驾于公司内部控制之上,甚至有些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权利和独立性完全失去保障。这种情况下,大股东还有可能通过对管理层施压而进一步影响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此时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后续审计的独立性,从而达到掩饰公司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的目的,此时,作为外部监督存在的政府部门和媒体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本文将从大股东控制、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缺陷三者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上市公司在大股东控制下为何容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而外部监督机构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有何种影响。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丰富相关理论文献,促进我国上市公司以及资本市场稳的定发展,并对国家监管方相关政策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演技意义在于,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现有文献较多从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等方面研究。本文从大股东控制和外部监督的角度出发,结合东方海洋科技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做出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大股东控制的相关研究现状首先,对于大股东控制的研究,较多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角度出发。Kinney(1985)最早开始对控股股东的隧道效应进行研究,他认为控股股东持有公司的股票份额较大,此时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也比中小股东的大,此时两者追求的利益会出现偏差,因此在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措施不健全,控股股东又比较多的国家,控股股东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一定程度上侵占小股东的利益。BellC1999在后来的研究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他认为无论哪个国家的上市公司都存在一定的代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存在的代理问题,控股股东由于权力较大,会更倾向于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Fan(2012)发现当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度比较高时,该公司对外披露报告的会计信息含量越低,真实性也有一定影响,原因是当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时,股东和外部投资者会存在代理冲突,此时控股股东会影响该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使信息对自己更加有利,在这种情况下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实际状况的判断。吴先聪等(2015)认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也存在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较高的问题,也有较多大股东通过自身的控制权利对中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害的现象。王凯等(2016)对大股东控制下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形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有资金占用、关联方交易、现金股利等形式。另外,大股东控制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也有密切联系。吴益兵、林波(2019)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样本为2017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研究结论是过度集中的股权和过度分散的股权都会降低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因此他们建议保持适当的股权集中会比较好。曹建新、邹俊等(2016)以我国企业2007年度数据为样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发现规模大的国有上市公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份额大的公司,相对来说内部控制有效性较好。储妓娇、林钟高(2018)以我国2007-2009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内部控制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了内部控制在股权结构和盈余质量之间起到的作用,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过多时,会降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和盈余质量,此时的股权制衡能力较差,内部控制质量会受到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较多时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但是盈余质量会降低;李辉(2019)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内部控制质量会越来越差。张先治、戴文涛等(2015)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国有控股比例和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当国有控股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质量也呈负相关关系。2.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现状国内的大量研究认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主要是内部控制的执行问题,也就是说在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上问题不大,但是问题往往存在于制度的执行上。高永总(2017)认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很多是由于管理者思想认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他们只停留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阶段,在执行中多数流于形式,并未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也没起到相应的作用。于长春等(2013)以管理层为视角进行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他们指出,当前我国较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处于忽视的态度,不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管理导致企业经营不善,甚至有些企业陷入严重的困境。并且在大多数企业存在控制权和所有权重叠程度较大的问题,在这些企业中,实际控制人才是公司经营方案的决策者,导致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郝晓雪(2016)等通过研究指出,我国企业内控失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管理层的权责区分不够明确导致控制失效;(2)由于公司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到位,导致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起步到相应作用;(3)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健全。而刘伟(2015)认为,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的保证,在一个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够稳定的情况下,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会会受到市场环境、业务性质、管理层主观意愿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竞争力,很可能会频繁调整经营战略,这种情况也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失效。Ashbaugh-Skai(2015)针对SOX404条款实施之前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论述。他通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公司有一些类似的特点,比如业务层面上的复杂度较高、公司的管理层结构在最近一段时期有较大的变动、有些公司存在有并购重组行为,另外,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并且外部审计师的变化比较频繁也是主要特征。Doyle,McVay(2017)对从2002年到2005年的77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这些公司的共同特点是都披露出了自身的内部控制缺陷,他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上。当公司规模较小时,资源就比较有限,往往没有过多的资本去进行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所以这些公司存在内控缺陷的可能性较大。然而有些学者通过研究认为企业的薪酬机制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重大影响,RanjiniJha(2019)认为,企业的内控缺陷与CEO,CFO的长期激励计划对股票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呈负相关,CEO和CFO的薪酬对证券价格变化比较敏感时,会降低董事会对公司的监督职能,并且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Goh(2013)发现,如果某些公司的内部控制在制定时存在缺陷,或者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则内部控制制度在这些企业中的监督作用会大打折扣,会进一步导致自身的内部控制缺陷。三、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欲解决的主要问题1.绪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目的及意义1.3国内外研究下现状1.4研究内容及方法2.相关理论基础2.1大股东掏空行为理论2.2内部控制相关理论3.东方海洋科技案例介绍3.1东方海洋科技集团简介3.2东方海洋科技集团大股东掏空案件基本情况3.3东方海洋科技集团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经济影响分析4.东方海洋科技集团大股东控制行为的内控视角分析4.1基于控制环境的分析4.2基于信息与沟通的分析4.3基于监督的分析4.4基于控制活动的分析4.5基于风险评估的分析5.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5.1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实现良好内外部沟通5.2完善公司治理组织结构,提供健康控制环境5.3谨慎评估风险,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5.4规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6.结论及展望6.1结论6.2展望四、作者已进行的前期准备及资料搜集情况去图书查阅大股东控制及内部控制的相关资料,然后定题为大股东控制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基于东方海洋科技(002086)案例研究。之后进一步查阅先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五、阶段性工作计划1.资料查阅、选题(2019年09月30日至2019年10月31日)2.调研、翻译外文资料(2019年11月01日至2019年元月12日)3.编写开题报告(2019年11月01日至2019年12月05日)4.拟订写作提纲(2019年11月01日至2019年12月05日)5.论文初稿(2019年12月06日至2019年12月28日)6.论文修改稿(2019年12月29日至2020年元月12日)7.论文定稿(2020年02月24日至2020年04月10日)六、参考文献[1]马影,王满,马勇,etal.监督还是合谋:多个大股东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2).[2]董存存.不同内控质量下审计师专长对大股东侵占的抑制效果研究[D].2016.[3]张小玉.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D].2016.[4]周阳.运用内部控制防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风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2).[5]马建威,黄春.国有控股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J].科技促进发展,2019(2).[6]安春婷.股权集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以深华发A为例[J].管理工程师,2019(4).[7]蔡名蕊.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质量[J].财会学习,2016(16):1-4.[8]曹曦文.权利强度、内部控制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5).[9]马蓓丽,李芸达.权力强度、内部控制与公司投资效率[J].财会通讯,2016(27).[10]李娜.股权结构视角下内部控制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D].2016.[11]努尔勒别克·毛力提.中国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D].2016.[12]李英琦[1].终极控制股东对文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7(16):231-232.[13]张礼涛,王建玲.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6(5):55-62.[14]饶紫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2016.[15]吴作凤.股权激励、大股东控制权与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J].齐鲁珠坛,2017(1):15-26.[16]罗浩.大股东控制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关系研究[D].2016.[17]肖思瑶.大股东股权质押研究文献综述[J].财讯,2019(3).[1]张伟华,王斌,宋春霞.股东资源、实际控制与公司控制权争夺——基于雷士照明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10):109-122.[18]熊风华,黄俊.股权集中度、大股东制衡与公司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2016(5):69-75.[19]JinZ,QiangS,JieF,etal.TheTranscriptionFactorTbx18ControlMajorEpithelial-to-mesenchymalTransition-associatedSignalingMoleculesinMouseHeartDevelopment[J].ProgressinBiochemistry&Biophysics,2016.[20]YingT,ChanS,LaneS,etal.AcuteKidneyInjuryPost-MajorOrthopaedicSurgery:ASingle-CentreCase-ControlStudy:AKIaftermajororthopaedicsurgery[J].Nephrology,2016,23(2).[21]El-KhatibR,FogelK.ImpactofShareh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