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问题研究7700字》_第1页
《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问题研究7700字》_第2页
《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问题研究7700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问题分析案例TOC\o"1-3"\h\u10290引言 引言由于证券市场上大部分的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都以企业的收益和盈余水平作为依据,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对会计信息非常关注,再加上财务信息是企业在签订契约和受到政府监管的因素之一,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会对自身的会计盈余进行调整,以达到对企业有利的目的。盈余管理在近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虽然企业可以通过盈余管理在短期内满足自己的目的,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一行为是非常不利的。过度的盈余管理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也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更会导致经济市场上的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的上市公司发展迅速。为了更好管理上市公司,2013年4月4日,深、沪两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应对风险的通知》。这项通知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在连续两年里遭遇亏损,那么这家上市公司将会面临特殊处理,并且被挂上”ST”上市公司。简单来说,这家上市公司可能遭遇退市的情况。其实,相关部门也是为了投资者的利益着想,这些制度主要的用处就是提醒投资者,公司可能会面临市场风险,及早对上市公司的营业状况,以及内部的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并且及时做出相关的调整。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措施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根据调查,我国的很多上市公司“壳”资源是远远不足的,很多被扣上”ST”的上市公司不能通过常规的办法实现盈利时,它们常通过过度盈余管理的手段来使公司实现扭转,假报公司报表,并且私下对公司的利润进行处理,目的就是为了寻求“保市”,以及“摘帽”。本文以新农开发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旨在针对其盈余管理问题提出相关治理措施,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与市场竞争力。一、盈余管理综述(一)盈余管理的概念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即企业在公认会计准则的允许范围之内,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会计收益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满足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围绕这一定义产生了两个问号,相关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是否允许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非会计方法是否属于盈余管理范畴?笔者认为盈余管理是合法化的行为,本文也是基于盈余管理有别于盈余作假这一立场上。适当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市场价值,也同时可以满足管理层的需要。盈余管理的方式方法变化很多,最常见的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以及不同的收入确认手法,因此本文认为盈余管理的手段既包含会计方法也包含非会计方法。(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市场动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善二级市场形象。证券市场上,现任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更清楚公司资产的质量和发展前景,相对于潜在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拥有内幕信息。通过盈余管理,释放出业绩的良好的信号,以达到改善二级市场形象的目的;二是便于二级市场炒作。中国股市发展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二级市场投机盛行。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沟通,通过盈余管理将利润做高,股价同步炒高,再借新制度实施之际,将以前有水分的利润挤出来。这类公司也称“透支利润”公司,如陆家嘴、盛道包装等;三是为购并增加筹码。由于上市资格不易取得,众多的非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购并,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购并谈判中最关键的是购并价格,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无疑可以卖一个好价钱。故上市公司有可能为购并增加筹码而进行盈余管理。二、新农开发公司盈余管理的情况分析(一)新农开发公司简介新农开发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22日,公司经营的业务比较多,其中主要以化纤类和乳制品类为主,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也占有一定的市场。在最初的几年,因为公司管理比较好,所以,公司的营业业务比较好,营业数据比较可观。公司在2010年5月30日成功上市,并且荣获了“卓越的上市公司”、“全国100强公司”等荣誉称号。由于最近一些年,公司的发展战略出现了一些问题,再加上管理上的疏忽,以及控股公司债务的影响,公司连续三年营业额为负值,持续的亏损使公司的发展很缓慢。2018年5月21日,公司被贴上了“ST新农”,公司所上市的股票被进行了退市处理,并且公司2018年的半年里营业额也是持续为负,一直在亏损。ST新农正面临退市的风尖浪口,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2018年年报中显示公司竟然盈利了,改变了亏损的状况。这一种意外的状况让人感到非常惊讶,下文将逐渐对其转亏为盈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二)新农开发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形式1.利用会计政策为了详细地了解ST公司过度盈余情况,本文收集了案例公司2015-2018年利润数据,并且本文研究得出“ST新农”所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利用会计政策、利用关联交易和地方政府支持,该公司主要是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扭亏摘星的,具体的数据情况如表2.1所示:表2.1利润表项目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营业收入194216.50163101.5998041.0985721.49营业成本163521.35144631.3286313.9272067.74资产减值损失1217.1440312.42-2493.882651.12营业外收入3134.873321.8817819.203794.10净利润1567.30-81513.472442.86-1613.45归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95.89-65134.181881.131461.9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254.49-50945.26-17589.42-14621.04数据来源:新农开发2018年财务报告同时,本部分选取了2016-2018年,ST新农开发资产减值的年度增加额、转回额、计提额以及转回的比例,以突显其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具体数值如表2.2所示:表2.2资产减值(万元)项目2016年2017年2018年本年增加1314.9440575.379263.54本年转回71.79289.0411757.42本年计提1150.1440285.42-2484.88转回比重5.88%0.72%131.91%数据来源:新农开发2018年财务报告从表2.1可以看出,营业收入、资产减值损失、净利润、归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都变化明显。其中资产减值损失在2015-2018年里变化非常明显。从表2.2可以看出本年增加、本年转回、本年计提和转回比重变化也比较大。2017年的本年增加额相较于2016年,增加了39260.06万元,转回比重大约为0.72%。到了2018年,本年增加仅为9263万元,但是转回比重却达到了131.91%。这么大的数据变化让人们很吃惊。ST新农开发在报告中对于这种情况的说明是在2018年受到了联营的海龙公司经营情况不佳、资金短缺的影响。公司考虑到偿债风险的因素,因此,公司对于很多的投资项目都进行了减值处理,这些大大小小的款项加起来就导致了2018年的资产减值异常显眼,增加的幅度太大。另外,ST新农开发在报告中很多的情况都没有仔细说明,只是说了一部分通过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使企业年末净资产利润扭亏为盈,或者模模糊糊解释了一下。2.利用关联交易表2.3关联交易时间交易标的受让方交易内容交易价处置损益2018年4月1日青松化工青松建化转让22.50%的股权3375.00无重大影响2018年4月2日新疆海龙农一师十六团转让45%的股权5040.905040.902018年4月2日三五九化工青松建化转让100%的股权7116.46无重大影响2018年11月3日塔河种植新农开发收购95.15%股权12400.47无重大影响数据来源:2018年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新疆海龙是ST新农开发和山东海龙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耗费的总金额为3.98亿元,其中山东海龙控股51%,ST新农开发参股49%。本来两家公司都认为以后的发展会非常好,一定会赚取丰厚的利润。但是,结果却很打脸。受山东海龙财务不实和自身业绩亏空的影响,ST新农开发2016、2017年连续两年营业额为负值,公司在2018年被给予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这次合作不仅没有给ST新农开发带来期待的利益,这种利用处置资产进行过度盈余处理虽然使得亏损企业ST新农开发在一夜之间盈利巨大,但这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并且进一步向市场传递了虚假的利好消息,也进一步将ST新农开发拖入了退市的深渊。3.处置资产收益表2.4处置资产收益(万元)时间交易标的受让方交易形式交易价格处置收益2018年6月11日南口农场分公司农一师十二团出售资产3513.273513.272018年10月18日阿拉尔农场农一师十团出售资产6127.248641.392018年10月18日幸福城农场农一师十三团出售资产2514.15数据来源:2018年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ST新农开发2016、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加上山东海龙的牵连,去年亏损总额已高达6.43亿元。同时2018年一季度又亏了2705.43万元。2018年上半年,ST新农开发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8641.39万元,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3.7%。从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来看,ST新农开发通过业绩保壳几乎已属不可能。在此困境下,ST新农开发通过变卖资产的办法进行最后一搏。公司于2018年的8月,将南口农场分公司的资产以3513.27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二团,因此获得3513.27万元的处置损益。同年10月,公司又将阿拉尔农场和幸福农场的资产出售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团和十三团,并获得处置损益8641.39万元。利用处置资产调节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已成为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手段。其最大特点就是,亏损企业可以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且处置资产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但这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对资产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操作规范,证券市场相关法律以及关于处理资产过程中财务会计处理的规范不够完善,再加上关联方交易的固有特点,地方政府部门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刻意参与,致使资产处理在很多时候表现为不等价交易和利润的转移,因此被视为盈余管理的最佳契机而广为滥用,尤其是在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困境或被特别处理而面临经营风险时。三、新农开发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结果分析(一)会计信息不可靠通过表3.2的2016-2018年ST新农开发资产减值的年度增加额、转回额、计提额以及转回的比例数据,本年增加、本年转回、本年计提和转回比重变化比较大,2017年的本年增加额相较于2016年,增加了39260.06万元,转回比重大约为0.72%。到了2018年,本年增加仅为9263万元,但是转回比重却达到了131.91%。可以明显看出其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由于会计准则赋予其发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变更标准不可避免的掺杂管理当局的主观意志,因而为ST新农开发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ST新农开发很有可能利用这一特点,在面临经营管理困境时通过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做出某种调整和变更,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最近一些年,我国一直在修订,以及出台相关的会计准则,主要就是限制过度盈余的问题,然而,却还是无法消灭这种不好的情况。仔细分析一下,也许和我国的经济背景有一定的联系,无论是经济体系,还是出台的会计准则都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本文分析了两个情况,具体如下:第一,会计准则存在缺陷。由于最近一些年,我国的的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导致了企业里与会计有关的事物越来越多,并且复杂程度也在逐渐加深。虽然最近一些年,我国每年都会定期修改或者发布会计准则,但是,修改和发布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实际的变化情况,这就导致了上市公司容易钻空档,使会计问题层出不穷。第二,会计准则不具备唯一确定性。这就是说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准则进行自主选择,也就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权,这就不难解释会计公司选择盈余管理了。很多上市公司的领导机构就是通过这种自主选择来处理公司的相关事务,从而使公司获得非正当的利益。(二)证券市场被扰乱证券市场的稳定一直都是由证监会负责的,但是,当股票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时,政府通常会进行一定的干预,比如要求ST公司进行重组。在这种情况下,ST公司往往成为圈钱的壳资源。这些公司由于面临被退市的风险,为了扭转公司亏损的情况,它们往往会选择过度盈余管理。但是,过度盈余管理会使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被扰乱。(三)公司面临长期经营风险公司于2017年4月1日向上交所提出恢复股票正常的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7年4月8日批准了公司的申请,公司股票将于2017年4月9日停牌一天,次日复牌,股票简称由“ST新农开发”变更为“新农开发”,股票代码“600359”不变,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恢复到10%。虽然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但是因为新的上市规则对这一要求有所放松,所以ST新农开发可以一次性恢复股票的正常,而不需经过ST阶段。这个结果无疑是给了那些支持新农开发的股民们一个大的惊喜。在外界看来,新农开发这次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过程可称之为“有惊无险”,然而这一切绝非偶然,而是新农开发煞费苦心的盈余管理结果。因为从2015年起,公司已经在开始酝酿这出好戏,通过计提大量的坏账准备等手段,使得2015年巨亏,然后在2016年将其转回,加上变卖资产等各项非经常性损益,在关键时刻实现了公司的扭亏。这种方式的摘星,虽然可以使公司暂时避免退市,但在接下来的年度往往难逃再度亏损,而新农开发2017、2018年这两年的年报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其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均为负值,且2018年中报显示的净利润亏损额是2017年度同时期的2.8倍,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的净利润仍为负值。由此进一步说明,新农开发的扭亏并非因为盈利能力的好转,而是过度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结果,这将使公司面临长期经营风险。四、上司公司过度盈余管理治理对策(一)强化上市公司内部财会监管力度从理论角度来看,证券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尤其是ST公司的监管是能够有效抑制ST公司的盈余管理的,但是现实情况中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不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强化并改革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流程。证券管理监督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处罚和赔偿责任制度,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公司处以严厉的责罚,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同时,监管机构也需要对ST公司进行引导,使公司管理者在证券市场中能够遵纪守法。除了要对证券监管部门提出改善意见,还要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有更高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实际上是上市公司管理者选择聘用的,而且审计费用等切合会计师事务所利益的报酬等事项都是由管理层决定的,因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就受到利益的威胁。所以,要完善并健全上市公司聘用和更换会计师的制度,可以参考国外常采用的方法,比如组建审计委员会,来选择聘用哪家会计师事务所并决定审计过程中的相关薪酬事项,杜绝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勾结,确保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造就真实会计主体公司治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内部监控机制、外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内部监控机制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来约束和管理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外部监控机制是指通过企业外部的市场及管理机制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激励约束机制是指通过业绩评价和目标约束等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必须加强监控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为此必须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市场主体根据真实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进行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得所有者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才能形成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济上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需求主体。因此,产权制度的完善,必须达到:形成以财产所有权分散化为前提的多元所有者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与控制管理权相分离的产权结构;形成剩余索取权可转让的产权结构。为达到以上目标,必须对现有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三)完善相关制度,减少过度盈余管理的动机应该指出,有些过度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消除或缓解的。具体说明如下: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和经理人员薪酬制度,缓解过度盈余管理的奖金动机、确保职位动机目前有关部门对经理人员业绩的评价多是财务指标,这必然会助长过度盈余管理的奖金动机、确保职位动机。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对现有的业绩评价方法予以修改。在这里,我们给出美国董事协会列出的以下业绩评价因素:第一,领导能力。领导公司正常运作,所确立的公司经营理念能被职工很好地理解,受到广泛的支持,得到持久的应用和有效的实施;第二,战略规划。确保长期战略的制定,它能满足股东、顾客、雇员、其他当事人需要的计划,保证公司持久地朝着战略目标的取得而努力,有效地获取与配置资源,保持与战略目标一致性;第三,财务结果。制定合适的年度和长期财务目标,并为这些目标的取得做持续的努力,建立合适的管理控制系统来保护公司财产以及对经营过程有一效的控制。(四)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与处罚本文发现对于过度盈余管理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大,所以想要抑制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现象就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改革,让监管的力度更加严格,加大过度盈余管理的成本。比如可以鼓励知情人士进行举报、建立科学的举报制度、监管部门收到了举报应当尽快的开始调查,不让上市公司有太多的反应时间等等。此外假如上市公司无法出具有效地证据证明自身没有可疑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应该进一步深入调查。如果确实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立即对上市公司进行例如高额民事赔偿等处罚,这样做可以使得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得到减少。ST公司自2016年起就存在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可是直到2018年,广东证监局才开始对ST公司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虽然发现后查处的很及时,但是如果证监会或证监局能及时对ST新农开发展开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此类行为,获取就能更有效的保护投资者们的权益,减少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证监会应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和加强监管力度。五、结论ST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产物,国外的盈余管理研究成果对其会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因此,需要我国学者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背景,通过不断积累的经验数据,对公司的具体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理论与实证的分析研究,通过整合已有的研究结论及新近信息,得出适宜于在我国推广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本文在对盈余管理内涵和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手段、甄别方法等相关理论问题进行阐述之后,以2018年受到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的上市新农开发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当年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对新农开发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到其过度盈余管理结果及成因。最后,针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应该从会计准则本身、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监管制度以及外部审计质量等几方面对ST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治理。参考文献[1]邢佳音.上市公司资本化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动机分析——以研发支出资本化时点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24):186-188.[2]夏同水,明娣.上市公司战略类型、融资需求与盈余管理[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