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老师姓名:陈文娟

主要内容一、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三、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四、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一、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一)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冲击,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总结失败教训,目的在于寻找御敌和富国强兵的方法,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

1、举起反帝斗争旗帜的第一人2、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3、敢于揭露并要求改良弊政,支持民族经济的发展,积极策划建设近代海防

魏源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强调“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四夷制之”,

并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50卷。

(二)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交织在一起,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地主阶级改革派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为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而提倡了解外情,学习西方的思想,为人们指出了强国御侮的新方向、新道路,对激励和启发近代中国的爱国志士继续探索救国道路起了重大启蒙作用。当然,他们的主张有着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而且在当时没有多少实践的空间。

二、太平天国农民斗争

(一)历史背景:西方列强的侵略,促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社会生活动荡不安;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各种自然灾害。

(二)发展经过:建立拜上帝会、理论宣传、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西征北伐、最后失败。

(三)纲领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纲领

《资政新篇》----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四)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中国封建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斗争。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太平天国起义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以后虽有洋人撑腰,湘、淮军保驾,也挽救不了它迅速衰败的命运。

2、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是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对近代中国的出路进行了大胆而可贵的探索。(3)在打击中国封建势力的同时,坚决抗击外国侵略势力。

(五)太平天国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敌强我弱,清王朝与西方列强勾结起来共同镇压。

2、主观原因:首先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者,不可能有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作为思想武器,用于指导革命运动,更无法克服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弱点,如自私性、散漫性、落后性、保守性、狭隘性、皇权思想,所以最终难以避免封建化(如天京事变,洪秀全、杨秀清的蜕变)。其次是策略上的失误:过早定都天京、孤军北伐。

(六)历史启示:

农民阶级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要求,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力量,但不能担当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重任。

三、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一)洋务派与洋务运动的兴起

1、历史背景大的时代背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这是一个向下沉沦的过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这是一个向上发展的过程具体背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严重威胁;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中央政府的奕忻、文祥;地方实力派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洋务运动开始。又称同治中兴、同光新政、自强运动

3、洋务运动的性质:

19世纪60~90年代,一部分洋务派官僚以“自强”、“求富”为号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装备与先进技术,以强化和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一种运动。

4、洋务运动的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洋务运动的发展经过:

自强(19世纪60~90年代)→求富(19世纪70~90年代)

当时的洋务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对外交涉、编练新式海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兴办近代化的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1、军事工业前期的洋务运动以训练军队和建立军事工业为主要内容,大约在各地建立了20多个制造枪炮、舰船和弹药的工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

(二)兴办洋务

这些军工企业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很强的依赖性,也表现出一定的资本主义色彩。

2、民用工业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电讯等企业,主要采用的是官督商办的经营形式,大约兴办了20多家民用企业。其中最有影响的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这些企业已经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同时也具有很浓的封建性、依赖性和垄断性。

3、建立新式海军

1874年兴起海防之议,到19世纪90年代建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破产。

(1)外国资本主义并不愿意中国富强起来,不断地采取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乃至军事的手段进行干扰。而洋务派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力往往是妥协退让的。(2)封建顽固势力害怕他们的根基和权势遭到破坏,在各个方面钳制和阻碍。(3)商品经济基础薄弱。(4)洋务派自身缺乏现代理念,忽视现代管理制度的引进,其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同时具有浓厚封建性和依赖性,可以说洋务派本身的这些特点窒息着洋务运动的生机。(三)洋务运动评析1、失败原因

2、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1)通过洋务活动,带来了机器生产方式的采用,出现了一批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训练了一批掌握近代生产技术的工人和技术人员;(2)开办了一批洋务学堂,翻译介绍了一批西方自然科学和政治学说方面的书籍,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和新的人才;(3)有些民用企业在抵制洋货倾销和防止外国资本垄断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4)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农抑商、外国货是奇技淫巧等观念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产生变化。

四、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及其特点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的条件

(1)自然经济的解体造成了商品市场(2)农民、手工业者的大量破产提供了劳动力市场(3)一部分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具有投资于近代工业的要求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869年方举赞、孙英德的上海发昌机器厂开始使用机床,并于1872年制造了第一艘小火轮,可以说是我国民族资本机器工业的开端。

由此时直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创办的近代企业大小共一百数十家。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1)在外国资本入侵,中断、破坏了我国原有资本主义萌芽,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和技术的情况下创办起来的;

(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并且非常脆弱,以轻工业为主;(3)企业集中,绝大部分建立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主要由三部分人转化而来:买办(占重要地位)、地主官僚、商人,如1872年商人陈启源在广东海南建继昌隆机器缫丝厂

1878年买办朱其昂开办的天津贻来机器磨坊

1886年买办吴懋鼎与官绅杨宗濂合资开办的天津自来火公司

1887年买办严信厚设立的宁波通久源机器轧花厂买办徐润开办的著名的上海同文书局。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两重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其总体而言,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所以它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积极性;

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不同程度上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与坚定性。

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性。

(三)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开始了全民族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公车上书”与维新运动的兴起

“公车上书”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起点,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和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即:

(一)向皇帝上书。(二)著书立说。(三)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四)成立学会。(五)设学堂。(六)出版报刊。

3、从百日维新到戊戌政变

在维新派的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维新运动开始进入高潮。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中的所以新政措施全部被废止,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又一次努力宣告失败。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客观上是由于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主观上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非常薄弱,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有着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带来的软弱、妥协性,表现在各个方面。6、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7、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这场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把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寻求国家出路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顺应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